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与总结_第1页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与总结_第2页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与总结_第3页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与总结_第4页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与总结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与总结特地水文地质学总结与复习第一章:地下水资源与地下水系统1. 我国的地下水资源特点:时空分布极不匀称,与降水量和地表水分布趋势相像,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北方,岩溶水和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南方。在北方地区,东部的松辽地区和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总量约占北方地下水总量的50%,补给模数大于西部。北方地区中部的黄河流域,包括黄土高原及其相邻地区是我国地下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西闻的内陆盆地处于干旱的沙漠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00m m,但由于四周高山的降水及冰雪融水的补给,50%-80%地表水自山区进入盆地后便转化为地下水,地下水资源量较丰富,但地表水

2、与地下水应统一规划和开采利用。2. 地下水资源特点系统性和整体性流淌性循环再生性可调整性3. 地下水储量分类动储量静储量调整储量开采储量4. 允许开采量定义:允许开采量,又称可开采量或可开采资源量,是指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并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削减,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在允许范围之内改变,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环境地质问题等前堤下,单位时间内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开采含水层中可以获得的水量,常用单位为m3/d 或m3/a。简言之,允许开采量就是用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中获得出来,但不会引起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出水量。组成:由以下三局部组成,即开

3、采补给量削减的自然排泄量储存的改变量。5. 地下水系统水力方面的主要功能:储存功能、传输功能、延时功能、平滑功能。其次章:地下水资源调查1. 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地下水资源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查明自然及人为条件下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地下水水量、水质的改变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爱护及环境问题防治供应所需的资料。地下水资源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的任务1、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查明含水介质的特征及埋藏分布状况。2、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及水质、水量改变规律。3、查明地下水的动态特征水位、水量、水温柔水质随时间改变规律及掌握因素4、查明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

4、学特征查明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形成条件。2. 地下水露头调查泉的调查内容1查明泉水出露的地质条件特殊是出露的地层层位和构造部位、补给的含水层, 确定泉的成因类型和出露的高程;2观测泉水的流量、涌势及其高度,泉水的流量及其动态改变特征,泉的物理性质包括水温、沉淀物、色、味及有无气体逸出等和化学性质,采集水样进展水质分析;3泉水的开发利用情况及居民长期饮用后的反映;4对矿泉和温泉,还应查明其特别组分及其出露条件,并对其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作出评价;5 每一个泉都要现场绘制泉水出露的水文地质平面和剖面图。3. 水文地质调查的四个阶段:普查、详查、勘探、开采。4. 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方法:常用方法1水文地质

5、测绘2水文地质物探3水文地质钻探4水文地质试验5地下水动态观测6室内分析试验新技术与新方法1遥感技术2同位素技术3gis 技术4核磁共振技术第三章:水文钻探和水文地质物探1. 水文钻探定义:水文地质钻探就是用法肯定的钻探工程勘察地表下面较深处的地下水赋存活动状况的工作,是探寻地下水的最挺直的勘探手段,也是开采地下水的主要方法,但是费用很高。根本任务:对不同的地下水资源调查任务或同一勘察任务的不同勘察阶段,水文钻探的详细任务虽有差异,但其根本的任务是一样的:1揭露含水层,探明含水层的埋藏深度、厚度、岩性和水头压力,查明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络。2借助钻孔进展各种水文地质试验,确定含水层富水性和各种水

6、文地质参数。3通过钻孔或在钻进过程中采集水样、岩土样,确定含水层的水质、水温柔测定岩土的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4利用钻孔监测地下水动态或将钻孔作为供水井。第四章:水文地质试验种类1. 水文地质试验种类抽水试验、渗水试验、注水试验、地下水示踪试验、连通试验2. 抽水试验定义:抽水试验是通过从钻孔或水井中抽水,定量评价含水层富水性,测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和推断某些水文地质条件的一种野外试验工作方法。目的、任务:1挺直测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和评价井孔的出水力量。2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主要方法。3抽水试验可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代所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如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井间干扰系数等,并可依

7、据水位降深和涌水量选择水泵型号。4通过抽水试验,可挺直评价水源地的可允许开采量。5可以通过抽水试验查明某些其他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及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络,以及边界性质和强径流带位置等。分类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3. 渗水试验1试验目的在野外现场测定包气带垂向浸透系数。在讨论大气降水、渠水、灌溉水等对地下水的补给时,常需进展这种试验。2试验原理达西浸透定律,k=v/i=q/wi。3试验方法与装置渗水试验一般在试坑中进展。在试验层中开挖一个截面积约为0.3?0.5m2的圆形试坑,放置圆形铁环防止坑壁坍塌,不断将水注入坑中,并保

8、持坑底水层厚度肯定一般为10cm。4. 达西公式q=kah1-h2/l 各项参数的含义、单位,表达式的物理意义第五章:地下水动态与平衡讨论1. 地下水动态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及其它物理特征等随时间改变的规律。2. 地下水平衡指在肯定范围、肯定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或流入量与消耗或流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3. 地下水动态与平衡的关系地下水动态与平衡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严密联络。1地下水平衡是导致地下水动态改变的缘由;2地下水动态那么是地下水平衡的外部表现,即动态改变的方向与幅度是由平衡的性质和数量所打算的。4. 地下水动态

9、观测的任务不同目的水文地质调查,其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的任务是不同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任务:1查明不同地下水系统、不同含水层地下水水位、水量、水质和水温的改变规律及进展趋势;2查明地下水动态改变的影响因素,确定地下水动态类型;3为地下水平衡讨论供应根据,预报地下水水量、水质、水位的改变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作用的改变;4解决某些特地问题,如推求水文地质参数、进展地下水资源评价等。5. 地下水动态与平衡的讨论意义讨论地下水动态与平衡,对于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作出水量和水质评价,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管理,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分述如下:1在自然条件下,地下水的动态是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形成条

10、件的综合反映。可依据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分析,认识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认识水量、水质的形成条件,区分不同的含水层;2地下水动态是平衡是的外部表现,故可利用地下水动态资源计算地下水的某些平衡要素。3地下水动态资料是地下水资源评价和预报时必不行少的根据。4用任何方法计算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都必需能经受地下水平衡计算的检验;任何地下水开采方案,都必需受地下水平衡量的约束。5由地下水开发利用引发或可能引发的如水资源衰竭等环境地质问题均需进展地下水动态监测,讨论地下水的平衡状态,以便预报环境地质作用的改变及进展趋势。6. 地下水动态的监测工程地下水水位、水温、水化学成分和井、泉流量第六章:地下水资源调查成果1

11、. 水文地质调查成果 : 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工作总结,通常由水 文地质图和水文地质报告组成。2. 水文地质图件种类: 一般包括四类,根底性图件、综合性或特地性图件、单项 地下水特征图件和应用性图件。3. 综合水文地质图的主要内容1、地层及构造特征3、地下水自然露头和人工露头5、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貌现象7、地下水化学特征9、岩层富水程度 4. 水文地质图的特点1、多变性2、冗杂性3、由水文地质图系组成4、图件的内容与图幅的数量与调查深度有关5. 文字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状况下水文地质报告的章节内容包括: 1 . 序言2 .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 3 . 水文地质条件4 . 地下水资源评价

12、5 .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爱护6 . 结论和建议第七章: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 2、地下水类型 4、地表水系和地表水体 6、地下水系统划分 8、地下水运动特征 10、剖面图及镶图1. 给水度:2. 浸透系数:3. 导水系数:4. 储水率:表示当含水层水头改变一个单位时,从单位体积含水层中,因水体积膨胀或压缩以及介质骨架压缩或伸长而释放或储存的弹性水量。5. 储水系数:表示当含水层水头改变一个单位时,从底面积为一个单位、高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所释放或储存的水量。6. 越流系数:表示当抽水含水层和供应越流的非抽水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两含水层之间弱透水层单位面积的水量。7. 越流因素:或称越阻系数,其值为主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和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倒数乘积的平方根。第八章:地下水水质评价1. 地下水中的物质组分: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和胶体物质。2. 地下水质:地下水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所含的物质组分所共同表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征。3. 地下水水质指标:表示地下水中物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衡量地下水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