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第六版.doc_第1页
文言文第六版.doc_第2页
文言文第六版.doc_第3页
文言文第六版.doc_第4页
文言文第六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口技总复习一、文学常识口技的作者是朝的,字,这篇文章选自朝编的小说,以叙写故事为中心。二、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满坐宾客无不伸颈(通“座”,座位)三、词的积累重点词语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者, 的人)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宴,宴请,用作动词)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众宾团坐(围绕而坐)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静悄悄)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打哈欠,伸懒腰)其夫呓语(说梦话)妇抚儿乳(喂奶)众妙毕备(全、都)宾客意少舒(意,心情。少,稍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1虽人有百手(即使)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用作动词)以为妙绝(以为,认为。妙绝,极点)变色离

2、席(色,脸色。座,座位)奋袖出臂(扬起、举起)两股战战(股,大腿。战战,打哆嗦,打战)几欲先走(几,几乎,差点儿。走,跑)曳屋许许声(拉)词类活用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妇抚儿乳(名词做动词,喂奶)宾客意少舒(形容词做副词,稍微)不能名其一处(名词做动词,说出)会宾客大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侧目 (名词用作动词,看)古今异义会 宾客大宴(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聚在一起,合拢;会议。)微 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小,细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其中夹杂。今义:里面。)两股战战(古义:大腿。今义:量词;屁股。)几欲先走(古义:跑。今义:行走)虽 人有百手(古

3、义:即使,表示假设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的连词。)但 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2微 闻 有鼠作作索索(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宾客意少舒(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少。)一词多义指:1. 手有百指(名词,手指)2. 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绝:1. 以为妙绝(副词,极)2. 群响毕绝(动词,消失)妙:1. 众妙毕备(名词,妙处)2. 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指:1. 手有百指(名词,指头)2. 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指明)作:1. 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2. 百千齐作(动词,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间:1.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2. 遂于外

4、人间隔(动词,间断)是:1. 当是时(介词,这)2. 问今是何时(判断动词)3坐:1. 满坐寂然(名词,通“座”)2. 众宾团坐(动词,坐)名:1. 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2. 自为其名(名词,姓名,名称)表示时间的词语(见课本作业题)四、重点句子翻译: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曳屋许许声。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五、句式积累省略句“抢夺声,泼水声”中省略了“抢夺”的

5、宾语“财物”,可补充为“抢夺财物声,泼水声。”倒装句“会宾客大宴”中的“宾客大宴”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会大宴宾客”。六、默写:1、默出文章头尾相照应的部分:2、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43、当是时,一时齐发,。4、默写出文中三处侧面描写的地方: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6、默写出文中描写一家四口人由醒入睡的语句:七、问题探究1、读 2、 3、 4 段。思考:这三段分别描写了哪几个场面?三个场面:( 1)一家人深夜里被惊醒的场面;( 2)这家人再次入睡的场面;( 3)一场特大火灾的惊险纷乱场面;2、各场景的声音变化有何特点?第一场

6、景: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第二场景:声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第三场景:声音由少而多,由小而大,百千齐作,应有尽有。总结:总体看来,声音的变化,由小而大,再由大到小,最后又变大。3、对于听众反应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能突出表演的效果,烘托出口技人技艺的高超。4、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5首尾呼应; 同时强调道具的简单,从侧面表现了口技人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突出了其技艺之“善”。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 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

7、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或连贯全文的关键字是:(善)。本段中哪些叙述表明了口技表演者不借助外物吸引人, 而是靠超人的技艺或真实本领演出的?(用原文回答)答: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答:渲染了演出前肃静、紧张的气氛, 暗示口技表演者的艺术声望之高, 为下文写口技者的表演作衬托和伏笔。急切而向往的心情。选文第1 段交待了哪些事?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交待了口技表演者,演出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听众情况和开演气氛。为下文记叙精彩表演作了渲染和铺垫。用 4 个“一

8、”列举道具,有何用意?突出道具的简单,说明口技人表演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非他物。第 2 段描写口技人表演的声响,其顺序是什么?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及多。“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了听众听表演的哪些内心感受?听得入神,心领神会,满意、折服的感受。6、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对表演的描绘;道具的简单;听众的反应。7、作者在第三段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既有正面描写各种声音, 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 折服的神态, 这样共同表现其表演之“善”。68、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A)、莫可名状、至理名言、有名无实9、阅读全文后总结课文是怎样将正

9、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课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两个方面:表演者和听众。一方面正面描写口技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另一方面侧面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在描写过程中,都是先写表演,后写反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结合。第四单元口技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

10、,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 “火起”,夫起大呼, 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1、本文节选自是清代编选的小

11、说。作者,字,人。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1) 会宾客大宴 ( ) A适逢,正赶上 B 会议 C 开会 D 会合(2)众妙毕备( )A毕生B毕业C全、都 D 完了(3)宾客意少 舒() A少量B稍微C减少D 年轻(4)不能名其一处也 ( )A名字 B名声 C出名 D 说出3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1)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7(2)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4本文写到了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3分 )5. “一时齐发”指文中6. 文中描写宾客听表演后神态的句子是,这样写的作用是7. 文中用写

12、声之远,用、和写声之近,用写声之大,用写声之小、夜之静。8. 文章正面描写了,侧面描写了,都是为了突出。二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身, 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斥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妇抚儿乳()( 2)既而儿醒()(3)一时齐发()( 4)众妙毕备()2用“ / ”将本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段意。第一层: _第二层: _3这段文字描绘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况,主要运用了_ _ 、_ _ 的描写

13、方法。4本文段描写听众的情态,有何作用?答。5本文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的词语是;表示听众心领神会, 感到满足的词语是;说明听众为之折服, 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是。86翻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_三忽一人大呼 “火起”,夫起大呼, 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暴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

14、意思。(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 虽人有百手()(3)不能名其一处()(4)两股战战()8直接称赞口技者的句子是_;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_。9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_。10表现大火中人们行动的声音是。11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12翻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13. 按要求填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是、;文中拟声的叠音词是、;文中表示不同声音的动词是;第五单元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

15、,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本文选自,这部书相传是周朝所作,文中的孔子名,字,是我国时期国著名9的、。2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赴汤蹈火及日中如探汤B. 孰为汝多知乎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C. 一儿以日初出远日积月累D. 人不知而不愠孰为汝多知乎3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见两小儿辩斗B 日初出大如车盖C 孔子不能决也D 孰为汝多知乎4翻译下列句子。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孰为汝多知乎。5选文以两小儿的笑“曰”作结语有何作用?答:狼· 能力训练练一练1给加粗字注音。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积薪其中()苫

16、蔽成丘()()奔倚其下()眈眈相向()少时()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乃悟前狼假 寐()狼亦黠矣()2你对课文了解吗?( 1)狼选自 _,作者是 _朝_。( 2)狼叙述了 _,告诉了人们 _道理。10议一议1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2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3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读一读课内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 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

17、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寐,盖以透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加粗的字。缀:顾:犬:洞: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文中加 “” 的两个 “其 ”各代什么?114下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犬坐于前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5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课外阅读:子路见孔子。子曰: “汝何好乐? ”对曰: “好长剑。 ”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 子路曰: “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孔子曰: “

18、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子路再拜曰: “敬而受教。 ”1解释句中加粗的字。A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徒:B南山有竹,不 柔自直。柔:C岂可 及乎?及:D括而羽之,镞而 砺之。括:砺:2翻译下列各句。A子曰: “汝何好乐? ”译文:B吾非此之问也。12译文:C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译文:3本文讲的是 _。主要运用了 _的方法。4孔子用 “括而羽之,镞而砺之 ” 比喻什么?_5孔子用 “其入之不亦深乎 ”比喻什么?_写一写展开想像,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参考答案议一议1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 ”“ 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狼不敢前,眈眈

19、相向 ”“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意暇甚 ”“ 一狼洞其中,意将陵入以攻其后也”“ 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等。2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来的。“ 顾野有麦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读一读13课内阅读 :1紧跟回头看像狗似的打洞2略3“ 它们 ” ,代两狼“ 它” ,指柴堆4D5对于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否则,就没有出路。课外阅读:1A只是B 通“揉” C 赶得上D 通 “刮”磨2A孔子说: “ 你

20、有什么喜好? ”B我问的不是这个。C刮过了,并给它安上尾羽,装上铁头并把它磨锋利了,它进的不是更深吗?3学习的重要性比喻4学习5学习的作用一、字、读准字音缀( zhuì)窘(ji ng)苫(shàn)弛(chí)眈( dn)黠( xi á)瞑( míng)暇(xi á)隧(suì)尻( ko)寐( mèi )少时( sho)、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14二、解释加红的字缀行甚远缀:紧跟而两狼之并驱如 故故:旧,原来屠乃奔倚其下奔倚:跑过去倚靠狼亦黠矣,而 顷刻两毙顷刻:一会儿意将遂入以攻其后意:想禽兽之变诈 几

21、何哉几何:多少三、特殊句式投以骨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四、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狼一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面对狼的“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怎样?他用什么办法对付狼的?“屠惧”“投以骨”、狼得骨头后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狼的凶残和贪婪。、全文表现了狼的那些特点?全文表现了狼的凶恶、贪婪、狡猾但又愚蠢的特点。两只狼发现了屠户,立刻跟了上去,尽管屠户“投以骨”仍“缀行甚远”不依不饶,凶恶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而对屠户

22、“奔倚”“持刀”,两狼决定前后夹击,一狼犬坐于前,“盖以诱15敌”,一狼则绕到背后,“意将隧入而攻其后也”,可见他们的狡猾。可是狼毕竟是动物,虽然屠户持刀相向,狼被屠户开始的软弱所迷惑,认为他不敢主动进攻,所以放心地眯着眼睛睡,而且两狼前后夹击,分散了力量,使屠户能各个击破,可见狼的阴险多诈透出了怎样的愚蠢,正像结尾中说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为什么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狼虽然阴险狡诈,善于耍弄欺骗的伎俩,但终究逃不脱灭亡的命运。因为人有狼所没有的力量、勇敢和智慧。人能战胜狼,战胜一切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五、语言训练你能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两狼合伙用计暗

23、算屠户而又被屠户分别杀死的情节吗?要把狼和屠户的动作、神态、心理分别描述清楚。例:两只狼看到屠户靠着柴垛拿着刀面对着它们,它们有点胆怯了,不敢往前走,只是瞪着眼睛看着屠户。不一会,一只狼突然径直走开了,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很久,眼睛好像闭上,神情还很悠闲,它有点得意,好像在盘算着成功后怎样与伙伴分食屠户。突然屠户一声大叫,狼一睁眼,说时迟,那时快,“咯嚓”一刀下去,狼已被劈成两半,屠户刚想走,忽然想起另一只狼呢,他转过柴垛后,发现另一只正在柴垛后挖洞,看来想要两面夹击呀,身子已经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上去一刀砍断狼的大腿,又杀死了它。测试16、选出下列加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缀行( zhuì)困窘(ji ng)、苫蔽( zhàn)眈眈( dn)、假寐(mèi)尻尾( ko)、少时( sho)狡黠( xiá)、下列句子,加红词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句是()、担中肉尽、恐前后受其 敌、狼不敢 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