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意愿研究_第1页
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意愿研究_第2页
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意愿研究_第3页
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意愿研究_第4页
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意愿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意愿研究    摘要:在国际区域教育合作中,合作主体国家之间进行合作主要源自双方合作意愿的趋同。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影响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意愿的各因素,并实证分析教育合作双方关系质量、合作条件、环境感知、期望收益与合作意愿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双方的关系质量、环境感知以及期望收益均会显著影响双方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意愿;同时,期望收益在教育合作双方的关系质量与合作意愿、环境感知与合作意愿的关系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关键词: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意愿,影响因素2016年7月,

2、教育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明确提出聚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在“共商共建,开放合作”的原则下,积极推进各国教育的融通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9年2月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均提到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这些政策的出台让“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有了充足的前进动力。中国与俄语区国家开展教育合作一方面有助于加深中国和俄语区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和文化交融,消解文化壁垒,增进不同国家之间民众的认同感;另一方面随着教育合作所带来的留学生人才的增长,也会直接促进中国和俄语区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自2013年起,俄语区国家来华

3、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留学类型多样化,涉及本科到博士等不同学历。从整体来看,中国日益受到俄语区国家学生的青睐。本文中所指的俄语区国家主要包含以下九个国家:俄罗斯、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摩尔多瓦。合作意愿是人类社会体系建立的基本属性,在规模、性质以及能力迥异的主体之间进行合作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趋同化合作意愿的变化。在国际区域合作中,合作主体国家之间进行区域合作的驱动力主要源自双方合作意愿的趋同。当合作主体国家有意愿与其他国家实现合作时,即意味着双方合作有了达成的可能条件。1国家之间合作意愿达成一致的过程也是国家间建立合

4、作关系的过程,然而在合作进程中主体国家的合作意愿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影响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意愿的各因素,并进一步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如何作用于合作意愿。一、教育合作意愿理论模型的构建合作意愿最开始出现在心理学的研究中,美国精神分析学者埃里克松提出了合作意愿理论。从微观层面来看,合作意愿是一种意识倾向或行为取向。ring等认为合作的前提是合作双方有保持合作关系或进行合作的意愿或倾向。在双方合作过程中,需要主体积极参与外部活动,寻找合作伙伴,实现外部资源的相互共享。2刘艳认为合作意愿是指行动者在主观合作需求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与他人开展合作的意识倾向。3李洋认为合作意愿是一个动态演化

5、行为的集合体。合作意愿从本质上来看应是合作主体愿意进行合作的意识倾向以及继续维持合作关系的愿望。4从宏观层面来看,合作主体国家进行区域合作的意愿取决于合作双方能否在某方面达成一致或双方能否在某一领域形成共同目标。geringer认为在开展合作的过程中,选择合作伙伴是达成合作意愿的重要因素。在合作中需要考虑合作伙伴之间的组织文化、过去良好的合作经验、双方的信任和承诺等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合作双方的能力与资源的互补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双方的合作意愿。5郭关玉指出要成功实现国际合作,双方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即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果合作条件得不到满足,即使合作意愿十分强烈,国际合作也会受到影响。6俞

6、凌云和马早明认为在对外教育合作中需要考虑国际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7同时王静认为还应该考虑收益的问题。8曾群和程晓认为合作收益感知是影响合作意愿的驱动性因素,是合作的动力。9因此,本文基于期望理论与国际合作理论,结合以上相关文献,从关系质量、合作条件、环境感知、期望收益等维度探讨这些因素同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意愿的内在联系,以期对现有文献进行有益补充。(一)国家间教育合作的关系质量与合作意愿关系质量反映了交易关系的整体性质,对关系质量的研究开始于dwyer等人10并由crosby等人在1990年确立,11为后来的关系质量理论奠定了基础。roberts等人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

7、上,将关系质量维度概况为以下四方面:信任、承诺、满意和冲突。12liu等人认为关系质量是指合作双方在追求共同利益、实现共同价值、互惠互利、彼此信任和长期合作的程度。13严兴全认为关系质量是合作双方对于关系强度的感知,不仅包括双方合作的历史评价,也包含对未来合作的预期。14尽管关系质量这一术语在文献中被频繁使用,但目前学术界对关系质量的定义和内涵尚未达成一致,特别是在不同情境下其内涵也有所差异。本文结合已有文献,针对国家间的区域合作关系质量主要从以下五个维度进行测量:信任、承诺、合作认知、公平感、合作历史。其中,信任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人们普遍认为信任是双方合作或进行交易的基础。国家间信

8、任是国家之间对心理认同和归属的主观判断。信任是双方长期合作的前提与基础,将有利于推动双方合作的开展。加强信任可以减少合作过程中双方的“摩擦力”,从而提升合作意愿。承诺也是关系质量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变量。承诺是指关系双方有意愿建立稳定关系并愿意维护持久关系的一种意向。承诺可以促进双方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确保合作双方计划与目标的一致性。本文假设合作主体国家之间的承诺度越高,合作意愿就越强。合作认知是合作的前提。如果合作主体双方对如何实现共同利益有一致的认识,则合作意愿也越强。公平感在社会心理学和组织研究领域中被认为是形成人们合作意愿的重要变量。15如果合作双方公平感越强,合作历史越长,彼此之间的合作意

9、愿度也就越高。根据前文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h1:国家间教育合作的关系质量对合作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即关系质量越高,双方合作意愿就越强。(二)国家间教育合作条件与合作意愿合作条件是指合作双方所拥有的资源、禀赋以及能力。合作的直接目的是利用合作伙伴的资源与能力,因此合作条件是合作双方开展合作的重要前提。合作主体国家如果想成功实现与他国或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郭关玉指出要成功实现国际合作,双方需要满足认知一致、互惠互利、独立自主、政策协调渠道畅通等条件,只有满足条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成合作,否则即使合作意愿十分强烈,国际合作也会受到影响。16基于已有文献,本文从三方面来度量合

10、作条件:国家之间的兼容性、资源匹配度、信息共享度。国家之间的兼容性是指合作主体国在文化、价值观方面有一定的兼容性与包容性。如果合作双方在价值观、文化上差异过大,双方的摩擦可能就会比较频繁。如果合作双方在文化、价值观方面具有一定的兼容性与包容性,那么合作就会顺畅。因此,国家之间的兼容性越高,彼此合作意愿就越强。国家资源的匹配度更多指合作双方的资源互补性。如果合作主体国家之间的资源互补性较强,那么他们彼此间的合作意愿也就越高。zollo等人在其研究中指出,在国家之间合作的过程中,双方频繁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可以增强双方的信任,进而有利于增强双方的合作能力。17因此,要实现国家之间高水平的合作,信息共享

11、是必须的,信息共享的频率和程度都将有助于双方合作倾向的增强,因此国家之间信息共享度对双方教育合作条件、合作意愿均具有正向影响。如果合作主体国家彼此之间的合作条件越好,这些合作主体之间就越容易达成合作关系。基于上述论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2:国家间教育合作条件对合作意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三)国家间教育合作环境感知与合作意愿不少学者指出,两国开展高等教育合作,除了有需求因素外,与合作双方所处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等因素也紧密相连。18本文从以下方面来度量国家间在进行教育合作时的环境感知:合作需求、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目前中国与俄语区国家的教育合作逐渐增加。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

12、俄语区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日益增多。19双方均需要具有较强跨文化沟通能力、熟悉国际事务与规范、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人才。因此,增强两国的教育合作,共同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因此,教育合作需求必然会促进双方的合作意愿。本文的社会环境侧重于文化环境和政治环境。文化认同程度高的合作主体更愿意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相同文化认同的主体国更容易达成合作意愿。另外,合作是一个政策协调过程,要想成功合作,需要有良好的政治环境作保障。当前中国与俄语区国家的经济合作不断深化,贸易额持续增加,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良好的经济环境必将影响到合作双方对未来收益的期望,也

13、将进一步促进双方合作意愿的加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信息交流更加通畅。技术环境的日益改善会促进中国与俄语区国家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正向影响双方的合作意愿。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3:国家间教育合作环境感知对合作意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四)国家间教育合作期望收益收益问题是合作双方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曾群和程晓认为合作收益感知是影响合作意愿的驱动性因素,是合作的动力。20本文所指的收益感知包含社会效益、关系收益、信息收益、合作创新。其中,关系收益是指双方合作中,正面的履约评价可以提升合作方的声誉,有助于其在今后更容易获得其他国家的青睐,这将产生潜在的效益。信息收益是指在向

14、他国寻求信息时,合作国能够提供信息或是提供解决问题的资源从而获得信息收益,例如能从合作的国家获得信心或对结果权威性的保证。合作创新是指不同合作主体间跨组织、跨时间、跨空间的合作中,所产生的知识创新行为和活动。国家之间的教育合作创新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实现创新风险和收益共担,获取外部异质性资源和知识,迅速提升创新能力,增强未来合作收益。当国家之间的关系质量、合作条件以及合作环境都有所改善和提升时,双方合作的机会将大大增加,从而合作的期望收益也将有所提升。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4:国家间教育合作的关系质量对期望收益具有正向影响作用;h5:国家间教育合作条件对期望收益具有正向影响作用;h6:国家间

15、教育合作环境感知对期望收益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期望确认理论认为期望是影响满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合作过程中,如果合作主体感知到合作带来的收益,也更有动力去参与合作,合作意愿也会进一步增强。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7:国家间教育合作的期望收益对合作意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国家间教育合作关系质量、合作条件、环境感知对期望收益有正向影响,同时也正向影响双方合作意愿,而期望收益也对合作意愿产生正向作用,因此,本文假设期望收益在关系质量、合作条件、环境感知与合作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特提出如下假设:h8a:国家间教育合作期望收益在合作双方关系质量和合作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h8b:国家间教育合作期望收益在合作

16、双方合作条件和合作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h8c:国家间教育合作期望收益在合作双方环境感知和合作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五)理论模型在对现有文献进行回顾与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上述假设,提出本文的理论模型(见图1)。二、研究设计(一)变量测度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问卷设计采用李克特七级量表,从“极不同意”到“极为同意”分为17不同档次。关系质量测量主要从信任、承诺、合作认知、公平感、合作历史等五方面进行测度,主要参考了严兴全、roberts等相关文献。合作条件根据郭关玉等文献从兼容性、资源匹配度、信息共享度等三方面进行问卷设计。环境感知主要参考李金林等文献从合作需求、政策驱动、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等五个方面进行问卷设计。期望收益主要参考曾群等文献从社会收益、关系收益、信息收益、合作创新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设计。在问卷正式定稿之前,对问卷进行预测试,并认真听取了国际交流合作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对于问卷的反馈意见,对相关题项的语言表述进行了适当调整,并最终定稿。为确保问卷效度及信度,本研究尽可能借鉴国内外文献中已有量表,并在此处上根据研究目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二)问卷收集本次调查主要对中国境内高校、教育管理机构、俄语区教育管理机构、俄语区高校的相关管理者、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参会者展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