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案1_第1页
《声声慢》教案1_第2页
《声声慢》教案1_第3页
《声声慢》教案1_第4页
《声声慢》教案1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声声慢教案1 声声慢教案 教学方式:对比阅读教学、探究学习 教学重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1. 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课前五分钟循环播放“李清照画像”幻灯片,配以王祖贤唱的声声慢曲,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一 以如梦令、醉花阴导入 出示幻灯片1:李清照自画像 (师)画中这位娴静清秀的女子端坐于舟中。天色暗了,人沉醉了,小舟“误入藕花深处”,不远处有一群水鸟惊飞四散。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你看到这幅画时,你会想起哪句诗句?(“争渡,争渡,

2、惊起一滩鸥鹭”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出示幻灯片2:如梦令文字 问: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乐。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然而,这样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 出示幻灯片3:醉花阴文字 问:此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愁 什么样的“愁”离愁 插入李清照生平简介(先让生回答师做最后总结) 出示幻灯片4:李清照简介 明确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

3、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耕田来我织布,对不对?no,应该是你吟诗来我作对。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

4、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我们来看她的一篇后期的作品声声慢 出示幻灯片5:声声慢文字 二 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1. 生齐读 2. 师范读 问:读了这首词你读出了什么?在感情上,与醉的共同点是什么?“愁” 出示幻灯片6:“愁”字 问:整体感知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了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3. 生个人自由朗读,给出自读提示 出示幻灯片7:品读词人别样愁情 (品读提示:) 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略) 2. 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三 鉴赏

5、声声慢 1.提问一生: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出示幻灯片8:“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出示幻灯片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分析起句) 出示幻灯片10:起句分析图 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 | | 人的动作、神态 环境的悲凉 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 开篇奠定了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金石丢失、再婚离婚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内心极度哀愁,再加之一人孤处、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更是百无聊赖、空虚惆怅、失落迷茫。为了派遣这种哀愁,一大早就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她在寻觅些什么

6、呢?是少女时代快乐的生活吗,还是夫妻情深、甜蜜爱情? 环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可插入月考时“冷清”和“清冷”的区别。 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 问:运用叠词的作用?(音乐美、增强感情) 举列:朱自清荷塘月色 起句不寻常,连用七组叠词,这是李的大胆创新,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是诗赋曲中也绝无仅有的。真可谓“前无古人”,当然“后有来者”。李对音律有极深的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在齿舌音间来回反复吟唱,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别有一番愁情。 略析“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此句写

7、气温骤变的感受:点明节令秋天。秋天的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冷。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也睡不好,最难调理休息。并非天气原因而是人的心情。 2.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引出意象概念 让生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 同步出示幻灯片11:选取典型意象 1)详析“酒”意象的特定属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出示幻灯片12:酒 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先让生思考回答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 后师明确:最初饮酒是乐事,要与神灵共享或用以招待客人;一边饮酒一边做

8、游戏这在宫廷宴会谁最常见。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到了汉末,天下动乱,连年战争,人的生命朝不保夕,古感慨良多,如“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就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慨。这种忧是时光流逝而未建功立业的苦痛。最终这种“忧”也不能排解“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高峰期,酒的消耗与诗的产量成正比。“李白一斗酒出百篇”,可以说李白的诗是一篇篇醉出来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拙酒杯 杜甫登高(身世之愁,亡

9、国之恨) 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离愁)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离愁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离愁) 2)“秋风”意象略讲 出示幻灯片13:“秋风”意象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自古逢秋悲寂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得出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3)“过雁”意象分析。“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问:为什么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因为“却是旧时相识”这正是

10、伤心的由来。本该北归的大雁却向南飞来,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真可谓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然而这过雁不正是以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一群过雁吗?(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过雁还是那只过雁,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过雁不禁悲从中来。 出示幻灯片14:“过雁”意象 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下阕:由远及近,转入对自己庭院内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达愁情。 4)略析“黄花”意象

1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出示幻灯片15:“黄花”意象 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这里,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得出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5)略讲“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词人是位感情丰富的女子,这样守着窗儿,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如此孤独难耐惨淡愁苦可怎么捱到天黑呀! 6)详析“雨”意象,略析“梧桐”意象。“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先让生思考回答 师注意

12、引导提示 出示幻灯片16:“细雨”意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离愁) 出示幻灯片17:细雨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壮志难酬之愁)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 (亡国之愁) 得出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出示幻灯片18:“梧桐”意象 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 耳边,更滴向心头。 “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

13、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这句主要写声,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凉之感。 7)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

14、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四 较阅读醉、声两种不同愁情出示幻灯片19:图表 愁情 愁情 人生经历 意象 词名 五 小结 出示幻灯片20:小结 通过对比,我们清晰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由此可见,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抓住词中所选择的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晚年的“愁”则是在经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 (补充:寻秋心=“愁”) 六堂上背诵 1.在深刻理解词人愁情后深情朗诵。 2.生当堂背诵全词。 七链接高考(04年全国高考题) 出示幻灯片21: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耐归期未可期。 1.在这首词中,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2.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示幻灯片22: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凄凉哀伤的象征。由文中“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