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我的母亲 教案 我的母亲 教学目的 体会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了解中国妇女表现出来的传统美德与坚韧精神 亲切地感受亲情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怀念之情,理解母亲“软中硬”的性格 亲切地感受亲情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老师:有一位我们大家熟知的,与巴金、鲁迅等人同时代的伟大的文学家,他生前写过许多小说和剧本。表现的大都是一些小人物和旧社会的穷人、“末世人”,他是中国现代作家中,为数不多能引起世界级轰动的作家之一,你们知道是谁吗? 同
2、学:是老舍吧? 老师:对,是老舍先生,他的原名是舒庆春,字舍予。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他的小说和话剧比如,骆驼祥子月芽儿茶馆我这一辈子,你读过老舍先生的散文吗?一样地道优美的北京话,一样平实朴素的语言,一样浓厚纯朴的情感,让人久久不能释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叙事散文我的母亲 二、初读一遍课文 1.认识文章中比较生疏的字词; 2.结合阅读提示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主要内容。 三、落实字词 1.肥美:意指肥沃丰美 2.姥姥:前指外祖母,后指老人 3.家谱:封建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主要人物事迹的书 4.出阁:地方语,出嫁 5.洗三:旧俗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给婴儿洗澡 6.刮痧:民间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
3、法 7.绞脸:用一条线两股相交,绞去妇女脸上的细毛 8.庚子闹“拳”:指庚子年,即1900年发生的义和团运动 9.撑持:支撑维持之意 四、精读课文,理清课文每段的内容,找出叙事脉络。 第12段:母亲的家庭背景 第36段:母亲出生、出嫁、生“我” 第710段:母亲的勤俭、朴实、为人热情 第1112段:母亲“最会吃亏”,却“并不软弱” 第1314段: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和理解 第1516段:儿子对母亲的思念 第17段:表哀痛之情,呼应前后: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五、再读重点段落(第12,13,15段),体会老舍先生语言运用的妙处。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生轮流分段朗读课文 二、分析课文
4、1.对母亲家世的叙述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文章中介绍母亲娘家的情况,说明母亲从小生在农家,知道日子的艰苦,劳动的可贵,为她“勤俭诚实,身体也好”,以及“软而硬”的个性等都埋下了伏笔。 2.文章中用第8、9、10段介绍父亲去世后母亲独立撑持一家生活的情况,有哪些描写具体体现了母亲的优良品质? 明确:对父亲去世后的叙述描写,是为了突出母亲勤俭、耐劳、朴实、善良的优秀品质。 体现母亲勤俭的描述“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体现母亲执着“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 体现母亲朴实“有客
5、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颂扬母亲为人热情“给亲友邻居帮忙,他总走在前面”母亲的一言一行在幼小心灵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爱花,爱清洁,守秩序”以及“好客的习性”。 3.在文章中重笔浓墨地写的母亲“软而硬”的个性,给一生带来了什么影响? 明确:重点写母亲“软而硬”的性格,是因为母亲这种形象和性格既平凡又伟大,既有中国最普通女性的共性,又有着自身的个性特征。这种性格给了以终生的影响。“对一切人和事物取和平的态度”在做人上“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这种“软而硬”的性格使老舍在人生几大关键之处都做出了不同常人的选择,就是在生与死的问题上,他
6、也“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完完全全继承了母亲的性格。 4.文中写母亲对儿女的舐犊之情处处可见,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面,即儿女对母亲的思念与热爱,请从课文中找出来,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最动情的是第13段结尾处,“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我了,她已入了土。”14段中写“我”两次违背母亲的意愿,她都深深理解,默许了,表示出对母亲的愧疾和感激,还有第1517段几乎都是对远方母亲的惦念之情。结尾“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让人一下子感爱到痛失老母后撕心裂肺的痛苦。 三、总结 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教师,是母亲用血汗和毕生精力养育了我们,是母亲把个性、品质传给了我们,我们也要用真心去爱母亲
7、,呵护母亲,关怀母亲,用最大的努力去回报母亲。 冰心:巴金这个人 教学目标 理解冰心巴金之间的深厚友谊 感悟友情并给以珍惜 教学重难点 理解冰心巴金之间的深厚友谊 感悟友情并给以珍惜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感悟文本 1、从文章中悟出了什么? 明确:冰心与巴金能够超越世俗的男女之情,保持最纯洁的友谊,这实在难能可贵。 2、文中哪些事情能体现出冰心与巴金之间的友谊? 明确:a、冰心提议用“好好休息,尽情享受”作文电文给巴金拍电报。(了解) b、冰心丧夫,巴金写信安慰,冰心担心巴金牵挂自己因而嘱托泰昌转告自己赏花的细节给巴金,以免除巴金的牵挂(互相关心) c、冰心热情支持
8、巴金提议成立中国现代文学馆,不仅多方呼吁,而且积极捐赠珍藏的手稿,完成老朋友的心愿。 d、巴金乐意担任冰心研究会的会长 e、巴金给冰心传作序,序中热情赞扬了冰心为文为人的品质。 3、小组讨论: 文中从各人尤其是冰心的片言支语中,可以勾勒出巴金的轮廓。请你谈一谈巴金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勤奋、认真、敢说真话、大公无私、人品文品俱佳的现当代文学大师。 三、小结 第二课时 综合活动 一、冰心与巴金之间的情感深厚、纯洁、实在难得。你们认为一份真挚的友情需要什么条件?(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2、推介文章:友情:这棵树上只有一个果子,叫做信任,探讨真正的友情 3、案件讨论:“送礼”越贵重便表示着朋友在你心中
9、的地位 故乡的榕树 一、教学目的体味本文“寄情于物”的写法并借鉴之。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故乡生活的掠影,来表达自己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乡之愁。 三、教学方法及设想以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小练笔辅助教学效果的办法,利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四、具体的教学实施步骤 (一)借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课堂教学。附:乡愁(台湾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边,母亲在那边。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现在啊,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
10、在这边,大陆在那边。 (二)板书课题,让学生速读“自读提示”及课文来总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以设疑的方式导入课堂学习与讨论。 请学生根据“自读提示”提炼本文的主题,选材及写作特色。(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是什么引起了真挚、浓郁的思乡之情?找出抒发浮想联翩的思乡之情的段落,并体会哪些词语写出了这种强烈而真挚的情感?(、题可先提问学生,题请全体同学齐读后再请个别学生分析词语的表现力。) 参考答案 题可让学生自圆其说地解答。 题中引起浓郁的思乡之情的事物有两个:住所左边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阴遮蔽着地面。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口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
11、哨音。 题的相应文字在页末段,分析词语以学生的领会程度为准,教师适当地予以评价。 的思乡之情包括了哪些内容?请针对感受较深的某方面内容说说你的体会。(采用前后桌讨论的方式,教师巡视启发、点拨,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要点参考思乡之情包括了以下内容:小时候在“驼背”之船上的“水手”梦有关“驼背”的古老传说女人们对榕树之神的祈求及祖母的疼爱农人们酷热时在榕树下的纳阴乘凉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夏夜生活这些抒写出对故乡亲情、友情和乡情的眷恋、思念。讨论以学生自圆其说为妥。 文章在描述完思乡的景物后,重在表现真挚、浓郁而怅惘的思乡之愁,请学生根据课文加以体会。(让学生朗读有关的讨论文字,即页末段头两句。提问学
12、生体会相应内容,即认识课文的叙事与抒情的有机性。) 这种思乡情感的深沉、浓郁是贯穿课文始终的,请让我们再次借助朗读来加深体味。(教师朗读页末段,让学生齐读与之呼应的页的末三段。) (四)导入课堂练笔。 以点明板书内容含义为教学过渡,说明本文是典型的“寄情于物”写法,启发学生根据相应文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等写个仿写性的片断(例如可以幼时生活的某个场面、事物;或家乡的某个景物、生活中的某个难忘的时刻或事情来写)。 在给一定的时间后请写好的学生当堂朗读,教师进行简要的评价。 (五)教学附记。 课堂讨论应注意渗透的问题。 标题与内容的关系故乡的景物诸多,但为什么如此偏爱榕树呢?原来榕树一旦生长多年后,
13、它的树枝可长成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新树干,这样一株会长成许多株。这在乡民的生活里必然是上苍赐予的聚集场所,孩子们玩耍的乐园了,一切乡情民俗也必然会在这里荟萃了。所以标题一则体现出“寄情于物”的写作特色;二则也倾注了真挚、浓郁的思乡情感。榕树正是这些的体现与寄托之物,以此为题也便于景物描写的集中和情感抒发的浓郁感人。 材料的安排顺序与效果文章先借“榕树”这一事物来表现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再通过回忆发生在榕树下的往事来抒发对家乡的眷恋、思念之情,虽形散而神聚,条理仍有机、分明。 如何看待“驼背”老树的传说、烧纸钱“祈求”树神和折树枝“祭祀祖先的神灵”等细节?正是借写这些来形
14、象、真实地体现出故乡的乡情与民俗,证明故乡人们的善良、正直,他们的淳朴、可亲之处。正因为如此,才让如此梦萦魂牵,对这些不应只从迷信角度片面看待之。 板书设计。在“驼背”上的“水手”梦关于“驼背”的古老传说亲情令飘泊天涯的故乡的榕树女人的祈求及祖母的疼爱友情异乡游子农人们酷热时的纳阴乘凉乡情眷恋、思念儿时难忘的夏夜生活 再别康桥 【教学目的】 1.感悟徐志摩诗歌华丽轻巧的语言,整齐的章法,和谐柔美的音韵所散发出的强烈的艺术感染; 2.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的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 【教学重点】体会诗境之美。 【教学难点】意境的营造。 【教学方法】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学
15、道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在前几课里,我们介绍并运用了诗歌的意象和象征这一鉴赏诗歌的入门方法,这节课我接着运用这种方法,来共同研究、探讨现代诗歌史中的明珠再别康桥,体会其意境之美。 二及背景介绍(详见课件) 徐志摩(18971931) 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欧美浪漫主义、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返国后在
16、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后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其翻译。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支模支撑体系专项施工方案
- 小叶性肺炎宣教
- 2025核心制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车间调度试题及答案
-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案例
- 教师口语技能发音训练
- 恒芯数码团队介绍
- 甜品店员工培训
- 2025年人教A版选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三环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环境水利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4月自考08119管理会计试题及答案含评分参考
- 2025年中国电子游戏室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管道使用维护协议书
- 弘扬教育家精神: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护理
- 2025年上海中考复习必背英语考纲词汇表默写(汉英互译)
- 合伙养猪的协议合同
-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3秋新课标版)
- 执法办案中心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