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自然界的水》测试题_第1页
初三化学《自然界的水》测试题_第2页
初三化学《自然界的水》测试题_第3页
初三化学《自然界的水》测试题_第4页
初三化学《自然界的水》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然界的水测试题一选择题1水是 单质 化合物 A B 纯净物 混合物C D 2关于水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由水元素组成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电解水时哪一电极得到了氧气, A 负极 12B4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B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 水的组成很复杂, 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 正极 1 2C负极 2 1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D正极 8 1A 一定是单质 B 一定是化合物 C 一定是混合物 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混合物的是A 空气、牛奶 B 氮气、氯化钠 C汞、石灰水 D 水、啤酒(D一定不是化合物)()6检验氢气纯度时手拿充满气体的试管,在移近火焰时,应( )A 管口向上

2、 B 管口对着火 C管口向卜 D 试管保持水平,管口向前 7鱼能生存在水中是因为( )A 水的组成里含有氧元素B 水在常温下为液态C水能分解放出氧气D水中能溶解一定量的氧气8 .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坏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 B供暖系统使用水供暖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C医疗方面可以用蒸馏水制取生理盐水D 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以考虑用过滤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9 . 1994 年印度博帕杰毒气泄漏,很多人中毒。它说明了 ( )A 分子可再分 B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很小 D 分子间有间隔10 . 100 mL 酒精和

3、 100 mL 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200 mL,说明了 ( )A 物质由分子构成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11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 氧分子 B 氧原子C 氧离子D 氧气12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A 水分子 B水原子 C氢、氧两种原子 D 以上都不是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B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构成D 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而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1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 过氧化氢 B二氧化锰 C二氧化碳 D空气

4、15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A 水结成冰 B水分蒸发 C水被电解 D水汽化 16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不运动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原子不可再分D 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17同一物质在何状态下其构成微粒的间隙最大( )A 气态 B液态 C固态 D无法判断18 .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D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19 .酒精擦到手臂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 )A 吸走了人体内的水分B与皮肤发生了化学变化C由汗

5、毛进人了体内D 吸收人体热量,且不断运动,由液态变成气态挥发到空气中去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20 .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 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乙A 固态、液态、气态C固态、气态、液态在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水发生的变化是 只有化学变化 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漏斗、烧杯、玻璃棒2122C气态、固态、液态液态、气态、固态B 只有物理变化D 先发生化学变化,后发生物理变化B量筒、集气瓶、烧杯漏斗、试管、玻璃棒23 硬水和软水的本质区别是D滴管、玻璃棒、烧瓶B硬水含杂质多,软水含杂质少硬水浑浊

6、,软水澄清硬水不是纯净物,软水是纯净物D24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不含或含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只要是澄清透明的水都是纯水用硬水洗衣服比用软水效果好B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可吸附固体小颗粒2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硬水软化后才可做锅炉用水D长期饮用纯净水对身体有益无害B煮沸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C开水瓶中水垢是水中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加热后生成的沉淀D静置沉淀可以使硬水软化26 .下列操作与净化水无关的是A 过滤 B 吸附 C 蒸馏 D 电解27 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 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7、取水 B 过滤 C 吸附 D 消毒28 下列方法中能鉴别硬水和软水且最简便的是( )A 煮沸 B 吸附 C 静置 D 加肥皂水29 . 渔民在海上作业,遇到淡水用完应该( )A 吃海水 B 将海水蒸馏成淡水 C 赶快返航 D 吃海中生物得到水30 . 水的污染原因有如下说法: 工业生产中废渣、 废液的任意排放; 城市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农业生 产中农药、化肥的任 意使用; 雨水 与土壤接触; 冰川融化其 中正确的是 ()A B C 二填空题31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 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 , 可观察 到A 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

8、两种气体不反应) ,而 B 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 得出的结论有:32某同学在家做如图所示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 mL向水中放人一块糖,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据这一现象请你推测分子具有 的性质是32水污染物的来源和水污染的实例对应起来。a 工业污染 b 农业污染 c 生活污染 d 放射性污冶金工业的废渣 核废物投人深海染 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用含磷洗衣粉洗衣后直接排放污水 33通过反应示意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 ) 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 填物质分类)( 2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反应(

9、 3 ) 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34如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 段约 8 cm10 cm ,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向外塞紧。 A 、 B 两极是用镀 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试回答:来检验。( l ) 其所用电源为电,由图可知 A 端为 极。( 2 )与A 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可用 35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 选择合适的选项。 A 分子不断运动, 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 B分子很小 C分 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发生变化时,间隔大小随之改变。( 1) 加油站里的汽油已贮存在油罐中,但离油罐的一定距离内仍要“严禁烟火”( 2)酒精温度计能指

10、示温度高低; ( 3 ) “墙内开花墙外香” ,是因为; ( 4 )一滴水里的水分子个数由 10亿人来数,每分钟数 100 个昼夜不停,需 3万年才能数完,因为; ( 5)夏天的水比冬天蒸发快,说明; ( 6 )糖水可以透过滤纸,说明 ; ( 7 )食盐放人水中,整杯水有咸味说明 ( 8 )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天蓝色的钢瓶中,是因为10 分)37 . 某地区发生水灾,为了解决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问题,支援灾区的医疗队员们挨家挨户地发放固体净 水剂并表明用量,其中一包为漂粉精,其作用是杀菌消毒;另一包是明矾, 三实验题(38. 如图所示:(2)进行的是 滤纸边缘要( 1) 写出玻璃仪器名称 操作

11、。 (3) 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液面(填“高于”或“低于” ) ,这主要是由于(4) 该操作用于水的净化,则可进行除去 杂质,如要进一步使水净化,则可继续进行 “吸附”或“蒸馏” )。( 5)我们在生活中还可以用和 来代替滤纸和玻璃棒来完成此操作。11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2)构成分子的微粒 ;( 3)构成原子的微粒 (4)带负电荷的粒子 ( 5)显中性的粒子 (6)质量最小的微粒 -8能证明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实验事实是()A. 铁矿石研磨成粉末B.水加热到沸腾变成气体C.能在公园中闻到花香D.

12、 加热氧化汞有水银生成4下列事实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微粒可分的是()A. 蒸发氯化钠溶液后,有固体析出B.干冰升华形成二氧化碳气体C. 水通电可以收集到氧气和氢气D. 水蒸气冷凝为水2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 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微粒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微粒之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D.微粒总是不断运动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DDDDBBCBDC CDDBD ACBDC CADDA BADBD 二填空题31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氢气的密度 3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33. 34 单质,分解,化学变化中分子发行了变化,原子不变重新组合。35( 1 )直流,正 ( 2 )氧气,带火星的木条36A ,C,A,B,A,B,A,C37( 1 )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