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篇目精彩语段阅读训练精粹 一、背影 1.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蹒跚(pn shn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2. 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 外貌 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突出家中景况惨淡,照应了开头;同时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3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 感动得流泪 ;第二次 离别伤感的泪 。 4在文中空白处填上相应词语。(攀、缩、倾) 5.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1)
2、"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父亲惦记着儿子旅途是否平安。 (2)"进去吧,里边没人。' 父亲不让儿子送,怕儿子离开座位后丢失行李。 4.概括本段内容。望父买橘 5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通过具体细致地描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6.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父亲的背影?这位父亲给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样?(3分) 外貌(衣着)、行动、语言;艰难时世的充满慈爱的父亲。(意对即可) 7品味语言。(4分) (1)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 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尽管十分辛苦,心里也是高兴的,越是
3、尽到了父亲的责任,心里越踏实。 (2)第二段中,"我'的两次流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次流泪是因为感动。父亲买橘子的经过表现了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二次流泪是因为离别。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离别情绪,又催人泪下。 8在你的记忆宝库中,是否也留存着上文一样精彩瞬间?是否也有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母亲、父亲或其他)定格?请用你的笔告诉我们吧,那一定是很感动人心的。(3分) 提示:描写一个小镜头,表现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9.选文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动作)描写。 10选文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
4、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 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 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 11画浪线的句子(1)的正确含义是( b ) a、"我'怕被别人看见自己流泪而羞愧。 b、"我'怕父亲因为"我'流泪而伤心。 c、"我'为自己这么大了还流泪而惭愧。 d、"我'担心父亲笑我意志不坚强。 1
5、2画浪线的句子(2)正确的含义是( b ) a、因为在儿子将要与自己告别之际,买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b、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 c、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轻松。 d、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生路,所以心里轻松。 13这段文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的原因是什么? 前一次是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给我买橘子,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深沉关爱,所以详细地写。后一次是写我留恋父亲,可简单地写写。 14.选文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父亲(年老体衰,身体
6、肥胖,腿脚不灵便)文中有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不容易,它们是(攀)(缩)(倾)。 (二) 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 2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 因为他爱子情深,别人去他不放心。 3、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 4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 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5、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怎样的心情? 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饰反语。表明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
7、父亲的深情。 6、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一样呢? 例一:会。因为年轻气盛,与父亲之间存在代沟。 例二:不会。既然读了这篇文章,就不会让这种事情重演。 7以上两个语段(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二、芦花荡 (一) 1语段选自小说 芦花荡 ,是著名作家 孙犁 。 2读文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qi( 泅 ) dng( 瞪 ) 剥( bo ) 藏( cng ) 3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老头子机智勇敢的性格。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题思想。 记叙了老头子用计将鬼子引进陷阱,并消
8、灭鬼子,替大菱报了亿的壮举,歌颂了老头子智勇双全,爱憎分明的英雄行为。 5."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里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6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 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 7"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用"找'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 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 8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
9、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了老头子为大菱报仇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也表明美丽的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来犯,必然没有好下场。 9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并写出来。 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啊! 我真是小看了他。你看他,毫不畏惧、足智多谋。剥莲蓬吃,是在引诱鬼子。水上有血,水下顶有机关!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像牵着鬼子的鼻子在转。他真有本事,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告诉大菱,让她知道这英雄的故事,早日养好伤,向老英雄学习,打败日本鬼子。 (二) 夜
10、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南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
11、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
12、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11选文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既点明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又为人物出场作铺垫,点明人物活动的场所。"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12文中加点的"敌人的愿望'指什么? 防止有人给苇塘的队伍运送粮草,企图扼杀苇塘内的抗日队伍。 13文中划浪线的句子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性格? 充满自信的性格。 14选文写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主要表现在什么上?用自己的话概括。 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15请
13、在选文中画出"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语句,并且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每天夜里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明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功过都是由这一点发出来的。 16概括选文的内容 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及老头子这一英雄形象。 17加横线的段落对人物进行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外貌、神态;写出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 18
14、."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这句话中的"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否换成"干瘦得像老了的枯树'?为什么? 不能。原句表明老头子虽瘦却精神饱满,充满活力、无所畏惧;改句贬义色彩太浓,有损人物形象。 4.怎样理解"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一句? 通过交代老头子的眼睛特点,赞美白洋淀人民。 5加点词语"过于'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是否含有贬义?"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
15、强。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表现。"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由此生发。 6 结合全文,分析一下"老头子'为什么能"像没事人'一样,心情悠闲地"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其中的"事情'指的是什么? 老头子乐观、自信。"事情'指如何消灭鬼子,保障部队供给等。 7选文最后一段,"敌人发了愁'的原因是什么? 他们的封锁落了空:"每到傍晚,苇
16、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 8苇塘里传出的歌声表现了苇塘中的人什么样的精神风貌?据此,你有什么感受? 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只有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 三、大自然的语言 (一) (4)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5)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句,这段文字是按 概括到具体(逻辑) 顺序解说事理的。 (6)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 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 (4)文中运用了_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_等说明方法。 (5)"凡是'&quo
17、t;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二) (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 (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荣枯 去来 (7)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 (5)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传语 暗示 唱歌 (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
18、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 (6)本段说明的内容是:以实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杏花开了 桃花开了 布谷鸟开始唱歌 (8)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逻辑顺序 ) (三)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b a c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 这
19、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翩然 动作轻快的样子。 3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 )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6本段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这样写好在哪里? 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20、。 7本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 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8揣摩本文两个重要句子的含义。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是什么意思? 次第,一个接一个。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
21、什么道理? 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四、老王 1老王的是 杨绛 ,她的丈夫 钱钟书 是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 围城 2前3段使用的描写手法有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其中着笔最多的是神态,这样描写的作用是突出老王极差的健康状态,暗示他不久于人世。 。 2填上文中空缺的两处词语,并体会其含义。 镶嵌: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突出老王瘦弱无力,行动不灵活,僵直的状态。强笑:(qin)勉强做出笑容。含义:对他给"我'送鸡蛋、香油,表示感激;"我'看到形容枯槁的老王害怕、同情。 3选段画线部分表达了怎
22、样的思想感情? 老王在重病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给我,报答我对他的关照,令我非常的感动,而这份情谊是无法用鸡蛋的数目来衡量的。 4的善良是如何表现的? 接了鸡蛋、香油后给老王钱,担心他摔倒,对没请他坐下喝茶感到抱歉。心上不安。 5"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因为他病得皮包骨头、浑身无力,滞笨地转身,直着脚走路。我想像着他都要散架了。 6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老王死的前一天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我'给他钱,表现了老王和的善良。 7学了本文,你有怎样的感悟? 提示:从个人如何对待善良的不幸者的角度。从政策如何倾向善良的不幸者的角度
23、。从善良者个人如何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角度。 8.揣摩下列句子特点,并仿写句子,理解划线句含义。(心理描写:概括+具体+结论)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9为什么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那样尊重人
24、、理解人、关心人? 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再是人道主义精神。 10老王的性格,命运。用一句话概括:"老王是一个_的人'。 孤苦伶仃、生活窘迫,凄凉艰难;但老实厚道,心地良心,关心人、讲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 11揣摩加点词语好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
25、形态。 五、苏州园林 (一) 1.苏州园林 叶圣陶 ,名 绍钧 ,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列数字)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举例子、打比方) 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比较 )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是什么意思?改为"地方'
26、可否?为什么? "败笔':原指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文章中写得不好的词句。文中指影响园林整体美观的设计上的缺憾。 不可以。因为句中的"败笔'是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则没有这层照应了。 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 效果不好。第一种说法好。第一种说法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一种是肯定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定句强。 6文段中四
27、个"讲究'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四"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4、5、6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是前后一一对应。 7文段中有一个词贯穿全篇,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这个词是 图画 。 8.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带点的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似乎'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修建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没法直接听他们说,只能是推测。用"似乎'
28、,更令人信服,表意更准确,更严密。"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在这里"务必'对游览者的观察点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在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时,连用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通过联系语境仔细体味,我们发现这不仅不矛盾,而且使表意更为准确。 (二)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里的假山和池沼,其中又以池沼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不能,这句是中心句,后文是按照先假山后池沼的顺序介绍的。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讲究自然之趣,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 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
29、点的一句是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5、池沼的相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不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 6、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 7、"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相呼应,说明假山的堆叠的艺术美。 8、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区别:艺术是一种精神的
30、创造,是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而技术则是在长期重复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别) 9、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话来回答。 因为假山的堆叠,体现了设计者独创性的劳动,给人以审美愉悦。 10.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总分 ) 11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12"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是怎样配合布置的? 成河道模样的水面与桥梁配合;池沼河道的石岸与石头、花草配合; 池沼养的鱼与荷花、睡莲配合。
31、13将苏州园林的池沼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成河道模样,另一类是:宽敞 。两类的共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整齐划一。 14句中"鱼戏莲叶间'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引用 ) 15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分类别) 16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游览者无论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三)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回廊( lng ) 2镂空( lu ) 9、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作比较 ,打比方。 10乙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讲究近景远景的层
32、次。举例子。 11"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12、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各有什么特点?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13"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地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放意避免似的
33、9;。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可否删去? 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表意肯定,一点都不含糊,用词准确。使用这些表意肯定的词语时,建立在对所说明的情况了解掌握得非常全面、非常准确的基础上。 (三) 给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将选定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d ) a着力 b着重 c下手 d考虑 (2)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a ) a单调 b冷清 c孤独 d清闲 (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
34、好画。 ( c ) a曲折 b缠绕 c突兀 d蔓延 2这段话正确的层次划分应为( b )。 a b c d 3这段话说明中穿插的表达方式是( b )。 a记叙和描写 b描写和议论 c描写、抒情和议论 4这段话所说的事物的特征是:苏州园林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5这段话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b、d 、e )。 a下定义 b打比方 c分类别 d举例子 e作比较 f列数字 6把本段中起描写作用的词句写在横线上:俯仰生姿 盘曲嶙峋的枝干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作用是:说明苏州园林的树木不讲究整齐划一,而讲究自然画意。 7本段说明的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8"这就一年
35、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9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是:(从概括到具体)。 10."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11.文中的"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讲究自然之美 ,用"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一句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六、中国石拱桥 (一) 6文
36、引用了张嘉贞和张鷟的赞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为了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和形式优美 ) 7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是(b ) a选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结,这种结构能给人完整清晰的印象。 b选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c选文在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紧紧围绕桥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说明。 d选文的最后一句是对赵州桥特点的概括总结。 8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赵州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经过限定的结论才更符合实际情况,符合说明文要求语言准确的特点。 9这段文字的中心
37、是:赞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10本段开头部分运用了许多数字,有什么作用? 使用科学测量得来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给人以具体明晰的印象。 11本段介绍赵州桥特点,是依照大拱的长度、小拱的作用、大拱拱圈的特点、全桥结构特色与四周景色的配合顺序写的。为什么不按照由大到小的说明顺序,先把大拱的两个特点介绍完,再介绍小拱的特点呢? 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的。 12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赵州桥结构特点、艺术价值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二) 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卢沟桥 2、划线的三个句子分别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列数据、下定义、作比较 3、把这
38、段文字分为四层,简述各层意思 年间/桥长联拱石桥/永定河坚固/桥面建桥时间结构特点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4、文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引用"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不能去掉,"几乎'是表程度,去掉后就成了完全与河面平行了,与实际不符,不准确。 七、故宫博物院 2.选文第二段按空间顺序来说明,请从中找出所有的方位词? 正面、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3.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 太和殿与中和殿、保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其中太和殿又是中心的中心,它是皇帝的宝座所在,是举行重大典礼皇帝受朝贺的地方。 4.在这部分里,为什么对龙的描述有10次之多? 故宫的建筑突出龙,因此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4.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郑州丹尼斯大卫城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 2025年4月继电保护题库+参考答案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同步练习练习题(解析版)
- 2025年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主要负责人)仿真试题及答案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反射》专题测评练习题(详解)
- 2025年铣工(数控铣床操作)职业技能鉴定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房地产开发试卷及答案
- 安装红绿灯监控工程方案(3篇)
- 测量服务进度保障措施方案
- 2025建筑结构考试试卷及答案
- 家长会课件:初一第一次家长会
- H3C全系列产品visio图标库
- 天然气长输管线监理规划
-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作业设计
- 中国风中医药文化PPT模板
- ArchiBIM三维协同设计及BIM技术路线
- 2023年中职单招医药卫生类技能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
- 药学毕业论文5000字药学论文的5000字(合集十二篇)
- 控压钻井专业技术及节流阀专题
- 2022年遵义市医疗系统事业编制乡村医生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YC/T 395-2011烟叶仓库磷化氢熏蒸尾气净化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