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攻略》(原创发表论文)_第1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攻略》(原创发表论文)_第2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攻略》(原创发表论文)_第3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攻略》(原创发表论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文心以明理究章法以成规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攻略浦培根内容摘要从2007年开始,高考现代文阅读就出现了一种全新的题型一一探究题。此后,这种题型备 受命题人的青睐,其势头持续走高。本文结合部分省、市高考语文试题,就阐释型探究、分析型探究、 品鉴型探究、评点型探究和延拓型探究等命题形式,谈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性试题的命题特点以及解题 策略。关键词探究题命题特点解题策略自2008年起,江苏省在考试人纲屮便新增了 “探究能力”的考杳,相应的能力层级达到f级, 是现代文阅读的最高层级能力。近几年,江苏高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题,最示一道题往往就是探究题。探究性试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多元性。这类试题一般在文木屮找

2、不到现成的答案或形成答案所需要 的直接材料,而要求考纶依据对文木有深度的解读,说出“你的理解”“你的看法”。同时乂有一定的规 定性和限制性,阅卷吋一般会给出相对统一的答案,解题时不可忽略背景,或偏离命题指向,应该结合 文木具体内容对相关信息作处理,并进行分析和判断。它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一 千个读者只能有一个哈姆雷特”的微妙结合。从江苏省乃至全国各地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的命题悄况来看,主要呈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重实际,它是以高屮生应有的知识文化积累、阅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基础的;二是有规律,一 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题;三是讲依据,一般依据材料的内容(植根

3、于文木)探讨研究,而 不是“随心所欲”地任意发挥。探究题题面可以标示“探究”二字,也可以不明确标出。下而结合部分省、市高考语文试题,谈谈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性试题的命题特点以及解题策略。第一种题型:阐释型探究高考现代文阅读文木材料,都是有文化内涵、有较高文学品位的经典作品。这类试题一般是就文木 的关键处设题,要求找出相关文段,深入理解文木主旨,对问题说岀自己的理解,作出一定的阐释,是 一种成熟常见的题型。(2013年福建卷瓦)第15题,请根据文本,探析“我看到了瓦下面的时光、欢乐甚至痛苦”这 句话的含意。木题考杏理解文屮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能力。解答木题时应注意从作品的整体岀发,透过 关键性的语言

4、,进行合理的想象与联想,发掘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意。本题可从主客观两个方 而去回答。客观方而,“吋光”是指瓦产生于先民的创造,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被广泛应用于人类 的工活。主观方而,“欢乐”是指人们对瓦的喜爱、依赖、眷恋、赞美和感激;“痛苦”是指人们对瓦 即将被取代,即将从历史中逐渐退隐、消失而产生的痛苦和伤感。将这几方而概括起来就是木题的答案:%1 (客观方面)对于土与火的结晶,先人早就有了认知;在漫长的岁月中,瓦已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1 (主观方面)人们在生活中对瓦有着复杂的感情:既赞美瓦的无私,感激瓦带来的快乐,也为瓦即将被 取代而伤感难舍。英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201

5、5年北京卷说起梅花)第25题,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 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本题为词句 理解题,需要解释词的木义,语境义及情感主旨。本题题干明确了理解句意的方法,要求结合句了屮两 个关键词“书香”和“诗心”理解全句的意思。回答木题最关键的就是要将旬屮抽象的词语赋予其具体 的意义。“书香”木义指笔墨之香,在文屮指梅花的绘曲作品以及梅花所蕴含的美。“诗心”木义为诗 歌的情感,在文屮指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咏梅佳作。“骨清魂香”指的是梅花的阳格深入到中国人血液灵 魂和心里。“如此美丽”指的是梅花的梢神之美和诗性之美

6、。组织答案吋就要将这些要点概括出来。答 案示例:“书香”“诗心”传达了历代文人在几千年的书写绘画、题咏吟诵中赋予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 性之美。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人爱梅,种梅,写梅,赏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梅花诗中 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清高孤傲精神的象征,表达作者对梅花这种品格的赞美。此类试题常以解释重要词语或关键句子而目出现,对重要词语和句子含义阐释要注意:一是还原原 则,就是将句子还原到原來的语境中去,从而求得其含义的阐释;二是要山表及里、山浅入深地具体分 析,发掘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即实体及悄感双重含义;三是将抽象或具象转换成具体或概括的形象,只 要言之有理,推之有据即可。第

7、二种题型:分析型探究这是一种基于文木内部的探究,探究的内容多是文木所表现的丰富意蕴或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创 作意图或情感取向。此类探究注重进入文木的内部,感受作者的情绪,重构文木的新义,从而实现阅读 的探索和创造。(2015福建港纸上故乡)第14题,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6分)木题考杳 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分析概括能力。散文标题通常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悄感,揭示文 章的主旨。这类探究题既要理清作者思路,又要把握总体内容,进而把握全文主旨,尤其要注意把握其 表层意和深层意,甚至言外之意。本文中“纸上”表明是文字创作,包括他人和自己。“故乡”既是实 指,乂是虚指,即精

8、神家园。答案示例:他人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使“我”从中获得慰藉;“我” 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纾解了 “我”厚重的乡愁;“我”用文字构建的“心中故乡”,是我对故乡的回 报,也是“我”的精神家园。(意思对即可。)(2013年大纲卷林肯中心的鼓声)第17题,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题考査对文章思路的把握能力。这篇散文是按“我”在曼哈顿听林肯中心演奏音 乐的感受来构思行文的,也就是说木文的线索是时间线和作者的情感变化线。冋答此题,需从文屮找出 关于“我”心理变化的词句,如“惬意”“厌恶” “恣意癫狂” “激动过分”等,然后按照时间的先后 顺序对其进行归纳概括

9、,即可得出答案:初来曼哈顿,“我”对能够免费享受林肯中心丰富多样的音乐 而感到舒心惬意;不久,“我”对从林肯中心传出的、不合意愿却又不得不听的音乐感到痛苦和厌恶; 最后,“我”被林肯中心的鼓声所吸引,震撼,甚至为之疯狂。(2010年江苏卷溜索)第14题,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 的情感取向。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应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 木题不是直接概括主题,而是挖掘主题的丰富性或深刻性,首先必须分析驮队e渡峡谷这一中心事件包 含了哪些内容,如此分析探究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要有多角度分析的意识,学会寻找多层而进行思考问 题。思维角度

10、包括:文木所塑形象的角度(包括人物、动物形象),文本所设环境的角度,人物相互关系 的角度,同时还要从主旨上、民族品格、情感上考虑。深刻意蕴:(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 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3)动物形象:隐 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4) “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 苦磨练中成长。情感取向:(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2)领队、精瘦汉子: 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 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从题型

11、看,命题者主要还是依据文木主题内涵或写作意图来做文章,上要探究点是标题意蕴、思想 意蕴、情感意蕴和环境意蕴等。解答此题要注意:一要依据文木的内容作探究,紧扣文木,尊重文木; 二要有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和理解,能透过现象看木质,发掘“作站的意蕴、民族心理、人文粘:神”或是 “文木所反映的人牛价值和时代粹神”;三要按照一定的角度作探究,善于选择市视角度,进行层而切割, 对作品作不同角度的阅读和挖掘,以求得作品的丰富意蕴,答案要表述的意思一般不会只有一层。第三种题型:品鉴型探究鉴赏是文本阅读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学会鉴赏文学作晶,能感受形象,站味语 言,领悟作站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

12、力。”现代文阅读文本材料,大多属于名家名篇,确实奇妙无 比。这类探究题往往就作品的人物形象赠造、篇章结构安排、主要表达特色、语言特色或和关的需要思 考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品读、鉴赏文木内在的审美价值。(2012年江苏卷邮差先生)第14题,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 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木题考杏文学作品艺术处理的鉴赏能力,小说的内容主要指小说的故事情 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等。如果能够拥有掌握小说中三要素之间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知识储备和解题 意识的话,就能从人物、背景、主题等不同的角度实现解题突破。标准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 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

13、;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 作品的抒情风格。(2013年北京卷浙江的感兴)第20题,有评论者曾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概括本文带给读者 的艺术感受,请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并结合本文进行具体阐述。(不少于200字)。本 题考杏文学作品主要表达特色的体察、鉴赏与评价的能力。“一切景语皆情语”是鉴赏文学作品时常常提 到的术语,是对情景关系的一种解读。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其次,要 写明木文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特点,结合文木具体内容加以阐释;最示,要说明这种写法的好处,使理 解更为丰满、全面。答案要点:作者笔下的绍兴之景带着他对绍兴之人

14、的理解、认识与深情,正可谓“一 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中包含写景者的主观情感,景物自然就带上了人情人味,有了更深的意蕴,更 具艺术感染力;而作者的情感寄托于景物之中,使文章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该题型是对文本的一些亮点进行站读与鉴赏。此类题型大致有两类:-是单一型,偏重于赏析某一 点或侧而;二是综合赏析,实则以单一型为主。解答此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儿点:一要选好切入角度,应 “小”“巧”;二要有针对性,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三是赏析短文模式应清晰,先叙后议,有叙有议。第四种题型:评点型探究语文课程标准捉岀了 “捉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的要求。这 类试题往往是就作晶的核心内

15、容或某种观点态度,或是针对文本阅读中的某一疑点或难点进行探究, 作岀评价,可以是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作出评价,可以是对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也可以是积极意 义和历史局限的评价等。这种题型往往要求考生依据文木作者的观点、态度、价值观,并联系自身谈谈 自己的看法或见解。由于开放性强,拓展余地人,因而备受命题者青睐。(2014年重庆卷东坛井的陈皮匠)第18题,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 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本题考查''评价作甜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 能力,主要考査对小说主旨的理解。而对商业化的强烈冲击,小说展示出相对立的两个态度,一边

16、是以 陈皮匠代表的传统派,一心守护传统文化;一边是以其他古城人为代表的功利派,一心想把历史文化资 源转变为商业价值。作者重点犁造了陈皮匠这个人物形象,肯定了他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同时也批判 了当下传统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的现象。答案示例:(1)评价:作品表现了陈皮匠面对商机冲击时恬 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他在商业化大潮冲击下的无奈,显示了守护者的孤独;其他 古城人更多关注的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带来的商业价值,这种对待古文化遗产的态度有失偏颇。(2)探 讨:肯定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批判将传统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的社会现象,表达对时下强烈功利化的 社会现象的忧虑。(2015年四川卷a湖碎锦

17、)第18题,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 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6分)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 探究作品表现出的观点态度。学生h由组织语言进行答题,但需要注意:首先表明态度和观点,然示结 合文木进行具体分析,最示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来阐释。冋答分析时,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不能凭 空得出结论。示例一:赞同。近视和远眺是两种不同的审美视角。远眺比近观更能领略自然景物的整体 特征和独特风貌。如文中东山莫釐峰“云气渝然如蒸”的迷蒙奇幻之美,正为远眺所得。现实生活也是 如此,近观事物,固然能体验到细节之美,但很难统观全局之胜。因此,只有立足高远面向未来,才能 凭高视远,达到人生更高境界。示例二:不赞同。远眺只能让人获得事物的概貌,远观才能让人发现和 体察细微之美。本文作者若仅远眺而不近观,就无法领略石公山“像斧销过,没有了山脚”的奇景,现 实生活也是如此,想要领悟到远处的美与人生的当下意趣,就要立足眼前风景和现实人生。这种题型重在“对作站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在对文本阅读、体会的基础上再结合 自己的经历或认知,发表自己的看法。既要“内引”,乂要"外联”,把一个独立的文本放到一个更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