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丝绸之路课堂实录 丝绸之路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写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今天,语文网跟大家分享丝绸之路课堂实录这一优秀教学案例。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丝绸之路课堂实录情景再现,教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一起来看看吧! 丝绸之路课堂实录由我整理,仅供参考: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敢、智慧、执著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3.了解课文写作方法及表达形式。 教学重、
2、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历程,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丝路有关的资料及乐曲、图片。 教学纪实: 一、诗意导入,激情引趣 (课前配乐诵读唐诗凉州词送元二使安西从军行。) 师:伴随着这悠扬的乐曲,诵着这壮丽的诗篇,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令人魂牵梦萦的峥嵘岁月。这堂课,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卷帘,拂落岁月的风尘,随汉朝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一起,重走丝绸之路。 (生齐读课题。) 评析:此处精彩,由诗入手,富有文化气息,使人心生对丝绸之路向往追思之意。教师于课堂之上的激情诵读也点燃了学生阅读的积极心态。 二、细读感
3、知,整体把握 师:让我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我来检查一下能否把这些词语读准确。 (生开火车读。) 师:你们不但读准了生字词,还读准了多音字和生活中易错的字。这到底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生:我从第4自然段感受到这是一条商路。课本中写到"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商路'。 师:读书很认真,是呀,这里曾经商贾云集,贸易往来不断。 生:这是一条长路。课文中写到罗马位于中国西边7 000多公里的地方,我去过北京,北京距离哈尔滨约1 300公里。 师:怎么去的? 生:乘飞机,用了一个多小时,那
4、就算乘飞机也得需要6个多小时,这是一条长路啊! 师: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课件出示汉朝地图。)你们看,这是一幅汉朝的地图,从都城长安出发,过敦煌,出玉门关,经楼兰,跃葱岭,到大月氏、大夏,到达地中海沿岸,几经辗转,到达安息、古罗马,这就是最早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到达安息、古罗马这漫长的路途,就是课文中谈到的"横贯'。看到这儿,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了? 评析:地图的引入,是十分必要的。它直观地将此路的"长'展现在孩子们眼前,也使孩子们很容易地总结出这是一条"长路'。 生:我感受到这条路的艰辛与漫长。 生:这还是一条险路。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
5、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7 000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茫无边际'"冰雪覆盖'"偏僻'这几个词体会到了这条路的艰险无比,险象环生。 师:你很善于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文章。这就是课文所说的"恶劣'。再来看投影 (课件播放路线图,漫漫长路之上有戈壁、有沙漠、有荒野、有高山)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部分,注意重读这些形容词,进一步体会那分艰险。 (生有感情齐读。) 三、谈人议路,以点带面 师:同学们分别从长度、地理位置、
6、作用来谈了这条路,课文中还有几个自然段和丝绸之路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生:课文的5、6、7三个自然段写的是汉朝著名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经千难万险开辟丝绸之路的壮举。 师:是啊,这也是开路人张骞开辟的一条生命之路。路险正是为突出人的开路之勇;路长也是突出人的开路之不易;路之意义更显人的开路之居功至伟。默读课文5、6、7自然段,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骞?可以在书上做标记,也可以和周围同学交流。 评析:教师紧紧抓住"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和"张骞是一个怎样的人?'来进行教学。切入点找得很准。 生:我读出这是"坚韧的张骞'。因为他冒死接受任务出使西域。
7、 师:好一个坚韧不拔的张骞。 生:我读出一个"勇敢的张骞',因为他在匈奴一待就是11年,整个出使任务历时13年,这漫长的13年一定困难重重,他一定是勇敢地去面对。 师:好一个勇往直前的张骞。 生:我也体会到了他的勇敢。"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胜利和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勇敢的人,张骞就是这样的人。 师:仅仅体会到勇敢了吗? 生:有探险精神,这是个不辱使命的张骞。 师:能把你的体会送到文章中,通过朗读这段话表现出来吗? (指名朗读。) 生:我读出一
8、个"机智的张骞',因为课文中写到了"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师:有多耐心呢? 生:"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一年过去了。' 师:11年的光阴,青春不在,年华已逝。为什么不直接写时间长,而要写牧草和雁阵呢?你能不能也像文章中这样试着说一句话? 生:小燕子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来,一转眼,就是一年过去了。 生:桃花开放又凋谢,凋谢又开放,一转眼,就是一年过去了。 师:又是怎样的不露声色呢? 生:张骞在被软禁中学会匈奴话,使匈奴人放松对他的戒心,便于和匈奴人的交流,以便进一步了解匈奴及
9、西域各国的情况, 并默记地形,随时准备逃走 师:好一个聪明机智的张骞!是啊, 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 生:(引读。)张骞学会了匈奴话。 师: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 生:(引读。)张骞与匈奴牧人融洽相处。 师: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 生:(引读。)张骞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 师:而这"默记'二字写出多少艰辛,写出多少智慧呀!为了不被监视的匈奴人发觉,不敢写、不敢画,只能是默默地记在心里,多少个白天黑夜,他在心里一遍遍记忆着地形,多少个寒来暑往,他在心里一遍
10、遍将零散的地形拼凑在一起。他在勾画,勾画着一幅逃回长安的地图吗?不,这是一幅通向西域各国的地图,是一幅将流传千载的丝绸之路的草图啊! 四、再造想象,拓展生成 师:为了完成使命,张骞忍辱负重11年,正是凭着这探险家的执著和外交家的睿智,13载后回到长安。张骞带回什么呢? 生:这是一个不辱使命的张骞。正是他卧薪尝胆,坚韧执著,才带回了西域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各国国力、国情 师:正是这一切,奠定了汉武帝驱除匈奴、建立伟业的基础,成就了一个辉煌的汉王朝。这的确是不辱使命的张骞,其出使所获甚至大大超出了原来的预期效果。历史上这样高度评价了张骞。(出示翦伯赞的评价。)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 生:你真是不达
11、目标决不罢休的张骞,你真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张骞,你真是一个不辱使命的张骞! 评析:此处设计很巧妙,生成很精彩。精彩的生成还是基于学生自主、深入的阅读以及自由、富于个性的表达。 师:课文学到这儿,我们知道文章写的是丝绸之路,为什么开头还要写恺撒大帝看戏? 生:是为了指出这是一条商路。 生:写出了丝绸之路所起作用,与结尾"纽带'相呼应。 师:对,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好,让我们看投影,在来看看丝路带给我们的回忆(播放有关丝路文化交流的图片,配以音乐。)正是这条路,亲历了卫青西征的铁马金戈,昭君出塞的悲欢离合;正是这条路,见证了敦煌飞天的精雕细琢,玄奘西行的虔诚
12、执著,现在,对于这条路,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呢? 生:这是一条"友谊之路'。 生:这是一条"文化传递之路'。 生:这是一条"传承文明之路'。 师:同学们的感悟很深刻,由于时间的关系,课后把感受写在日记中,我们再来交流。 师:作为走出国门的第一人张骞,让中国看到了世界,让世界认识了中国。现在,每当提到丝绸之路,总会想起一个熟悉的名字张骞;每当提到张骞,总会忆起一个伟大的名字丝绸之路。就让我们永远记住名垂青史的张骞,永远记住亘古绵长的丝绸之路。 总评: 一、未读营造浓郁的情境场 "丝绸之路'是学生们心中遥远的"路
13、9;,怎样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吕宝刚老师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以诗激情。诵读与古丝绸之路上的地名有关的诗词,让陌生的丝绸之路,有了亲切熟悉的感觉。比如凉州词中的"玉门关',从军行中的"楼兰',送元二使安西中的"阳关',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中的驿马古道上的地名,让学生在短短时间内就找到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二是以景激情。吕宝刚老师出示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让陌生的丝绸之路,有了神秘的感觉。随着课件中丝绸之路路线的延伸,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向往之情就油然而生。创设这样的情境,也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是以情激情。吕宝刚
14、老师激情地描述,"这条路,它东起长安,向西经过漫长的7 000多公里,辗转到达罗马各地。看,它长路漫漫;看,它白雪皑皑;看,它黄沙滚滚'。教师激情澎湃,学生情趣昂然。 这样诗意的导入,书未读情已生,奠定了整堂课教学的情感基调。 二、精读理出清晰的文脉线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一是张骞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阅读的切入点,走进文本呢?吕宝刚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文章的主要线索,提出"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读。 通过研读,学生了解到丝绸之路是一条长路,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路,丝绸之路是一条险
15、路,这样一条文脉线就立了起来。 接着再引导学生由这条险路,引出对描述古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没有张骞,就没有丝绸之路;没有丝绸之路,也就没有张骞万世瞩目的功绩。吕宝刚老师把这两方面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了学生一个清晰的学习线索,让学生学得轻松、愉悦。 三、导读激活学习的兴奋点 利用地图导读,是吕宝刚老师这节课中最成功的设计。丝绸之路"横贯亚洲',"以我国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西海岸,辗转到达罗马各地'。课文中描述得十分清楚,但是丝绸之路到底有多长,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怎样让学生把这一段文字读出滋味
16、来,吕宝刚老师通过演示丝绸之路在地图上的行进路线,把这条书本中描述的路,直观地呈现在孩子们的视野中,学生从地图上看到了文中描述的长安、地中海西海岸、古罗马等地,这些实实在在的地名,这条横贯亚洲的长长的丝绸之路,自然启发和引导了学生的想象,学生的自豪感、使命感油然而生,使学生的读书有了强烈的内驱力。 四、品读凸显浓厚的语文味 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写张骞在匈奴"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了11年。这是怎样的11年呢?自然界中变化是"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不断地更替。而在时光荏苒中张骞又是怎样地等待呢?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张骞 "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张骞"默记地形、道路情况'。 身处险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教学助理招聘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北保定市涞水县公安局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30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广西桂林城乡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广东广州市黄埔区大沙街姬堂股份经济联合社招聘城市更新(旧村改造)专业人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福建省泉州文旅集团招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后勤员工个人工作总结13篇
- 2025昆明市禄劝县人民法院聘用制书记员招录(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延安东辰中学教师招聘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批紧缺岗位招聘14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春季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高中英语完形填空高频词汇300个
- 2023-2025年世纪公园综合养护项目招标文件
- 男朋友男德守则100条
-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日管控检查清单
- 乡村振兴汇报模板
- 津16D19 天津市住宅区及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标准设计图集 DBJT29-205-2016
- 医院感染科室院感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 高分子物理-第2章-聚合物的凝聚态结构课件
- CNAS体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打印版带翻译
- 河蟹健康养殖与常见疾病防治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