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基础_第1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基础_第2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基础_第3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基础_第4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基础个人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与区域规划)注册城市规划师 1983-1987: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本科) 1989: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进修教师 1993-1996: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2005:美国southern polytechnic state university建筑学院访问教授 2007-2008:美国university of louisville地理系访问学者所在单位及规划相关专业: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5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生专业,9个博士生专业关于本次研讨基本按建设部干部学院准备;分和两部分;借鉴了其他单位的部分资料有有。主要

2、内容(基础部分):城乡规划法中的控规基本认识一、“城乡规划法”中的控规受到空前重视法律地位明确总则、制定、实施、修改、法律责任中均有规定11条中涉及控规总则第二条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制定第十九条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城市的,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第二十条镇人民政府根据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镇的,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县人民

3、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第二十一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编制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实施第三十七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核准、备案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4、后,方可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申请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后,由土地主管部门划拨土地。第三十八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第四十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

5、许可证,应当提交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材料。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修建性详细规划。对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的,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将经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予以公布。第四十三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条件进行建设;确需变更的,必须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变更内容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

6、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依法变更后的规划条件通报同级土地主管部门并公示。第四十四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的,应当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临时建设影响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等的,不得批准。修改第四十八条修改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修改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修改总体规划。法律责任第六十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

7、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据职权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依法组织编制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的;实质意义土地出让的前提条件:根据控规提出规划设计条件全覆盖的衍生要求: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控规的全覆盖制定次序:分片区、分阶段推进,超前覆盖到城镇发展所使用的每一块建设用地修改程序严格强调公众参与:涉及私人和集体利益,有“物权法”也强化了这一要求相关法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1.中国特色的法定规划 (

8、1)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与管理、规划与实施之)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与管理、规划与实施之间衔接的重要环节。间衔接的重要环节。n 从规划到管理依法行政的依据;n 从规划到实施控制、引导、监督。 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城市建设的规划控制要点,用简练、明确、适合操作的方式表达出来,作为控制土地批租、出让的基本依据,正确引导开发行为。 (2)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有机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有机衔接的关键层次。的关键层次。n 从从宏观到微观宏观到微观上接总规(分区),下接修详(设计);上接总规(分区),下接修详(设计);n 从从定性到定量定性到定量控制要求深化、量化、具体化

9、;控制要求深化、量化、具体化;n 从从整体到局部整体到局部控制指标细化、分解、落实;控制指标细化、分解、落实; 控制性详细规划向上衔接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向下衔接修建性详细规划、具体设计与开发建设行为。它以量化指标和控制要求将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的控制转化为对城市建设的微观控制,并作为具体指导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具体设计、土地出让的具体设计条件和控制要求。 (3)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设计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手段。)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设计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手段。n 从二维到三维从二维到三维平面控制与空间控制平面控制与空间控制的结合;的结合;n 从规划到设计从规划到设计规划要求与设计条件规划要求与设计条

10、件的结合;的结合;n 从消极到积极从消极到积极控制与引导控制与引导的结合。的结合。 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宏观城市设计、中观城市设计到微观城市设计的内容,通过具体的设计要求、设计导则以及设计标准与准则的方式体现在规划成果之中,借助其在地方法规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权威地位使城市设计要求在实施建设中得以贯彻落实。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城市设计审议制度的情况下,在城市设计的发展与实施控制要求方面,控制性详细规划责无旁贷。 (4)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公共政策平台。)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公共政策平台。n 从个体到群体从个体到群体利益协调利益协调的平台;的平台;n 从分歧到统一从分歧到统

11、一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具体化。的具体化。 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于直接涉及到城市建设中各个方面的利益,是城市政府意图、公众利益和个体利益平衡协调的平台,体现着在城市建设中各方角色的责、权、利关系,是实现政府规划意图、保证公共利益、保护个体权利的公共政策内容的具体化。 (1)通过抽象的表达方式落实规划意图。)通过抽象的表达方式落实规划意图。n 落实共性控制内涵落实共性控制内涵;n 提供个性设计空间提供个性设计空间。 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一系列抽象的指标、图表、图则等表达方式将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的控制内容、定性的内容、粗略的三维控制和定量控制内容,深化、细化、分解为微观层面的具体控制内容。该内容是一种建设控

12、制、设计控制和开发建设指导,为具体的设计与实施提供深化、细化的个性空间,而非取代具体的个性设计内容。 (2)具有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具有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n 具有法律效力法律效力而不是法律不是法律;n 具有成为法律法规的可能。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法定规划,法律效应是其基本特征。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宏观法律效应向微观法律效应的拓展。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不是法律也不可能变成完全意义上的法律,但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具有法律意义的部分应该以积极的方式形成法律条文,提高其在规划管理中的权威地位。 (3)具有相当的)具有相当的综合性综合性n 各纵向系统的设计综合设计综合;n 各专项内容的横向汇总横向

13、汇总。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包括城市建设或规划管理中的各纵向系统和各专向规划内容,如土地利用规划、公共设施与市政设施规划、道路交通规划、保护规划、景观规划、城市设计以及其它必要的非法定规划等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尺度上进行横向综合,相互协调并分别落实相关规划控制要求,具有小而全小而全的综合控制特征。 (4)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n 规定性与引导性规定性与引导性的结合;n 通则式与判例式通则式与判例式的结合;n 动态控制动态控制与相互转化的可能;n 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的提出。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内容分为规定性和引导性两部分。规定性内容一般为刚性

14、内容,主要规定“不许做什么”、“必须做什么”、“至少应该做什么”等,引导性内容一般为弹性内容,主要规定“可以做什么”、“最好做什么”、“怎么做更好”等,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控制方式适应我国的开发申请的审批方式为通则式与判例式相结合的特点。三、控制体系控制要素:技术汇总规划控制指标体系土地使用土地使用控制用地边界用地面积用地性质土地使用相容性环境容量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居住人口密度绿地率空地率建筑建造建筑建造控制建筑高度建筑后退建筑间距城市设计引导建筑体量建筑色彩建筑形式其他环境要求建筑空间组合建筑小品设置规划控制指标体系设施配套市政设施配套给水设施排水设施供电设施交通设施

15、其他公共设施配套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商业服务设施行政办公设施文娱体育设施附属设施其他行为活动交通活动控制交通组织出入口方位及数量装卸场地规定环境保护规定噪音震动等允许标准值水污染允许排放量水污染允许排放浓度废气污染允许排放量(一)用地性质根据规划用地的使用功能,依据用地分类标准标注。10大类,46中类,73小类。一般要求划到小类。对于混合使用功能的建筑:(二)用地面积规划地块用地的平面投影面积(公顷)。规划用地红线围合的面积,是确定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容量所依据的面积。用地面积61 用地面积62筑用地面积63用地面积64用地面积65用地面积66(1)单一性质:同公建;(2)底层公建住宅或住宅

16、公建综合楼:除公建用地之外的用地;(3)住宅间距内的市政设施可按实际占地范围扣除。(三)土地使用的相容性土地使用的相容性是指在规定的土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允许建设或有条件允许建设的各种建筑的类别。(四)容积率(far)11 在一定的地块内,(允许修建的)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11容积率11容积率11容积率11 (1)形体布局模拟; (2)经验归纳统计; (3)调查分析对比。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控制指标 (万m2/hm2) 住宅层数建筑气候区划、低 层1.10 0.7-0.91.201.30多 层1.70 1.2-1.51.801.90中高层2.00 1.3-1.72.202.40

17、高 层3.50 2.5-3.03.503.50注: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控制指标的上、下限值; 本表不计入地下层面积。容积率11容积率11容积率11容积率11(五)建筑密度5 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建筑密度 用 地容积率建筑密度()用 地容积率建筑密度()办公1.230商住2.02.55060商服2.04050住宅1.830贸易咨询1.51.640中学0.50.620旅馆0.620小学0.60.820(六)绿地率6 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绿地率=绿化用地总面积 / 地区建设用地总面积绿地率绿地率绿地率绿地率绿地率(

18、1)设置内容可视具体条件参照下表选用: (2) 至少应有一个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 (3) 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 (4) 宜采用开敞式,以绿篱或其它通透式栏杆作分隔; (5) 组团绿地应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6)院落式组团绿地的设置应符合规定 (7)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8、面积不小于400和相应的日照环境要求。 中心绿地名称设置内容要求最小规模(hm2)居住区公园花木草坪、花坛水面、凉亭雕塑、小卖茶座、老幼设施、停车场地和铺装地面等园内布局应有明确的功能划分1.00小游园花木草坪、花坛水面、雕塑、儿童设施和铺装地面等园内布

19、局应有一定的功能划分0.40各级中心绿地设置规定 封闭型绿地开敞型绿地南侧多层楼南侧高层楼南侧多层楼南侧高层楼l1.5l2 l30ml1.5l2 l50ml1.5l2 l30ml1.5l2 l50ms1800m2s11800m2s1500m2s11200m2s21000m2s22000m2s2600m2s21400m2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规定 注: l南北两楼正面间距(m); l2当地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s1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m2); s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m2)。(七)人口容量5 某一地块内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人口容量 (1)地块人口容量由总规或分规确定; (2)单

20、位面积的人口容量(人口密度)从中心区向边缘区逐步递减; (3)控规(或详规)阶段应核算上一层次确定的人口容量,可以适度调整; (4)确定人口容量应以居住用地为基础框算,以基础设施容量为标准进行核算,再以分区或行政区或自然区界进行平衡后再确定。居住规模层数建筑气候区划i、ii、vi、viiiii、viv居住区低层334730432840多层202819271825多层、高层172617261726小区低层304328402637多层202819261825中高层172415221420高层101510151015组团低层253523322130多层162315221420中高层142013181

21、216人均居住用地控制指标 (m2/人) 居住规模层数人口密度(人/hm2)居住区低层213303多层357500多层、高层385588小区低层233333多层357500中高层417588高层6671000组团低层286400多层435625中高层500714高层9101250吉林省城市居住人口密度参考表 (八)建筑高度6 建筑物的竖直高度值,是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之一,是城市规划控制的数据。建筑高度建筑高度 (1)限制过高; (2)限制过低; (3)限制过高与过低。(九)建筑间距3 建筑物与建筑物外墙之间的净距离(防火间距为突出部)。建筑间距方位015(含)1530(含)3045(含)456

22、0(含)60折减值1.00l0.90l0.80l0.90l0.95l不同方位间距折减换算表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2、l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3、本表指标仅适用于无其它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条式住宅之间。建筑间距:以满足日照为准; 静风频率大、夏季主风向应有通风道。 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679三级7810四级91012多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高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建筑类别 高层建筑裙房其它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高层建筑13991114裙房96679厂房之间及其与乙、丙、丁、戊类仓库、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表1

23、、2.doc建筑间距 倒塌范围:1/2建高; 避难场地:1.02.5 m2/人。(十)建筑后退 是指建筑物、构筑物与相邻规划线之间的距离要求。建筑后退3 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的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03.02.0多层3.03.02.0有出入口5.02.5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02.01.5多层2.02.01.5围墙面向道路1.5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的最小距离 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架空电力线路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线路电压(kv)1110356

24、6110220330安全距离(m)1.01.53.04.05.06.0电压等级(kv)3566110220330500走廊宽度(m)12201525304035456075市区35500kv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规划走廊宽度(十一)交通出入口方位3 交通出入口方位是指供城市小区的机动车、行人进入城市主、次、支路的通道的方向和位置。交通出入口方位交通出入口方位交通出入口方位(十二)停车场3:停车场(按使用对象):停车场:车种地面地下(或停车楼)小汽车25303035自行车0.81.21.51.8摩托车2.52.72.73.0每个停车位的面积控制标准(m2/车位)车 型换 算 系 数微型客、货汽车 机动

25、三轮车0.7卧车、两吨以下货运汽车1.0中型汽车、面包车、24吨货运汽车2.0铰接车3.5各型车辆停车位换算系数 停车场(2)具体设置要求:(十三)城市设计要求 城市设计要求:城市设计要求十三、城市设计要求四、控规的内容: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四十一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二)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三)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四)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

26、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五)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六)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新旧新旧编制办法编制办法的控规编制内容比较与变化的控规编制内容比较与变化旧编制办法内容新编制办法内容主要变化1)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

27、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内容无变化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增加了公共设施配套要求。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强调了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与手段。4)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座标和标高; 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

28、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强调了交通需求分析的要求,增加了公共、步行及其它交通设施的要求,明确交叉口交通组织形式。5)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5)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增加工程管线综合内容,明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1、不变的内容:土地细分与兼容性控制、控制指标、管理规定土地细分土地细分与兼容性注意 这些设施多属于公益性内容,在实际建设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往往被侵占或者被忽略,控制性详细规划出于对公共利益保障责任,需要更加

29、明确公共设施的配套要求,包括大、中型公共设施的落位、小型公共设施设施的布点、以及公共设施建设规模、附加建设条件、服务半径等控制要求。2、强调了公共设施的配套要求、强调了公共设施的配套要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控制一览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控制一览表序号类别规划项目用地面积(公顷)布局位置建筑面积(平方米)其它控制引导要求街坊编号地块编号1教育科研23医疗卫生45文化娱乐67体育89行政管理1011社区服务12。总计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一览表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一览表序号类别规划项目用地面积(公顷)布局位置控制与引导要求街坊编号地块编号1给水设施23雨、污水设施45供电设施67电信设施89供热设施1011

30、燃气设施1213环卫设施1415消防设施16。总计设施控制图则设施控制图则 这就需要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做较为深入和具有针对性的城市设计系统研究,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控制要求,其中包括对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3、编制控规时提出城市设计的指导原则、编制控规时提出城市设计的指导原则 其中明确提出了对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道路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主要目的是加强交通的规划研究与设计控制。在规划实施实施过程中设计到地块开发容量、人口容量等指标都与交通系统的承载力密切相关,规划调整时交通影响分析与评价也是重要课题之一。另外,在规划用地布局和地块边界控制时如果不事先考虑好公共交通的场

31、站布局、站点位置、交叉口形式与渠化措施将有可能在实施、改造与整治时缺乏足够的城市空间,许多设施被忽略或无法落位。国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践证明,这些方面的控制至关重要不可忽视。4、交通需求分析、交通需求分析重庆适应山地道路特点的局部展宽段渠化处理方式 5、市政设施规划要进行管网综合、市政设施规划要进行管网综合保证市政设施配套,并作为地块开发条件的重要参考。 随着城市经济实力、建设水平的提高和集约使用土地的需要,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越来越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原有的控规编制要求普遍缺乏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与控制手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体系中也基本上未考虑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和影

32、响。在规划管理的实施操作中,会出现许多争议问题和灰色空间,因此,急需对这方面的建设行为进行规范,并提出科学的控制要求。6、地下空间利用的具体要求、地下空间利用的具体要求 (1)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城市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土地土地主要用途主要用途;规划地段各个地块允许的建设总量允许的建设总量;对特定地区地段规划允许的建设高度建设高度;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绿化率绿化率、公公共绿地面积共绿地面积规定;规划地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地段的建设控制指标重点保护地段的建设控制指标和规定

33、,建设控制地区的建设控制指标建设控制指标。 (2)2006年年4月月1日颁布实施的日颁布实施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四第四十二条十二条 条文中明确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7、新新编制办法编制办法的强制性内容的强制性内容 (3)2006年年6月月1日日关于落实新建住房比例要求的若干意关于落实新建住房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见建住房建住房2006165号号 文件中明确规定:“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要依法组织完善控制性详

34、细规划编制工作,首先应对拟建或改造住房建设项目的居住用地明确提出住宅建筑套密度住宅建筑套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套数)、住宅面积净密度住宅面积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两项强制性指标,指标的确定必须符合住房建设规划关于住房套型结构比例的规定;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具套型结构比例和容积率、建筑高度、绿地率等规划设计条件,并作为土地出让的前置条件,落实到新开工商品住房项目。”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强制性内容的确定应满足以上三项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强制性内容的确定应满足以上三项及其他相关规定的要求。及其他相关规定的要求。新新编制办法编制办法的强制性内容的强制性内容原则、依据,及其他依法规划依法规划公平、公正公平、公正公开公开整体性可操作性整体性可操作性 (1)依法规划的原则)依法规划的原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依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并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依法规划是保证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律严肃性的前提。 (2)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平、公正的原则 规划整体上应有一个通则式控制,即对于规划城市中近似区位、类似性质的的片区、街区、地块应提出一致性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