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二实验与探究考点一力学实验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学案(含解析)_第1页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二实验与探究考点一力学实验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学案(含解析)_第2页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二实验与探究考点一力学实验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学案(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厚肇根底点廈难点1.实验装置原理图根底点纸带小车打点计対器实验台一端右 定滑轮 琏码的氏木板2. 实验目的(1) 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 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3 实验原理(见实验原理图)(1) 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跟合外力的关系。(2) 保持合外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1(3) 作出a-F图象和a-m图象,确定其关系。4. 实验器材小车、砝码、小盘、细绳、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 导线两根、纸带、天平、米尺。5. 实验步骤(1) 测量:用天平测量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和小车的质量

2、 m(2) 安装:按照如实验原理图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 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牵引力)。(3) 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使小车能匀速下 滑。(4) 操作:小盘通过细绳绕过滑轮系于小车上,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取下纸带编 号码。 保持小车的质量 m不变,改变砝码和小盘的质量m,重复步骤。 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拟理想的局部,测加速度a。 描点作图,作a-F的图象。1 保持砝码和小盘的质量 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 m重复步骤和,作 a-m图象。重难点一、数据处理1. 利用 x = aT及逐差法求a。2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根据各组数据

3、描点,如果这些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说明a与F成正比。13. 以a为纵坐标,1为横坐标,描点、连线,如果该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定am与m成反比。誼特别提醒利用图象处理数据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如果发现一个量 x与另一个1量y成反比,那么,x就应与y成正比。因为在处理数据时,判断正比例函数图象比判断一条曲线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图象要简单和直观得多,所以可以将反比例函数的曲线转化为正比例函数的直线进行处理。二、误差分析1 .系统误差(1) 产生原因:实验原理不完善引起的误差。本实验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g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上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以小车、小盘和

4、砝码整体为研究对象得mg=(阿n)a;以小车为研究对M1象得F= Ma求得F= ru mg= mg< mg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小于小车的质量,MrK mm1 + M由此引起的误差就越小。(2) 减小方法:满足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 偶然误差(1) 产生原因:摩擦力平衡不准确、质量测量不准确、计数点间距测量不准确、纸带和 细绳不严格与木板平行都会引起误差。(2) 减小方法。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精确操作。 测量的物理量可以利用屡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三、考前须知1. 平衡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且要让小车拖着纸

5、带匀速运动。还要注意不要重复平衡摩擦力。2. 实验条件:每条纸带都必须在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的条件下打 出。只有如此,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3. 作图:作图时,两坐标轴的比例要适当,要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所作直线上,不在 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4一先一后一按: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四、实验改良与创新1 由于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并不完全等于砝码和小盘的总重力,所以实验中存在系统误 差。在探究质量一定,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 可以研究“砝码和小盘与“小车

6、和砝码组 成的系统,实验操作时还可将小盘中的一局部砝码移至小车上,这样就到达了系统的总质量一定而改变拉力的目的;在探究力一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同样选系统为研究对象, 小车所受拉力的大小等于砝码和小盘的总重力,系统的质量是小车、所有砝码和小盘的质量,1画相应的a-Mm图象,这样改良可使原实验消除因实验原理不完善而带来的系统误差。2本实验中可以用气垫导轨代替长木板,这样可省去平衡摩擦力的步骤,小车的加速 度也可以利用传感器,借助计算机进行处理。3利用本实验的器材还可以进行创新设计,来巧测动摩擦因数。泓命題法解題法考法综述本实验尽管为验证性实验,但涉及控制变量法及利用图象法处理物理问题与新课标

7、教育目标及理念吻合,且在处理数据时涉及纸带处理这一热点内容,故未来高考对本实验考查的可能性较大,但试题难度不会太高。复习本实验时应掌握:2种方法一一控制变量法、用图象处理数据法2个结论 m定,a、F成正比;F 一定,a、m成反比1种分析 系统误差的分析命题法1实验的原理、方法与技能典例1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 (多项选择)以下做法正确的选项是 (填字母代号)。A. 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B. 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 拴在木块上C. 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 通过增

8、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2) 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于)。(3) 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图中甲、 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甲、m乙,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口甲、口乙,由图可知, m甲m乙,口甲口乙。(填“大于“小于或答案(1)AD(2)远小于 (3)小于大于解析(1)木块下滑时受到重

9、力、细绳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等于合力,那么应该用重力的下滑分力来平衡摩擦力,故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能悬挂砝码桶,故A正确,B错误;实验时,假设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由于木块运动较快,可能会使打 出来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故C错误;每次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木块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和摩擦力仍能抵消,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D正确。(2) 砝码桶加速下滑时处于失重状态,其对细绳的拉力小于重力,要使细绳的拉力近似 等于重力,应该使加速度减小,即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应该远小于木块和木块上砝码 的总质量。1 一(3)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 口 mg= ma解得

10、a=需一 口 g,由此知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图线在纵轴上截距的绝对值表示口g,结合图可得:m甲m乙,口甲口乙。惊' I【解题法】常见a-F图象涉及的误差分析“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得到的理想a- F图象应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但由于实验误差影响,常出现如下图的三种情况(说明见下表):图线特征产生原因图线的上部弯曲当木块受力F较大时,不满足“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质量远小于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的条件图线与a轴有截距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倾角过大,F= 0(即不挂砝码桶)时木块就具有了加速度图线与F轴有截距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倾角过小,或未平衡摩擦力。只有当F增加到一定值,木块才获得加速度命题

11、法2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典例2图甲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 50 Hz的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用 t表示。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探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电源小吊盘(1) 完成以下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 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 翻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列的纸带,在纸带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 质量m 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 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

12、局部,每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i,S2,。求出与不同 m相对应的加速度 a。一 1 一 一 1 以砝码的质量 m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m关系图线。假设加速度与aa1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那么 a与m应成关系(填“线性或“非线性)。(2) 完成以下填空:(i) 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ii)设纸带上三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si、S2和S3。a可用si、S3和 t表示为a =。图乙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si、S3的情况,由图可读出si =mn, S3 =. 2mm由此求

13、得加速度的大小 a =m/s 。獰占Is2蟻j rnijiiii| nipii |riJi|iiTitTii TTh *h |hH|,i ii|TIirilTljiiii卩币hi屮打ll23fl7R9ICiHir丙(i )图丙为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假设牛顿定律成立,那么小车受到的拉力为 ,小车的质量为 。答案间隔均匀 线性 (2)( i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i )釜a¥ 24.21 -k!7b -k解析(1)平衡好小车所受的阻力,小车做匀速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间隔基1 M m 1本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 n)a,那么-=

14、三+三,-与m为一次函数关系,是线a F f a性关系。(2) ( i )为保证小车所受拉力近似不变,应满足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远小于小S3 一 S1S3一 S1车的质量。(ii)由厶x= aT2可知,a=- 一= : n由图可读出 S1 = 36.7 mn 12.52 5A t50A t2mm= 24.2 mm S3= 120.0 mm- 72.8 mm= 47.2 mm 换算后代入上式中,得 a= 1.15 m/s。( iii)1 M m11 M设小车质量为 M 由(1)中分析知-=匸+匸,结合图象可知,匸=k,贝U F= k;匸=b,贝U M= bF14'. I【解题法】本

15、实验数据处理常用方法汇总(i)纸带的数据处理根本都涉及求解速度和加速度。Sl3求瞬时速度: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2 = -ot 13求加速度:当只告诉相邻的两组数据时,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的差值等于加速度与 该相等时间的平方的乘积,即 s= aT,或者用引申表达式为 Sn Sm= ( n- m aT2。当的数据较多时,用逐差法求加速度,比方当有 6组数据时,a =S4+ S5+ S6Si + S2 + S39T。(2)图象法处理数据。图象法处理数据是物理学常用也是很能考查能力的方法,要尽量使绘制的图象是直线,1比方绘制a-F图象,a-m图象,要深刻理解图象的斜

16、率及截距的含义。命题法3实验的迁移、拓展与创新实验步骤如典例3图甲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d光电门遮光片物块r5细线光电门LiJ 轻滑轮n重物m重物的质量 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 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 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让物块从光电门 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 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 tA和 tB,求出加速度a; 屡次重复步骤,求a的平均值a ;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1231111111111II11111111IIIIII111TTTTTI05101520乙答

17、复以下问题:(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物块的加速度 a可用d、s>A t a和 t b表示为a=。动摩擦因数 口可用M m a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口=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 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 。(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1 d 2 d 2mg-m a(3)(4)系统误差答案(1)0.960 2S x?B 寸;Mg解析 游标卡尺读数为(9 mm+ 12X 0.05 mm) = 9.60 mm = 0.960 cm。 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有vB vA= 2asdd又因 Va=, Vb= tA t B故a=2s肘-化2mg- M

18、 m a联立可得 设绳子拉力为Ft,对M受力分析可得 Ft 口 Mg= Ma对m受力分析可得 mg- Ft= maMg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称为偶然误差,由仪器结构缺陷、实验方法不完善造成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此题中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造成拉力Ft不水平,假设此时以 Ft水平来分析计算,会造成测量值总是偏大或偏小,是系统误差。怎;I【解题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测动摩擦因数(1) 测量原理:当物体在水平面或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假设能测出物体的加速度a,那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建立动摩擦因数口与a的关系式,从而求出动摩擦因数口 一一转化法。(2) 加速度的测定:例题中的实验先利用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

19、VA、VB,再由vB vA= 2as确定加速度a,与“验证牛顿运动定律中利用打点计时器,由 s = aT2确定加速度的方法不同,要注意知识、方法的灵活迁移。(3) 实验模型拓展:例题中的实验模型也可用于“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假设动摩擦因1数口,那么只需验证“(Mg- 口 mgs与“ 2(M+ n)( vB vA)是否近似相等,即可探究动能定理。»对点题必刷题1.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 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局部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图仙图2 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a=m/s,打

20、C点时物块的速度 v =m/s ;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A.物块的质量 B .斜面的高度C.斜面的倾角答案 13.251.792C解析1利用逐差法求得加速度3.78 + 3.65 3.52 3.39X 10 一2 ma=224X 0.02 s=3.25 m/s 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打C点时速度一23.78 + 3.65 + 3.52 + 3.39 v=4X 0.02 s/ 10=1.7925 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亦gsi n 0 a _ _.msin 0 口 mgcos 0= ma 即卩 口 =0,选项 C 正确。g

21、cos 02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 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答复下列问题:位務传感器戏躬黠位移传感器I搖收器1?E 1小车亡I钩码50100150200 25fi 血抵乙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 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2由图乙可知,a-m 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3假设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 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

22、外力,那么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良措施是,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 。答案1非线性 2存在摩擦力3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解析1由描点作图可知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非线性关系。2由图象可知,当小车加速度为0时,砝码质量不为 0,说明此时存在摩擦力。 对小车受力分析,有 Ft- Ff= Ma mg- Ft= mamgFf联立两式可得a=祐-歸可知应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后MmgFt=M+ m为使Ft= mg应使m? M3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秤和刻度尺,测量滑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最大速度。实验步骤: 用弹簧秤测量橡皮泥和滑块的总重力,记作G; 将装有橡皮泥的滑块放在水平木板上,通过水平

23、细绳和固定弹簧秤相连,如图甲所F;示。在A端向右拉动木板,待弹簧秤示数稳定后,将读数记作 改变滑块上橡皮泥的质量,重复步骤;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GN1.502.002.503.003.504.00F/N0.590.830.991.221.371.61如图乙所示,将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滑块置于木板上左端 C处,细绳跨过定滑轮 分别与滑块和重物 P连接,保持滑块静止,测量重物P离地面的高度h;乙滑块由静止释放后开始运动并最终停在木板上的D点(未与滑轮碰撞),测量C D间的距离s。完成以下作图和填空:(1)根据表中数据在给定坐标纸上作出F-G图线。LO L5 2,0 2.5 3.0 3-5 4

24、.() 4,5 &八 由图线求得滑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口 =(保存2位有效数字)。(3) 滑块最大速度的大小v =(用h、s、口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答案(1)如下图(2)0.40(0.38;'2 ug s h解析(1) F-G图线如答图所示。0.40。F-G图线的斜率即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即(3)重物P落地后,滑块在木板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g,减速过程的位移为(s h),由 v2= 2a(s h),可得最大速度 v = ;2 口 g s h 。4小丽和小明采用如图 1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质量一定时,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 的关系。纸帯打点汁时器口 J *1 HI一诃一<M2-9J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