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山村》教学设计_第1页
长春版《山村》教学设计_第2页
长春版《山村》教学设计_第3页
长春版《山村》教学设计_第4页
长春版《山村》教学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长春版山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文本解读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是一首数数歌。内容虽然简单,但画面生动。语言富有节 奏、韵律感,读来朗朗上口。这首童谣巧妙地将数字镶嵌其中,诗句由一至十这 十个数字串起来,描绘出了一幅宁静幽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在不远的地 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 ,树上、路边盛开着散发着清香的花朵。将我们置身于美感之中。 (1)简约美。这首小诗寥寥几笔,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读着诗句, 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诗中的一个"去'字便有了行动,有了动感,一个"里&#

2、39; 字便有了距离,一个"烟村'和"四五家'便有了村落的生气和小村庄的模样, 一个楼台和花,便有了小小村庄的幽雅和静谧。所以我们说,简约的奥妙就是要 给读者留下一个揣度的空间,遐想的天地。再加上诗的二、四两句的句尾"家' 和"花'同为"a'韵,所以一路读来押韵合辙,朗朗上口。语言虽简意却深,条 理也十分明晰,在诵读之时,谁能不被这山村乡居所陶醉? (2)趣味美。此诗活用了数字,将数字引入文学作品中,增添了特殊的魅力。一 首短短20个字的小诗中,用了10个依次排列的数字,显得却不生硬。可以说,这 首诗是儿

3、童学习一到十这几个数字,熟悉它们的排列顺序,练习书写汉字基本笔 画的好课文。 (3)意境美。"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 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了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 情。 2.教学价值 本课教材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首诗歌,一幅插图,一张识字表和写字表,一 幅虚宫格的图示,还有3道课后练习题。 本篇课文处于全册教材第二组的首篇,是学生入学后第一次正式接触教材中的课 文。相对后几篇韵文而言,这首诗歌以数字排列的形式成文,属儿歌中的数数歌 ,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本形式之一,利

4、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走进教材开 始正式接触文本学习的首篇,首先向学生展示了祖国文字的语言美。汉字以其独 特的魅力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数字也可以组合成一首诗、一幅画、一个有趣的 成语,它凝聚着民族的智慧。教学时可以创设优美的意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让学生感受诗中语言的美。 另外汉字还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放射着奇异光彩。作为书写的首 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虚宫格中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感受着 汉字的形体美。 让学生喜欢汉字,热爱学习,乐于学习语文。 本课的插图意境优美,展现了田园风光的恬静、淡雅。图画内容虽然简单,但图 画中远处的山、亭台,近处的花朵与诗句遥相辉映

5、,让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因 此,充分使用插图,通过观察插图中的景物,与诗句对应,正确、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背诵课文。展开想象,体会意境,相机发展语言。 书中的识字表,上面是要求会认的字,下面虚宫格中的字是要求会写的字。在会 写字表的上面,还有两个基本笔画:横和竖。 在虚宫格中写字,是本套教材的突出特色。虚宫格(集田字格、米字格、回宫格 等多种格优点于一身)可以确定笔画的起止与长短;确定笔画的走向;确定笔画 间的距离;确定合体字的比例与分界线;确定字的大小;确定"写字满格'的标 准。还可以确定字的几何外形。"虚宫格'中呈现的字,大致分为三类九种几何 外形,基本

6、可以概括汉字的结构。如三角形类:正三角形(人)、倒三角形(下 );梯形类:正梯形(玉)、倒梯形(古)、左梯形(项)、右梯形(加);方 形类:横方形(四)、正方形(国)、竖方形(多)。学生掌握了这些,有利于 促进学生写字时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在本课中,帮助学生认识虚宫 格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它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要求会认的字的卡片。 2.一幅描绘山村的情境图或课件。 3.识字卡片和虚宫格图示。 (二)教学思路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前可以通过学生数数,或唱数字歌谣,把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有机地联系起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

7、教师根据古诗内容创设情境,引领学生置身于美 丽的山村美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这首古诗是全书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在没有学习拼音的情况下,教师可通过 听读、领读、跟读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诗 中的画面,最终达到熟读成诵。 (2)朗读时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山'"村'"三'"四'"座'"十'"枝'的 读音及"一'的变调(二声)。 (3)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注意适当停顿。这首诗歌排列整齐,具有韵

8、律美,朗 读时数词可以读得稍重些,突出山村虽小,但景色很美。朗读可以按着二、三的 节拍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4)为了更好地感悟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可以借助图画,配上乐曲描述图 画的内容,想象山村的美丽。然后将图画的内容与诗句对照,找出描绘图画内容 的诗句,再反复地吟诵,感悟诗中语言的美,景色之美。 (5)学习生字之前,要指导学生观察本课的生字表。第一行注音的生字是要求学 生会认的生字,第二行虚宫格里的字是要求学生会写的字。 (6)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本课要学习的十个生字(可采取定位 识字法)。这十个生字的认读,可不必平均使用力量,由于

9、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 ,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确定重点和难点。 (7)十个生字重点读准字音,分清平翘舌音。可以通过"开火车'读卡片或同桌 、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认读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8)在识字过程中能使汉字数字与阿拉伯数字建立联系。可以通过看图填空或是 找朋友等游戏方式建立联系。 3.指导书写 (1)学生首次在虚宫格中写汉字,首先要指导学生认识虚宫格。知道在虚宫格中 写字能把字写得端正、匀称。教他们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一线、左二线,右 一线、右二线,上一线、上二线,下一线、下二线。大致了解虚宫格的用处和各 部分名称。 (虚宫格中呈现的字,大致分为三类九种几何

10、图形,基本可以概括汉字的结构。 如三角形类:正三角形、倒三角形;梯形类:正梯形、倒梯形、左梯形、右 梯形;方形类:横方形、竖方形、正方形。学生掌握了这些,有利于促进学生写 字时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此部分内容教师作为了解即可,可以在 以后接触更多的汉字时为学生作演示讲解。 (2)可以让学生书写之前先观察不同的笔画在虚宫格中的具体位置,然后教师再 做具体指导。时刻关注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在写字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 观察、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3)指导写字时要注意"横、竖'的具体指导。"横',从左到右,从左二线起 笔,起笔时稍重,沿横中线运笔,在右

11、二线收笔,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满四 宫。"竖'是从上到下要写直,竖分两种,悬针竖和垂露竖。从上二线起笔,起 笔时稍重,沿竖中线运笔,在下二线收笔,收笔时轻提笔,写出悬针状,写满四 宫。要让学生知道"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4)指导写字可教一个写一个,也可让学生先描一描,看看四个字都有怎样的笔 画,长短一样吗?为什么范字写得好?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并 点拨要领。写字教学要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本课是第一次指导写字,重点要求 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范字,描、临之后比一比,每笔要一笔写成。 (5)在指导书写"一、二、三、十'时,引

12、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横的写法从 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二'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 字要居中。 "三'要注意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第二横在横中线上,第三横最长。 结合书写"二'"三'两个字,让学生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4.活动提示 (1)"请你跟我读'。练习的目的是复习和巩固所学生字的字音,了解汉字和阿 拉伯数字之间的联系;读成语的设计意图是在积累十条成语的基础上,再次巩固 所学生字。学生们可

13、以由教师领读,也可由会认的同学领读,达到熟读成诵。诵 读时,注意"四、十'的读音。也可以结合绕口令进行练习。根据课后的练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比如有的学生在入学前积累过类似的数字成语 或是小韵文,也可以进行交流。 (2)"跟我一起写'意在练习写字,在这里出现一个形象贯穿了整册教材,就是 这个小松鼠的形象,它的出现是为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规律,这里提示我们横平 、竖直,后面的课文中还有一些提示语(如:独体字在中间,撇稍低,捺稍高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按着提示的书写规律进行指导汉字的书写。 写之前可以在学生认真观察虚宫格的基础上,通过描

14、临,进一步体会"横、竖' 的书写过程和方法,即"横平、竖直'。 (三)课时安排与内容分配 课时安排:2课时。 内容分配:朗读、识字、认识虚宫格和指导书写部分字可放在第一课时;复习生 字、背诵古诗、写字指导与课后练习放在第二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本课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课文内容大多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接触甚至已经会背诵 ,尤其是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多数学生能够认读。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教 学的设计,不可平均使用力量。应突出重点,如几个平舌音的处理上,及时找到 学生学习的难点。 另外感悟诗意,体会意境是难点,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故事创设古诗所描绘的情

15、境 ,看图画与想象印证,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由于学生 年龄的限制,可能对数字产生的概念较为狭隘。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诗 中的很多数字都是表示概数,并非实指。教师也可以多多引用一些例子,让学生 明白这个道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些数字还有自己独特的象征意义,如" 三'"九'表示多,"八'表示吉利等等,也可以适当地在教学中巧妙地进行渗 透。 相关资料 1.古诗的相关内容。 【简介】 邵雍,北宋哲学家、教育家,一生主要从事哲学研究。 【解释】 (1)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2)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3)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4)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译诗】 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 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 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2.拓展与补充活动。 (1)引导学生找一找,我们生活当中哪些地方用上了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