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调研报告精品文档.docx_第1页
生态建设调研报告精品文档.docx_第2页
生态建设调研报告精品文档.docx_第3页
生态建设调研报告精品文档.docx_第4页
生态建设调研报告精品文档.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态建设调研报告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业队伍建设,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生态建设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近年来,旬阳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城镇、生态文化、生态旅游建设,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污染逐年下降、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掀起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高潮, 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提升的目标。 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陕西省园林城市等多项国省级荣誉称号。一、旬阳县生态建设的主要做法1 、加强组

2、织领导,为生态建设提供强力保障。精心安排部署。为使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2019 年组织开展了生态建设年活动, 与西北大学城市建设与区域规划研究中心合作编制了旬阳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明确了创建目标、任务和措施。为保证创建任务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的决定 等多项文件,把创建任务和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责任部门,做到创建目标具体化、明晰化,创建指标工程化、项目化。健全落实机制。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 推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和一把手责任制, 建立了

3、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 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部门乡镇严管辖、社会各界齐关注的工作格局,有力地推进了创建任务的全面落实。造浓创建氛围。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基础来抓,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宣传环保法律法规以及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任务。 2019 年,旬阳县联合人民日报社,成功举办了汉江 ( 旬阳 ) 生态论坛, 人民日报、 省市多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同商保护汉江生态环境之策, 共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计,为旬阳乃至汉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多次邀请国内知名教授、 专家对干部进行环保知识培训, 不断深化环保法规宣传。保证财力投入。在创建过程中,努力克服财政困难

4、,千方百计,积极筹措创建资金,在逐年增加本级环保经费预算的同时,组织农业、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集中新型能源建设、 流域治理、汉江绿化等方面的项目、资金,捆绑支持创建工作,确保创建需求。 2019 年以来,县本级财政直接拨付、各部门配套用于生态建设的资金累计达到 13.1 亿元。同时,积极开展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从 2019 年开始被列为国家生态补偿试点县,并获得补偿资金。2 、保护与发展并重,确立符合生态建设要求的发展路子。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清洁型工业,促进资源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低品位矿石选用技术、尾矿渣生产页岩砖、水泥

5、填充料技术,姜加工废渣、废水提取淀粉生产黄姜粉丝、黄姜酒,废渣生产食用菌等项目的实施,切实解决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水电能源、生物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不断壮大。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帮促企业入园规范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着力推进烤烟、蚕桑、畜牧、黄姜主导产业标准化、园区化、生态化、经营一体化。大力推广圈、厕、沼、灶一体化循环农业模式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引导农民实施土地改良、平衡施肥、秸秆还田、地膜集中回收措施, 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启动生态农业、 山地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 农业环

6、境保护监测站项目建设,努力探索旬阳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中国优秀旅游景区创建活动为契机,突出生态游、乡村游、亲水游三大特色,提出了提升太极城、开发南羊山、打造蜀河古镇、唱响红军品牌的建设思路,聚合各方力量,不断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倾力打造生态太极城旅游品牌。注重实效改善生态环境。一是深入开展生态林业建设。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深入开展珍稀树种、 古树普查以及挂牌保护活动,抢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机遇,大力实施生态林业工程。十一五以来, 全县共实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建设 57.98 万亩 , 完成天保工程封山管护200 万亩

7、,总投资达4.6 亿元。同时,积极发展以狮头柑、油桐、核桃为重点的山林经济,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兼顾。全面推进林权体制改革,增强了群众兴林、护林的积极性。二是积极实施水土资源保护。积极实施基本农田保护、流域治理等项目建设,水土保持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以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59Km2,新修农田5.9万余亩、堤防护岸72 余公里、饮水工程288 处、水窖 2.9 万余口,发展节灌面积1.92 万亩,总投资5 亿元。扎实开展水源地保护,水源保护区均设置了标示牌、界柱及警示标识,定期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检查, 对饮用水源进行日常监测, 及时掌握水源水质变化情况。 三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因地制

8、宜发展农村沼气、秸秆气化系统,大力推广节柴灶、沼气灶,全县累计投资 3200 万元,建成沼气池 2.23 万口,农村老虎灶得到全面改造; 广泛普及页岩砖、尾矿砖等新型墙体材料。集中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关闭了 10 条黄姜加工生产线、 2 条水泥生产线、 1 条硫酸生产线。加强了对改造项目的管理,严格落实减排措施,做到增产不增污。 四是高度重视矿区环保治理。 不断加大环保监管和生态修复力度,彻底取缔了土法炼汞、炼金行为,督促企业及时恢复矿山植被,填充废弃矿井,对矿区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矿山土地复垦率达到 60.38%。加强汞矿区综合治理,编制了汞锑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通过工程治理

9、和软件监管双管齐下,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不断强化基础设施支撑。一是精心实施生态城镇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县城、新村规划,城乡建设规划覆盖率达98%。着力推进中心城区提等升级, 三镇一体化步伐加快, 城市骨架不断拉大, 街、路、桥、场、堤及绿化、美化、亮化设施逐步配套。整合移民安置、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项目,加快推进农村集镇建设,双河、小河、赵湾等一批产业支撑强的集镇快速发展,甘溪、蜀河两个陕南万人重点镇示范镇建设顺利推进。 二是大力推进公共设施建设。襄渝铁路复线、西康高速公路、十天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配合工作卓有成效,县乡道路提等改造、 通村水泥路建设扎实推进, 交通环境大为改善, 全县

10、公路总里程达3947公里,道路绿化、美化率达到 40.5%。广播电视以及通讯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本实现村村通。电力网改全面推进,城乡用电质量显著提高。环卫设施逐步配套, 县城区新建垃圾台垃圾箱多处,购置了垃圾清运车、 收集车等, 部分农村集镇均配套建设了垃圾集中回收处理和污水沉淀设施 ; 城区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项目已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评审, 正在建设之中。 三是全面开展城乡环境整治。 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双创工作, 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农村人口转移,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了保障民生与保护生态的双赢。全县已建成新农村示范村 98 个,扶贫开发重点村 159 个。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载体, 着力

11、解决脏、 乱、差问题,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观。 广泛开展环境优美乡镇、 生态示范村创建活动,一部分乡镇、农村得到中省市县相关部门的命名。3 、创新工作理念,努力提升生态建设工作能力。扎实开展生态补偿研究。地处欠发达的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的旬阳既担负着保护生态, 建设生态, 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的政治任务,又担负着加快发展,突破发展,实现富民强县奔小康的民生任务。十一五伊始,旬阳县启动了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工作,与国家环保部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合作,历时两年编制了 南水北调水源区旬阳生态补偿规划研究报告 。经过积极争取, 特别是在省市环保主管部门的倾力帮助下, 旬阳的生态建设得到了国

12、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每年争取补偿资金 6000 余万元。着力提升环保监管水平。认真落实三同时制度、项目审批联席会议制度、审批公示制度,严把各类项目环评审批关,新建项目环评率达 100%,从源头上预防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环保、发改、国土、林业等部门不断加强横向联系,进一步完善环保执法部门联动机制。 深入推行环保督查制度, 对重点污染源半月检查一次,一般污染源每月检查一次,重大情况跟踪检查,严肃查处违法建设污染项目、擅自停运治污设施、故意超标排放、偷排偷放污染物等行为。 围绕创建活动, 集中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农村环境保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地保护等一系列环保专项检查。

13、 十一五以来, 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5 家,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业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了环保队伍建设,县、镇环保机构健全,各镇均配备了环保专干,并聘请了区域环保管理员、重点矿区环保监督员。同时,切实强化森林资源管护。 全县设 1 个森林公安分局和 2 个森林公安派出所, 成立了 22 个镇级护林站,聘用 199 名专职护林员、 319 名兼职护林员,组建半专业化森林消防队 22 支、防火队员 292 名。全县上下形成了完备的生态环境综合保障工作体系。二、目前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部门和镇村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还

14、没有完全把生态建设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机结合起来, 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经济发展指标轻环境保护指标,重视项目投资轻环保投入的现象; 有的认为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太高,有畏难情绪,过多强调客观因素,缺乏主动创新意识,工作措施不具体,等等。部分居民、村民思想认识比较滞后、环保意识缺乏, 把生态建设简单等同于环保工作,认为环境保护是环保部门的工作。二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由于未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计划盘子, 专项资金迟迟不能到位, 虽然政府已投入 3000 余万元,但杯水车薪, 很难在短时间内建成投运 ; 集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及配套收集管网由于投入大, 只有白柳等镇建立了简单的污水处理设施

15、, 其余镇生活污水基本处于直排状态; 各镇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填埋仅仅涵盖了部分镇建成区,垃圾填埋场只是租 ( 征) 几亩地,建简易围墙,简单堆放、消毒、覆土、压实,无法按规程操作,渗滤液基本没有任何收集和处理措施,无法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三是农村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量过大,化肥施用强度过高, 有个别地方个别种植项目还在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 ;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有待提升、露天焚烧现象依然存在 ; 城乡白色污染依然严重, 限塑令执行效果不明显 ; 畜禽养殖场布局不够合理, 粪便综合利用率低, 加之农村生活污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势头还没有真正得到遏制。四是生态

16、经济的发展还比较落后。从全县来看,生态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 工业企业规模小、 技术含量不高、总量不大等问题仍较突出,新增工业项目的污染隐患仍然存在。生态旅游方面, 仍然存在大众旅游发展倾向、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依然存有隐患, 生态经济实力还很薄弱, 在较短的时期内还难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三、进一步深化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建议1 、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战略。 生态立县战略是旬阳县经过深刻反思, 认真总结以往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 要继续深刻认识生态建设的科学内涵及其建设的重要性、 紧迫性和艰巨性,统一思想,进一步深化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把生态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树

17、立科学全面的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加快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 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广泛开展各类生态创建活动, 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公德意识, 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 大力营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要进一步落实生态建设领导负责制、 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层层落实领导责任。 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 落实责任,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把生态环境

18、保护和建设的成效作为考核各级各部门工作成绩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2 、大力提升环保基础设施建管水平。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大资金投入, 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进度, 力争早日投入使用。加快城区生活污水管网、企业排污管道、垃圾收集、中转等设施的建设、衔接,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运营做好准备。 各镇都要实现集镇生活污水正常集中处理, 要利用现有沟、塘及其它水体等推广氧化塘、 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技术,处理集镇生活污水。 加快镇村环境建设。 抓紧修编集镇建设规划,合理划定集镇功能区, 不断完善集镇公共设施。 保护和修复集镇河道,拆除河道上的违章建筑,维护和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合理规划公共绿地,提升绿地建设水平。加快生态人居工程建设。开展绿色建筑工地创建工作, 推行施工现场绿色环保标准,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文明、安全施工水平,切实防止施工噪音扰民和建筑扬尘污染。大力发展环保节能型建筑、建材业,推广使用节能保温墙体材料,推进环保、节能型住宅建设,不断提升群众人居环境质量。3 、着力加大农村环境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