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满意度影响因素_第1页
开放教育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满意度影响因素_第2页
开放教育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满意度影响因素_第3页
开放教育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满意度影响因素_第4页
开放教育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满意度影响因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开放教育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满意度影响因素    四、模型构建和结果分析(一)模型构建基于上述分析框架和研究假说,模型设定为:f(网络形考满意度)=f(学习者个体特征、平台设计、内容设计、教师辅导答疑、学习目的与条件)。模型具体表达为:y=b0+b1x1+b2x2+b3x3+b14x14+即 ,其中,xi为第i个影响因素,为随机误差。(二)实证研究结果本研究选择spss17.0统计软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方法下拉列表中选择“逐步”,即在计算过程中逐一加入并剔除单个解释变量,直到没有一个解释变量能引入方程和没有一个解释变量可以从方程中剔除为止

2、。输出模型摘要表与方差分析表,如表4和表5所示。能进入方程的解释变量有激励机制、任务难度、入口操作便捷性、学习条件及评语质量,如模型5所示。根据表4可知,复相关系数r=0.690,可决系数r2=0.477,估计标准误s=0.378。根据表5可知,f=51.591,p=0.0000.05,可认为y与x3、x6、x7、x12、x14之间线性回归关系显著。由输出的回归系数表(表6)可知,各变量回归系数的p值均小于0.05,表明认可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0.525+0.167x3+0.264x6+0.207x7+0.086x12+0.121x14表4 模型摘要表模型rr2调整r2估计标准误10

3、.555(a)0.3080.3050.4312020.639(b)0.4080.4040.3994130.667(c)0.4450.4400.3872840.683(d)0.4660.4590.3806750.690(e)0.4770.4670.37820表5 方差分析表模型平方和df均方fsig.1回归23.725123.725127.5990.000(a)残差53.3622880.186总计77.0872892回归31.461215.73198.6050.000(b)残差45.6262870.160总计77.0872893回归34.340311.44776.3190.000(c)残差42.

4、7462860.150总计77.0872894回归35.93248.98361.9910.000(d)残差41.1542850.145总计77.0872895回归36.89657.37951.5910.000(e)残差40.6212840.143总计77.517289a解释变量:(常量),激励机制;b解释变量:(常量),激励机制,任务难度;c解释变量:(常量),激励机制,任务难度,人口操作便捷性;d解释变量:(常量),激励机制,任务难度,入口操作便捷性,学习条件;e解释变量:(常量),激励机制,任务难度,入口操作便捷性,学习条件,评语质量。即入口操作便捷性每增加1度,形考满意度就会提高0.16

5、7分;激励机制每改进1度,形考满意度就会提高0.264分;形考任务的难度每降低1度,形考满意度就会上升0.207分;评阅评语质量每改进1度,形考满意度就会提高0.086分;上网的便捷性每提高1度,形考满意度就会提高0.121分。(三)模型结果分析从模型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学习者个体特征、平台设计、内容设计、教师辅导答疑、学习目的与条件对网络形考满意度的影响显著性不一,各变量对网络形考满意度的影响归纳如下:1.学习者个体特征,即性别和年龄,对网络形考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该结果与预期不相符,假设1未获支持。2.平台设计中的入口操作便捷性和激励机制对网络形考满意度的影响显著,而界面导航的影响不显著。研

6、究表明,入口操作越简便,学习者对网络形考的满意度越高。在完成网络形考的过程中,激励机制的设计能鼓励学生完成任务。该结果部分支持了假设2,入口设计与激励功能的影响与预期一致。3.内容设计方面,形考任务的难度对网络形考满意度的影响显著。网络形考任务难度适中、符合成人学习的实际,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他们通过考试。假设3得到部分支持。4.评阅教师评语质量对网络形考满意度的影响显著。详细具体、有评分标准的评语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指明方向,因而对网络形考满意度影响显著。而前期平台使用指导是否到位、课程辅导教师答疑是否耐心、评阅是否及时对满意度影响不显著。5.学习者学习条件对网络形考满意度

7、影响显著,而学习目的的影响则不显著。开放教育学习者大多是全职工作者,业余时间少,易受外界干扰,工作与学习容易互相冲突,上网的便捷性是他们完成网络形考的基本保障。表6 回归系数表回归系数*模型非标准回归系数标准回归系数tsig.标准误试用版5(常量)0.5250.1483.5580.000入口操作便捷性x30.1670.0390.2264.2990.000激励机制x60.2640.0470.2965.5900.000任务难度x70.2070.0340.2746.0420.000学习条件x140.1210.0410.1372.9770.003评语质量x120.0860.0370.1062.3230

8、.021五、建议从研究结果来看,今后开放大学在完善网络形考的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内容给予特别关注和探索:(一)加强研究,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平台建设网络形成性考核不是传统印刷作业的“复制品”,它既包含更丰富的媒体资源,也将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本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对网络形考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是平台入口操作的简便程度和激励机制,即网络形考的平台设计应该更加友好,要在简化平台入口操作、完善激励机制上多下功夫,使学生的网络形考过程更为简捷、高效,同时具有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功能。(二)实施分级梯进式考核,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网络形考任务的难度会影响学习者对网络形考的满意度,因此,应根据成人学习

9、者的实际情况设计形考内容,考核目标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可实现性。然而,难易是相对概念,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对同一任务的感知不同。分级梯进式考核就是通过初试将学习者划入不同的学习层级,依据学习层级提供相应的形考任务。采用这种考核方式,学生在考核过程中容易感受到进步和提高,体验到学习过程的充实和快乐,进而保持学习热情和强劲的学习动力。10因而需要考虑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目标,为学习者提供难易不同的考核任务,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三)挖掘评语的激励功能教学评语一定要体现人本教育、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和创造教育等教育理念,激励学生奋发向上。11本研究表明,教师评定分数时所给出的评语要有评分依据;评价要有针对性

10、、有特色,指明改进方向;要注重激励、赏识与适度、合理的批评相结合,通过良性的师生互动鼓舞和激励学生完成任务。(四)设立专门机构,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学习者的上网条件影响其对网络形考的满意度,因而,学习者所在学校应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技术支持,为学习者及时、方便地完成网络形考提供条件。一方面,各级基层电大应有专门机构和专人为学员完成网络形考提供技术培训,使学生具备完成网络形考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国家开放大学可以考虑为网络形考开发可以移动参加考核的版本,如app版本。六、结语采取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是开放教育加强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的必由之路。因此,如何提高网络形考的满意度,有效提升网络形考的质量,是国家

11、开放大学推动网络形考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学习者的个体特征、平台设计、形考内容设计、教师辅导答疑、学习者学习目的与条件以及学习者对考核的满意度等数据和资料,深入、客观地了解开放教育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满意度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以期对网络形考在国家开放大学和各省级电大的可持续发展和广泛推广有所助益。参考文献:1赵向华.对电大形成性考核基本问题的再认识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4):15-18.2charman, d. issues and impacts of using computer-based assessments(cbas)for format

12、ive assessment. in s. brown, p. race, & j. bull(eds), computer-assisted 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c. london: kogan page ltd., 1999: 85-93.3cross, j.computerized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very large laboratory classes, fifth international caa conference' 2001db/ol. 4gikandi, j. w., morrow,

13、d., & davis, n. e. online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computers &education, 2011, (57): 2333-2351.5周勇.e-learning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2009.6张建华,蒋国珍.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7,(2):105-108.7周霞.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障碍与对策j.天津电大学报,2010,(6):17-18.8胡春华.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改革初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15-17.9谢毅敏.学生需求视角下的网络形成性考核平台优化设计j.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