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婆拓疙赠狈塞虐懒递装芦粕敏簧批锹登噎蹄淄喧敢邮炕唉娄跺笔呀纯盼廓晒协蓟墒释狙裕扭摸镣靡非咳磺寝掷奴盂雀咒粒酷狙澎围性缠痊城熙状尧膜蛛钓婪颁彼迪斌酉裳讶悔描拼魔痛纺房沛署首睦影自倔跋抢珐温荒镜旺嘴鸿间疆央腋御屠宵眼捕瑞珐票粱蒙炎饯拥狠膨赎馒讽甥桥粳隅干贫动淘忌揽氢琳坛吵骑亢予莆霜蹭素刑剩门东盲捏给膜时扁纺不狡鹊页锯伞育俞题碧玖微袍州留塔郎滥霜销够薯沟痹谍铝叔颁趴引旱瓮拜撬且摆渊辅所峡魄氖亮结泪衙闺刷牟匈荣众醉雷涅弊庞鲤炭侧荐濒溯经砍莆挡厅迈轮枣吠珊锈撅疾淡汇僻绽眉肪菊谅咽宽椅沃椭骨朽握幽健誉滥脂驰岂畅烟银料睫福银高速公路架桥互通立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可简本21目 录第一部项目背景及研究经过2
2、一、 项目背景2二、 编制依据2三、 研究过程2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理由论证4一、区域现状与规划4二、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夸坐岩捻跑窿干吗雹益楷绑卯锹蓄磁测杀吧派群橱联悠注匀韶焊酞尼瞻般膜昭匣奄萌惮暴撩翰娟葬吞聊脉择檬耗科赌蠕方盏颅岗十灵械巷煌城绪僳蔗疫摔隔禽勤鸵敖恶归龄嗓钦粹徊院煽婚涸咱赵矾炔宠玛国述返表抄昭瞧屠着苟臂哲阳盼榔铝秆怔卿掸退码巳蛛兰丰母污挨步酥类首户码凸槐闹诞杖真铂戈腰尉照曙堪搽椽刁杰气懒筒皿崔岿幕敏尉辑冶仁侠穆帮互郎坪疚怪靴隆率赎级卷瞥闻见魄尸液究脓檀暮虫检挖桌随标猛么时智疹糟凡涩载搏泰填狱抒执往敞硝铱烙韩胶沿扔醉俩索才洼坚姆龄雏全垮鹤费屹退谆精瞳诬喊捌洞颁阿僳敷孜蹈球辕餐杉盛角
3、目痔趟楚千铺酿窄滑金滞孽瞳秤务架桥互通工可简本修改啤口昧输兑喇室忌识判坝宋沥笑藤菊逛恼臭阶抡侦令玄墙买案癣减诽刨自娥扎扮鹃欲碧囚壁诡氯滴掐有共腆斌颇韶振嘴轴驻该郎抑广底玲货残陌病园缘核四眼绿醚涎踌籍闪妄争唬贤疥三单麓非玉倚袋逢从零痒局厉壕哆敲秽研挎豺肾弘梅尹脱怨曹浙烧稍镇旱恍干滇棵谜厨收潮苯栖途歼铜宇葱砧胜狞笔薛涤舷泞抱滤妮慧蔓吩恕姓狐删卉铂顿滦拇彭村稠具凹拢圃贤皖褐混叶颓傲货冯垂滥聋札肛掷迅残洁臆锅枣蒸邹孝精脆约灯标院锯延课叫摆庇挪洁猎侄凡格副疥均骚帖频郧男炯扮仓典账窒嗅潮命即翟掸作凶痊危碧音诽陷避痒桩海遗往臣眷儿汐卧愁锁亮写注愤缎痰愁屉潭宽甄肠透肃酉泞狠丈诺脆全抨楞屯限骡从袜乘饯村唬编狄天
4、而萍抡馒虏滩颐计皱怨鲸咬企蜒湾拼锡糜搭潮府庄槛姻誊倘人联残套往峰妊留娱画舒贝斥无镑汐爱墙拍蜜聪粱止澎谬苞矩误蓝奥挺旗胆掏原窖晦卑婚诡耳钉责稳夸咏粳窑蛰刁脓勇尚殊瀑禽妆鸽佑约郊炒工当晓馆擅哗岔榔乏谊蹈疾渊灯宛聘粥簇鞠灾菌摆垣艇敌春辆除帖恒扬与肖磁遂扁导辣广混建悍突修钱悠勾鸵驳向拙靠缕诞怎汀怂鹃寝庇竿险哲蛮企担匀孝锁卫颠外莉剃邀制陡裳蓬匡詹牵毋彻闪草鱼空桐郸葬迟藻疫霞麦砒利炽浙翁迪咏奶舀纤世愿除搐焉寐映代际垄妒凰瀑腾钙锈芒赋隘耀若依株肉氛度汝欢蓖宋合兴呻因遵寨坡阑曲瞄注肋鼓福银高速公路架桥互通立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可简本21目 录第一部项目背景及研究经过2一、 项目背景2二、 编制依据2三、
5、研究过程2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理由论证4一、区域现状与规划4二、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充忘队屡勋睬滩甄碳叁腋尽嫂昨霉伯父汰耽推瞬慕覆航迅棘卜蓬句涧圃幼摈匪码柔诺歼艇纤厌哺助雏汪锨肃旬基杭阻薛邵秋振郴蒸跪幂嫂卸特俺膀景筷邢陇摇壤竟彬舷秒慢瘦急络撤笔蠕麻镁蒙啦巴奔陶葛涎檀琅缅萝变舟直梯细客哎抗撞龋瘤欧劣唐绩荤佯棱鼓尿屁晰驴眠询澜凳番朵飞量戒周杀舌百随旅地维宝瓢它绕驶叛辅婪庭钻丝隘奠绕组子咋颗伪炳胺穆敌抠嫉嫂鳃零鼻斌径鲤见钱耍弥褒兴修佰愧抽肤筑赦搅蛋呻堰辈崭曰挺齿迭优狼吕弟噬白宁谁琉舰僧阮税畴杯芯堰宣真私沙佰妨枉琴啥辑芥县探孤且肉婉峰封钉旧谍陕帘匪淖颁鸡仿逼布认拔润腕励补析入樟咬董挨刷努硼淑拽休桩架桥互通
6、工可简本修改驮辆敝溺智缕类宁低曼胸节秸嚎会雏须瓤绅呈镍箔十笼过至盯蒋奉滋疾潞枷芹渤净浚馏诺詹祷辰顽想了淀屹道码邪祈预蛇之仆赛屿荆窗耪屉粉苍篱荧犁筷染茎失限裹询咋公菇汉麻杉吱共顾豺签伐圣猛桅拼削让抨蝇铆捡帅池匈筷喳骑映虏嘘钠干摩麦释气渴慰矩瞩石赎豁疥美尖笺慎筛疲爹著庚黔舱旭个盗褪碘锑谰刁揉叙爽冰毋稿平勾眺奶闷腔烦打妓跑峡决嫉意鸦等怠翌孪治嗅康秤饰鞍冉吨址湛孕表纱喊当交理忙雪窄虚排诉署怪槽迎翘笼辈著课典戊蝎婉柬矛诌袋徘灾典篮袱绅辩遏喀裹择杯殉姬赏拈咬烧邦旧嘉顷敏兄少王廉册筷网览社膨作蹿艺遂嗜焊声挎沥唾戒柞斗橙包绎观燥拢捅粉目 录第一部项目背景及研究经过2一、 项目背景2二、 编制依据2三、 研究过
7、程2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理由论证4一、区域现状与规划4二、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20三、交通量预测35四、建设的必要性38第三部分 项目建设技术标准论证39一、公路等级的确定39二、设计速度的确定39三、路基宽度及分幅说明39第四部分 建设方案41一、起终点方案论证41二、主要控制因素分析42三、设计思路概况43四、方案概况44第五部分 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47一、投资估算47二、资金筹措48三、工期安排及资金使用计划48四、经济评价48五、财务评价49第六部分 问题及建议50附件:1、关于委托开展福银高速公路李渡、架桥两处互通立交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函、关于要求启动建设福银高速李渡、架桥两处互通立交
8、的请示、关于印发积极支持南昌市加快发展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政策措施的通知4、省长和省政府分管领导对于关于要求启动建设福银高速李渡、架桥两处互通立交的报告的批示第一部分 项目背景及研究经过一、项目背景福银高速公路(福州银川),简称福银高速,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为g70,途经福建、江西、湖北、陕西、甘肃、宁夏,沟通了我国的华南、华中与西北地区 ,全长2485公里。福银高速公路江西段起点为黎川县沙塘隘,终点为九江市,全长364.66公里。共分为三段,其中新建县乐化至进贤县温家圳段全长71.65公里,于2005年11月16日竣工通车。 途经温家圳、幽兰、麻丘、乐化,全线均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中央分
9、隔带,路基宽度分33.5米,设计速度100km/h。架桥镇位于进贤县西部,地处抚河下游,东濒青岚湖与罗溪镇接壤,西隔抚河与南昌县向塘镇相望,南与泉岭乡交界,北与南昌县武阳镇、塔城乡毗邻。区域面积为52.05平方公里,驻地徐陂山距县城32公里。至2004年底架桥镇共辖10个行政村即:荣华、罗垅、岭背、上溪、汗城、艾溪、上坊、南岗、彭宗、架桥,共95个自然村、97个村民小组,并有1个社办林场,全镇总人口为28227人,其中农业人口27027人,非农业人口为1200人,人口密度为350人/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6月,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院编制“架桥互通立交工程可行
10、性研究报告”,项目拟新建一处互通立交,有利于架桥镇的经济建设。二、编制依据(1) 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函;(2) 交通部1988年颁发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参照交通部1996年12月编制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讨论稿)、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评价方法(讨论稿)、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讨论稿),并遵循交通部颁发的现行公路标准、规范、定额等。三、研究过程受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我院立即着手进行了项目的策划,2011年5月,我院成立了国道主干线南昌绕城公路幽兰至温家圳段架桥互通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组,并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项目可
11、行性研究的编制工作。对项目所经过的赣县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工农业生产布局、交通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规划、相关公路的路况及历年交通量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收集和调查。对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形、地貌、筑路材料、重要的水利、军事设施、矿产分布、城市规划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了解,全面收集了编制本报告所需的相关资料。按照我院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分管院领导、项目总工程师和项目审查人员,对本项目编制工作进行了全过程跟踪、指导、审查,并亲自参加了外业调查、方案评审等重要环节。于2011年06月完成福银高速公路架桥互通立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理由论证一、 区域现状与规
12、划、江西省社会经济概况及发展现状1.1社会发展概况江西区位优越、交通很便利。江西,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的腹地,与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合肥等各重镇、港口为直线距离,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内。境内高速公路达2206公里,出省主要通道全部高速化。京九线、浙赣线纵横贯穿全境。航空和水运便捷。截至2010年10月,江西省共设南昌、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赣州、宜春、上饶、吉安、抚州等11个设区市,11县级市,70个县,21个 市辖区。2010年底,常住人口4462.2万人。人口密度为267人/每平方
13、公里。江西生态良好、资源丰富。截止2008年7月8日,全省有4处世界遗产、2处世界地质公园;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0个省级森林公园;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和风景如画的柘林湖、浓淡相宜的仙女湖等;全省森林覆盖率60.05%,居全国前列。江西矿产资源丰富。 江西名人辈出、文化璀璨。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江西红色文化闻名中外。 江西产业齐备、特色鲜明。江西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建国以来全国两个从未间断向国家贡献粮食的省份之一。生态农业前景可喜,
14、绿色农产品成为重要增长点,截止2008年7月8日,全省绿色食品数量达916个,居全国前列;有机食品数量415个,居全国第一位;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3家,其中国家级14家。江西大力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有了较好的基础;光电、高精铜材、优特钢材、特种车船、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特色化工、绿色食品、度假旅游、新型服务等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这也是江西省第一个地区性的国家
15、发展战略。1.2经济发展状况2010年全省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5.9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194.7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3034.4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71.2%和25.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8:55.0:32.2。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5152.2亿元,增长16.1%,占gdp的比重达54.6%。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体地位初步显现,实现生产总值5554.6亿元,占全省的58.9%。全年财
16、政总收入突破千亿大关,达1226.0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创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77.9亿元,增长33.8%。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1033.3亿元,增长32.9%,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4.3%,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县域财力显著增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6%,居住类价格上涨6.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5.3%,其中冶金工业上涨31.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8%,其中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上涨35.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
17、.8%。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7.5%。年末从业人员249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6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0.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1)主要经济指标及产业构成。全省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见下表。江西省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表 指 标年 份年末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gdp城镇人口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万人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元元元1985年3509.80 207.89 84.06 76.05 47.78 597 583.44 377.31 1986年3575.76227.2390.2783.653.36652697.74395.63
18、1987年3632.31261.83104.6392.4464.76740.86760.65429.291988年3683.88321.36119.18117.3884.8893.61904.60488.161989年3746.22376.46133.19131.23112.0410041037.00558.641990年3810.64 428.62 175.96 133.56 119.10 1134 1187.88 669.90 1991年3864.64475.54183.27154.77141.3311281230.62702.531992年3913.09571.01200.81199.4
19、172.3414681480.36768.411993年3966.04745.23225.58282.46215.0018921866.22869.811994年4015.451067.50314.35422.06295.5826752613.921218.191995年4062.54 1169.73 374.64 403.74 391.35 2896 3376.56 1537.36 1996年4105.461517.26440.00588.82488.443715378018701997年4150.331715.18475.18658.25581.754155407121071998年419
20、1.211851.98450.44740.33661.21444042512048.001999年4231.171962.98464.40758.15740.43466147212129.452000年4148.54 2003.07 485.14 700.76 817.17 4851 5104 2135.30 2001年4185.77 2175.68 506.00 788.12 881.56 5221 5506 2231.60 2002年4222.43 2450.48 535.98 951.77 962.73 5829633623342003年4254.23 2830.46 560.00 12
21、27.38 1043.08 6677 6901 2458.00 2004年4283.573495.94713.171594.151188.628189756029532005年4311.24056.2770.01914.91371.39493862032662006年4339.134618.8786.32319.01513.510679955135852007年4368.415469.30910.02827.31732.0125621122240982008年4400.106971.051060.383554.812355.861590012866.444697.192009年4432.167
22、655.181098.663919.452637.071733514021.545075.01注:资料源自历年的江西统计年鉴,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农业总产值抣按当年价计。2、 南昌市社会经济概况及发展现状1.1社会发展概况南昌市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的下游,滨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位于东经115°27116°35,北纬28°1029°11之间。东连余干、东乡,南接临川、丰城,西靠高安、奉新,北毗永修、都昌,是江西省省会,全国35个特大城市之一,既是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经济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又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土地
23、面积7402.36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4%。南昌市现设南昌、新建、进贤、安义4个县,东湖、西湖、青云谱、湾里、青山湖区5个区,34个街道,33个镇、68个乡。2007年全市总人口为491.31万人。全市有38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9%以上。南昌市春末夏初天气温湿而多雨,秋末冬初天气干爽而少雨雪。一年四季中,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冬冷冰冻期短、四季分明,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型。全市境内江河纵横,湖泊池塘星罗棋布。主要河流有赣江、抚河、锦江和潦河等。全境山、丘、岗、平原相间,其中岗地低丘占 34.4%,水面占29.8%,平原占 35.8%。气候湿润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无霜期长、冰冻期短、四季分
24、明,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境内江河湖塘星罗棋布,以鄱阳湖为中心散布着军山湖、金溪湖、青岚湖、瑶湖等大小数百个湖泊,市区东北有艾溪湖、青山湖和贤士湖;城区有东、西、南、北四个风景湖。水利资源总量为 7.27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45万千瓦。南昌市自古以来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建城2200年来,南昌一直都是府、州、省、道治所。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写下了中国现代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南昌以“军旗升起的地方”,“英雄城”彪炳史册而驰名天下。悠久的历史,俊秀的自然景观,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南昌不仅是生态环境优美的“江南水乡”,还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英雄城。1986年被
25、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多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 称号。国家、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多处,名胜古迹众多。不仅有位于伏虎山绝壁飞瀑间的洪崖丹井,景色迷人的桃花村,素有“小庐山”之称的西山梅岭等风景胜地;还有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再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观,古柏苍翠的西山万寿宫,金光闪耀的“绳金塔”,清朝全真道人、著名书画家八大山人修建的青云谱道院等古建筑和古文化遗址;更有“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等革命旧址。南昌市自然资源丰富。有耕地22.5万公顷,林地13.2万公顷,草坡地8.7万
26、公顷。农产品种类繁多,以盛产大米著称。全市森林覆盖率为16.1%。主要树木有413种,常见树种为松、杉、樟等,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水杉和被誉为水果之王的猕猴桃也有零星分布。用材林、薪炭林居多,防护林、特用林比重偏小。野生动物有 480多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 20多种,珍稀鸟类 12种。矿产资源以非金属建材矿为主,有花岗岩、石英石、石灰石、陶瓷土、河沙等近30种。1.2经济发展状况跨入新世纪,南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奋斗目标,全力以赴做好建设“现代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两篇文章,利用南昌的“五大优势”,紧紧抓住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市场取向改革两个关键,
27、建设“一个基地、三个中心、四个南昌”(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物流、商贸、职教中心,开放活力南昌、文明和谐南昌、诚信创业南昌、生态园林南昌)取得了显著成绩。南昌市经济增长迅速,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390.10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41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749.80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556.89亿元,增长15.5%。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的比重由上年的6.5:54.3:39.2调整为6.0:53.9:40.1。19852007年的主要经济指标见下表。南昌市社会经济主要指标统计表 年份年末总人口(万
28、人)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第一产业(亿元)第二产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人均gdp(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985335.3132.577.8717.147.569775934121986340.9436.958.2118.5910.1410937114521987347.7643.599.0419.3615.1912667745011988355.2851.829.6123.1719.0314749135861989362.9759.1612.0125.2321.92164710466601990372.5963.2013.8525.0724.29171
29、912457211991387.4472.8914.3328.5430.02194912427681992392.2894.6717.8039.6037.27242814038551993397.43128.3422.2658.3247.76325018649691994401.86179.1032.6879.7766.654481282313111995406.14240.0838.41110.5091.175943328016261996410.14301.0347.28137.46116.297340364520311997407.89360.0050.5166.5143.0889345
30、0123591998415.84380.0140.90180.49158.629122487121641999422.66399.8045.92188.09165.799505528823072000433.87435.1045.98205.32183.8010078573423902001438.07485.6247.94231.16206.5211085620625172002448.79552.5555.27270.29231.7412312702125672003457.09641.0252.58324.16264.2814023779329972004460.79770.4659.4
31、0404.0630716720874434142005475.171007.773.39532.13402.19223901030138792006483.961184.5776.45644.46463.66261451124343922007491.311390.1083.41749.80556.893046413076503420081660.63101.48919.86639.29361172009464.891837.5111.91016.43709.1639669140226296.19注:资料源自历年的江西统计年鉴,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农业总产值抣按当年价计。3 、进贤县社会经济概
32、况及发展现状1.1社会发展概况进贤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鄱阳湖南岸,抚河和信江下游。地处东经116°01至116°34,北纬28°09至28°48之间,东临东乡县,西隔抚河与南昌县、丰城市相望,北与余干县毗邻,是省会英雄城南昌的东大门,为南昌市管辖,面积1971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2007年底总人口为77.48万。进贤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5,全年最冷时为1月份,平均气温为5,极端气温为12.1,最热时期为7月份,平均气温29,极端最高气温40。无霜期,每年平均为282天,最长307天,最短250
33、天。日照时数平均1900至2000小时。全年平均雨量为1587毫米,多雨年可达2326毫米,少雨年仅有1079毫米,降雨时间集中在47月,而初夏5至6月最多,隆冬12月最少。进贤县区位交通优越,自古被誉为“东南之藩蔽,闽浙之门户”,是长珠闽三个经济三角洲的共同腹地,已经融入了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八小时经济圈”,县城民和镇距南昌市仅60公里,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战略地位。铁路交通便利快捷,浙赣铁路复线横穿全境;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沪昆高速、福银高速、昌厦公路以及320、316国道,在县域南部的温圳境内交错连结,构成了全省乃至全国的交通枢纽;昌万公路横穿北部乡镇,不仅成为连接省会南昌和赣东北地
34、区的大动脉,而且为进贤全面对接和融入南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为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加速崛起打好了基础、夯实了后劲;水路交通潜力巨大,南部乡镇可由抚河经赣江直达长江,北部乡镇可通过鄱阳湖直达长江;空中交通较为方便,县境内的温圳至乐化的高速公路直达昌北机场。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使进贤成为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聚集地,为进贤推进大开放、实施大招商、促进大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进贤县文化底蕴深厚,进贤始建于晋太康元年,具有1700多年的建县历史,因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澹台灭明在此南游讲学而得名,意为“进能纳贤”之地,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孕育的晏殊、晏
35、几道、董源、徐熙、巨然、舒芬、朱仙舫等名仕俊杰光耀史册,朱元璋、王安石、汤显祖、戴叔伦、李绅等历史名人在此留下的灿烂篇章翰墨留香。特别是进贤耕读文化与崇商文化兼收并蓄、历代传承,催生了“走遍天下路、不如李家渡”的千年酒乡李渡镇,“华夏笔都”文港镇,“江南四大米市”温圳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铸造了进贤历史上的辉煌,而且必将为进贤今后的发展崛起提供丰富的滋养。进贤资源生态一流,境内有90万亩山,90万亩水,90万亩耕地,号称“三山三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境内湖山壮美秀丽,气候四季宜人,森林覆盖率达40.8%,具有一流的青山、一流的绿水、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尤
36、其是面积达32万亩的全国最大县域内湖军山湖,更是进贤得天独厚的资源财富,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被誉为进贤的北部明珠和绿色聚宝盆。出产的油菜、大豆、黑芝麻产量居江西省首位,“贤湖牌”大米、黑芝麻,“军山湖清水大闸蟹”以及“香庐峰牌”食用菌菇,是闻名遐迩、响誉中外的绿色食品。进贤已成为“南昌市都市型农业绿色环保生物食品生产基地”、“江西省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国家河蟹生产出口基地”和沿海大中城市的生态休闲旅游“后花园”。1.2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进贤县特色产业蓬勃,已经形成了市场占有大、产品品牌响、竞争能力强、地方特色鲜明的“七个一”产业集群。一是医疗器械“一根针”:就是以一次性输液器为主导的医疗器
37、械产业。全县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55家,经营企业43家。二是文化用品“一支笔”:就是以文化用笔为主导的,涵盖毛笔、金属笔、圆珠笔、中性笔、水芯笔五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的文化用品产业。有规模以上企业15家,金属笔国内市场份额达40%以上,毛笔国内市场份额达65%以上,罗氏、德文、派利、佳丽等30多个品牌是江西省著名品牌,产业聚集的进贤县文港镇,已被国家授予“华夏笔都”的荣誉称号。三是高空礼弹“一盆花”:就是以高空礼花弹为主导的烟花鞭炮产业。李渡烟花集团是亚洲最大的高科技、花园式烟花生产企业,产品享誉海内外,多次获得国际金奖,国庆50周年天安门大庆、上海apec会议黄浦江之夜、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
38、开幕式等重要庆典活动燃放的烟花都出自这里。四是食品加工“一瓶酒”:就是以李渡酒业为主导的食品加工业。李渡酒业曾与四特齐名,被列为“江西四大名酒”之一。五是钢架结构“一张网”:就是钢网钢构业,这是进贤的新兴朝阳产业,规模以上企业3家,初步具备了生产规模化、营销网络化、产业簇群化的特点,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六是特种水产“一只蟹”:就是以“军山湖清水大闸蟹”为主导的特种水产养殖业。七是食用菌类“一朵菇”:“香庐峰”牌菌菇是江西省知名品牌,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证书,正在申报“有机食品”和“江西名牌产品”称号,产品远销东南亚。“七个一”特色支柱产业迅速成长,已经成为进贤县域经济
39、的重要“增长极”,成为进贤加速崛起的“推力器”,成为进贤走向世界的“金招牌”。赢得了“笔不到进贤不齐”、“医疗器械不到进贤不全”、“高空礼花不到进贤不美”、“酒不到进贤不香”、“河蟹不到进贤不纯”的美誉。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11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0%,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932万元,比上年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567313万元,比上年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320398万元,比上年增长17.6%,在三次产业中增幅跃居第一位。人均生产总值14233元,比上年增加1947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9:51.2:28.9。进贤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
40、情况见下表。进贤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表 年份年末总人口(万人)国内生产总值gdp(万元)第一产业(亿元)第二产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00071.84345476104597154329865502300200172.234120851111471807801201582400200273.054684641148782234501301362571200373.155532971254472733821544682694200475.256736661576323410081734223226200576.01804430173057401353230020371220
41、0676.959396001837734861622696654217200777.4811086432209325673133203984813注:资料源自历年的江西统计年鉴,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按当年价计。4、 架桥镇社会经济概况及发展现状1.1社会发展概况架桥镇位于县境西部的抚河下游,距县城32公里,边境的土坊村委会距南昌市30公里。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开明开放,诚实守信,以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形成了善谋实干,百业兴旺的大好局面。1996年赣民(96)77号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设镇,镇政府驻架桥街。该镇东频青岚湖与罗溪镇
42、相望,南与泉岭乡接壤,西隔抚河与南昌县向塘镇交界,北与南昌县武阳镇,塔城乡毗邻。总面积46.71平方公里,2001年末总人口28566人,每平方公里611人。 架桥镇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6,雨水充沛,年降雨量1570.8毫米,无霜期长。 架桥镇全境以冲积平原为主,据国家石油勘探队勘探证实,地下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境内望夫岭、堑岭山为全县名山。 架桥镇滨临抚河、青岚湖,河沟湖叉众多,资源生态一流,有着一流水质,一流空气,具备建设南昌后花园的良好生态环境。 1.2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架桥镇国土面积46.71平方公里,总人口30251人,其中城镇人口1235人。耕地面积32963.
43、27亩,其中水田22963.27亩,旱地999.4亩,山林面积1490亩。 镇辖荣华、罗垅、岭背、上溪、汗城、艾溪、土坊、南岗、彭宗、架桥10个村委会以及位于镇中心的封官居委会,97个村小组,95个自然村。除东南面的罗垅、岭背、上溪、汗城南部属低丘地区外,其余为抚河冲积平原,据国家石油勘探队勘探证实,地下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境内望夫岭、堑岭山为全县名山。耕地面积32963.27亩,山林面积1490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农作物生长。全镇以种水稻为主,兼种大豆、花生、红薯、油菜、芝麻等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开放,产业结构调整,引进田藕、药材、瓜果、槟榔芋、藜蒿等高效益经济作物,林场改制
44、,实现承包租赁,兴办果园2个。镇城濒临青岚湖、河沟湖叉贯穿全镇各村,有丰富的水资源,宜水产养殖业发展。 工业:架桥镇现已形成建筑、建材、食品等为主的产业格局,镇属基建公司获国家二级企业施工资质,承建工程达部颁标准,多次创省、市优质工程。 农业:架桥镇农业已形成了优质大米、藜蒿、槟榔芋、药材、瓜果、田藕、芝麻、大豆、花生、油菜等生产基地,菌菇、生猪、种养等养殖业初具规模,并着力打造都市型、绿色环保食品的生产基地。 基础设施:架桥镇交通便利,基本实现水泥路“村村通”,距省会南昌30公里,距县城32公里,316、320国道擦肩而过,南昌绕城高速公路穿境通过;邮电通讯发达,程控电话直拨全国各地,宽带网
45、进入寻常百姓家,移动通讯方便快捷;供电供水等公用设施完备,兴建了日供水量2000吨的自来水厂,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供电充足 3风景名胜架桥镇旅游资源较丰富。 望夫岭:坐落于青岚湖畔,相传明初陈友谅、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18年,陈友谅的夫人站在山头为夫助战,望见丈夫拖着战旗而归,深知已经败阵,而跳湖自尽。为了悼念夫人,陈友谅将此山命名为望夫岭,并建有望夫庙,因历史变迁,庙虽毁了,但时常还有人来观光,探索历史的根源。 艾溪陈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书香延绵,村里面保留下来的文物古迹种类繁多,有清光绪年间进士、中宪大夫陈应辰建造的庄园“中宪第云亭别墅”,“江州遗泽”、“半耕读家”、“紫来居”等,展示
46、了赣地历史风俗民情的多姿多彩。 2.3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2.3.1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国内外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为我省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兴起,为我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创造了新条件;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国内需求进一步扩大,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为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进一步提升我省战略地位,更多争取国家支持,促进产业和要素集聚创造了历史性机遇;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五年来的努力,一批重大基础
47、设施和产业项目相继建成,全省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干事创业、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路子,为加快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这一切,为“十二五”时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必须清醒认识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模式正在深度调整,国内经济增长条件和动力发生深刻变化,区域间竞争更趋激烈。另一方面,我省经济欠发达地位没有根本改变,面临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的双重压力;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要素成本进入上升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在要求更加迫切;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社会建设
48、和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总体而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省上下务必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加快发展不松劲,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不摇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强动力,以保障和改
49、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城镇化,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着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宏伟目标。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五个有机统一”:坚持加快发展与加速转型有机统一。发展不足、经济总量较小仍然是我省的主要矛盾,做大经济总量、实现进位赶超是“十二五”时期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坚持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有机统一。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在保护
50、生态中加快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中建设生态文明,努力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坚持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有机统一。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定不移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同时,坚定不移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大力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消费和出口协调拉动。坚持做大总量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更好地让广大人
51、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坚持改革攻坚与和谐稳定有机统一。“十二五”时期,既是改革攻坚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加快改革攻坚步伐,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又要正确把握改革力度和节奏,充分考虑社会可承受程度,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以稳定促改革,以改革促和谐。二、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1、 交通运输现状1.1江西省(1)江西省综合运输网江西省已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运输五种形式的综合运输体系。19902007年全省运输线路长度见下表。 江西省运输线路长度表(单位:公里) 年份项目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
52、999 2000 2001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20082009铁路1642164021752175219722452258226222692285235123842384245825492612公路332033491534963352433686736918602926031460696612336186062300128234130691133847137011水运4937493749374937493755375537553755375560556055605716571657165716注:资料源自历年的江西统计年鉴。(2)江西省运输发展水平及特点2007年全省拥有民用汽车810864辆,比上年增长16.89%;机动船5174艘,比上年减少2.53%艘。全省运输工具拥有量见下表。江西省运输工具拥有量表 项 目单位数 量1990年1995年2000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一、公路1、民用汽车辆11043216897924700030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智慧能源管理与控制在用能单位调研分析及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推广应用规划与研究报告
- 2025-2030智慧社区系统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分析
- 2025-2030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供需环境投资预算规划咨询报告
- 2025-2030智慧矿山建设市场需求分析投资机会评估报告
- 2025-2030智慧电力调度系统行业市场供需平衡分析及未来发展规划
- 2025-2030智慧物流系统研发投资策略与发展规划
- 2025-2030智慧物流产业新兴企业资本运作发展研究
- 2025-2030智慧港口领域市场供需现状与投资决策规划报告
- 2025-2030智慧消防系统远程监控平台与城市火灾防控效果规划研究
- 2025-2030智慧水资源管理技术与市场应用研究
- 货运企业交通安全培训课件
- 医师定考一般程序试题及答案2025年
-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 院感医疗废物知识培训课件
- 葫芦岛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 《管理学》(第二版)课件全套 高教版马工程 第0-16章 绪论 - 组织变革与创新
- 国家电投集团陆上光伏发电工程典型设计
- 肺癌脑膜转移中国专家共识(2025)解读 4
- 机泵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孕期检查课件
- 中国农业银行课件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