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丽都国际大酒店工程基坑围护方案_第1页
岱山丽都国际大酒店工程基坑围护方案_第2页
岱山丽都国际大酒店工程基坑围护方案_第3页
岱山丽都国际大酒店工程基坑围护方案_第4页
岱山丽都国际大酒店工程基坑围护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岱山丽都国际大酒店工程 浙江宝晟建设有限公司岱山丽都国际大酒店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1、地理位置:本工程为岱山丽都国际大酒店由岱山县丽都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位于岱山县环岛北路(衢山大道)与长河路交叉口的三角地,北与岱山新区相望,南为曙光路,东侧为新建的中心绿化带,环境优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与外界交通十分便利,处在繁华的商业地段。工程施工场地较为狭窄。由岱山县丽都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开发建设。2、建筑概况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40818,建筑总占地面积8874,地下一层、地上十三层(局部十四层),总高度55.70m ,属一类高层建筑;±0.000m相对于绝对标高为

2、3.30m,自然地面相当于绝对标高2.50m;室内外地坪高差为0.45m,主楼设有六座电梯(其中二座为消防电梯);裙房共五层(不包括地下层)。地下共一层,建筑面积5665,坑底面积6029,坑底周长344m,层高4.6m。根据现场总平面布置,施工场地非常局促,故塔吊布置的位置在主楼的北面,轴交E轴布置一台ZT5710附着式塔吊进行施工。(详见岱山丽都国际大酒店工程平面图一)另出安装专项方案。本工程公司目标创建文明标化工地, 现场实行标准化文明施工管理,确保获得舟山市“文明标化工地”的标准。3、地质情况:本工程场地地貌属于滨海海积平原地貌,场地类别为类。自然地面标高约-0.8m左右,相当于黄海高

3、程2.50 m,±0.000相对黄海高程3.30m。从上往下:第一层为素填土,层厚约1.40-2.20m,主要由碎石、砂土、块石及粘性土等物组成;第二层为粉质粘土,层厚0.6-1.30m,主要土呈褐色,软可塑为主,局部呈软塑,厚层状,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等偏高压缩性,含少量贝壳砂片,含粉土及粉细砂,局部含量较高;第三层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1.40-5.90m。主要状态为灰色,饱和,流塑,厚层状,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高压缩性,含有机质及腐殖质,含粉土及粉细砂,局部粉土、粉细砂含量较高;第四层为砾砂,层厚0.60-7.5m,主要为黄褐色,局部呈灰色,饱和,

4、中密,含圆砾约占5%-25%,砂占55%-70%,粉粒及粘粒月占10%-20%,含铁锰质氧化物,局部含贝壳碎片,砾石以亚圆性为主,该层颗粒组成变化较大;第五层为粉质粘土,层厚0.80-14.70m,呈黄褐色,可塑,局部呈硬塑,厚层状;第六层为含粘性土砾砂,层厚0.4-5.00m,呈黄褐色,中密,湿,含角砾占15%-35%,砂占20%-40%,粘性土占25%-35%,粗颗粒粒径2-10,大的可达40,粗颗粒以棱角状为主,颗粒间空隙小,以砾土和粘性土充填;第七层为强风化凝灰岩,层厚0.40-3.80m,呈黄褐色,晶屑凝灰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破碎,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面有铁锰质氧化物分布,锤

5、击声哑、易碎,全场地分布;第八层为中等风化凝灰岩,层厚2.10-5.50m,呈黄褐色、浅红色,晶屑凝灰结构,块状构造,岩石较坚硬,风化裂隙较发育,风化裂隙由灰黑色铁锰质充填,锤击声较清脆、难碎,全场地分布。地下水位0.30-2.20m。4、基坑概况:根据基坑支护设计,基坑支护周长约344米,基坑底相对标高-4.600m,-5.700m,-6.750m,-7.650m。电梯井处局部承台基坑底标高为-6.750m,-7.650m。(岱山丽都国际大酒店工程基坑平面图二)二、基坑支护设计本工程由于周边环境复杂,两边紧邻马路,两边紧邻民房,基坑变形控制要求较高,施工场地非常局促。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及基坑支

6、护设计比较,采取钻孔灌注桩支护形式,2根钻孔灌注桩之间采用1根600素混凝土桩作为止水挡土。基坑外采用明沟排水方式,围护结构组成构件如下:1、围护桩:围护桩采用600钻孔灌注桩,东南、西,西北面分别采用桩长为17.3m、11.0m、9.0m、16.0m的600钻孔灌注桩;上述桩钢筋均为全笼。围护桩之间(间距900)嵌入一根600素混凝土桩作为止水挡土,围护桩顶标高为-2.3米。立柱补桩采用700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砼均为C25。2、冠梁、支撑梁及角撑桩顶上采用一道压顶环梁GL1 1000×800;支撑梁及角撑ZC1 800×600、 LL1 600×500、LL

7、2 500×700 、LL3 500×500作为整体平行边间传递水平力的构件,承受各种荷载。3、水平支撑的立柱水平支撑的立柱补桩采用桩长为13米,钢筋全笼的700钻孔灌注桩,标高为相邻工程桩标高,主筋与焊接钢柱埋入不小于1000mm,钢柱采用4L100×10并间距为250的-320×200×6铁板,钢柱规格为390×390,穿过基础底板时用铁板止水。4、竖向止水本工程竖向止水采用一根600素混凝土桩作为止水帷幕,素混凝土桩相邻桩的搭接宽度为150mm。5、基坑外排水及护坡压顶梁顶标高为-1.5米,相对低于自然地面0.7米。因施工场地非

8、常局促,压顶梁完成后,在围护桩压顶梁上再采用370砖砌挡土墙约高于自然地坪面,周边做明沟及集水井。详见平面图五。6、在围护桩压顶梁上再采用370砖砌挡土墙隔4米做240×370的构造柱(预埋围护钢管)高于自然地坪面,周边做明沟及集水井。(详见开挖剖面图五)三、基坑支护施工1、施工准备工作(1)在施工前认真熟悉“地下室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和“地质勘察报告”,充分了解设计围护结构重点、难点。(2)充分了解支护桩与素混凝土桩及压顶环梁、支撑梁及角撑施工情况,并由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班组分别进行技术交底。2、施工班组人员配置根据工期要求在120天内完成工程桩及支护桩的施工,工程桩合计290根,桩长

9、为5-25米左右,桩径分别为700、800、1000;支护桩为383根,桩长分别为17.3米、11米、9米、13米,桩径为600素混凝土桩为383根。综合上述工作量及地质情况,决定采用6台15型钻孔桩机施工工程桩,6台XY3-4型钻孔桩机施工支护桩。支护桩施工在工程桩施工期间穿插进行。(1)压顶梁、支撑梁及角撑等施工由木工班组、钢筋班组、泥工班组负责施工,木工班组施工人员12人、钢筋班组施工人员15人、泥工班组施工人员15人。3、材料配备(1)施工用的水泥、黄砂、石子、钢筋、模板、48钢管、木桩、槽钢等,分别按采购任务单备料。(2)混凝土:钻孔灌注桩采用C25水下混凝土,压顶梁、支撑构件采用C

10、30混凝土。(3)排水沟:MU7.5粉煤灰粘土实心砖,1:3水泥砂浆砌筑。(4)钢筋:-HPB235(Q235)级钢筋,-HRB335(20MnSi)级钢筋。4、施工机械工具钻孔桩机XY-3-4型 6台注浆泵 1 台 泥浆泵6台砼搅拌机 1 台 电焊机1 台钢筋切断机 1 台 弯曲机1 台切割机 1 台 交流焊机 1 台水准仪 1 台 经纬仪 1 台 动力电缆 400 M 配电箱 4只其他零星工具5、施工计划工期支护桩和水泥搅拌桩施工在工程桩结束后进行,压顶梁、本工程支护桩钻孔灌注桩共计766根,灌注桩桩长8.3米至16.6米, 80天完成。(10月1日12月20日完成)。6、坑中坑围护坑中坑

11、围护设计未作明确要求,在实际土方开挖中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准备应急材料。四、基坑土方开挖1、施工准备工作1)在施工前认真熟悉“地下室土方开挖设计方案”和“地质勘察报告”,充分了解设计对土方开挖施工要求及施工步骤。2)充分了解基坑开挖时对工程桩、支护桩与水泥搅拌桩及环梁、支撑梁及角撑的保护措施,并由技术负责人对(包括施工员)施工开挖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由施工员指挥基坑开挖路线、深度及要求。2、施工班组人员配置选择有专业基坑开挖施工单位进行土方开挖,以保证开挖的施工的顺利进行和质量要求。挖掘机机操工二人,测量员、安全员、电工各 1 人,人工开挖时一般20人,在挖掘底板与桩周围时人员增加至30至40人

12、,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3、施工机械工具挖掘机 2台 配电箱 5 只空气压缩机 1 台 泥浆泵 6台砼搅拌机 1 台 水准仪 1 台 动力电缆 400 M 其他零星工具4、施工计划工期土方开挖工期为25天。5、基坑土方开挖(详见基坑土方开挖挖机平面走向图)根据“开挖设计方案”进行放线,在基坑边按设计的尺寸用钢筋(打入地下)做出记号,并用石灰放线。第一步:先进行土方开挖至-1.80左右,开始围护桩压顶梁及支撑梁施工,待支撑和压梁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放可开挖。1)基坑开挖严格遵循“分层开挖、先撑后挖”及“大基坑、小开挖”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分层开挖宜薄不宜厚,分段跳挖宜短不宜长。2)本工

13、程基坑开挖采用履带式液压反铲挖掘机,容量为1立方挖机和0.4立方挖机各二台。挖土的顺序从主楼东南角、西北角开始挖土,在东面留一条斜坡道作为出土口,当大面积开挖完成后,挖土机由此坡道边退边挖,结束机械挖土施工。3)第一层基坑开挖至压顶梁底标高,控制在0.81.5米范围内。(开挖剖面图五)第二步:待支撑和压梁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依试块为依据开始开挖地下室到基础底板板底标高-4.250(留350厚垫层:100素砼;250片石层用人工开挖)分二次开挖,第一次开挖至-2.50米左右;第二次开挖至-4.7米左右。开挖前先在东北角进出口做临时施工道路,主要控制施工挖掘机、车辆在基坑中运送土方道路在支

14、撑梁和压顶梁上,如挖土机在支撑上行走,应先在支撑梁和压顶梁上部回填塘渣,填土高度必须高出支撑顶部200,然后在其上铺设路基,在此处作为机械车辆的通道。基坑中间临时用塘渣做一条施工运输道路。每次宜开挖高度为1.50左右,上面一层开挖时宜采用容量为1立方挖掘机二台,第二次开挖至1.3米左右;此层开挖时宜采用容量为1立方挖掘机和容量为0.4立方挖掘机各一台,进行翻驳,从0.4立方挖掘机翻驳至1立方挖掘机再翻驳到运输车上外运。在支撑梁之间开挖时宜采用容量为0.4立方挖掘机,防止支撑构件被碰撞造成围护体系损伤。(详见开挖剖面图四)5)基坑挖掘到底板底标高-4.25m以上留土,进行人工开挖至坑底,在基坑底

15、施工时,基坑底暴露时间不宜过长,应及时进行边人工开挖土;边施工基础垫层;地梁、承台土方采用人工开挖,边开挖土方边施工垫层;并及时砖模施工,完成后方可进行底板相邻区块的开挖。6)支撑拆除:一般在基础底板施工并换撑完成,剪力墙施工前进行拆除,拆除采用空气压缩机泵,打碎混凝土碎屑直接外运。基础底板施工后,底板和围护桩之间采用C20商品混凝土浇实换撑;原厚度为350650斜坡;增加换撑厚度及强度,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拆除柱支撑。(做强度试快)支撑拆除后,需重点观察墙顶水平位移观测。6、开挖要求1)基坑内侧周边分层、分段开挖,长度不得超过20米,采用跳挖的形式开挖;2)开挖到底后,应立即进行

16、地下垫层作业,减少坑壁暴露时间;3)周边地梁和承台部分宜采用人工开挖,地梁一次开挖长度不得超过10米,开挖到底后,各有关单位必须立即进行垫层施工,然后隔10米跳段开挖下一段、直至施工完毕;4)土方开挖后必须外运出去,不得堆放在坡顶或场地四周。7、开挖施工注意:1)基坑周围5m范围内不得堆载,支撑上严禁堆载。2)支撑系统构件混凝土未达到设计要求强度不得开挖。3)在施工中防止重型机械撞击支撑构件。4)严禁挖掘机撞击桩头。5)严格限制开挖平台间高差,以防止土体侧压力导致工程桩的倾斜。8、基坑降水1)根据地质报告有地下承压水,结合现场结构布置6台7.5KW泥浆泵。2)在基坑开挖施工中,可按实际需要在基

17、坑的中央周边临时挖集水坑(离开坡角4米以外),布置6台7 .5KW泥浆泵,排除基坑明水,施工至基底后,按实际情况在坑底周边布置排水沟。9、施工要点1)选择好与设计方案相适宜的施工机械,考虑到挖土卸载过快,排水不协调,地基一侧失去平衡而导致坑底涌土,边坡失稳,甚至坍塌的可能。所以采用分层开挖,随时保持一定的坡势,有利于排水。2)距坑四周不得堆土和堆材料,以减少地基的附加应力。3)按设计方案的坡度要求挖土,要求严禁超挖。4)坑底严禁扰动,机械开挖剩下由人工开挖修整,扰动的土须挖掉垫以石渣。5)严禁碰撞坡面、支护部位和工程桩,以避免不必要的质量事故。6)承台底挖土后当天立即进行片石垫层施工,以防止坑

18、底土上拱。10、回填土施工要点1)承台和梁砖模四周回填土待砖模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2)地下室四周回填,要待防水工程验收合格,外围1/2砖墙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 3)回填土料采用以凉干的淤泥质粘土和石渣,回填前必须将基坑内的有机物、垃圾清除干净,严禁带水回填。4)分层回填夯实,人工夯实层厚30cm机夯层厚40cm。五、应急措施1、 应急材料准备准备300袋(塑料编制袋)泥包,6m长松木桩、(200×200×6000预制小方桩)或6米槽钢各50根,钢丝绳100m等材料。2、在施工中常常存在一些超过边坡稳定设计计算的条件,造成地面开裂,边坡土体变形及坍塌等险情。当土体位置超出报警值时,及时报告设计、业主、监理,并采取应急措施。3)降低地下水位或加强表面排水:一般均为利用预留的降水措施,根据险情的需要,应急降水。4)若基坑变形过大,应立即停止挖土,同时坑后卸土。5)如出现渗漏现象,应及时堵漏、坑后注浆等有效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