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安仁课堂实录_第1页
舟过安仁课堂实录_第2页
舟过安仁课堂实录_第3页
舟过安仁课堂实录_第4页
舟过安仁课堂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舟过安仁课堂实录 古诗舟过安仁讲的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使船而撑伞的两个小男孩。今天,语文网跟大家分享舟过安仁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舟过安仁课堂实录情景再现,教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一起来看看吧! 舟过安仁课堂实录由我整理,仅供参考: 【教学内容】 舟过安仁描写了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有趣的一幕:诗人闲来一瞥,被"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的情景所吸引,为什么?因为他们虽无忧无虑的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也收了起来,船桨也停在那儿,这不是很奇怪吗?怪不得没下雨他

2、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疑窦顿解,恍然大悟后,不禁为小童子的聪明,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啧啧称赞,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全诗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生动描写了儿童的稚气行为。既展现了两个小渔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又使得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流露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解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

3、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 体会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心灵对话的过程,古诗教学也是如此。要结合古诗凝练含蓄、意在言外、言约而旨丰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古诗的方法,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改变古诗逐诗逐词逐句的教学方法。注重诗中句与句间的整合,同体诗与诗内涵的延伸拓展。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尝试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深入感悟,在感悟的过程中领略

4、古诗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对这首诗歌的教学,我觉得:首先要注意对诗歌整体意思的把握;要指导学生在一次次"创境想象'、"涵咏诵读'中,进入诗境,感受诗歌中的"儿童'形象孩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感悟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品味童年生活的情趣;最后通过"品味精妙诗句'、"整合品读'其他优秀的描写童真童趣的诗歌,加深对诗歌的喜欢,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引童趣: 1、 游戏 "对诗',激童趣: (1)师:

5、众所周知中国乃诗的国度,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玩个"对诗'游戏吧! (2)师说:"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生对:"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师说:"儿童疾走追黄蝶,' 生对:"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说:"儿童散学归来早,' 生对:"忙趁东风放纸鸢。' (3)师:真是对答如流呀!不知吟诵这些诗句时,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 【预设】 生:袁枚的所见让我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孩子生活的无忧无虑。 师:能骑牛,唱歌、捕鸣蝉,哪一样不是充满童趣的呢? 生:我就像杨万里笔下宿新市徐

6、公店中的这个孩子,平常捉蜻蜓、逮蚂蚱,哪怕捉不到,摔个狗啃泥也是快乐的! 师:蝴蝶是没抓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我们心里了! 生:我仿佛看到村居中的那群小伙伴正趁着明媚的春光自在地放风筝,我仿佛还听到他们银铃般的笑声呢! 师: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 2、师小结,引童趣: 师:是啊,我们的童年时光也正像这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读出其中的无限乐趣。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地读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吧! 3、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课题:舟过安仁) 【预设】生:读了诗题,我知道诗人乘舟路过安仁县。 生:从诗

7、题中,我还知道这首诗描绘的可能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的所见。 二、 初读,感童趣: (一)初读感知,读准读通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2、指名大声读这首诗。 【预设】关注"篙(go)、棹(zho)'两个字的读音。 3、齐读全诗 (二)结合注解、插图理解诗意: 1、师:同学们读书的水平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同学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课后解释或插图边读边想想每句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生自主学习,再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 师:谁愿和大家交流交流:哪些

8、词句还不太明白?哪些诗句结合注解和插图就能读懂? 【预设】 生:诗中的"遮头'、"使风'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助解疑? 生:"遮头'的意思是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的意思是借助风的力量。 师:还有谁能把你结合注解和插图读懂了的内容和我们交流交流? (可指多人交流) 生:我读懂了整首诗的意思:水面上,有两个小孩子驶着很小的渔船,不一会儿,他们俩把撑船用的竹竿和划船的桨都收了起来。天上没有下雨,但是,他们还张着伞,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三、 品读,享童趣: (一) 创境想象,品读体会小童"天真童稚、聪明

9、淘气'的形象,感受童真童趣: (伴着悠扬的音乐,课件呈现相关动态画面:伴着明媚春光,诗人乘坐着小船轻轻驶到安仁的小河上,这时另一叶小舟上的俩孩童吸引了他。) 1、课件边呈现相关画面,师边伴着音乐,深情叙述,引学生入情入境: 师:看,波光粼粼安仁的小河中,一叶小舟轻轻驶来。诗人正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天的美景:碧草含露,杨柳依依;潋滟水光,万倾碧波;阳光明媚,柔风拂面,怎不令人心旷神怡?闲暇之余,不经一瞥,顿而哑然失笑。什么如此吸引他?想像一下眼前的画面,待会为我们描绘。 (课件定格为静态画面 :一叶小舟上,坐着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身旁放着撑船的竹篙、船桨,俩人中间还放着一把撑开的小伞。学生伴

10、着音乐静心细想画面。) 2、学生描绘"想象的画面',感受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 (1)师:让我们都轻轻地划着小船,来到安仁,看一看吧!谁愿意为我们描绘一下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呢? (2)学生描绘"想象的画面': 【预设】生:一天,诗人杨万里乘着船往安仁的方向行驶。河边长着的深绿色的芦苇上,偶尔停歇着一两只翠鸟,它们喳喳地叫着,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姿态优美。岸上,草叶碧绿,带着一颗颗露珠。这时,他看见了另一只小船在行驶,船上悠然自在地坐着两个六七岁可爱的小男孩,一个穿红肚兜,机灵鬼怪;另一个稍大一点的小孩,穿着短衣短裤。他俩撑着船儿慢慢地前进

11、。划了一会儿他们竟然把撑船的竹竿和桨都收了起来,不再划船了,而是嘻嘻哈哈地拿出了一把雨伞撑开放在船中,自己则无忧无虑地坐在船上,继续说说笑笑。诗人看见了,很奇怪:天上也没下雨为什么要打伞?他看着看着,噢!原来是那两个小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的,怪不得不下雨还打伞呢! 3、品读诗句,引导感悟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感受童真童趣。 (1)师:噢!是被渔船中孩童的特别举动吸引了。那诗人杨万里又是通过哪些精练之语描绘的呢? 生:"一叶渔船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指读) (2)师:能说说此时此刻,孩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能读出自己的感

12、受吗?指导读(引导感悟孩子的无忧无虑、天真童稚的形象) 【预设】 生:"收篙、停棹、坐船'让我感受到俩小童天真可爱。因为,划船出行的他们把船划到河中时,竟然把撑船的竹竿和划船的桨都收了起来,不再划船了,而是嘻嘻哈哈地拿出了一把雨伞撑开放在船中,让我感受到俩小童天真可爱。 师: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指读第一、二行) (其他预设学生活动略) (3)师:泛舟河上,有篙不撑,有桨不划,你们猜猜俩孩童心里想些什么?(引导感悟孩子的奇思妙想,感受孩子的淘气聪明。) 【预设】 生:划船太累了,怎么才能省力?不如让风带着船儿向前走,风吹了伞,不就能带着船儿走啦,嘻嘻! 师:真是淘气聪明的孩子

13、! 生: (4)师: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品味童趣) 【预设】 生:这俩个小孩居然能想到"张伞使风',真是聪明,我真想到他们的船上体验体验这其中的乐趣! 生:看到他们做的这件有趣的事,我也想起曾经的一件趣事 (5)师小结:这真是"童心无处不显,童乐无处不在'呀!让我们再次读一读,感受孩子的天真无邪、淘气聪明吧!(生读第1、2、4行,师读第3行。) (二) 再次创境想象,品读体会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 1、( 伴着音乐,课件再次呈现静态画面渔船上的孩童收篙停棹,撑开小伞放船上。诗人立在船头观望。师再次动情叙述,引学生入境。) 师:让我

14、们将目光再次投向安仁的小河吧!收起桨儿,放下篙,撑开小伞船中放,渔舟小童笑声声,任尔小船水中荡。是啊,晴空之下,碧波之上,河中之景,孩童之举既吸引了你,也吸引了我,更吸引着他杨万里。此时此刻,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呢?小声读读诗句想想。 【预 设】生:为什么没有下雨偏撑开伞,不是用来遮头而是放在船上呢? 2、师: 孩童的异常之举让诗人疑惑不解,他会怎么解疑呢?想象一下。 【预 设】 (1)生: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师: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第3、4行,读出心中的恍然大悟吗?

15、 (2)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 师:那我们就合作着读一读第3、4行,读出诗人心中的惊讶,孩童的稚气、淘气、聪明。(可先指读,再齐读。) 师问:"怪生无雨都张伞,' 生答:"不是遮头是使风。' 3、师:疑窦顿解,此刻诗人心中又会想些什么呢? 【预 设】 生:或许他对俩小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俩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生:他也许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有趣的事。 生:或许他会加入孩子的行列,使风行船 4、师:是啊!眼前此景不觉激起诗人心中那颗不泯童心,眼前孩童不禁让人啧啧称赞!让我们再次齐读第3、4行, 读出诗人此刻心中种种感受

16、吧! (三) 品读感受诗句的精妙之处,享童趣: 1、师:眼前一幕令诗人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再次齐读,回味这充满童趣的一幕吧!(齐读全诗) 2、师介绍诗人: (课件出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和陆游、范成大三人是互相佩服的朋友。杨万里擅长七言绝句,不论农家生活,还是自然景物,在他笔下都显得新鲜活泼,趣味横生,尤其难得的是,他喜欢描写儿童形象,所写的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3、 师:再读读诗,找出诗中"点化诗境'用得精妙的词? 【预

17、 设】 生:这个"使'字,把渔童玩耍中透出的天真烂漫、聪明顽皮的天性写活了。 生: "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大悟,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 师评价:同学们的品读能力真强!看似平常词,却把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尽显其中了,这就是诗的魅力所在呀! 4、师:来,就让我们选择喜欢的背诵的方式,把这两个栩栩如生的顽童形象记在心里吧!大家可边想象画面,边吟诵;可边表演,边吟诵;也可与伙伴合作来吟诵 (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背诵古诗,指名,齐诵) 5、师:美好的童趣令我们深深陶醉。其

18、实诗人杨万里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自读下面的诗: 课件出示: 稚子弄冰 桑茶坑道中 杨万里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晴明风日雨干时, 采丝穿取当银钲(zhng)。 草满花堤水满溪。 敲成玉磬(qng)穿林响, 童子柳阴眠正着, 忽作玻璃碎地声。 一牛吃过柳阴西。 注解:【脱晓冰】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钲】古代一种像锣的乐器。 【玻璃】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不是现在的玻璃。 【桑茶坑】在安徽泾县。 【花堤】鲜花盛开的堤岸。 【眠正着】睡得正熟、正香。 (1)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好好读一读,体会其中的童趣所在。 (2)学生交流汇报。 a:稚子弄冰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钲',圆形;声音上,有"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b:桑茶坑道中描绘了孩子的天真可爱,童趣无处不在:雨后晴天,小牧童躺在草地上,睡梦正酣;而他的牛儿,却只管埋头吃自己的青草,越吃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去了。 四、 读写,延童趣: 1、师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