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业节水建设调研报告 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约占总用水量的70,而农业用水的90是灌溉用水。资料显示,按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我国年缺水总量约为300亿400亿立方米,每年农田受旱面积700万2000万公顷,因缺水少生产粮食350亿400亿公斤。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解决水短缺问题,节水是重要途径,而节水首先要在农业上做好文章。 榆次区位于山西中部,是xx市政府所在地,也是晋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辖6个山区丘陵乡镇,4个平川乡镇,289个村民委员会,410个自然村,总人口53.73万人,农业人口26.62万人,农户8.16万户。耕地面积65.6
2、1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46亩。地域面积1327平方公里,由东向西依次为基岩山区(32%)、黄土丘陵区(36%)、冲积平原(32%)三个地貌单元,山区、丘陵地貌占全区面积的2/3,靠天吃饭的农田占全区农田的一半还强。气候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区水资源按人均和耕地面积进行折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90立方米,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85立方米,与全国人均占有量2770立方米相比,占10.5%,与全国亩均占有量1860立方米相比,占10.0%,属水资源严重缺乏型县区(特别是山区、丘陵区)。 一、全区节水农业建设现状 1.工程节水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近几年来,全区上下高度重视发展节水农业,坚持
3、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把工程节水与旱作节水有效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发展节水农业的途径,在政策方面不断完善,形式更加多样,技术日趋成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区的农田水利发展由过去单一的建设型向效益型转变,按照“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要求,就如何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资源重组。根据我区地下水资源先天不足、地表水资源利用程度低下而需水量逐年加大的实际情况,在开源与节流并重的同时,在拦住天上水(雨水集蓄利用)和蓄住地表水(引洪补源)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通过三年解困,有效解决了丘陵山区群众饮水困难,水保治理和淤地坝建设改善了流域内生态环境,平川农
4、田已基本实现田、林、路、机、电、井、渠“七配套”,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截止目前,全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8.7万亩;完成节水灌溉面积15.23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23%;完成滴灌工程15处,滴灌面积0.99万亩;实施喷灌工程133处,喷灌面积4.73万亩。全区拥有小型水库5座,总库容为1395万立方米;机电井2350眼,配套机电井2334眼,装机容量29929千瓦;机电灌站152处,安装提水设备2753套(台),总装机容量40408千瓦。灌渠主渠道2896公里,建成防渗渠道2781公里,铺设地下输水管道1047公里,修筑渠系建筑物38座,塘坝9处。圆满完成了国家级“九五”计划农业高效用
5、水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重点节水示范区。丘陵山区根据立地条件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成为我省乃至华北旱垣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的示范工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可改造东阳镇25000多亩土地。乌金山黑河滩涂土地开发项目,总面积1210亩,是我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的土地开发项目。 2.旱作节水农业迈出新步伐 旱作节水农业工程是我区为提高旱区综合生产能力,增强旱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我区以旱作节水农业建设规划为基础,以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集水、蓄水、保水、节水为主要建设内容,实施“建
6、园区、创精品”为主的水资源综合资源利用技术,努力提高工程田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能力,有效地降低了旱灾所造成的损失,显示出了旱作节水工程建设的巨大威力,推动了全区旱作节水农业工程的实施。概括起来讲,主要创新了三种节水农业模式: 一是丘陵旱垣雨水集蓄灌溉旱作农业模式。什贴镇李坊村地处典型的丘陵旱垣地区,全村1629人,耕地5873亩,全部为旱地。该模式集雨水集蓄灌溉和高标准大棚设施为一体,围绕“节水”、“高效”两个重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旱井建设,统一标准,每个旱井蓄水50立方米,配备旱井混凝土集雨场200平方米,矩形沉淀池1个,排退水管道1条,潜水泵1台。二是大棚建设,介于温室和普通拱棚之间,
7、适合于丘陵旱垣地区,抗风能力强,保温性能好,能有效延长生产时间。棚体总长60米,每个棚配置工作房一座,潜水泵一台。三是配套设施建设,配套280米扬程水泵一台,100立方米水塔一座,管道6900米,低压线路1600米,循环道路4000米,每棚配备潜水泵一台。截止目前,共完成投资270万元,完成工程总面积280亩,打旱井230眼,建设墙体型大棚50座,种植延秋大田蔬菜200亩,大棚菜收益亩均可达万元以上,大田菜收益亩均可达3000元以上。该工程为我区乃至华北旱垣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走出一条崭新的路子。 二是水肥一体化综合节水模式。我区坚持运用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相结合的方法,因地制宜地发展喷灌、微灌
8、、管灌等各种适宜的节水灌溉工程,重点抓好节水增效园区建设,积极探索充满活力的节水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乌金山镇2005 年总投资50万元,规划建成北胡、南胡、峪头三村250亩水肥一体化示范区。该项目是农业部推广的新技术,为全市第一家。采用新技术后,每棚均可节本增效1000元。该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首部,包括进水口、文丘里施肥器、筛网式过滤器及pvc球阀等部件;田间管网,由pe管连接首部至田间;滴灌带,采用美国toro出品的补偿式滴灌带,具有较好的抗堵性能。从实际应用效果看:节水,节约灌溉用水90120方/亩,节水率3540,减少投资56元/亩,每方水生产效益28元,比项目
9、实施前每方增收3元;节肥,节约肥料4060公斤/亩,节肥率30左右,减少肥料投资100130元/亩;节药,棚内温度降低1820,病虫害发生率降低7080,节约农药费用100120元/亩;省工,省去人工开沟、灌水等田间作业,每亩可节省人工5个,减少投资100元/亩;增产,棚内微循环改善,达到平衡供肥,作物增产5%9;提质,及时合理供肥,优化生长环境,使产品优质优价;改土,局部浸润灌溉,使土壤保持团粒结构,不板结,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三是“双水源四位一体”高效设施农业模式。东赵乡石羊坂村地处榆次东北丘陵旱垣山区,全村142户,耕地1461亩,全部为贫瘠的旱地。2005年,他们投资100万元,建成31套“双水源四位一体”温室大棚。“双水源”即依靠棚面集雨、旱井储存为主要水源,人畜吃水为补充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委托代理合同范本》
- 2025年并联无功补偿装置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抵押保证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多翼式鼓风机合作协议书
- 2025存量房委托洽谈合同
- 2025年房地产交易会签购房合同警惕数字陷阱细心核对合同内容
- 2025画册版权、知识产权及注册申请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标准驾驶员雇佣合同范本
- 2025年风廓线仪(附带RASS)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项目建议书
- 海康威视校招在线测评题库
- 数学奥秘揭秘-揭开数学背后的奥秘
- 温度传感器Pt100-阻值-温度对照表(方便实用)
- 《地球物理勘探》课件
-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答案解析 )
- 30道智能驾驶工程师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护林员劳务派遣投标方案(技术标)
- JGJT208-2010 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 北师大版小学英语3-6年级单词-(三起)带音标-精华版
- 公共卫生概论课件
- 菌种计数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