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姗二单电子备课.doc_第1页
许姗二单电子备课.doc_第2页
许姗二单电子备课.doc_第3页
许姗二单电子备课.doc_第4页
许姗二单电子备课.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5-2016蚌埠慕远学校学科五年级电子备课设计方案学年第二 学期语文学科备课组五语组主备教师许姗姗协备教师计国红执教教师教学内容5、古诗词三首单元章节第二单元1 识记本课7 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2 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知识。教学目标3 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4 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教学重点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教学难点教学准备1 了解诗人的生平。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

2、课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 。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2汇报:

3、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4全班齐读此诗。(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6练习背诵。(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1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

4、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明学生读,正音。 (注意读准“篙、棹”)( 3)多种形式读诗,要求正确、流利。( 4)自学,看看能否弄清诗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提示:看图理解是好方法。( 5)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3再读感悟,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 3)师生共同评析。4品评诗句,悟其感情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猜猜诗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观察两个孩童?(喜爱)5感情朗读,熟读成诵(六)拓展活动1课外读读写儿童的诗。2推荐

5、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第二课时(一)乐调情1用学生熟悉的曲子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2学生交流有关宋词的知识,教师适时小结。3板书题目,读题。 (强调“乐”的读法)4介绍辛弃疾生平。(二)读入情1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读准:醉、相、媚、锄、媪、亡赖、剥)3采用各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三)品悟情1自由读词,理解词语意思,准备质疑。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3同桌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句子意思。4全班交流,各抒己见。5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6请学生自由谈所想象的画面。(特别提示: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作

6、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7学生自由读,边看图边读边悟情。(三)议深情1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2总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吧。(四)布置作业1同学们,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而宋词则是这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希望同学们利

7、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3用自己喜欢的曲子唱清平乐·村居给父母听。作业1.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设2.收集、背诵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开展一次背诵比赛。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主备教师计国红协备教师许姗姗执教教师教学内容冬阳·童年·骆驼队单元章节第二单元1 认识本课3 个生字,会写9 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教学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3 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

8、旧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理解课文最后两段。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歌曲送别简单制作课件2 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送别的音乐轻轻响起) 深情的音乐在教室里缓缓流淌,营造出淡淡的怀旧情思。教师细腻真挚的语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敞开心扉,或是一件傻事,或是一个教训 都如同一坛陈年老酒,历久弥新,不经意间,把大家融进了课文的意象和情感空间。 2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台湾著

9、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 (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借这三个意象鲜明的词语,学生联想到冬日的暖阳,一队队的骆驼,清脆的驼铃,好奇的孩子 虽说与真正理解课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为下面的深入学习作出了铺垫。 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与背景1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2结合“资料袋”,总结出示。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2汇报、交流

10、(教师及时板书)( 1)注意“嚼”字的读音和写法。(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四个片断。四、品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1)再读课文,边读边划,体会感悟。( 2)汇报、交流A“学骆驼咀嚼”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想到这时候我龇牙咧嘴的样子,怪怪的、傻傻的,体会我看得

11、很投入。)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生交流:想象到的“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随着老师舒缓的朗读,学生身临其境。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就站在骆驼的面前,看着骆驼咀嚼草料。有的觉得好笑;有的觉得很有趣;有的觉得很傻,却又傻得可爱,深刻体会“我”看得入神,喜爱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B“想象驼铃用处”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体会“我”对骆驼的关注。)“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

12、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 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在这里,爸爸会想些什么?笑的是什么?女儿的话可能也勾起了父亲的童年回忆,天真、可爱的想法可能也令他似曾相识。所以,从他的话中体现出对女儿的宽容、呵护。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 ”(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地去理解。因为上文学习已明白了“我”对骆驼的喜爱,所以这里才会有不同于大人客观实际的想法,可能出于对骆驼的喜爱,而更多地加上了自己的主观情感

13、,如:不希望骆驼遇到危险;不希望骆驼旅程太孤单;希望铃铛可以给骆驼和拉骆驼的人增加情趣等等,进一步说明了“我”对骆驼的喜爱。同时,也令人深切感受到了“我”的天真、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反复品读画词句、谈感受感情朗读。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第二课时一、回顾学法,复习导入回忆本课主要内容,复习学习方法。二、迁移学法,回忆童年A“想替骆驼剪毛”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暧和 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读读这段话,从这段话里又看出了什么?( 1)看出“我”很爱整洁,想把骆驼弄干净一点。( 2)从这个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

14、的真实,描写的逼真。(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1)自由朗读这个片段。( 2)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缠着大人追问却又常被敷衍的经历都不陌生。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象当时的“我”还会问什么,在尽情提问中不知不觉地更接近了文中的主人公。( 3)从“追问骆驼去处”这个片段体会到“我”的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 4)分角色感情朗读。三、继续品读,怀念童年这么多的为什么,长大后的“我”还会再问吗?“学骆驼咀嚼”、“想替骆驼剪毛”这些事还会再做吗?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1)自由朗读,体会情感。( 2)全班交流:A“夏天过

15、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每个人都得长大,童年也就一去不还了。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长大后却离我们渐行渐远。那些童年往事仅管傻,仅管幼稚,却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B“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触景生情,就又想起了那段难忘的童年生活。 ) C细细品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作者情感。D带着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联系全文内容,联系自己生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品读感悟,降低理解难度

16、,获得真切感受。四、总结全文,珍惜童年正是和这篇课文一样, 城南旧事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所以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后来,它被拍成了电影,又深受观众的喜爱。(再次响起送别 )让我们伴着深情的音乐,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话。 照应开头,再次深化本课主旨。在配乐朗读中,共同把情感推向了高潮。 五、练习设计、拓展延伸课文以 _为线索,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和几个片段,表现了。“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如何理解? _作业设板书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2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3推荐阅读小说城南旧事。冬阳·童年·骆驼队看骆驼吃食谈驼铃作用想替骆驼剪毛询问骆驼

17、去处设教学反思主备教师许姗姗协备教师计国红执教教师教学内容祖父的园子单元章节第二单元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教学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会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教学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教学准备课件,作者资料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童年记忆中冬日下的一对对骆驼,给林海音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么今天要学习的

18、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2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 3 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4 15 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 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18 20 自然段)。5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

19、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三、细读品味,体会文意。(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

20、,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预设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1)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 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 3)感情朗读。你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 4)小结: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

21、的慈爱。1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阅读5-12自然段,细细体会。2重点体会: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抓“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 2)抓祖父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3)祖父的笑里隐藏

22、着什么?(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的)( 4)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3在这座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可以如此地在园子中纵情嬉戏!那么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么样的呢?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4小结: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三)走进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1心中是自由

23、快乐的,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在作者眼里,园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16 17 自然段)。2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吧!引读(17 自然段)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鸟飞了,就像;虫子叫了,就像;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玉米长得特别茂盛,在我看来,是_3短文连用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自由自在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 13 段(引读

24、 13 节)。(这是对园中景物的一次回望。有了对文中趣事的理解,再读第 13 节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的巧妙,体会到作者在借景抒情,体会到作者“心”的自由。此处读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渗透园子的精神意义。1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者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作1、熟

25、读课文。 2、拓展读呼兰河传业设板书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设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计教学反计国红许姗姗主备教师协备教师执教教师第二单元教学内容童年的发现单元章节1 学会 14 个生字,会认7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目标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4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1 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教学重点的思想感情。2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教学难点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二课

26、时教学准备课时安排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2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2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

27、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四、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1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2朗读体会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五、开放拓展收集同学间童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第二课时一、回忆导入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秘密的导入新课教学。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

28、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

29、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五、总结交流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

30、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作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业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写好观察日记。设板书童年的发现梦中飞行人的进化地理课上胚胎发育生物课上驱逐迫害教学反思主备教师许姗姗协备教师计国红执教教师教学内容儿童诗两首单元章节第二单元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美好的愿望。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31、教学过程:一、学习我想(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 “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 “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

32、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 ”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 悠 ”“长呀, ”这样的语句。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4.全体齐读。二、学习童年水墨画(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1.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

33、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 概括主要内容。 如 “街头阅读、 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等。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让学生体会 “笑声 ”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2.欣赏交流佳句。如: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三)比较鉴赏,模

34、仿习作1.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2.生探究、发现。3.交流感悟。4.师小结: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 ”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5.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6.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四)总结谈话,结束教学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

35、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作1. 熟读儿童诗。业2. 选读其它儿童诗。设3. 仿写小诗。板我想童年水墨画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街头阅读、书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溪边钓鱼、江上戏水设教学反思主备教师计国红协备教师许姗姗执教教师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与习作单元章节第二单元1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2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4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打开学生思路, 为

36、后面的习作做准备。教学准备课时安排1童年歌曲。2能勾起对童年生活美好回忆的照片、物品。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教学过程1 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播放歌曲童年。师: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2 同桌间就近交流。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照片内容互相说说照片中相关的人和事,或者由一件物品引起的相关回忆。要求:口齿清楚,条理清晰,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充分参与交流。教师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37、。转变角色, 进入交际情境, 在其间教师可以点拔,引导。3 全班汇报。( 1)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 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是否有条理展开,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 , 还要求讲得生动有趣。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评议时,以是否有条理和是否生动有趣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4 自由组合,深入练说。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有趣的往事

38、。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5 课外延伸,生活中说。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第二课时 (习作)教学目标1学会记事, 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 “趣 ”,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教学准备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2师准备范文一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

39、的骆驼队,那一声 “精彩 ”和“糟糕 ” 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1 指名读 “作文内容 ”,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3 教师简要提示。要突出 “趣 ”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要符合我们生活的实际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玩赛车,可以是捉迷藏,可以是异想天开做傻事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1 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范文略2 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2)范文中的语言、 动作、 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好笑 ”、 “有意思 ”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五、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