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知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处于我国多项自然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解黄土高原环境脆弱的主要表现,理解当地人地矛盾所引起的生态、经济恶性循环。2、要求学生分析过渡性的特殊区位使本区自然灾害多而重,学会分析尖锐的人地矛盾如何引起生态和经济的恶性循环,从中提高对地理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人地矛盾所引起的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分析,深刻认识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加强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思想认识。教学重点、难点:1、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特别是破坏植被、轮荒耕作、开矿等人为原因。2、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根据
2、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要大范围、彻底根治水土流失问题上无良方。在这一前提下,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以水土保持、建立农林牧结合的生态农业体系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这一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值得推广。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课件等教学方法:对图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引言: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根据历史资料考证, 这里曾是塬面广阔, 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但由于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气候等自然特点,以及长期的农耕历史中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本单元我们将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
3、治理的背景和治理措施。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一、背景概况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读课本图3.1 (下页图3-1-1 ),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 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2、黄土高原的地势地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除若干石质山地,大部分地表被厚层黄土覆盖。3、水土流失的情况水土流失指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受到侵蚀( 破坏、磨损、散、搬运、沉积的过程 ) 的现象,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这一生态环境问题对社会经济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而究其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之外,人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
4、失的主导因素。二、脆弱的环境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处于过渡的地区自然环境不够稳定自然灾害频繁严重( 2)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加重了自然灾害造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为原因。2、黄土高原被破坏以后,恢复相当困难要把环境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很难做到。(1) 古环境特征: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温暖湿润。古代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是比较优越的。经过对历史文献、孢粉与古环境研究、考古发现及黄土高原的植被遗存,足以说明古代的黄土高原是一片森林草原地
5、区,河流泥沙含量较少,分布有许多面积广大而平坦的塬。(2) 破坏严重:人类活动无视或忽视环境保护,产生新增水土流失,并酿成了“边治理、边破坏”“一方治理、多方破坏” ,甚至“破坏大于治理”的严重后果。黄土高原是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平均每年流失16 亿吨泥沙。在这十几亿吨土壤中,含氮、磷、钾总量3000 多万吨。思考:黄土高原被破坏以后,恢复相当困难,主要困难是什么(为什么)?(人口太多、经济和人类活动方式落后、资金不足等)(3) 恢复论证: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很难做到恢复。这里所讲的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是针对实际情况而言的,比如水土流失问题,从纯自然和技术角度而言,在无
6、人类破坏的情况下, 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等都能达到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目的,但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又是十分困难的,原因有人口太多、经济和人类活动方式落后、资金不足等等。三、尖锐的人地矛盾1、开发历史悠久=破坏历史悠久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根据考古发掘,黄土高原地区有不少仰韶文化(距今 7400 年至 7100 年)遗址,说明农业垦殖开始很早,凡适合农耕的地区早已辟为农田。2、人口增长快速开发边际土地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伴随着人口的增长, 黄土高原人地矛盾人 口日益突出。 快速增长的人口, 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很大,吃饭问题始终是一件头等大事。由
7、于依靠传统的耕作技术和耕作方式,不可人 均 耕燃 料 需能获得增产增收, 农民又没有或很少其他经济收入来源, 于是就要垦辟新地, 向自然条破 坏件较差、生态系统脆弱的边际土地 (边际土地是指自然条件较差, 生态系统脆弱的陡坡土 地地、林地和草地 ),如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造成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自 然 灾读课本图 3.3 ,分析恶性循环图, 说明人口过度增长, 是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农业生产不思考:有人认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治理有赖于植被, 植被恢复了, 整个区域的环毁 林开 垦破 坏 生境就得以改善。你认为对吗?不对。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需 更 多带,土地的人口承载低。
8、 如果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口超载, 迫使人们开发边际土地,使开垦指数达到极限。 在这种情况下, 植被是人口持续很难得以保存的,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治理依靠植被,但若不处理好人地之间的矛盾就难以根治那里脆弱的生态环境。课堂练习:( 2002 年上海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开发整治的重点河流之一,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 ,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古诗问:“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通过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2)黄河是北方河流,其中游河段形成东西对称水系,常使河水在七、八月份有的特点;春季在河段易形成凌汛。( 3)黄河流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与上游地区相比较,下游地区尤甚,这是因为上游地区。( 4)历史上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上游的宁夏、河套平原由于形成了富庶的农业区; “害”主要发生在它的河段,消除水害的主要措施是和。( 5)沿河地区资源丰富,按注重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构想,开发资源,为兰州发展化学、冶金等多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资源,在内蒙古、山西等省区发展高能耗工业。解析 :本题立意在于考查学生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与比较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有关黄河水系的知识与能力。本题以黄河水系为主线,将一系列的地理事物现象贯穿起来,同时又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相关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西玉林公考试题及答案
- 绥化中考结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重庆农教考试真题及答案
- 会计大专自考试卷及答案
- 卫生监督考试试题及答案
- 急性播散性脑炎课件
- 浙江足球统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经验与面试模拟题集
- 2025年侨务办公室招聘考试高频考点回顾
- 2025年全国政协机关面试指南热点问题和答案解析
-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三章运动兴趣和动机
- Unit1Developingideaslittlewhitelies课件-高中英语外研版必修第三册
- 培训反馈意见表
-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健康的情绪表达 全国通用(共16张PPT)
-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
- 电力系统分析孙淑琴案例吉玲power程序实验指导书
-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适合微电子专业)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5)
- 发动机装调工技师考试资料
-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记录表
- ASME_B36.10M美标钢管外径壁厚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