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MSCTA)后处理技术对椎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一).doc_第1页
多层螺旋CT(MSCTA)后处理技术对椎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一).doc_第2页
多层螺旋CT(MSCTA)后处理技术对椎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一).doc_第3页
多层螺旋CT(MSCTA)后处理技术对椎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一).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多层螺旋 CT(MSCTA)后处理技术对椎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 (一)作者:裴正华,路萍,周勇芳,陆毅,卢玉花金航【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 CT血管造影( MSCTA)对椎动脉的显影能力及解剖特征。 方法对我院 20 例临床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 MSCTA检查,原始数据经过工作站处理, 通过图像三维重建所见,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15 例获得较满意椎动脉三维重建解剖图像, 5 例由于注射造影剂后扫描时间掌握不当,椎动脉显影浓度较淡,通过后处理技术未获得具有诊断价值的图像。 结论多层螺旋 CT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的全程及其与颈椎的解剖关系,可作为椎基底动脉的常规影像检查方法。【

2、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三维图像处理椎动脉狭窄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症状的重要原因。颈部血管垂直走向,呼吸等运动容易控制, CT 容积扫描后可以同时行双侧椎动脉成像,故是 MSCTA应用的理想部位。尤其是椎动脉,除了穿刺造影外缺乏有效的非创伤性成像手段, MSCTA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0 例中,男 13 例,女 7 例,年龄 4876 岁,平均59 岁。临床均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直接行MSCTA检查。1.2 检查方法扫描条件: 120kV,300mA,0.5s/r,准直器宽及重建层厚均为 1mm,螺

3、距 1.0,重建间隔1.0mm,经右或左侧上臂静脉注射对比剂 100ml,流率 3.0ml/s,采用动脉峰值跟踪技术,注射后 1730s开始扫描, CT值设为 200HU。T2 椎体下缘至鞍上 2cm。患者制动,平静呼吸,禁止吞咽动作。三维处理技术:多平面重组( 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 ) , 曲 面 重 组 (curvedplanarReformation,CPR ) , 最 大 密 度 投 影 (maximumintensityreformation , MIP) 和 表 面 遮 盖 成 像(shaded-surfacdisplay,SSD)。2 结果椎动脉多

4、层螺旋 CT血管造影( MSCTA)检查,可很好地显示双侧椎动脉的走行,解剖结构及椎动脉与椎间孔的关系。见图 1。3 讨论多层螺旋 CT椎动脉造影(MSCTA),通过后处理技术, 特别是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 MIP),结合造影剂团注法,动脉峰值跟踪技术,能使椎动脉接近常规血管造影的显示程度。椎动脉走行于颈椎二侧的椎间孔内,与骨质结构相互重叠,在临床上由于颈椎的退行性改变,钩椎关节的唇样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椎关节松动移位,牵拉、压迫椎动脉,因而可引起一系列症状。传统的检查方法是通过插管法( DSA)得以实现。此种方法虽能很好的显示椎动脉形态结构,但有一定创伤性。 DSA 操作技术复杂,在造影过程中需反复注入造影剂,费时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