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一、单项选择题(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西周时期,同宗兄弟或共居共财、或异居共财。春秋战国时期,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社会风气更多体现出一种自我的意识和家庭的观念。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出现了小农经济                  b家长制受到挑战 c公民意识增强       &

2、#160;                                 d中央集权的削弱2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

3、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3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4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不抑兼并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5某学者在一本书中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

4、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争霸的失败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黄金白银的流失6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7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污

5、染严重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8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9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10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

6、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11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12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

7、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13.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14.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8、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15. 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16.阿瑟·小施莱辛格在罗斯福时代中指出:“新政标志着公共权利和私有权益之间冲突的继续,而罗斯福将这种冲突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遏制,由此产生的是一个改造了的资本主义体系,其中工人、农民、消费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护。”材料内涵的

9、实质是 a调节农业生产保证农民利益 b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 c实行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 d推行福利政策缓和社会矛盾17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18.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

10、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由此可知,关于福利制度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根除了贫富分化 b是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的根本原因 c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扩大了政府财政支出,存在降低人们工作积极性等弊端19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20.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

11、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21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22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马歇尔计划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布雷顿森林协定23

12、一位学生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纳如下表,下列组织最能体现模式3特点的是模式1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模式2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3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a. 亚太经合组织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欧洲联盟 d. 上海合作组织242015年10月,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终于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国、日本和其 他10个泛太平洋国家就tpp达成一致。tpp谈判内容:一是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等12个谈判 参与国一起决定的领域;二是如某类商品进口关税减免等双边磋商领域。tpp与下列哪一国际 经济组织目标追求相似()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3、0;                               b世界银行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14、160;               d世界贸易组织二、非选择题(2大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

15、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1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

16、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2分)26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

17、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据白银资本等(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3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12分)(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9分)历史学科必修二模块试卷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ababaaabdbdc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babcadb

18、dadad25(28分)(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2分) 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2分) 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 (答2点得6分)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 (答2点得6分)(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答2点得6分)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答2点得6分)26.(24分)(1)亚洲;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贵金属,并在国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3分) (2)欧洲上升;中国下降。(2分) 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2分)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3分)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2分)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