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公立大学基础研究转型发展动因、向度及基本逻辑-《国家公立大学发展规划-2024》述评_第1页
奥地利公立大学基础研究转型发展动因、向度及基本逻辑-《国家公立大学发展规划-2024》述评_第2页
奥地利公立大学基础研究转型发展动因、向度及基本逻辑-《国家公立大学发展规划-2024》述评_第3页
奥地利公立大学基础研究转型发展动因、向度及基本逻辑-《国家公立大学发展规划-2024》述评_第4页
奥地利公立大学基础研究转型发展动因、向度及基本逻辑-《国家公立大学发展规划-2024》述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奥地利公立大学基础研究转型发展动因、向度及基本逻辑国家公立大学发展规划-2024述评    在基础研究人才职业发展方面,规划指出,在“大学博士”(university docents)人才队伍中实施终身教职模式(tenure-track model),建立从青年学者聘任到终身教授身份认证的可持续性职业发展轨迹,采取激励措施确保青年学术人才聘用的开放性、透明化和绩效相关性,同时为优秀青年学者提供开放透明的职务晋升机制;实施工作生活调衡机制,平衡青年学术人才职业发展与家庭责任之间关系,为其潜心于学术职业提供充分的全方位支持服务。根据国际卓越标准建立学

2、术职业岗位质量保障体制,推动全纳学术人才评价文化建设;鼓励交叉研究者校外兼职,鼓励其跨部门、跨域就业,充分肯定学术人员在科研、教学、学校发展和社会责任等多领域中的不同绩效,激励交叉研究者依托其基础研究成果开展学术创业活动;实施性别全纳学术职业发展模式,大力开发女性高层学术职业人才资源,增加女性在高层学术职业岗位中的比例,将性别平等要素融入科研评价体系;运用卓越科研绩效课程购买机制合理削减科研人员教学任务,使卓越科研人员从冗余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确保其有充足时间和精力从事高端科研创新工作,增强其科研竞争力和高产性;同时,政府将针对交叉研究者专门设立应用(或创新)引发基础研究项目类别,引导更多研

3、发人员从事基础研究工作。22(四)搭建多元开放科学平台,推进基础研究全方位开放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对科学知识需求的不断增强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社交网站平台大量涌现,在线科学工具以及开放获取科学资源日渐膨胀,人类科学领域正在进入高度开放协同的开放科学新时代,开放科学成为基础科学研究新范式。近年来,奥地利政府在推动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能真正将公民和未来创新用户融入基础科学研究过程。为增强开放科学对公立大学基础研究的催化效能,促进公民参与式科学快速发展,新规划针对公立大学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工具,重点启动一批全国性开放科学计划,创建一批开放科学交互平台:设立“顶尖公民科学

4、资助计划”(top citizen science funding initiative),激励公民用户参与公立大学的基础研究过程,确保公民用户对新知识创新成果的开放获取;加大“卓越技术能力中心计划”(comet programme)实施力度,鼓励公立大学、创新企业和公民用户联合开展高端创新引发基础研究项目;鼓励公立大学积极参与欧洲开放科学云平台,通过“奥地利大学联盟”(universities austria)、“奥地利大学图书馆论坛”(university libraries forum)、“奥地利开放获取网络”(open access network austria)等新兴科学社交平台促

5、进公立大学基础研究成果开放获取,力争到2025年全面实现所有科学出版物向社会开放获取;设立联邦“公民科学奖”(citizen science award)计划,推动公民科学项目在全国公立大学得以全方位推广普及。根据“欧洲开放科学云”(european open science cloud)框架,成立国家公立大学科研基础设施共享平台,建立科学知识交流和共享共同体;启动“奥地利开放知识计划”(okfn austria),通过不同途径增强公立大学在国际环境中免费开放的知识传播能力,为社会经济和公民用户创造附加价值;建立“奥地利科研数据联盟”(the research data alliance au

6、stria),培育全国性新兴科研数据管理共同体,与全球数据管理利益相关者联合开展大学科研数据管理机制创新活动,建立高度国际化的科学数据生态系统。23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公立大学设立专项开放科学平台:在维也纳大学建立“奥地利开放科学支持集团”(austrian open science support group);启动“奥地利数字化人文学科”(digital humanities austria)计划,激励人文学科优势突出的公立大学协同提升数字化环境中人文学科研究能力和科研成果数据开放获取能力,增强大科学项目科研人员的国际流动性;启动“奥地利数字化基础设施+”(e-infrastructures

7、 austria plus)项目,该项目是由9所奥地利公立大学联合成立的开放基础设施计划,旨在加强数字化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机器可控数据管理机制、科研数据储存库(repositories for research data)和元数据标准体系;在自然资源与应用生命科学大学建立“奥地利公民科学网络”(the citizen science network austria)平台,全面推广国家公民科学,加强科学共同体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对话和协同。24通过这些多样化开放科学平台,公立大学将深入推进基础研究全方位开放,全面提升基础研究质量。三、奥地利公立大学基础研究转型发展的基本逻辑(一)基础研究资源

8、投入强度与产出效能逻辑基础研究是原始性知识创新的逻辑源点。加强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能力建设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创新驱动新经济增长全面发力、世界一流大学全面建设的重大战略取向。在基础研究能力建设中,财政资源和人力资源投入是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奥地利政府在推进研发创新能力建设中所表现的资源投入和成果产出失配现象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对此,奥地利新的五年规划从战略层面强化了公立大学基础研究的核心使命和主体地位,并将应用(创新)引发基础研究作为基础研究能力提升的新增点。这一方面顺应了“巴斯德象限”范式转型发展新趋向,另一方面勾画了基础研究与创新创业深度对接的全谱系科研生态系统。(二)知识创新范式转型与

9、科研质量提升逻辑自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并重”理念以来,科学研究就成为研究型大学的一项标志性使命。同时,伴随着人类科学持续性的深刻变革,大学知识创新范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型,呈现出多维图景:一是从以学科为本、大学为主要场所的模式1知识生产向以跨学科、应用情景、组织异质性为主要特质的模式2知识生产范式转型,并正在向以超越时空的创新网络和知识集群为基本单元的多主体、多层次、多形态、多节点的模式3知识生产范式转型。25在知识生产范式转型过程中,“巴斯德象限”为创新驱动大学基础研究域开拓了新路径;二是从闭合式科学范式向以高端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开放科学范式转型;三是从闭合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1.0和开放式创新2

10、.0范式转型;四是从单/双螺旋知识创新体系向大学产业政府三重螺旋和大学产业政府公民社会四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范式转型。多维度知识创新范式转型中,基础研究与研发创新开始走向生态融合,成为创新驱动高级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基础研究范式的基本流向。在此背景下,奥地利公立大学基础研究转型发展核心向度充分彰显了知识创新范式转型的实践逻辑。规划提出了四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多元实践路径,并将公立大学融入国际知识创新网络,搭建多样化开放科学平台,推动多学科、多主体、多形态、多层次、多节点协同的知识创新模式形成,旨在通过多维生态协同提升公立大学基础科学研究质量。(三)基础研究人才分类与开发逻辑学术人才资源开发是推动

11、大学基础研究卓越发展的一项重要软实力。“巴斯德象限”一方面为创新驱动大学基础研究范式转型提供了新的学理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基础研究人才分类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按照“巴斯德象限”逻辑,基础研究人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玻尔式的从事纯基础研究的传统学术型科学家(主要开展科学发现取向的基础研究);另一类是巴斯德式的既促进科学发展又追求商业应用价值的研究者,即开展应用引发基础研究的研究者,通常处于学术域与企业域界面。巴斯德式基础研究者日益成为科研创新人才谱系的重要类别,特别是在应用引发基础研究项目设置的引导下,这类研究者比其他研究者在科研论文产出及其论文影响因子等指标上都具有显著优势。很多国际一流科学家都

12、属于此类,体现了这些研究者追求学术质量与社会影响的双重身份取向。近年来,一些学者又提出“巴斯德立方”分类框架,即将科研创新谱系分为科学进步取向、技术应用取向、用户创新取向三类研发活动,交叉研究者主要是从事这三类研发活动的研究人员。超脱了巴斯德式科学取向和应用取向的交叉研究者,比传统科学取向研究者更具卓越基础研究和竞争效能。26奥地利新规划依循“巴斯德象限”和“巴斯德立方”提出了纯基础研究者和交叉研究者分类标准,并提出了一系列交叉研究者人才开发机制,为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库建设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注释:1997年美国学者斯托克斯(donald stokes)提出了“科学研究象限模型”,他将法国科学家

13、巴斯德(louis pasteur)开展的既受好奇心驱动又面向应用的基础研究称之为“巴斯德象限”。研发强度是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斯托克斯提出的“科学研究象限模型”中,他将世界著名原子物理学家尼耳斯·玻尔(niels bohr)开展的由认知需求引导而不考虑应用目标的纯基础研究称之为“玻尔象限”或“玻尔式研究”。参考文献:1the austrian 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research. science & higher educationeb/ol. (2018-12-20)2019-02

14、-23. 2121417182021222324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research. austrian 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 for public universities 2019-2024r. 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research, august 2018: 5, 6, 9, 12, 15, 18, 19, 26, 28, 29.326robert j. w. tijssena. anatomy of use-inspired

15、researchers: from pasteur's quadrant to pasteur's cube modelj. research policy, 2018, 47(6): 897-913.4oecd. oecd reviews of innovation policy: austriar. paris: oecd, 2018: 28.5klaus schwab.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8-2019r. world economic forum, 2018: 212.6european commission. eu

16、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 2018r. brussels, 2018: 36.7the universitas 21. ranking of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r. the universitas 21, may 2018: 16.8gerard thompson. higher education in austria: strong opportunities at world-class, accessible universities offering excellenceeb/ol. (2019-01-1

17、8)2019-02-26. 9oecd. oecd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scoreboard 2017: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r. paris, oecd, 2017: 66.10schuch, k, testa, g. rio country report 2017: austriar. european union, 2018: 22.1115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research. austria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report 2018r. austrian 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february 2018: 35.13austrian science board. basic research in austriar. vienna, austrian science board, 2012: 7.16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oeaw's development plan for 2018-2020r. austri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