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农业资源环保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_第1页
长治市农业资源环保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_第2页
长治市农业资源环保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_第3页
长治市农业资源环保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_第4页
长治市农业资源环保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治市农业资源环保“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一、全市农业资源环保“一五”发展主要成效(一)农业资源环保体系建设情况农业环保监测预警体系人员、机构及设备建设情况:成立市级农业环保监测机构1个,机构编制10人,从业人员5人;县级农业环保监测机构10个,机构从业人员58人。市级农业环保监测机构主要设备有:监测车1辆、电脑6台、GPS定位仪4个;县级农业环 保监测机构主要设备有:监测车12辆、电脑12台。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二)农业资源环保工作成效农业资源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应急预案等日常管理

2、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十一五”期间每年市站组织人员出动宣传车辆、印发宣传 刊物传单,分组到各县宣传农业环保法律、法规,并定期组织培训, 使农业环保家喻户晓。其间共印发宣传刊物6期,发行宣传刊物7万余份;组织农业环保知识培训 38次,培训人员1700余人;处理 来访数100余次;处理议案提案15件;建立了市、县两级农业环保 应急预案体系。(三)农业资源环保项目实施情况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1、基本农田保护区环境质量监测工程 根据省站制定的全省农业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和技术及质量 控制方案

3、,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农业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分析,编制区 域农业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报告等各项工作。在全市 450 万亩基本农 田保护区内,分为一般农区、城市郊区、污水灌溉区、工矿企业区、 其他区域等五个监测区域。五年内已监测污水灌溉区、城市郊区、一 般农区、工矿企业区,共监测农田面积 119.8 万亩。主要涉及长子、 壶关、郊区、屯留、沁县、平顺、襄垣、长治县、沁源、黎城、潞城。 在 119.8 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布设监测点位 200 个,采集化验土壤、 灌溉水、空气和主要农产品(小麦、玉米、水果、蔬菜等)样品 633 个;建立了计算机监测数据库;编制了区域环境质量报告。通过实施例行监测,基本摸清全

4、市现有基本农田保护区环境质 量现状和发展趋势, 为政府决策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摸清污染 物在农畜产品中的残留、积累、迁移等动态变化规律,并提出防治对 策,环境修复措施和农业生产管理措施; 对达到污染警戒水平的部分 农田采取对应措施, 指导农民合理使用污水灌溉农田, 合理使用农业 投入品,实现了监测工作的预警功能。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2、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工程2006 年重点调查长治县、黎城、沁源。采用室内收集统计资料 和室外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调查。种植业随机抽取小麦种植户

5、 20 户、玉米种植户 30 户、马铃薯种植户 10 户、蔬菜种植户 20 户;养 殖业抽取代表性养殖户 20 户。通过调查统计分析,种植业生产过程 中,主要是过量施用氮肥, 亚硝态氮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同时农药残 留也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养殖业主要是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污染环 境;局部地区由于煤焦企业废气物排放造成土壤污染。3、全面开展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根据国家和省安排部署, 2008 年全面开展了全市第一次农业污 染源普查工作。对全市 13 个县市区农业污

6、染源进行调查,全市调查 对象数: 140 个乡镇、农户 5934 户、 8 个农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 125 个,养殖小区 28 个,养殖专业户 2480 户。水产规模化养殖场 13 个、养殖专业户 31 户。调查情况如下:( 1)种植业总体情况:土地类型:平地 2293742.61 亩、缓坡地 1383189 亩、陡坡地 509282.5 亩。种植方式:单作、间作、轮作、套作。 种植种类:玉米、谷子、豆类、小麦、蔬菜、药材、苹果等。化肥施用种类和数量:化肥施用总量(折纯) 100372.57 吨,其 中氮肥(折纯) 67741.5 吨、五氧化二磷(折纯) 32631.07 吨。地 表径流途径

7、肥料流失量总磷 96.92 吨,总氮 318.53 吨。地下淋溶途 径肥料流失量总氮 406.06 吨。农药施用种类和数量:毒死蜱施用量 268.95 千克、阿特拉津施 用量 259.47 千克、 2,4-D 丁酯 4229.15 千克、丁草胺 3004.33 千 克、乙草胺施用量 969.36 千克,流失量 1.89 千克、涕灭威 954.61 千克、氟虫腈 50.9 千克、克百威 2191.48 千克、吡虫啉 312.36 千克、 其他有机磷类施用量 40931.81 千克、其他有机氯类施用量 1095.17 千克、其他菊酯类施用量 2759.68 千克、其他氨基甲酸酯类施用量 1542.

8、16 千克、其他类施用量 61470.46 千克。地表径流途径农药流 失量 1.89 千克,地下淋溶途径农药流失量 0。秸秆产生量 232.25 万吨、丢弃量 7.13 万吨、田间焚烧量 31.99 万吨、还田量 140.53 万吨、堆肥量 8.57 万吨、饲料 37.88 万吨、燃 烧 4 万吨、原料 0.23 万吨、其他 1.43 万吨。农膜使用量 1364.32 吨、残留量 137.64 吨。(2)畜禽养殖业总体情况:规模化养殖场 125 个、养殖小区 28 个、养殖专业户 2480 户; 粪便产生量 49.61 万吨、尿液产生量 16.96 万吨、总氮产生量 5346.49 吨、总氮排

9、放量 836.87 吨、总磷产生量 1274.85 吨、总磷排放量 172.82 吨、 COD 产生量 90892.33 吨、 COD 排放量 13260.83 吨、 铜产生量 13947.12 千克、铜排放量 3983.15 千克、锌产生量 40142.15 千克、锌排放量 4820.75 千克。(3)水产养殖业总体情况:规模化养殖场 13 个、养殖专业户 31 户。污染物产排量如下: 总氮产生量 3.68 吨、总氮排放量 3.03 吨;总磷产生量 0.76 吨、总 磷排放量0.64吨;COD产生量41.58吨、COD排放量34.89吨; 铜产生量 9.77 千克、铜排放量 8.2 千克;锌

10、产生量 11.69 千克、锌 排放量 12.79 千克。调查结论:根据调查汇总数据,结合我市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全 市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溶途径的流失量为 821.51 吨,农药流失量为 1.89 千克,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过度 使用化肥、农药影响土壤的肥力,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地膜残留、农 民焚烧秸秆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产 生的粪便和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污染。通过进行全市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污染调查, 全面摸清了我市种植 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种类、 产 生量、排污量、排放量及其去向 。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11、预防由 于农业生产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以及由于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河 流、地下水环境的污染。4、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工程 重点对武乡、沁县、沁源、黎城、平顺五个县的野生植物资源 作了初步调查,调查野生蔬菜类、果类、药用类植物 40 余种。武乡 主要以黄芩、柴胡等 10多种野生药材为主,生长面积占全县所有荒 山荒坡总面积的 40% ;沁县主要是以苦参、黄芩、山桃、山小果为 主的药用和果类野生植物,面积 2.62 万亩;沁源县以野生木本植物 为主;黎城野生植物是君迁子、核桃秋和党参;平顺县野生酸枣约有 3000 多亩。(四)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情况2005 年 8 月 -9 月,在我市壶关县龙泉镇程

12、庄村、长子县色头镇 庄里村分别发生了废气排放污染农田事故。受害面积 20.8 亩,粮食 作物为玉米,玉米减产 3960 公斤,农民经济损失 2 万元。赔偿金额 2 万元。二、存在问题1、全市农业资源环保监测机构及硬件建设、人员队伍整体素质 和农业资源环保监测手段等建设亟待加强。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亟待加强,尽快出台相关法律 和法规,依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3、农业资源环保建设资金比较缺乏,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资源 环境保护的投入。三、“十二五”农业资源环保发展思路及目标任务(一)发展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根据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

13、,按照省站的总体 部署,牢固树立统筹、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基本农田 环境监测工程、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工程、 农村清洁工程和农业野 生植物保护工程建设等开展一系列工作。 因地制宜推广种植业、 养殖 业清洁生产技术, 治理农田污染, 建立不同类型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协调发展。(二)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1、农业资源环保体系建设工程。 主要以农业资源环保监测机构硬件建设、监测手段的提高为主。“十二五”期间市级农业资源环保监测机构具备初级化验监测能力;每 个县市区全部配齐电脑、传真机、打印机、 GPS 定位仪、采样器等 监测设备。2、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监测工程。 201

14、1-2015 年期间,基本农田 环境质量监测工程覆盖全市 13 个县市区,监测面积达到 200 万亩。3、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及治理工程。 2011-2015 年期间,在 全市通过重点实施农药残留降解工程、 农业生产及生活废弃物无害化 处理工程、 化肥面源污染控制工程、 监测体系建设等重点工程措施和 发展各类生态农业技术模式,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全市农业面源污染 治理面积达到 20 万亩,工业“三废”污染农田治理面积达到10 万亩。4、继续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 护,对国家重点保护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地环境进行保护和动态监测, 建立天然的资源宝库,保护原始物种资源,保护

15、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5、农业清洁工程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变农村环境 脏、乱、差现状为目标,以建立农村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为核心,按照 “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集中整治、无害处理”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 农民主体、市场运作、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 着力改变广大农民的生活习惯, 促使农村垃圾走向规 范化处理的轨道,创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按 照“清洁卫生、无害处理、简便实用、群众满意”的要求,以“减量化、 资源化、无害化”为操作标准,落实清扫保洁、垃圾收集、集中处理 制度,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 形成农村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 努力实现

16、一年试点、 三年铺开、五年全覆盖的工作目标, 达到农村“六 个基本没有”,即:农民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零星垃圾,农户庭院没有 随地流淌的污水,村间、集镇没有散放的垃圾,塘(库)水面基本没 有漂浮的垃圾, 村间道路基本没有裸露的人畜粪便, 公路沿线基本没 有散落的塑料垃圾。实现农村垃圾集中、统一、规范和无害化处理, 使我市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6、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成果开发应用工程。进一步做好全市 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成果开发应用工作,重点加强农业污染源治 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定农业环境保护应急预案。四、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农业资源环保体系建设工程 工程总投资 26

17、 万元。主要用于 13 个县市区农业资源环保监测 机构硬件配备。每个县市区补助 2 万元,用于配备电脑、传真机、打 印机、 GPS 定位仪、采样器等。2、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监测工程工程总投资 80 万元。其中资料检索、图件收集和数字地图的购买 10 万元;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购买信息库建立 30 万元;技 术报告编制费 3 万元;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监测化验费补助 25 万元(采 集土壤、灌溉水、空气和主要农产品共个样品, 分析化验铅、 汞、铜、 砷、镍、镉、铬、锌、六六六、滴滴涕、 PH 、阳离子代换量、硝态 氮、农残等项目);举办污染调查及采样技术培训 5 万元;计算机软 件技术培训 2 万元

18、;宣传和专家咨询和技术服务费 5 万元。其中申请 国家投资 20 万元,省级补助 20 万元,地方配套 40 万元。3、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及治理工程工程总投资 108 万元,13 个县每个县补助调查费用 6 万元,其 中每个县资料检索收集 1 万元,调查报告编制费 2 万元,计算机网络 建设费 2 万元,购买 GPS 全球定位仪及人工费等其他费用 1 万元。 农药残留降解工程、 农业生产及生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程、 测土配 方施肥工程等总投资 30 万元。申请国家投资 45 万元,省级投资 45 万元,地方配套 18 万元。4、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程五年总投资 65 万元,主要用于每个县每

19、年野外调查补助及调研 报告编写费用 1 万元。其中申请省级投资 35 万元,地方配套 30 万 元。5、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工程总投资 130 万元。每个县补助 10 万元,主要用于示范点建设,包括建立污水净化池、生活废弃物收集池、垃圾收费站、田间废 弃物收集池、乡村物业站等。6、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成果开发应用工程。工程投资 5 万元,主要用于农业污染源普查成果开发应用。五、保障措施1、强化组织机构建设,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2、加强农民培训,大力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努力控制农用化学 物质污染。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要加大生态农业的建设力度,大力 推广生态农业实用技术模式, 对广大农民加强生态农业知识和技术模 式培训,要突出农药、 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面源污染防治和无公害 农产品生产知识、技术和法律培训,努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