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质量分析报告_第1页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质量分析报告_第2页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质量分析报告_第3页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质量分析报告_第4页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质量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质量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一)试题情况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4个小题,题型分别为填空题、名著阅读题、选择题、 综合性实践题、阅读简答题、作文题。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满分120分。其 中书写与卷面5分,占4%;积累与运用31分,占26%;阅读34分,占28初 写 作50分,占42%。(二)数据统计与分析对全区2011份试卷进行大样本数据分析,得出统计数据如下:1 .各分数段频数分布表分数段频数分布表(满分120分)分数 段100-110百分比90-100百分比先80-90百分比舟70-80百分比与60-70百分比与50-60百分比与A20.64112.5

2、1183610331.4319.5185.5B004511.913535.611329.85113.5236. 1C10.33711.69329.311235.24112.9216.6D213115.45828.75929.42914.494.5E60(1 501 a nA1107535125.310531.51汨7 79nF3oA8 2o|t28迪41频数616423.6608.6162.3iL1Z10ip218 |I1IL90- 10180037.760228.422210.5904.22 .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分布表学校语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A79.178.8%0.0%B79.179.

3、7%0.0%C77.876.4%0.0%D78.475.4%0.5%E82.591.7%0.5%F82.688%0.5%Z80.382.4%0.2%3.试卷各大题得分表书写 与卷 面积累与运 用文言文 阅读说明文阅读散文阅读作文满分5分31分11分10分13分50分A3. 0219.65. 654.956. 8236. 82B2. 7720. 345.714.476.9136. 29C2. 8919.715. 424.426.3136. 77D2. 6719.855. 347.2835. 69E3.421.956. 134.687.0536. 84F3.4220. 446. 084.937.4

4、38.21Z3. 0920. 265.754. 797.0337. 074.各小题失分原因统计表(源自一线阅卷教师的现场记录)各小题得分率及失分原因统计表题号满分平均 分考查内 容失分原因1-253.09书写与卷面书写态度不认真,字迹潦草、杂乱,涂改现象严重。3129.86默写名 句错位漏字,错别字较多,书写潦草,传统文化背诵缺 失。4- 584.71理解默 写名 著阅读审题不清,诗句理解不到位,6 9115.69基础知 识语 法多音字、方言字、形似字掌握不扎实,语病、句子成 分分析不当101263.45文言 实、虚 词课内文言知识把握不准确,课外文言迁移灵活应用能 力欠缺。131452.3文

5、言翻 译、理 解翻译时得分点落实不准确,缺乏灵活,语序杂乱,理 解分析不到位。151653.21句段作 用说 明方法分析不全面,没有把握手法,缺乏文体意识;审题不 清,错别字较多。171851.58关联词 填空 理解归 纳不能正确理解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对文本信息的定 位、筛选、提取不准确。192041.96基础 音、形 解题考 查基础知识不扎实,只会读不会写;文体意识不清,对 题目的分析缺乏方向和思路。212263.41分析人 物句 段作用描写方法归纳不到位,人物分析不全面;句段作用不 全面,错别字太多。2331.66阅读探 究对文本整体把握不到位,思考肤浅,归纳不明确,不 能结合自身具体分析

6、。245037.07作文 “寻找 _,题目空洞,立意模糊,选材陈旧,缺乏详略,语言枯 燥,卷面潦草,抄袭明显。二、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41 .书写与卷面采用网上阅卷以来,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书写美观、工整规范, 但参与阅卷的语文教师在“阅卷记录”中,尤其在作文批阅中,都反映了 “书 写不规范,卷面潦草,存在涂改现象”的问题。功在平强化学生H常书写的 规范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书写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2 .积累与运用(1)学生“双基”积累不够,掌握不扎实,运用中存在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的问题。(2)部分学生的背诵要求不严格,死背硬记,张冠李电,错别字太多,缺乏 对名句的理

7、解。涉及到传统文化教材的背诵内容,失分比较严重,应引起高 度重视。(3)灵活运用语言的理解、组织表达能力有待提高。(4)名著存在只读“导读”、不求甚解的现象。3 .阅读(1)文言文教学落实不到位,课内重点文言虚、实词掌握不牢冏,文言知识 的迁移能力不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2)文体意识不清晰。学生阅读一般现代文能力、信息的准确筛选以及归纳 分析能力不足,逻辑思维较差。(3)语言组织能力不强,答题表述不准确,不到位,不全面,有的题目失之 于准确审题。4 .写作多半学生能顺利完成作文,但良好、优秀的文章不多。学生不会观察生活, 更不会从生活中发现和积累材料,所以反映到试卷上的文章就显得平淡而苍白,

8、 千篇一律,材料雷同而无真情实感。文体意识模糊,出现不少文体不明的四不像作文。作文卷面质量不高,书写规范、券面整洁方面重视不够。阅卷过程中,发 现有的作文存在明显的抄袭痕迹,这样的作文在中考中直接打到四类作文。三、教学建议基于上述的分析,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1 .立足课本、注重积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调研监测的内容坚持“课内外结合”,“教”“学”两个层面都要重视书本, 重视基础的点滴积累。常态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课本的作用,熟练、准确、牢固地 掌握课本中的知识点。要重视对学生正确识字、规范写字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平时采取化整为零、积少成多、反复巩冏的方法促使学生夯实基础、点滴积累。 宇音字形、

9、词语理解、句法语法、名句默写、文言重点等,凡来自于课本的知识 点,无论是现代文中的还是古诗文中的都要力争不失分。在确保积累得满分的基 础上再去争取能力题的得分。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应该依托教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依托课本中的文 本材料,精心设计,深入理解,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研读,提高学生的文本意识, 加强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评价赏析能力、表述能力等语文学习 所必备的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要引导学生善于 归纳,摸索出规律,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课内现代文阅读重视不足,存在用 之不到位,甚至弃之不用的现象,造成学生对课内现代文基本篇目阅读不到位, 基本内容、主

10、题、写作特色未掌握。当然,在掌握了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更要“大量读写,双轨教学”,课内外结 合起来,注重从生活中学语文,扩大视野,积累更多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大语 文观。2 .关注社会生活,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在课堂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平时要善于观察,留心身边的人和 事,关注社会和生活中的热点,尤其是要熟知那些承载着高尚情感的热点。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书本材料,深入挖掘材料中所艰含的思想情感,随时对 学生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尤其是要对学生进行感动、感恩的教育。3 .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答题技巧。教学中要注重引领学生注意概括方法(找要素),提高答题准确率。认真审

11、读题干,利用好题干包含的信息,并根据题目要求把握语境,把题目所涉及到的 内容放回到原文中去。找准相关的信息区,并做到“三不离”(即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学会“两借助”(即借助语法知识,借助文体知识)。 阅读时,从三个问题入手: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遵循“整体一局部一 一整体”的顺序原则,首先要整体感知,把握中心,再逐一分析文章的材料、语 言、结构等与中心的关系,最后再归纳按格式答题。但要注意的是答题技巧和格 式的运用不能死板硬套,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平时要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包括书写规范、语言规范、格式规范。4 .突破难点,提高作文能力。养成书写真情实感的好习惯。作文就是把自已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心里所 想、亲身经历的用自已的语言实实在在地说出来,写肯己的事、说自己的话、抒 自己的情,让真挚的感情从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文官天然出”,唯有“真”, 才能“善”和“美”。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动笔。平时多向学生推荐美文,引导学生分析 “美文”美在哪里?这样做是为了积累素材,学习技巧,明确好文章的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