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养”的构成结构探析_第1页
“语文素养”的构成结构探析_第2页
“语文素养”的构成结构探析_第3页
“语文素养”的构成结构探析_第4页
“语文素养”的构成结构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素养”的构成结构探析梅培军【摘要】本次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语文素养”这一核心概念 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语文学的概念,而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动态性文化学概 念。文章试图从生活世界、文化世界、思维世界这三个领域将“语文素养” 的这种关联性和动态性展开,对其构成结构进行探析,文章认为语文素养是 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以思维品质的养成为核心结构,以文化世界为实体表 现,以生活世界为拓展的动态的关联性体系。【关键词】语文素养 生活世界 文化世界 思维世界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 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 发展的基础。语文课

2、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 段的重要地位。”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 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徳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是语文工 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规定z后的冃标规定,从语文课程的目标性质上來 说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索养。可以看出“语文素养”的养成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虽然在课程标 准中对于“语文素养”也做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和说明,儿年来的课改实践 中教研人员也作了大量的探究,但是“语文素养”的构成结构仍然困扰着一 线的语文教师。譬如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3、的语文学习总目 标屮,有一条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 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 法。”科学的思想方法的养成,也与语文素养关联起来。可以看出本次新课 改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语文素养”这一核心概念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语文 学的概念,而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动态性文化学概念。我试图从生活世界、 文化世界、思维世界这三个领域将“语文素养”的这种关联性和动态性展开, 对其构成结构进行探析。一、生活世界中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 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

4、阅 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 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 要作用。”从这样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与“语文素养”相关涉的还有“人 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这两个概念,可以说“语文素养”是这対者的基础, 但同时也和它们有一定的交汇点。我们很多的语文教师和研究者只重视“语 文素养”在语文领域、文化领域的含义,而忽略了在生活世界中培养学生的 语文素养。从这个角度说,语文是一门生活化的艺术。其实我们在新课改实施之前所提出的“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大语文学 习”等命题其实就是要求在生活壯界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这种生活 世

5、界屮的语文素养又是怎样和“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关联起来的呢? 我认为观察、理解、表达、交流这是生活世界中的语文素养的构成结构,并 从这个构成结构表现岀其关联性和动态性。观察作为生活世界入思的方式,它体现了感受一一领悟思考的全过 程。我们过去的语文教育更多的强调的是“听、说、读、写”这儿个方面, “观察”并没有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来看待,本次新课程标准则明确提出将 “观察”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 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热、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观察 正是“语文素养”关联性和动态性的根基,它把语文引向了生活世界,并丰 富了语文教育的内涵。“在发展

6、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 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 思想方法。”这个总h标是要通过这个根基来培养和实现的。从观察的对象 上看,我们要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人文、社会生活等各个方血的景观。过去 我们的教育是书木知识的教授,现在教育耍向生活开放,要解放生活世界。 从观察的方式上来看,我们要同时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和诗意观察两种方式。 科学观察就是要培养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 这是科学素养的根基;诗意观察则强调感悟,展开联想想象,学会发现生活 的诗意,培养对于生活生命的热爱,这是人文素养的根基。观察z后形成一系列的思维活动,

7、产生感受、感悟、思考,由此形成理 解的过程。理解是对生活世界认知的起点,可以说这是人生观、价值观、ttt 界观形成的关键环节。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日标根据知识和 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注觅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三个维度相互渗透在语文素养中 融为一体,关键点是对于生活世界的理解。我们过去对于理解的认识就是“阅 读理解”,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这还停留在语文知 识、语文素质的层面。而作为语文素养的一种品质,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从文 本小还原到生活世界,进而形成自己对于生活世界的独特的理解。对于生活世界形成了理解,述耍积

8、极参与生活世界的一切有价值的活 动,于是便要形成表达、交流的素养。过去我们使用“说”的提法,然而“说” 是一种陈述或独白,并不足以体现它的关联性和动态性,因此我们现在提出 “表达、交流”,赋予语文学习社会化的特征,形成一种交往行动。“能具体 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耍,运用常见的表达 方式写作。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 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这样看来语文素养具有十分宽广的内涵,在语文学习中养成社会交往的能力 和合作精神,从而塑造思想道徳、民主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参与 社会实践的意识。现

9、在新课程教材屮所设计的综合性学习,也正是这种意图, 也就是要强调语文能力的应用和拓展二、文化世界中的“语文素养”有人即刻会对这么宽泛的“语文素养”的构成结构产生质疑,因为这样 一来是否会取消了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这种质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基 础教育阶段的母语教育是必然要担负着这些重担的。而月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集屮体现在文化世界中的“语文素养”上面。文化世界屮的语文素养由语文 知识、语文感知、母语情结、文化感悟几个要素构成。语文的性质在木次新课程改革中被定位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 工具性的语文就体现为一种知识形态,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语文知识的素 养主要需要积累和整合的基木素养,学习语文

10、文字的基本知识,积累和整合 一些文化知识。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 能力和习作能力,了解这些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范。在“知识利益”模式 阶段,语文教学追求的冃标是知识,重视的是知识的记忆。在对这种现象进 行反思之后,人们便提出对“能力”的追求。“能力利益”的教学模式,其 重要特征便是重视训练,强调技巧。本次课程改革,就是要在上述两种模式 的基础上建构起“语文素养”的教育模式。记忆与训练仍然需要,只不过记 忆的fi的、内容和地位与原来不同了,在过去记忆和训练本身就是目的,而 现在则是以“索养”的养成为日的。因此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整合是为了 “语文感知”的养成。“语文感知

11、” 我们通常称为语感,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叨确提出了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语文感知 的素养体现了语文索养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它是长期形成的一种语言机制。 华东师范人学的巢宗祺教授认为记忆和背诵在语感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很 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记忆背诵的同时,形成一定的语言反应机制。语文感知 是语文知识从文化机制到个人心理机制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语言感知养成的过程屮,学生经历了审美体验,受到了情感及文 化的熏陶。记忆背诵也是一种体验的过程、感悟的过程,接受熏陶的过程。 继而我们需

12、要将这种个体的心理机制培养成为一种自觉的情感和情结,也就 是对于母语的热爱情结,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文化感悟是在知识积累、情感体验的基础之上认识屮华文化的丰厚博 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并能够形成一定的文化理解力和较髙的文化品位,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和理解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能初 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 的精神世界。三、思维世界屮的“语文素养”生活世界屮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世界屮的“语文素养”都是宏观上或 行为上的体现,而思维世界中的“语文素养”则是微观上养成上的体现,可 以说这是语文索养养成的核心,更多地需耍教育者研究学生语言文

13、化心理形 成的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教育必然会涉及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有些是自觉的,有些则是不口觉的。我们必须口觉地把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思 维的培养联系起来。思维世界中的语文素养应当具有感知、想象、情感、认 知、创新这五个思维品质。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是对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则能 够通过感觉所得到的材料进行加工和整理完整地把握对象。在具体的经验活 动中,感知构成了经验行为的基础层面。人们通过眼、耳、口、鼻、舌等感 觉器官来感知世界,它是人们思维的初始阶段,但是它却是最独特的。我们 过去的教育忽略了这个初始而又觅耍的阶段,追求目标性的知识,这对于创 新思维的养成是非常不利的,

14、因此新课改非常强调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尊重学生的个性,这种尊重就要从尊重感知的独特性开始。这种思维的发展 有两条路线,一条是诗性的审美思维,一条是知性的创新思维,感知就是这 些思维生长的前芽。想象力是人类在实践屮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高级思维能力。人类的原 始时期人们就借助想象力将自然力形象化,借助想象力來改造和征服自然, 因此想象力乃是人类科学和艺术的垂要源泉。艺术自不必说,想象力是一切 艺术创作和审美的必要条件,是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想象力也是科学思维 屮的优秀品质,想象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屮的表象来创造新的思维表象,其 屮再造性想彖和创造性想彖在科学创造屮发挥着重要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

15、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想象力的养成,我们过去的教学活动 和评价只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和标准性,扼杀了学生的原始质朴的思维,扼杀 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小学到初中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想象力是最发达和 丰富的时候,作为教育者要珍视这种思维品质,不要用成人的理性思维来扼 杀这种想彖力,让学生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想彖是语文素养的思维结构中 的一个核心因素。当然情感活动是人类木质特征的重要体现,情感乂是想象力的原动力, 想象力的激发离不开情感的作用,只有对事物发生情感价值关联,才会驱使 人们超越现实展开想象,强烈的情感对想象起到了滋养和推动作用。想象中 也会渗透着强烈的情感色彩,体现出情感态度价值

16、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 成是思维的培养熏陶和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习惯的养成。认知也就是理智的层面的思维品质,要求能够对对象进行分析、综合, 从现象世界到智性的ttt界,掌握原理,运用规律。然而在教育行为中我们往往因既定的模式而造成定势的思维,所以我们 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有别于一般思维而成为一种新的 思维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形式的反常性,思维过程的辩证性,思维空间 的开放性,思维成果的独创性和思维主体的能动性。要培养学生突破定势思 维、惯性思维、线性思维、惰性思维、偏见思维等思维模式,从而形成新的 思维品质和思维成果。这些思维品质是语文素养的重耍组成部分和内核构成结构,它们z间是 相互渗透的一个动态过程四、结语语文索养是一个由多种因索组成的以思维品质的养成为核心结构,以文 化吐界为实体表现,以生活世界为拓展的动态的关联性体系。对它的构成进 行深入探析将有助于教师对白身教学行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