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热岛效应评估技术指南(第1版)_第1页
城市热岛效应评估技术指南(第1版)_第2页
城市热岛效应评估技术指南(第1版)_第3页
城市热岛效应评估技术指南(第1版)_第4页
城市热岛效应评估技术指南(第1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指南系列之城市热岛效应评估技术指南(第1版)2014年11力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指南系列之城市热岛效应评估技术指南编写人员主 编陈新光(广东省气候中心)编 写唐力生(广东省气候中心)李春梅(广东省气候中心)陈慧华(广东省气候中心)翟志宏(广东省气候中心)编写指导 宋丽莉(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组织单位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编写单位广东省气候中心1总则11.1编制目的11.2适用范围11.3编制原则12编制依据23术语和符号33.1术语33.2符号34工作流程34.1立项论证34.2资料收集与处理54.3城市热岛强度计算64.4城市热岛强度评估94

2、.4.1城市热岛强度评估指标94.4.2城市热岛强度历史变化评估方法104.4.3热岛效应对城市环境及生活的分析内容114.4.4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对策与建议125城市热岛效应评估报告编写提纲14附件1:分裂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计算步骤15城市热岛效应评估技术指南1总则编制目的城市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而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小 气候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膨胀、新型建筑大量增加、运 行车辆急剧增多、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生产规模口益扩大以及其它诸多因素的彫 响,城市热岛现象正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越來越显苦。 本指南收集和综合了相关的研究成果,整理编制

3、成“城市热岛效应评估技术指南”, 为开展城市气候服务、城市规划修编以及相关的技术工作提供参考。1.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各级气象部门开展城市热岛效应监测、热岛效应评 估,城市热岛效应评估结论可作为城市设计或城市规划修编参考。1.3编制原则根据上述关于开展城市热岛效应评估目的及适用范围,城市热岛效应评估技 术包括热岛强度的计算方法、热岛效应现状及其历史演变、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 原因、热岛效应对生态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建议等方面。 开展城市热岛效应评估,主要思路是以城市热岛效应现状及历史演变为主要依据, 从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建设宜居城市方面提出合理性建议。主要遵循以下

4、原则:城市气候变化事实原则。城市的发展必然会不同程度的产生热岛效应,这也 是属于城市气候变化的范畴。热岛效应虽然本质上是气温问题,但会因此引发城 市气候在诸多方而的变化。因此,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热岛效应的产生及 其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科学公正原则。客观、公正地评价城市热岛效应的现状及其历史演变,科学 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及其对城市生态生活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助于科学规划 城市建设、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人为本原则。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引发的城市气候变化关系到城市的宜居环 境,与市民生活和健康密不可分。因此,城市热岛效应评估要与人的宜居环境紧 密联系起來。早期

5、介入原则。城市热岛效应评估虽然是以气候监测事实为依据,但预评估 工作应尽可能在城市规划编制的初期介入,把预评估结论融入到规划或城市环境 治理中,真正体现“防重于治“的城市科学发展理念。可操作性原则。城市热岛效应评估工作涉及不同学科、专业、行业,应当在 充分调研和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简单、实用、经过实践检验可行 的评估方法,使评估结论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公共服务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000年1月1日施行(2)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 3号), 国务院2006年1月12日印发(3)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1

6、8号),2009年1月1 口施行(4)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70号),2010年 4月1 fife彳亍。(5)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 33 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施行(7)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10) 125号)(8)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2006年4月1丨I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自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1991年3月1日施行33术语和符号 3.1术语(1)

7、 霾非降水、沙尘暴、扬沙、浮沉、吹雪、雪暴、雾等现象对视程的影响,大量 的细微粒子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半能见度在5.0km及以下的空气混浊现象。(2) 高温天气II最高气温达到或者超过35°C作为高温天气的标准。II最高气温是指百叶箱 中离地面1.5米髙处的温度表或温度计星得的当天最高空气温度。(3) 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环境一般是指人类这一特定的生物体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的各种 生态条件的总和,是一个既包括自然生态条件、乂包括社会、经济、技术等条件 的一个广泛的范畴。3.2符号00灰霾比城市热岛强度CC)Tc 城区气温CC)T;郊区气温(°C)4工作流程城市热岛效应评估工

8、作流程主要包括立项论证、资料收集、资料处理、热岛 强度计算分析、热岛效应影响分析、热岛效应成因分析、措施建议、编写评估报 告等环节。其工作流程简图如4.1所示。4.1立项论证根据城市气候业务服务发展需要或业主提出的需求,召开项目立项需求分 析会。召开会议前,项目承担方需要明确开展该项工作的目的意义以及现有的 工作基础,并了解国内外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对项目的实施要有基本思路和3预期成果,并形成会议论证的初步方案。论证方案一般包括需求分析、评估内 容、技术路线、预期成果等儿方面。城市热岛效应评估主要涉及到市政、规 划、园林、环保等部门,因此会议需要邀请多部门参加,广泛收集意见。在确定项目立项之后

9、,需要与对方签署合同。项目合同应包含项目名称、 项目地点、项目工作内容、工作成果、甲方责任和权力、乙方责任和权力、服 务费用和付款方式、违约责任、保密协议、不可抗力、合同期限、合同的修改 及补充、诉讼条款、通知与送达、联系人以及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需要注意 的是,在甲方责任和权力一栏中,应明确需要甲方提供的基础资料类型、格式 以及期限,如果由于甲方基础资料提供口期后延,乙方评估结果提交时间也应 要顺序后延。图4.1城市热岛效应评估匸作流程图44.2资料收集与处理资料收集主要包倉社会资料和气象资料两部分。社会资料需要通过开展调研、 收集相关文献数据來获取。气象资料主要从气象数据库获取,但自动气象

10、站资料 需要对观测站点环境进行现场勘査,基本观测站资料需要了解观测站的搬迁和资 料的历史延革等。站点数量城区气象站至少需要5个,郊区气象站至少需要2个, 最好按不同方位各选1-2个。(1)社会资料项目承担方应到各有关部门进行调研,收集社会资料。收集资料主要包括市 政规划资料、城市绿地面积、水域面积、城市人口、能耗排放资料、车辆数星、 GDP数据以及城市周边环境相关数据等,这些资料尽可能细化到区一级,便于分 析热岛强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等方面问题。通过社会调研收集资料,加深对 评估工作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分析城市热岛成因,提出减缓城市热岛强度的合理 性建议。社会资料收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城区

11、用地面积:评估城市历年城区用地面积;2)城区绿地面积:评估城市历年城区绿地面积;3)城区水域面积:评估城市历年城区水域面积;4)用电星:评估城帀丿力年用电量;5)汽午数量:评估城市历年汽车总数:6)GDP:评估城市历年GDP值;7)人口:评估城市历年人口数最;8)供水暈:评估城市历年供水屋;9)空气质最:评估城市历年主要空气污染类型,污染等级。(2)气象资料气象资料收集主要通过气象资料数拯库获取,包扌舌基本气象观测站资料和1 动气象站资料。由于城市用地紧张,目前城区内白动气象站的安装环境仍没有统 一标准,导致其安装高度、下垫面性质、周围环境等都可能各不相同。所以,用 于计算城市热岛强度的自动站

12、资料,需要先进行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对比分析,差 异性大的资料站点,可以结合前期现场勘查情况,决定该资料站点是否应该剔除。 安装于不同高度的白动气象站气温资料,需要订正到离地面1.5米高度的气温 值。如果城区气象观测点稀少或观测资料代表性较差,则需增设临时小气候观测 点,并按照小气候观测方法进行观测和资料的延长订正。气象资料收集主要包括- 以下内容:1)气温:评估城市范围内的各气象站(含自动站,下同)的历年年、月 平均气温、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数据:2)风:评估城市范圉内的各气象站的年、月平均风速、风向频率数据;3)降水星:评估城市范围内的各气象站n降水量$50mm出现的口数:4)高温口数:评估城市

13、范围内的各气象站的历年高温口数;5)灰霾口数:评估城市历年灰駆口数:6)雷暴口:评估城市历年雷电发生的频率;7)卫星遥感资料:不同年代同时期的卫星遥感资料。4.3城市热岛强度计算目前,城市热岛强度的计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基于气象观测站气温资 料的统计计算:二是基于卫星遥感资料的地表温度反演。这两种方法从技术方 法和采用的资料不同,其计算结果适用范甬也不一样。第一种方法是采用气象 观测站的气温资料直接计算出热岛强度,其所表现的是城区和郊区两个点的实 际气温差值。如果要反映热岛强度的空间分布,需要在各个点之间进行空间插 值,其误差决定于点的测点密度和下垫面的性质。一般情况,这种方法难以反 映小气

14、候复杂的城区热岛强度空间分布。第二种方法是利用MODIS卫星遥感数 据反演城市不同时间尺度的地表温度,并用口动气象站数据对卫星遥感反演的 地表温度进行了订正和比较,从地表温度空间差异获得城市热岛强度连续分 布。这种方法也很直接,技术方法也比较成熟,但资料的连续获取有困难,需要决定于当地天空状况。因此,在做城市热岛强度评估时,尽可能把两种方法 结合起來,这样可以起到互补和互校检的作用。(1)基于气象观测站气温资料计算城市热岛强度这种计算方法通过城区和郊区同一时间尺度的气象站观测气温(平均气温、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直接计算热岛强度(H,)。利用选定代表城区的气象 站的任一时间尺度气温资料,分

15、別与同一时间尺度的郊区对比站(如果郊区有多 个对比站,则取距离最短的对比站)的气温资料进行计算差值,即HTP比为热岛强度,1;为城区气象站气温,1;为郊区气象站气温。时间尺度一般为日、旬、月、季、年,也可以为任意时间段。城区多个气象 站的热岛强度的平均值,即可代表该城市的热岛强度。例如:2010年9月11日,广州开始第二次为期四天的机动车尾号按照单号 单I、双号双口限行演练。为了掌握机动车限行对广州城市热岛的影响,利用了 广州市中心区、从化、番禺、增城和花都的24个气象观测站2010年9月7 口. 14日、2010年9月7 R-14 FI的观测资料,并分别取其半均值代表城区和郊区的 温度状况,

16、以两考的差值作为广州市各区的热岛强度(HJ。计算得到限行前 后的热岛强度变化如图4.2图4.4所示。-2OlO'l9n7(blOi平均- 3010 I平肉< 初:寫幾O.4O.2O.O131720238#09 4.2 2010年9月7-14日广州热岛强度日变化#图4 3 2010年9月7 -10 口热岛强度分布 图44 2010年9月11 -14 口热岛强度分布(2) 基于MODIS卫星遥感资料计算城市热岛强度在分析城市热环境时,采用MODIS资料反演得到城市地表温度的连续变化, 从而计算出城市热岛强度。地表温度是各种地表物质反射与发射辐射的能量表征。由于MODIS资料为 lkm

17、空间分辨率,其一个像元内所对应的地面范围内可能包含多种地物类型,且 各类地物所占的比例不一定相同。因此,像元所表征的地表温度为该像元内所 包含各类地表物质的所有反射与发射辐射的贡献。在晴空条件下,充分利用MODIS资料反演LST精度较高的优点,采用分裂窗 算法反演地表温度,流程如4. 5所示。图4 5基于MODIS资料采用劈窗算法的陆而温度反演流程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其两个输入参数,即地表比辐射率和大气透过 率,均从MODIS相关波段数据中反演,LST反演模型需输入MODIS1 > 2、19、 31、32等5个波段数据。分裂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计算步骤详见附件1。例如,采用该方法计算

18、佛山市2010年10月19 H 11时08分的MODIS资 料反演佛山市的地表温度分布(图4.6),与利用佛山市|动站气温资料计算得到 的佛山市秋季热岛强度热岛强度分布(图4.7):温度的空间分布大致相同。27图4.6佛山市秋季地表温度(LST)分布 图4 7佛山市秋季热岛强度(H,)分布4.4城市热岛强度评估4.4.1城市热岛强度评估指标城市热岛强度(HJ等级目前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本指南综合有关文献 资料,将热岛强度H,划分为五个等级(比00.5, 0.5<Ht1.5, 1.5<Ht W2.5, 2.5<比£3.5, Ht>3.5),对应的表述是无、弱、中

19、等、强、极强(见 表 4. 1) o根据计算出來的热岛强度等级,可以按不同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对城市 热岛效应进行评估。表4. 1城市热离强度评估因子分级标准热岛强度(c)HtWO.50. 5<HtWl. 51. 5<HtW2.52. 5<HtW3. 5Ht>3.5等级无弱中等强极强用热岛强度等级为“无”及“弱”(比£1.5匸)的区域所占面积的白分 比P來衡屋,最终确定热岛而积无量纲评估因子的分级标准见表4. 2o表4. 2城市热岛面积评估冈子分级标准面积百分比 P(%)PW20 20<pW4040<pW60 60<pW80p>80等级

20、12345确定城市热岛强度等级标准。如不同的Ht值对应极强、强、中等、弱、无 五个等级城市热岛强度指标等。4.4.2城市热岛强度历史变化评估方法城市热岛效应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过程而逐渐变化的。在分析城市热岛强度的 历史演变过程时,自动气象站的气温资料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利用基本气 象观测站历年气温资料。在分析长年代气温资料时,建议考虑两方面问题:一是 在全球气候变暧背景下,城市气温总体上升趋势可能來自于大气候变暖和城市热 岛效应的共同影响。因此,需要剥离大气候变暖导致的增温值。一般的做法是在 被评估城市周边(同一气候区)挑选1-2个建站以來基本不存在城市热岛效应他 响的观测站(需实地调研考察

21、)作为参照点,计算相互间的地域性温差值,取被 评估城市测站未出现热岛效应前的温差值,订正得到不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下的 温度变化模拟曲线,通过模拟温度曲线和实际温度曲线,大致可以估算被评估城 市测站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热岛效应对温度的贡献,即城市热岛强度的变化。例如:在分析深圳市热岛强度的历史演变时,采用深圳市气象站历年平均气 温分别与台山气象站(参照站)和遮浪海洋气象站(参照站)进行对比,计算逐 年深圳市的热岛强度,得出深圳市热岛强度的历史演变如图4. 9。可以看出,二 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深圳市开始大建设,气象站周围建筑物逐步增加,热岛强 度逐年上升。进入九十年代之后,气象站周闱已基本无建设用地

22、,周围环境已基 本稳定,所以热岛强度也趋于稳定。5 O 22096图4. 8 1961-2006年年平均气温69971966900262000.95 3P、里«国拓-0.3196119651969197319771981198519891993199720012005年份图4 9深圳逐年热岛强度变化4.4.3热岛效应对城市坏境及生活的分析内容(1) 热岛效应导致城市气候发生改变热岛效应导致城市气候发生变化,一般表现在高温、暴雨、灰掘、风速、雷 暴口等方而。因此,可以利用城区和郊区气象站的资料对这些要素进行对比分析, 同时也可以利用城区历年气候资料对这些要素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2)

23、热岛效应对城市园林的影响温度是影响生物分布、活动等习性的重要生态因子。城市热岛效应改变城市 近地表热量结构,提高市区温度,使得生物物候、生理活动、区系组成、种群结构、 分布范围以及繁殖活动等发生改变。因此可以枳据园林部门的资料或文献资料加 以分析。(3) 热岛效应对城市供水供电供热的影响城市气温升高会导致城市供水供电供热发生改变,这些方而可以结合社会调研资料,分析其对相关行业的利弊影响。(4) 热岛效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炎热的夏季,城市持续的高温使人心情烦躁,工作效率降低。在城区,因 低空有悬浮逆温层的存在,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城市污染气体浓度增加, 对居民健康有不利影响。这方面可以引用文

24、献资料和当地医院相关资料进行综合 分析。4.4.4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对策与建议(1)减少城市净辐射量合理规划城市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在进行城市规划、改造过程中合理安 排建筑间距,避免市区内建筑成团块状分布;建筑物屋顶上涂浅色涂料,垂直 墙而上贴白色墙而砖:扩大天空视度,增大地面长波辐射等,这些都是削减城 市净辐射最的方法。(2) 削少减人为热释放量合理控制市区的人口规模和密度;将城区分散的热源集中控制,提高工业 热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热量散失和释放;鼓励商业、办公楼、宾馆等在建 筑物中采用中央空调,限制低效率的单户空调:工业区应尽量安排在城市盛行 风的下风向,减少它对城市热环境的不利影响;抑

25、制私家午过度增长,完善公共 交通、自行车专用道路网建设,鼓励以公共交通、自行车代步,降低汽车尾气 的排放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而又无 污染的能源。(3) 增加蒸发蒸腾热交换量和植物光合作用耗热量1) 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要降低热岛效应,就必须搞好绿化。要树立城市生态学观念,以城市气候 学理论为指导,选择合理的城市结构模式,城外建“环深圳绿色屏障”,郊区 大力造林,城内加强绿化,增加绿地面积遥相呼应,形成“环、屏、线、点、 面”相结合;冋时严格城市绿线管理制度,从现划上增丿川绿地面积与规模。2) 加强城市中心区绿化城市中心区大面积绿化对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有着极大的作

26、用。虽然绿地降 温作用的而积尺度现在还没有权威的认定,但通常认为应当最少为3公顷才能起 到有效的降温作用。3)推行乔灌草复层绿化研究表明,种植草坪不仅消耗城市宝贵的淡水资源,而且其生态功能远不 及乔木。同等面积的乔木与草坪的生态值相比,吸收二氧化碳星、释放氧气 量、蒸腾水汽量、蒸腾吸热量等,乔木分别是草坪的20到30多倍。因此,城市 中合理的乔、灌、草比率十分重要,时下风行的草坪热不宜提侶,至少在缓解 城市热岛效应上没有起到最佳效果。4)倡导屋顶绿化与垂直绿化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的绿化建设措施,包括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增 加总体绿地量,提高绿化生态效益。屋顶绿化具有开发占地小、绿化面积大、

27、见 效快等特点,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美化景观方而都有垂要作用。5)增加水域面积水面的热容量与导热率远高于陆地,水的升降温远较陆地缓和:水体具有 较强的热量贮存能力;水分蒸发时的耗热能有效降低贴地气层的温度,故增加城 市池塘、水溪、湖泊、景区喷水池、地面或楼顶游泳池等水域面积,将对城市气 温起调节作用,有效地减轻“热岛效应”。(4)增加城市下垫面与空气间的对流和平流热变化录1)营造城市楔形绿地营造城市楔形绿地是指营造从城市周边地区沿城市的辐射方向,插入城市内 部的绿地。从生态学来讲,城市楔形绿地就是开辟了城市风道。在城市规划建设 中应考虑设置一定长、宽的东南、西北等方向风道,引风入城,

28、城市风道一般选 择城市主导风向的一侧,与风向平行,如果能贯穿整个城市则更为理想。2)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要根据城市地理环境(包括纬度、地形、风向、风速、口照、辐射条件等)确 定道路网的方位、宽度,建筑物朝向、间距以及建筑物的形体等。适当分散髙层 建筑物,降低建筑物密度,减少建筑物表面的粗糙度,便下垫面的长波辐射散热 和门然通风。在西部地区热岛强度较大的地区,应该增加东南、西北走向的对流 通道以及适当增加绿地而积。5城市热岛效应评估报告编写提纲I前言2热岛强度计算方法与结果分析2.1资料来源与处理2.2计算方法23结果与分析2.3.1年平均热岛强度的计算与空间分布特征2.3.2各季平均热岛强

29、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2.3.3各月平均热岛强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2.3.4热岛强度的历史演变3热岛效应对城市气候生态与生活环境的影响3.1热岛效应对城市气候环境的影响3.2热岛效应对城市园林的影响 3.3热岛效应对城市供水供电供热的影响3.4热岛效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热岛效应成因分析4.2基础设施增长 4.3温室气体排放减缓热岛效应的对策与建议5.1削减城市净辐射量5.2削减人为热释放量5.3增加城市热交换量附件1:分裂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计算步骤(1) 计算亮温T31、Ts根据普郎克(Planck)公式网分别计算MODIS第31和32波段的亮度温度Tsi和T32:T =5 ( 1)丽+蔻)式屮Ai为

30、中心波长,对MODIS第31和第32波段,分别収九31 = 11.03屮n 和X32 = 12.O2U11; Cl和C2分别为第一、第二光谱常量,分别取 Cl=1.19104356xl0-16 W m2 和 C2=l. 4387685x104屮n K。Ri 为地表在特定波长 Ai的热辐射强度(W m-2 si-l j.un-1 ),根据下式计算:R = ra diance_sca le X (DN - ra diance_oflset)(2)式中radiance offset为截距,radiance scale为斜率,均可以从HDF格式的 MODIS图像的头文件中直接查出,DN为遥感图像第31

31、和32波段的实际保存 数值。为便于计算,设K2 =C2/Ai, KI =C1加5,则式(1)简化为:T1=Kl2/ln(l + Kli/R1)(3)式中,对于MODIS第31波段,分别为K 1 = 729. 541636 W m-2 sr-l1 , K2 = 1304.413871 K;对于第 32 波段,为 Kl= 474.684780W m2 srl gm1 ,K2 = 1196. 978785 Ko(2) 计算比辐射率£31和血比辐射率定义为在相同温度、相同波长下观测物体的辐射能量与黑体辐射能 星之比值。在遥感信息科学中,当观测热辐射温度时,由于通常目标物体不是黑 体,所以必须

32、用比辐射率£来修止。比辐射率£随物质的介电常数、表面状态、 温度、物体辐射能的波长、观测方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值介于01 Z间。水 体在热波段范围内的比辐射率很高,接近于黑体,大约为0.995:植被的比辐射率 也很高,一般认为在0.980.99之间。不同区域的地表结构虽然很复杂,但从 MODIS像元的尺度來看,可以大体视作由不同比例的水体、植被和裸地3种地 表类型所组成的混合像元。混合像元的半均比辐射率可以用地表构成比例进行估 计。混合象元比辐射率计算公式:£ =吒仏 + RRG + Q -匕-E +,式中£为混合象元的平均比辐射率,£W、S

33、V、£S分别为水体、植被和裸地的 比辐射率,根据ASTER提供的常用地物比辐射率光谱库,水体、植被、裸土比 辐射率依次减小,对MODIS第31波段分别为0.992、0.9844、0.9731,对MODIS 第 32 波段分别取 0.989、0.9851、0.9832。Rw、Rv、Rs分别为水体、植被和裸土的温度比率,定义为Ri=CH/T)4,这 里i分別表示下标w、v、s, T为混合象元平均温度。覃志豪等模拟分析认为在 545°C范围内,这三种地表类型的平均温度比率分别为:Rw=0.99565 , Rv=0.99240, Rs=l.00744o考虑温度比率后,比辐射率从大到

34、小顺序为:水体 (0.9876848)> 裸土 (0.9 80339 8)> 植被(0.9773155)。Pw、Pv分别为水面和植被的构成比例。水体区域不是寒害监测的重点,因 此水体与其他地表的混合本文不作重点考虑。水体在近红外波段(第2波段)吸 收率很强,其DN值比陆地和植被低很多,可以根据设定DN阈值识别水体,取 Pw = l, Pv=0o对于植被和裸土组成的混合象元,首先根据下式计算其归一化植 被指数:NDVI = (£<-耳)/但二 + 耳)式中,B1、B2分别是MODIS第1、2波段的DN值« Sobrino等分析表明, 大气校正对NDVI以及地表温度变化极小(V0.1K),因此,可以直接用DN值來 计算NDVL而不必进行大气校正。假定NDVIv和ND Vis分别是植被和裸土的 NDVI阈值,当NDVANDV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