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 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一个 “ ”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 “ ”字,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点明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致。(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 1 )足;疑(2)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解析】【分析】(1)表达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一个“足 ”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一个“疑 ”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尾联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 ”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诗

3、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故答案为: 足;疑; 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答题时先概括文章内容,然后结合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作者的情感。2 古诗阅读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

4、,且教桃李闹喜风。木兰花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1 )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 ”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请说出元好问写作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意图。【答案】( 1 )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 “闹 ”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且教桃李闹春风 ”的 “闹 ”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2)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

5、艳的高洁品格。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芳心。【解析】【分析】( 1 )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由作者有这句诗来看,写海棠,观赏海棠花时,它的身旁可能有桃树、梨树或李树。和熙的春风中,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妍,但这热闹毕竟是短暂的,几度风雨之后,它们也就都纷纷坠落、凋零了。海棠花却不同了,无意争春,谦虚地躲在一旁,待群芳落尽后,才绽开她美丽的容颜。因此“且教桃李闹春风”的 “闹 ”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

6、洁品格。木兰花闹 打通人的视听感觉,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不但使人觉得那杏花红得热烈,甚至还可使人联想到花上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从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泼生机。举出可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 “闹 ”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意思是说,此时的海棠树已是枝叶茂盛了,可是还没有开花,这时不仔细观察是不会发现有花开放的,可是诗人驻足细看,发现这小小的、可爱的花蕾全都悄悄的“藏 ”起来了,并且是藏在枝叶茂盛的地方。 “爱惜芳心莫轻

7、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由作者有这句诗来看,写海棠,观赏海棠花时,它的身旁可能有桃树、梨树或李树。和熙的春风中,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妍,但这热闹毕竟是短暂的,几度风雨之后,它们也就都纷纷坠落、凋零了。海棠花却不同了,无意争春,谦虚地躲在一旁,待群芳落尽后,才绽开她美丽的容颜。举出可知元好问写作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意图是: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芳心。故答案为: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 “闹 ”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

8、珍惜之情。“且教桃李闹春风 ”的 “闹 ”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 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芳心。【点评】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从“时闻折竹声”一句读出诗人被贬独居的凄寒、孤独的情感。 此题考查探究诗歌主

9、旨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要在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3 诗歌鉴赏古诗赏析即事 宋徐侨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注释) 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 徐侨:南宋政治家,浙江义乌人,吕祖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 )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 ”情趣的一联是:(2)请从诗歌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答案】( 1 )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2)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 ”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

10、泊情怀。【解析】【分析】(1) “在家贫亦好”的意思是在家里贫穷也好。在下文中有体现,“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粗布衣被也不妨碍温度,青菜羹也富有余味。从中可以体现出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操。( 2)诗中提到“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不管是在家还是居官贫穷对人都是好的。诗人为何能有如此心境主要是作者有安贫乐道的情操,淡泊名利的情怀。因此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 ”。故答案为: 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 ”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泊情怀。【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诗歌的

11、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理解全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4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1 )本诗通过可以看出是季节。(2)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 1 )残花;暮春(2)拟人,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解析】【分析】(1) “残花落尽见流莺”: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从“残花落尽见流莺”中的 “残花 ”,可见描写的是暮春时节。( 2) “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梦,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把“春风

12、”拟人化。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一阳城(武元衡的家乡是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 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故答案为: 残花;暮春; 拟人,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

13、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 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分析本诗运用什么方法表达了怎样的人生道理?【答案】诗人运用形象的比喻、拟人手法,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骄傲。【解析】【分析】要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蕴含的人生道理。“赚 ”“ 放出 ”和 “栏 ”这几个动词将山拟人化,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首诗的意思是

14、:不要说下山岭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便会将你阻挡。但这首诗绝不是只写下山这么简单,那一座一座的山不就像人生路上的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挫折吗?人生的路就像下山一样,解决了一个困难 还会遇到第二个困难,因此,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被暂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我们要意识人生的路漫漫,要做好时刻与困难做斗争的准备。因此,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法,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 的成功所骄傲。【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诗歌所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以及分析诗歌蕴含的人生道理的能力。在 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常

15、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 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 使用的修辞手法。而分析诗歌蕴含的人生道理则首先要理解诗歌大意,然后由字面意思进 行深入联想,并对联想到的内容进行思考、整合,最后再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步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1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象,请你找出两个体现这一季节特征的物象。(2 )历来诗评家认为第三四句中“羡 ”“ 醉 ”二字用得好,请你选自己最有感觉的一个说说其表达效果(可从修辞和情感表达两方面考虑)。【答案】(

16、1 )翠绿的麦陇,鸣叫的青蛙、飞舞的蝴蝶、繁茂的花草、和煦的东风。( 2 ) 选 “羡 ”。 “羡 ”字领起三四两句,诗人对“无事 ”“ 烂醉 ”蝴蝶的羡慕,表现出诗人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可谓移情于景,景中含情。 选 “醉 ”。 “醉 ”字运用拟人的修辞,看似写蝴蝶沉醉于野草与花丛间,留恋不去的情态,实则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解析】【分析】 整体感知诗歌可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题干要求的这两个物象,应在前两句诗中提取,麦陇翠绿、青蛙鸣叫、蝴蝶飞舞、花草繁茂,这些都是春季的典型特征。 此诗的妙处在最后两句。本来蝴蝶舞姿蹁跹,应十分清醒才是,可诗人偏偏认定它们的舞蹈是喝醉酒导致

17、的。推其情理,诗人漫步田野,目遇翠麦,耳听新蛙,时感东风拂体,早就恨不得醉倒在这暖暖的春风里了。诗人将这种情感外施于物,一口断定蝴蝶是喝醉了,并因此而“羡 ”,更显得诗人对春日野景陶醉无穷。故答案为: 翠绿的麦陇,鸣叫的青蛙、飞舞的蝴蝶、繁茂的花草、和煦的东风。 选 “羡 ”。 “羡 ”字领起三四两句,诗人对“无事 ”“ 烂醉 ”蝴蝶的羡慕,表现出诗人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可谓移情于景,景中含情。 选 “醉 ”。 “醉 ”字运用拟人的修辞,看似写蝴蝶沉醉于野草与花丛间,留恋不去的情态,实则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本题考查体味诗歌的意象。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借以

18、寄托情思的物象,从诗句中筛选找出春季春季这一季节特征的事物,有“麦陇、翠浪、草根、新蛙、蝴蝶、东风、野草花”。 本题考查筛选诗歌的遣词炼句。答题时应注意,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结合诗歌地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营造了怎样地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7 古诗阅读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菱,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 )两首诗分别描写了什么季节?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2)两首诗分别突出了一个“等 ”字和一个“惜 ”字。请分别说明它们是怎样突

19、出这个字的。【答案】( 1)约客所涉及的是黄梅时节(夏季),描写的景物有雨、蛙等;雨晴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主要景物有花间菱、叶、蜂、蝶等。( 2 )约客主要通过交待时间“过夜半 ”和描写细节“闲敲棋子落灯花”,突出一个“等 ”字;雨晴则主要通过“雨前 ”“ 雨后 ”的对比和“蜂蝶纷纷过墙去”的描写,突出一个“惜 ”字。【解析】【分析】(1)从诗歌中中筛选出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由诗的前两句可以看出描写的景物有雨和青蛙。根据“黄梅时节家家雨”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第二首诗描写的景物有花间菱、叶、蜂、蝶等,这从诗歌第一、二、三句可以看出。根据“却疑春色在邻家 ”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物。(

20、2)约客,诗歌的题目是“约客 ”,就是和客人相约的意思,可从“有约不来过夜半”可以看出过了半夜,客人还没有来,足见主人等的时间之长。主人一个人等待客人到来,结果客人迟迟不来,主人就百无聊赖地闲敲棋子,从而震落了灯花,足见主人等待的无聊。雨晴,“初见 ”二字,表明诗人还没有来得及仔细欣赏,刚刚见到花开,天就下起雨来了,只好躲进屋中,等待雨晴,这两个字写出诗人赏花不成的遗憾心情。第二句“雨后全无叶底花 ”,意思是说:不料久雨过后,连一朵花也见不到了,全在雨水中凋谢了。“全无叶底花 ”,这几个字内容丰富。一、写出明处的花全被雨水打落了。二、写出诗人不甘罢休,拨开花叶,想找到藏在叶底的没受雨淋的花来,

21、可见赏花之心多么热切。三、“写出连叶底的花也 “全无 ”一朵,整个花园一片浓绿,锦色全无,这是多么令人失望、令人惆怅啊!第三句 “蜂蝶纷纷过墙去”。这句写到蜜蜂和蝴蝶的失望。蜜蜂和蝴蝶也是喜花爱花的,它们在久雨中好不容易盼到天晴,兴冲冲地飞到诗人的庭院,结果大失所望,不得已纷纷飞过墙头而去。现在,不但花儿没了,蜂蝶也走光了,诗人的庭院真是寂寞极了,诗人的心也是伤感极了。这句通过描写蜂蝶的飞走,加深了抒情的意味,使惜春气氛更加浓重了。第四句 “却疑春色在邻家”。这句是写诗人的心理,紧承上句写来。诗人看到蜜蜂和蝴蝶纷纷越墙而去,内心忽然产生一线光明,他不禁猜想:莫非春色还保留在邻家吗!不然的话,蜂

22、蝶怎么飞过去了呢?如果是这样该有多好,自己便可以追随蜂蝶,前去欣赏了。作者内心伤春惜春的心情和眼前自然景象巧妙接合,既赋予蜜蜂蝴蝶以人格精神,又暗暗流露作者的内心感触,两者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故答案为: 约客所涉及的是黄梅时节(夏季),描写的景物有雨、蛙等;雨晴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主要景物有花间菱、叶、蜂、蝶等。 约客主要通过交待时间“过夜半 ”和描写细节“闲敲棋子落灯花”,突出一个“等 ”字;雨晴则主要通过“雨前 ”“ 雨后 ”的对比和“蜂蝶纷纷过墙去”的描写,突出一个“惜 ”字。【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所写季节、时间的能力。每个季节,甚至每个季节每个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事或物,答题时只

23、要结合诗中有关信息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8 阅读下间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这是一首七言。(体裁)(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用 千寻”形容塔高,借塔的高峻写出自己立足点之高。B.最后两句用典直抒胸臆,浮云”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C这首诗即景说理,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D.全诗表明诗人年少气盛,抱负

24、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答案】( 1 )绝句( 2) B【解析】【分析】(1)今体诗又叫“近体诗 ”,大体分为两种:绝句、律诗。绝句分为五绝和七绝。律诗分为五律和七律。此诗有四句组成,故而是绝句。( 2) B 项, “ 浮云 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错误, “浮云 ”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故选B。故答案为: 绝句; B【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体裁的把握,注意律诗和绝句的区分。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

25、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 莫笑”二字,表达诗人对农家淳朴厚道民风的赞赏。B.颔联写诗人困顿之后的豁然开朗,道出了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C颈联描写 春社”的祭祀活动,表达了诗人对乡土风俗的喜爱。D.全诗紧扣 疑”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 1 ) D( 2)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解析】【分析】(1)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一个“游 ”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故选D。( 2)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今后若

26、有机会乘月明之夜外出闲游的话,我会拄着拐杖随时前来敲门叙谈。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游村的感受如何呢?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故答案为:D; 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点评】 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准确理解诗歌内容,能读懂诗句,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大意,理解诗人寄予的情感并能从诗歌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炼字、炼句的角度进行赏析点评。游山西村全诗紧扣一个“游 ”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而不是紧扣“疑字。 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 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

27、情感; 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 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通过诗中的典故可以看出,作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想做官而没人引荐的苦衷,表达出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的愿望。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10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春光好欧阳炯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1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B.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C. “笋迸苔钱嫩绿 ”的意思

28、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中进发出来。D.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了早春园林夕照的美景。( 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景状物色彩鲜明,花团锦簇,柳丝夕阳,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B.词的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通过拟人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C. “花偎雪坞浓香 ”与 “笋迸苔钱嫩绿”对仗,景致互相映衬,香色尽现。D.这首词托物言志,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答案】( 1 ) A( 2) D【解析】【分析】(1) A 理解有误,正确的理解应为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下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BCD理解正确。(2) ABC赏析正确。D赏析不

29、正确。作品描绘的是成都的的风光和生活。词中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没有表达此人的远大抱负。故答案为: AD【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思考理解诗歌的内容。 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 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 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 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是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等。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30、。11 诗歌鉴赏夜书所见宋 ?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 )诗歌前两句中“送 ”、 “动 ”字用得很巧妙,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 2)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与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有什么联系?【答案】( 1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萧萧梧叶”“ 秋风 ”本没有情,寒冷也没有声音,但巧用了 “送 ”“ 动 ”就化无声为有声,使客观事物也带上了情感。( 2)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表现了儿童欢快的情趣,这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凄苦心情。【解析】【分析】(1)考查诗词炼字效果。回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此处用到的是拟人的修辞。“萧萧梧叶”“ 秋风 ”巧用了 “送 ”“ 动 ”就使客观事物也带上了情感。 “送寒声 ”,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一个“送 ”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 ”秋之意,后者抒“悲 ”秋之情。( 2)考查诗歌情感表达。回答时要把诗句内容和蕴含的情感分析出来,同时注意表现手法的使用。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 ”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 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