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原理8_内燃机燃烧室与调节参数优化解读_第1页
内燃机原理8_内燃机燃烧室与调节参数优化解读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8章 内燃机燃烧室与调节参数优化 本章将综合应用前面所学到的混合气形成、燃烧、热功转换、 污染物排放等基本原理,讨论如何进行燃烧系统的设计和调节参数 优化,以实现发动机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排放性以及噪声振动等 性能的综合优化. 优化基本思路: -汽油机几 戸 由式,提高、K是优化基本原则 另外,由于实际汽油机不是完全的定容燃烧, 虑等容度 柴油机 1 少_1 由式:由于、k已无法再提高,只有丛p可调 另外,降低PM、NOx要求极高,要依据对ROHR的仔细 分析汽油机赢; 优化目标 柴油机 PM 1 NOx 1 be j Pme T NVH J GawlineEnirw “Mil (1)浅盆形

2、燃烧室 特点:(油找气) 燃烧室凹坑开口大.深度浅 (dX/D=072088;dk/h=57) 多孔油嘴(612孔)、高压喷射 无涡流或弱进气涡流 X性能: 滞燃期内形成较多混合气,dp/d(p高,NOx、噪声高; 空气利用率差,(Pa 1-6; dp/d(p高,流动及散热损失小,be低,易起动。 应用范围: ” 适用于缸径大(n 120mm)转速低(S2000r/min)的 柴油机。近年,随高压喷射采用,向小缸径拓展。(2)深坑形燃烧室 -特点: (油气相互运动) dk/DQ06; dk/h=l. 53. 5; 较强涡流Q=1.53;有中心凸起, 引 导涡流,消除流动弱区; 喷孔少(46),

3、喷压较高; 形状:3 形、挤流口形、四角形。 性能: 空气利用率较高,最小4a =1.3; 随n提高而涡流强度提高,适于高速; dp/d4较浅盆形低,燃烧较柔和。 应用范围: 小缸径 ( 4 120mm)高转速柴油机 (中、轻、轿车) (a 囲9 7 3 形燃烧塞结恂尺寸 不詡荻的性tt 朝 球形燃烧室与 3 燃烧室的燃烧特性对比 对比ROHR: 着火始点 预混燃烧峰值及放热量 扩散燃烧峰值及放热量 燃烧持续期 对比示功图: Pmax及其出现位置、 dp/dq IOI -1 - r i. aioo 图 9J3 璋影 4B*童场影 G 侥室的*侥过圧对比 OS 10 0)0 0.4 0 Q2S

4、$ CSV 不詡荻的性tt 朝 1) 2) 3) 4) 5) 柴油机燃烧室的设计原则 油一气一室三者最佳配合(见下图) 控制滞燃期内混合气生成量 合理的气流运动 紧凑的燃烧室形状 加强燃烧期间和 燃烧后期的扰流 (例如图9一19) 2 2 汽油机的燃烧室 汽油机的燃烧室设计直接影响充气系数、燃烧放热速率、 散热损失、循环波动以及爆燃等,从而影响动力性、经济性和 汽油机为降低排放曾出现 过数十种燃烧室,但TWC普 及后,绝大多数采用d的4气 门遙型燃室. 1 汽油机燃烧室设计的基本要求 (1)结构紧凑 紧凑性评价指标:F/V (表面积/容积) F/V越小越好: 火焰传播距离短.避免爆燃,可提高;

5、 燃烧放热速率高.尊容度提高几高; 排放性。 常见汽油机燃烧室 ad为最常用的燃烧室: 的“1_型”燃烧室是有代 表性的旧型燃烧室; 为有特色的燃烧室 Ol m u M 5 淬熄效应小.HC排放低; 散热损失小 对比: L型燃室 =67 4气门蓬型燃室 =8-10 (C) ) 最不紧凑 最紧凄 (2)合理的几何形状 适宜的放热速率(如下图) 廓线圆滑、避免尖凸部,以防止表面点火 足够的进排气流通截面(如浴盆型与模型的对比气门直径.气道形状) 图9-2燃烧峯形状对放热速率的影响 (3)火花塞布置合理 火花塞至末竭混合气的距离最 短,爆燃可能性小(蓬型): 靠近高温炽热区布置,爆燃可 能性小(火球

6、型); 便于扫气,以清扫废气,有利 于起动及低速低负荷的工作稳定. 看懂右图,火花塞位置与燃 料抗爆特性的关系 (火近进 P 门处$ (b火花事在拿近沧气门蛉I e,火花塞広2LW气门Ph a采用三个火祀* 2进吒门0 50 100 火焰锋面移动距离 %/iec%/iec衆朝st$st$ 0 50 100 火焰粋面移动距禹% 5050 匸袈毅事诅 (di 图9 3火花褰位竇与辛烷值 目的: A 微观油气混合更均匀 A 形成足够的湍流强度以加快火焰传播速度 减小壁面淬熄层厚度以降低HC排放 扫除火花塞处的废气 注意:气流运动过强无必要,反而增加流动、散热损失,使着火困难. (5)足够的进排气门流

7、通截面 以使提高1、(提高功率),降低进气阻力(降低油耗) 现代汽油机燃烧系统特征 紧凑(蓬形)燃烧室 髙压缩比(9-11 ) 火花塞中心布置.高能点火 4气门与双顶置凸轮轴(DOHC) 可变气门定时和升程(WT/L) *可变进气系统利用气体波动效应 涡轮增压 电控系统(多点顺序喷射、双氧 传感器、爆震传感器、) 内燃机燃烧系统的研究进展 口汽油机的稀薄燃烧及缸内直喷技术(GDI) 柴油机的均质混合气压缩着火(HCCI) 传统汽油机的弱点 有效热效率 指示热效率 机械效率 摩擦 点咸) 附件叽=叽F +叽P + 闷 传统汽油机的弱点 (c)浓混合气的 比热容比较低,使 热效率降低; 稀燃 GD

8、I 发动机 R996年:三菱公司推出世 界上第一款商品GDI发动机 同年:丰田公司稍后推出 了 D-4发动机 A1997年:日产公司GDI机型 由此,经过几十年的开发, (3)由于采用量调 节,存在较大的泵 负荷)较差; 气损失,造成燃油 经济性(尤其是低 (h)由于爆震而不 能采用高压缩比, 使热效率降低; GDI汽油机开始了育品化的 叟程 典型GDI发动机燃烧系统 三菱GDI:滚流、高压伞嘖、曲面活塞凹坑 ”混合气形成控制方式:气流与燃室壁面复合引导 稳定着火。 关键:总体al,火花塞周I Ida W1的浓混合气,以保证 典型GDI发动机燃烧系统一例2 丰田D-4 : 斜涡流+扁平喷雾 典

9、型GDI发动机燃烧系统一例3 GDI发动机热效率高的原因 h近似空气循环,K值大(由13变为1.4) ,增大; 2、基本取消了进气节流,泵气损失降低15%; 压缩比可提高(由10-12) , be可改善5%; 4、燃烧放热速率提高,be可改善2-3%,怠速改善10%; 3、燃油汽化使压缩终点温度降低,爆燃可能性减小, (III 德国大众:双涡流 tumble control 1lap cavity high pressure fuel injector 分区控制第略 2-4区域 5、中小负荷时燃烧室周边基本是空气,散热损失小。柴油机的均质预混合燃烧 传统柴油机的弱点: 柴油机碳烟和微粒的产生是 扩散燃烧方式的固有缺点,而采 用预混合燃烧时一般不出现; 根据 Thermal NO 的生成机理,燃烧温度在 1800K 以下可以避 免 NO 的生成。综上:均质混合气+ 低温燃烧无Soot、无NO均质充量压缩着火-HCCI (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 on Ign iti on 典型 HCCI 柴油机燃烧实例 日产公司 MK 燃烧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