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畜牧强市工作情况汇报_第1页
创建畜牧强市工作情况汇报_第2页
创建畜牧强市工作情况汇报_第3页
创建畜牧强市工作情况汇报_第4页
创建畜牧强市工作情况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创建畜牧强市工作情况汇报 aa市地处江汉平原之首、鄂西山地之尾,西接*、东临荆门、南联荆州。1988年10月撤县建市。现辖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55个村、15个社区,国土面积2159平方公里,总人口48.6万人。近几年来,aa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建设经济强市不动摇,全市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2006至2013年连续八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行列,2013年居同类县市综合考评第2位。畜牧业是我市农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自2007年起我市已连续七年被纳入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市)和全国生猪良种工程试点县(市)范畴,2009年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畜牧大县(市)

2、,2012年4月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7个畜牧强(县)创建县市之一。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畜牧兽医部门的精心指导下,aa市坚持把做大做强畜牧优势产业作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促进“两增同步”的重要抓手,坚持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大力推广畜牧养殖新模式,加快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提高畜牧综合保障能力,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了畜牧强市创建步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畜牧机构及体系现状aa市畜牧兽医局是承担行政管理职能、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市政府直属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挂aa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

3、部办公室牌子,内设办公室、畜牧科、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科、财务科、人事科。下设aa市动物卫生监督局(原为aa市动物卫生监督所,2012年6月更名并升格为副科级,与aa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aa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大队合署办公)和aa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以及有国家级资源保护机构aa市清平种猪场。aa市动物卫生监督局分区域下设城区、王店、河溶、淯溪、半月5个动物卫生监督所。全市10个镇(办事处)均设有动物防疫办公室(与畜牧兽医中心、畜牧产业化办公室合署办公)。aa市畜牧兽医系统按照“三定”方案,共核定全额拨款财政编制85名(其中,局机关15名),现有全额财政拨款人员102人,其中,在职

4、72人,离退休30人;现有大专以上学历60人,本科以上学历25人;中级以上职称41人,高级以上职称3人。2011年全市财政预算畜牧兽医专项资金684万元,畜牧系统改革的遗留问题,已全部消化完毕。aa市动物卫生监督局派驻镇(办事处)动物防检监督员54人,年人平人头经费2.2万元;10个镇(办事处)畜牧兽医中心常年聘用176个动物防疫员,动物防疫员人平人头及工作经费达1.11万元。二、我市畜牧强市创建工作情况为认真抓好畜牧强市创建工作,我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调研细化工作方案;大力推广畜牧养殖新模式,提升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加快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

5、保畜牧业生产安全;抓好畜牧项目建设,不断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努力提高畜牧综合保障能力,促进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一)强化科技支撑,抓好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媒体宣传、以会代训、联合办班、入户指导等方式,开展畜牧科技培训,为推进畜牧强市创建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全市养殖场(户)受训率达到100%。一是强化科技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农业110报纸等媒体,刊发、宣传畜牧兽医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重点宣传推广“150”、“500”、“153”、“156”、“165”等畜禽养殖新模式,以及适度规模养殖配套技术、优质畜禽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和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努力提高广大畜禽

6、养殖户的科学养殖技术水平。二是强化以会代训。利用春、秋两季动物集中防疫时机,层层举办动物防疫工作会议,印发宣传手册,对动物防疫人员、养殖大户和镇村畜牧干部广泛开展畜牧兽医法律法规及畜牧兽医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科技知识。还先后筹办了*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现场会、*市牛羊产业发展发展推进会等会议现场,组织全市规模养殖户参加会议,三是联合办班传授。市畜牧部门主动联合农业、科技部门、*正大集团分别举办了阳光工程畜牧实用技术、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和动物经纪人培训,逐步提升养殖户的养殖能力。同时,组织规模养殖户参加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培训班及*市牛业养殖技术培训班等培训,有效提升了养殖

7、户的科学养殖水平。四是专家入户指导。为提升养殖户的科技含量,我们多次邀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全国肉牛养殖首席专家曹兵海、省畜牧兽医局总畜牧师洪齐、草原处副处长郭安国等专家到我市养殖户专门指导。还积极开展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下派27个科技指导员,对全市270个规模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带动全市5400个养殖户走上科学化养殖之路。(二)狠抓项目建设,增添发展后劲。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引领战略,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推动畜牧业发展大跨越。一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围绕生猪调出大县、畜禽良种工程、牧草种子繁育、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动物防疫体系、生猪改扩建等,积极包装储备、向上申报项目

8、,共储备申报项目56个,申报国家项目资金5151.6万元,其中已批复项目28个,到位项目15个,到位资金3292万元。二是加大在建项目督办力度。组建工作专班,定期不定期对在建项目进行督办,确保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文章养羊场“菜篮子”项目、银湖生态园创建*市畜禽养殖示范基地等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棋盘山生态农业、金凤山猪场等改扩建项目全面竣工即将接受验收。三是强化招商引资上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双莲鸡开发利用项目和投资2000万元的金源番鸭系列食品深加工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的普瑞特肉牛养殖加工项目和投资5000万元的清平猪开发利用项目正在进行征地拆迁;年产20万吨饲料加工、美国谷光牧场7

9、0万头猪产业链及清平种猪场合作开发等项目正在跟踪洽谈。(三)强化疫病防控,确保生产安全。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全面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强化动物疫病预防和监测,规范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了畜牧业生产安全。一是创新防疫方式方法。全面推广了动物防疫“六员专班”负责制,着力抓好春、秋两季动物集中防疫和月补针工作,建立了规范的养殖档案和可追溯体系。全面推行生猪“三针分点一次性注射”技术,严格执行老疫区、重疫区及易感染病灾区二次强化免疫制度,强化动物防疫抗体水平监测,对免疫密度和抗体水平不达标的地方责令重新免疫,确保防疫质效达标。二是密织防疫监测网络。及时调整充实了

10、市镇两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机构力量,进一步健全了市、镇、村、防疫员四级疫情监测网络,规范了疫病监测报告处置程序。三是强化目标责任考核。进一步明确了镇(办事处)政府(行政)的动物防疫责任主体,层层签订了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状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状,对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落实了责任人,进一步完善了责任追究制,并加大督办力度、严格考核兑现。(四)强化监督管理,保障畜产品安全。进一步完善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制度、养殖场和小区备案制度、动物经纪人备案制度、检疫检验制度、质量可追溯制度,扎实开展日常监督执法和联合监督执法,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畜产品安全“零事故”。一是层层落实监管责任

11、。规范建立了养殖大户监管责任制、经营门店购销台帐责任制、畜禽产品调运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监管责任分解落实到龙头企业、养殖场(大户)和经营门店。严格实行监管责任人制度,签订畜产品安全责任书212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监管责任状486份,审核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185份。对北山超市等肉品销售摊位授予“放心肉”标志牌。二是抓好畜禽投入品监管。积极开展兽药“gsp”达标创建,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的抽检频次和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力度,瘦肉精等药物抽检覆盖面达100%。三是突出重点环节监管。不定期对全市鲜肉和肉食品市场进行全面清查和专项整治,对全市的宾馆、学校、冷库等重点场所肉食品进行

12、拉网式卫生监督检查,对全市流通、消费环节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与执行进行自查整改,确保上市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持证率、索证验章率达到了100%,建立从生产源头到餐桌的全程检疫监管网络,有效遏制了病死畜禽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和消费市场,确保市民真正吃上了“放心肉”、“安全肉”。(五)大张旗鼓造势,掀起创建高潮。一是层层动员。我市先后组织召开了畜牧强市创建工作动员会、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和每月工作推进会,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各镇(办事处)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骨干会、村民代表会、户主会等形式,对畜牧强市创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调动基层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创建工作。二是媒体助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

13、网络等阵地大肆宣传畜牧强市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相关扶持政策,动员全社会参与畜牧强市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各镇(办事处)和市直相关部门在各类媒体刊发宣传稿件及信息材料400余篇,扩大了创建工作影响。三是典型带动。市畜牧强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工作简报等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及时整理刊发各地各部门在畜牧强市创建工作中的进展情况、工作动态和典型经验材料18期,带动干部群众参与创建工作。(六)强化组织保障,建立联动机制。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强市创建工作,将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畜牧强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听取畜牧强市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

14、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二是部门联动发力。畜牧、统计、国调队、环保、能源、人保财险等市直有关部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提高办事效率,形成了畜牧强市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三是出台政策扶持。市政府出台了畜牧产业扶持政策,每年安排825万元专项资金,对畜禽养殖新模式、品种改良、新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优质畜产品生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肉猪保险、科技培训、畜牧强镇(村)创建进行扶持和奖励。同时,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扶持政策,落实生猪良种补贴资金260万元,落实能繁母猪补贴资金961.63万元。积极推进能繁母猪保险、

15、肉猪保险试点等项目,全市全年开展能繁母猪保险、肉猪保险13万头。四是落实专项经费。市财政在保证列支畜牧兽医专项资金的同时,继续将每年的动物防疫反应处置及死亡补偿费用据实列入市级财政预算,并将80万元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还落实“以钱养事”经费200多万元用于保障防疫员工资和工作经费,2013年动物防疫员人均工资达1.11万元,为畜牧强市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三、取得的成效畜禽产品产量稳定增长。2013年,全市生猪出栏100.73万头,同比增长0.7%;家禽出笼1127万羽,同比增长6.91%;肉羊出栏12.26万只,同比增长5.37%。生猪存栏85.62万头,同

16、比增长9.98%;母猪存栏10.96万头,同比增长7.77%;家禽存笼732.04万羽,同比增长9.19%;肉羊存栏8.33万只,同比增长21.03%。肉类总产量10.92 万吨,同比增长2.26%;禽蛋产量3.08万吨,同比增长5.77%;牛奶产量8388吨,同比增长5.39%。全市畜牧业产值达39.0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7,畜牧业为农民人平增收806元。规模养殖比重明显提升。截至2013年末,全市累计建成生猪“150”“500”模式标准化栏圈539栋,新增63栋;建成生猪生态健康养殖模式617户,新增70户;建成蛋鸡“153”模式194栋,新增15栋;建成肉鸡“156”模式

17、230栋,新增34栋;建成养羊“1235”模式388栋,新增59栋;建成养牛“165”模式166栋,新增30栋,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程度大幅提高。全市生猪、家禽、肉羊规模化养殖户达到4639户,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户3618户;年出笼2000羽以上的家禽养殖户443户;年出栏100只以上肉羊养殖户578户。全市生猪、家禽、肉羊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85.78%、80.69%和74.61%,其中生猪示范区内17个标准化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年出栏生猪33.12万头。标准化程度大幅提高。通过开展部、省、市、县(市)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四级联创活动,畜牧生产方式不

18、断转变,畜禽养殖标准化程度大幅提高。2012年,全市新增三满圆乳业有限公司1家农业部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文章养羊专业合作社1家国家菜篮子项目建设单位,新增淯溪镇山星猪场等8家*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基地),新增长松养殖场等16家aa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全市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和畜禽安全生产示范场总数达到198家,其中农业部级2家、菜篮子项目建设单位4家,省级12家,*市级34家(含19家畜禽安全生产示范场、5家示范基地、3家绿色生态基地),aa市级146家。生猪良种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全市6个生猪供精站优良种公猪达到252头,全市生猪人工授精面和受胎率分别达到100%和98%以上。

19、生猪示范区内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各生产环节设施化率达到80%以上。产业化经营方兴未艾。畜牧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全市8家省级“3832”工程畜牧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31.86亿元;全市畜牧业加工总产值87.99亿元,加工产值比达2:1;畜产品商品转化率达96.5%,品牌产品率达46%。畜牧生产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全市新增畜牧产业个体工商户1926个、企业346个,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增加投入。全市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7家,比上年新增10家。畜禽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全市从事畜产品流通的人员达4000余人,其中年营销万头生猪及10万只以上家禽的营销经纪人670人,每年外销生猪70万头以上、家

20、禽300万羽以上。畜牧品牌建设不断加强。“双莲鸡”“清平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双双获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通报表彰。清平猪被认定为2013年湖北名牌产品名单,其国家标准正在积极申报之中,清平种猪场正式申报了院士工作站项目。全市先后有10余人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证书,清平种猪场、东鑫牧业等7家畜牧企业获得了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全市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禽流感、羊痘等春秋两季防疫密度均达到100%,常年防疫密度均保持在98%以上。对全市168个村(居委会)共采样检测猪1550头份、牛620头份、禽1550羽份,全市春秋两季“两瘟四病”免疫抗体水平合

21、格率均达到省定标准以上。2013年,我市在春秋两季动物集中免疫在*市考核评比中名列前茅。全年开展耕牛血吸虫病、锥虫病查治4320头份。采样监测猪圆环病毒病、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猪二、三类疫病4360头份,在全市确定24个监测点监测猪丹毒、副猪嗜血杆菌病860头,确保动物疫病防控针对性强、效果好。全市畜禽死亡率控制在国家和省定标准之内,全市范围内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区域性流行。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效。全市共开展畜牧兽医专项整治8次,对逃避检疫、贩卖病死猪肉、加工贮藏病死猪肉及产品、无证经营兽药、饲料及产品质量不达标等各类违法案件下达整改通知书24份,立案查处6件,罚款37592元。查处无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动物产品2250公斤,使用未附动物检疫证明动物产品的餐饮店6家、动物产品111公斤,查处加工贮藏病害肉类6738公斤,打捞病死猪63头,全部予以无害化处理。检测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定点屠宰场采样“瘦肉精”3327批次,未发现违法使用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