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_第1页
探析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_第2页
探析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_第3页
探析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_第4页
探析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析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摘要:随着国家建筑种类的不断增加,楼房建设 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系统防排烟设计、施工情况越来越复杂。 在改造建筑体系防排烟方法的应用中,防排烟系统设计人 员,应更加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消防技术规范,实事求是地 看待技术规范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做到既不僵化执行。诚 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还会出现新的矛盾,作为工程设计 人员,应立足工程现场,结合防排烟规范的合理应用,充分 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力求设计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关键词: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问题分析;对策探讨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in the national

2、 building type, building construction scale is expanding constantly, building systems to prevent construction more and exhaust design, more complex. in the application of smoke control method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building system in the design of anti personnel, exhaust system, should be mo

3、re seriously study and deeply understand the fire codes, seek truth from facts abou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loopholes and shortcomings, do not rigid execution. of course, in the actual project application, some new contradictions, as the engineering design perso rm el,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o

4、ject site, with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smoke control standard, considering all the possible problems, and strive to complete and scientific design.keywords: high building; smoke control design; problem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中图分类号:tu20引言依据建筑火灾实情状况总结,高层建筑火灾具有以下几 个特点:火势蔓延快。火灾造成的烟气在水平向扩散速度 为0.

5、 53m/ s ,沿楼层间和竖向关联的扩散速度为3 4m/so而在火灾状态下,人的疏散速度仅为lm/s;烟囱 效应,易形成立体火灾。火灾易在高层建筑的竖向管井、玻 璃幕墙缝隙、共享空间等部位产生,并加快烟气的蔓延速度, 火势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形成一种热风压,改变原有空气流动方向, 产生逆流,从而加剧火势蔓延。当室内温度随燃烧时间的持 续达到600°c以上时,在有外部新鲜空气进入的情况下发生 轰燃;疏散困难,扑救难度大。火灾一旦形成,由于建筑 内功能结构复杂,空间跨度大,人员众多,加上烟气的毒害 性和蔽光性等,极易造成疏散扑救困难。所以,当火灾发生 时,能否控制高层建筑内部烟气的流动,

6、及时将其排除到室 外,阻止烟气向防烟分区外扩散,对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 救援的展开,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防排烟系统专 门的技术规范,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 下简称高规)中,有关防排烟系统的规定较为粗糙、不 全面,无法满足实际需要。1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规范分析1.1规范中对高层建筑防排烟存在的部分不合理问题(1) 自然排烟窗的设置不合理。高规第8. 2.4条 规定:“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自然排烟窗靠人工开启是不现实的,虽然可以设置机械传动 装置,实现联动或自动打开,但其传动机构、联动装置的造 价极为高昂,而且对于目前广泛采用的侧拉窗而言,国内尚

7、无厂家生产,无法实现。因此高层民用建筑内自然排烟窗均 未设置传动开启装置,甚至作为火灾排烟用的天窗、高位窗 亦未设传动开启装置。还有部分设计师机械理解规范,自然 排烟窗设置位置极不合理,比如在高层建筑的内走廊排烟 时,直接在疏散口(门)上方设置自然排烟窗。而高规 第8. 4. 4条仅仅规定机械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的距离, 对自然排烟窗设置没有这方面的规定。(2) 应设机械防烟设施的部位未设置防排烟系统。如 高规中规定“:对于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 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以及不具备自然排烟条 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 层(间)均宜设置机械防烟系统。

8、”从理论上分析,楼梯间 及其前室都需保持正压,但在实际运用中,大量高层建筑靠 外墙且有窗的楼梯间,常闭式防火门或排烟窗常开,一旦发 生火灾后,就难以保持所需要的正压值,达不到防烟效果。 另外,带裙房的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 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 然排烟,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其前室或合用前 室就未按规范要求设置机械防烟系统。(3) 送风口设置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实际运用中,建 设工程普遍存在竖向机械防烟系统的送风口普遍采用同一 规格尺寸的固定百叶窗式常开风口,加之管道过长或连接不 严实、内表面不光滑或送风竖井不抹灰、弯头转角多以及常 闭风口

9、关闭不严密等因素,致使各处送风口的风量、风速严 重不平衡,离风机较近的送风口的风量较大,末端的送风口 的风速、风量接近于零。但高规只是在第8.1.5条中 作出笼统指令性规定,现实操作性不强。(4) 通风合用系统缺乏合理性。高规中第8.4. 10条 规定:“合用系统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并应符合 排烟系统要求”。也就是说,国家虽然不提倡机械排烟系统 与通风、空调系统合用,但未明令禁止。实际应用中,建设 工程中机械排烟系统与通风、空调系统合用的现象普遍存 在。因此,存在了极大的不安全因素。1.2处理对策在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从高层民 用建筑防排烟系统的方式选用、测绘数据确定

10、、系统布置等 方面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1) 正确选用排烟方式。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以及相 关规范技术标准,排烟系统的选用顺序应为:自然排烟优于 机械排烟,空间排烟首选机械排烟,自然排烟避让高层排烟。 自然排烟方式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还应该考虑室外风压的 影响,须采取措施避免烟囱效应带来的危害。(2) 合理确定排烟数据。高规规定:“排烟口风速 不宜大于10m/s” ",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3/h"。 给人形成风速愈小愈好,排烟量愈大愈好的误导。这不但造 成投资浪费,而且还会造成火势蔓延。设计人员应根据建筑 物的特性、构造、可燃荷载、环境等综合因素,合理确定排 烟量、风速

11、等排烟系统基本数据的范围。此范围的上限和下 限,应严格借鉴公安消防研究部门研究测试结果,严格校核 漏风量和风力损失等,做到经济合理。(3) 精心设计排烟布置。自然排烟。自然排烟 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排烟窗的有效开口面积,注意设置不同朝 向的可开启排烟窗,对无法手动开启的排烟窗应设置机械传 动装置。正确的自然排烟方式必须设置正确的自然排烟口。机 械排烟。机械排烟的设计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合理组织 烟气流动。火灾状态下,机械送风口与机械排烟口的位置不 宜过近,同时送风的速度不宜过快,防止机械气流与火灾烟 气流冲突,将火灾烟气流扰乱、稀释,确保火灾烟气流与排 烟方向保持一致。建议采用着火防烟分区机械排

12、烟,相邻防 烟分区机械送风的方式;二是严格布置排烟管道、排烟口。 根据排烟量、排烟风速、风管材料、风口型式、风力损失等, 认真计算出各段烟道的截面积、排烟口的开口面积、排烟口 的设置位置、数量等。2高层民用建筑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2. 1商住楼商业部分排烟系统设计分析(1) 目前普遍存在底层设置商业场所,上部为住宅建 筑的商住楼。这些建筑的商业部分就必需设置机械排烟系 统。在这种结构下,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口位置显得十分的 关键。如果距上部住宅外墙过近,且靠近门窗、洞口,或者 设置于其上风方向,可能使商业部分火灾时产生的烟气向住 宅部分蔓延。那么,排烟口应该如何设置呢?其距离住宅部 分门窗、洞口的

13、距离(水平、垂直)应为多少呢?同样,有的 商业部分利用天井、通风井等作为自然排烟口,这些自然排 烟口,也需要考虑与住宅部分的安全距离问题。相关规范、 标准,对此并未作出具体规定。高规第& 3. 9条仅有规 定:“机械加压送风机位置应根据供电条件、风量分配均衡、 新风入口不受火、烟威胁等因素确定”。(2) 正压送风设计的规范基本未考虑相关标准规定的 电梯底部电梯门的压差(包括高层的热压差)是否易引起电 梯门开闭故障(虽然火灾电梯是不开的,消防电梯消防人员 是要使用的)。在工程实例中地下室与地上建筑合用正压送 风系统时,常常存在地下室送风量偏大现象。2.2处理对策(1) 排烟口应尽量设置在

14、住宅下风方向的开阔地点, 使火灾时排出的烟气能扩散到室外,尽量减少对上部住宅的 威胁。安全距离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参考同类型建筑之间的防 火间距要求,有条件的裙房位置尽可能加长风管。(2) 不管是商业部分的排烟口与补风口,还是商业部 分的排烟口与住宅部分的正压送风口,送风口应设置于排烟 口上风方向。进风口宜布置在室外排烟口的下方,且高差不 宜小于3m;当水平布置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排烟口 距离住宅的门窗、洞口至少应为6m;当不足6m时,必须 设置于其上风方向。当受条件限制确有困难,必须沿住宅外 墙设置时,必须设置于其上风方向,且排烟口上部应设置防 火挑檐。工程实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地下车库排烟竖井的 排放口(某些地方允许排至一层而不需要到屋顶)与正压送 风的取风口的位置关系,部分暖通设计师不去注意这些排烟 口,而仅由建筑专业随意布置。(3) 在工程设计中,设计师往往比较关注送风量的计算, 按最大风量选取,还考虑漏风等种种因素,而忽视余压值的 控制;笔者认为对有可能超压的部位设置泄压设施。3结语综上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