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成本递增模型_第1页
边际成本递增模型_第2页
边际成本递增模型_第3页
边际成本递增模型_第4页
边际成本递增模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0第三章邊際成本遞增模型根據經濟學理論,邊際成本通常隨投入增加而遞增,線性成本是比較強的設 定,也使我們得到連結強度不是1就是0的結果。但就現實社會而言,連結強度 有強弱之分,這促使我們去思考線性成本假設的妥適性。因此,我們將在本章分 析當邊際成本呈遞增現象的情況:直覺來說,當邊際成本隨投入增加而遞增,則 經濟個體當然較不會有誘因將強度增加到1。所以我們以下將焦點轉移至較符合 經濟現實的遞增成本模型:3對稱均衡與線性成本模型一樣,以下我們先求解町、 第二階段求解:$;、5;邊際成本遞增模型只影響預期報酬函數的成本部分'因爲預期報酬函數效益 及成本部分是分開的。我們定義新的預期報酬函數

2、 "如下,同樣令M , V/*並求對稱均衡:v, = 1 _ A (1 - Q -)m -伙_mcs:-心(3.1.1)%分別對、几求一階條件如下(3.1.2)(3.1.3)a-a电)心-2mcsn = 0 mp.(1-a电)叶1 = lines. dsik ” N NiJ"八 N N,J些=£0、(1 - Q 电)1 -2Ccs . = 0 => 00、(1 - G 鱼)1 兰=26C5. dsik 匕、N N,k匕、N Nik由於預期報酬函數只是將成本改成二次式,所以(3.1.2)和(3.1.3)的經濟意含匕$ 的 卜標 c 代表 convex cost

3、as 代表 symmetric aeUvori與(227)及(2.2.8)類似不再贅述(3.1.2)和(3.1.3)是多次方程式'我們無法從中求得©和s:的解析解,不過仍可從一階條件比較出$;、£的大小。Lenmia 3.1:若$;、$:均爲內部解 * 則$; >$;或者s; <s;=>加 > e。 proof我們用反證來完成這個證明。已知則在7女的情況下若5; <5;且(3.13)成立,則可明穎看出(3.1.2)不會成立,所以耳>$;從另一個角度看,已知A >伙之下,可發現若S: < S:而7 s e將互相矛盾的。Q

4、.E.D.從Lemma 3和Lemina 2可知邊際成本遞增和線性成本這方面保有相同 的性質。主要是因爲即使邊際成本遞增,對內和對外連結的邊際成本結構和線性 成本類似:對內投入一軍位強度和對外投入-單位強度所要花的邊際成本一樣。 成本結構沒有被扭曲,這個性質也不會被扭曲。雖然我們無法求得解析解,但卻可以藉由牛頓逼近法求得町和$:的實數數 値解,並分析比較靜態,以下我們將逐一說明數值解的性質。爲了幫助我們了解數値解的性質,我們令a=0.8、切=0.3、2=0.295、 c=0.0019、N=10 > n=10、m=6將舟的邊際效益函數和邊際成本函數以爲橫 軸,分別用電腦畫出如下:其中正斜率

5、直線爲邊際成本線、負斜率曲線爲邊際效益線由(3.1.2)可知邊際效 益在夠大且(m-l)奇數的時候是負値,此時$;只有一實數解,若(m-1)是偶數, 則邊際效益永遠是正値,而且此時邊際效益線會呈現convex的形狀,因此s;可能 會有2個實數解,若2個實數解都大於1則令其爲1,若一個介於0,1、一個大於1, 則取介於0,1的解,由圖町明顯看出取介於0,1的解達到的效益比s;=l (此時邊 際成本大於邊際效益)的效益高。以上述的參數爲例,解値分別爲:$: =0.4735213148、s* =98.28198482+61.593459481、s* =-21.35825165+62.77248276

6、1、5* =-21.35825165-62.772482761、$: =98.28198482-61.593459481可明顯看出有1個實數解、4個複數解,而s; =0.4735213148。了解$;、:如何決定後,我們自然地想知道外生參數變動對几;、$;的影響。 以下分別分析各外生變數變動對町、$;的影響。ds*Lenuna 3.2:若$;爲內部解,則说0。pi oof:仔細觀察邊際效益函數町發現若介於(0.1严(內部鞘,邊際效益將隨m增加而減少'所以4也將隨m增加而變小。以上述參數爲例,誤m由6增加到11, 用圖型表示如下:dsu耳=0相営於m=0,所以不管m爲多少,邊際效益値亂等

7、於m=0之下的値,所以益“其中水平直線爲線性成本函數的邊際成本、正斜率直線爲遞增成本函數的邊際成 本、二條負斜率曲線分別是m=6和in= 11之邊際效益線。m增加到11,邊際效 益線向下移,和邊際成本的交點向左移,所以町隨m增加而變小。 Q.E.D.將(3.1.2)等式左右2邊的m消去,此時(3.1.2)可解釋爲只增加1個對內連結 強度的邊際效益等於邊際成本*n)變動只影響邊際效益而與邊際成本無關,我們 已由Lemma 2.5知m增加使邊際效益減少,所以當成本爲遞增,這個情況還是 一樣,不過在遞增成本下,5,減少會帶動邊際成本減少,所以一般來說,爲 了達到均衡,九需要減小的幅度較線性成本/J4

8、比較上AM 1Lemma 3.3若町爲內部解,則n/g若夠小(議(才尸很接近1)則密no。 daproof:遞增成本和線性成本不同的地方只有成本部分,效益部分是完全一樣的。而我們17 豐S 二几(1一2护)心刃1 + (加一l)ln(l_a善),MR® 表示沁*NN的邊際效益函數 > 若 、宀<°,代表二條邊際效益線的差距隠增加而減少,貝J我們口J推dmdSq論成本遞增F为減少的幅度必小於線性成本的情況。但我們無法知道1 + (加-1)5(1-2工)N的正負,所以也無法確定也的符號。dinosHds sNc 已經由Lemma 2.2矩 若气爲內部解則=>

9、- <0,a若夠小(譲()w_1ds 很接近1)則->0 o也就是說若沦0.5,此時。增加邊際效益減少 > 而邊際 daOs:, 成本不變,所以l-dWan 子W0在邊際成本遞增下仍成立。Q.E.D.da我們利用下圖來解說。變動的影響。下圖利用上述參數但"由0.8減少到02 0.4 0 5 0.9 11 20 TO220020.74。0 JJUI Q-00)1比較線性成本、邊際成本遞增均衡的變動可知線性成本之下略大幅增加到1(角解),而遞增成本約只增加至0.6,原因在於遞增成本下,邊際成本隨增加而增加,所以一般來說,在遞增成本之下,5;需要增加的幅度大於線性成本所需

10、要的幅度"Lemma 3.4若诈內部解件心 齐也夠大(讓(蕩戶很接 近1)則李50。Lemma 3.4證明邏輯與Lenwia 3.2及Lewwia 3.3 樣,不再贅述。我們將$由03 增加到0.34,以下圖比較線性成本和邊際成本遞增均衡變動之差異。35CJ.002O.OJ960.CD1Sy 0.031860.CD1&OOT75O(D170.1 02 0.3 04 0.6 0.6由上圖我們還是可以得到線性成本之S;增力帀畐度較遞增成本增力口幅度大的結論。Lenuna 3.5若时爲內部解,則舟° <0。36#以下仍利用模擬圖來進行不同成本函數的比較靜態分析。集$

11、由0.295減少至0.25可得下圖#Lemina 2.4說明兽“,所以在遞增成本之下,b、由0.295減少至0.25,我ob.們預期町將增加'但是幅度會有差異。由上可知線性成本下s:j增加幅度遠大#於遞增成本增加的幅度。第一階段求解:加接下來我們利用和2.2節一樣的方法,令a=0.7z b产04, /?2=0.36z c=0.001, N=1O, n= 0,10,可知v(m*(n*),w*)=v(8,10)= 0.7809114265 » 而s; (8,10)=0.90M437024、s; (8,10)=0.893809682 (appendix 3.1a)« 這個

12、結果說明切、2的差距夠大下,經濟個體會偏好較多、較強的同群體連結,較少、較弱的不 同群體連結 而由於成本夠小,所以強度均接近1。爲了和線性成本模型比較,我們讓a=0.8、b产0.3、®=0.25、c=0.0022、N=8、n=8,再做一次模擬得到s; (&8)=0.5199228807、q: (&8)=0、匕;(加”(心,心=(8,8)=0.8955948747 (appendix 3.1b)。將上述結果和Q(亦(),心=以(5,6)=0.8913884559, »; = »;=1比較,我們發現遞增成本之下,個人會傾向較多連結、較弱強度的模式,這主

13、要是因爲成本 爲二次式,再加上強度均介於0,1,所以相同強度下,線性成本的費用大於遞增 成本,因此遞增成本會趨於維持較多、較弱連結方式(Proposition 3.1)。我們可推得以(8,8)匕:(5、6)”;(5,6),第二個不等式是因爲在遞增成本下, 可以選擇策q;均等於1(即線性成本下的情況的最適選擇),但是巧;(5,6)的$;工1, 所以必達到更高效益。Proposition 3丄若N严N、V;,則經濟個體會偏好較多連結、較弱強度的模式。 proof:假設經濟個體有總強度S分配在某一群體的連結上,若能證明ST (%、S-Sij)-($"、%、S)T(»、片、.、S冶

14、、%-%-%)淨效益持續增加, 則可知道經濟個體偏好較多連結、較弱強度模式。就效益面來看,首先比較S和(5,. ' S-5. ) F總效益的大小:A (1 _ & 春)_ £ (1 _ a秸)(1 一 a J) = (亓)%($ - sy) (31 4) 也就是說,S T ( %、S- %)效益面會減少。接下來比較(、S- % )- (气、Sjp、S- 5.Sjp ) 效益面的變化:S-S S-$5.S S- S.A (1-镭)(1_0十)_人(1-時)(1-啡)(1-0严)(3.1.5)所以(3.1.5)可化簡爲:(3.1.6)(眷)乜($-环)同理,連結數從m-1

15、增加到m個,效益變化爲:yA Q-a诂)(1 -Q专)(1 -a 爲°)(亓)-臨G-环一臨)(3.1.7)接下來看成本面,首先比較ST(%、S-气)成本的變化:由於成本爲2次式,所以我們有以下不等式:(3.1.8)38#(3.1.9)接著比較(列、S-$“)、(Sy ' %、S)下的成本大小:cs j + c(s- s J - C略 + csj + c(s -气-sip)z令X=s»,由(3.1.8)可知ex1 >c(x-slp)2 + csjp 即(3.1.8)(消去c珀),所以(3.1.9)口J*改寫爲2c$q(sf f,),因此當逹結數由m-1增加到m

16、,成本減少2%將效益、成本變化分別列出後,我們可比較淨效益變化。st($“、s-气)淨 效益變化爲 2c Sy (s-S.J (s - Sjj) = S.J (s- )2c- () » 所以只要 c 不要太 小,淨效益爲正°同理(、S6)T(阳、几、$_% 一一臨) 淨效益變化爲 2c (s-S.J - sip )- (1 - -) ()2 s.p(S - S.J -Sip) = sip (s- 5f>. - sip) 2c-(1虫勿 A2'淨效益仍爲正。最後,m-1個連結變成m個連結的淨效益變化 N N如下:2c sim (s-嘉 Sip .几,)(1 -

17、Q 专)(1 - Q 肓)(1 - 0 U )(令)2 sim(5 -S.- 几)=sim (s-Sq % 九)2c(1 - a秸)(1 - a#). (1 - a ;卩)(等),淨效益還是正。所以我們可以說經濟個體偏好多逹結數、低強度模式。Q.E.D.連結數增加、平均強度變弱,使發生問題而無法解決的機率增加,但成本卻 減少,由上述定理可知,在C夠大的情況下,成本的減少將大於問題無法解決機 率的增加,所以若每軍位強度的成本夠大,經濟個醴不會偏好交少數朋友,而每 個朋友都投入很高的強度,相反地,經濟個體會偏好多交朋友,而強度投入較低另外,即使經濟個體喜歓多朋友、低強度模式,但我們有限制每個人有潛

18、在可連結的數量,所以連結數不會無止盡地增加。Proposition 3.1同時也顯示只要N不是太小則每個人的群聚係:不會太40#小,而整個社會網路的直徑不會太大。我們同樣可以利用模擬方法求得到外生變數變動對加”、r、h、v;.:的影響°接下來以a=0.8、b产0.3、久=0.25、c=0.0022、N=8、u=0,8爲比較基準進行下面比較靜態分析。一、a變動對內生變:的影響:a=0.8=>a=0.7(appendix 3.1c)直覺可知。由0.8減少至0.7將使減少。由於我們無法求得最適 連結數的解析解,所以a減少比較讒我們困惑的部分是強度及連結的分配。a減少導致對內及對外連結

19、的邊際效益均增加,就對內連結方面,町能強度 增加或7”增加,但N=8,所以加“不能再增加,所以較有可能的情況是略、$;、 广均增加;而加“減少。實際上此例":;W”川)刁:;(7,8)、s; (7,8)=0.6837462546、 4(7,8)=0.6711647727。a減少使受到同群體、不同群體鄰居幫助的機率都增加,應該要同時增加同 群體、不同群體的連結或強.度,但目前的連結數已達極限,所以爲了增加不同群 體連結數,只好減少同群體連結數,並增加同群體強度來彌補同群體連結數減少。線性成本之下,減少導致广增加,但遞增成本之下,广卻減少,這是由 於成本函數若爲遞增型態則強度解値大部分是

20、內部解'所以s:有足夠的增加空間 來因應邊際效益增加,所以厂不用跟著增加,再者此時广由0增加到1帶來的 邊際效益夠大,所以均衡時厂減少而广增加。二、5變動對內生變的影響:=0.3=>0.28(appendix 3. Id)此例加"=6、川=8 s;(6、8)= 0.5276033621、s;(6$)= 0.5210123158。0.3<1-0.25-0.3,所以人減少使對內連結、強度的效益變小;對外連結、強度效益變大而 a=0.8,加"=8、n* =8、5*(8,8)=0.5199228807、$;(8,8尸0,所以勺減少將導致广增加、加'減少;

21、而$;增加或減少則需視加"減少的幅度才能決定,就此例而言,町 增加。當2種問題發生的機率變接近,則在對內及對外連結數、強度上的分配會趨 於接近,而由於強度愈人,成本增加愈快,所以若同群體較常發生的問題的機率 減少夠多,此時在對外連結方面,每個人會偏好較多連結數、較低強度的配置, 但是發生同群體較常發生的問題的機率仍然較大'因此對內連結方面並不會減少 太多,因此最適選擇爲對外連結數增加2個、對外強度增加到0 5?1012158(若 只增加1個對外連結,則強度會接近1,是較不划算的配置),對內連結數則減少 2個而對內強度才冲畐增加以彌補對內連結數減少。三、2變動對內生變數的形響汝

22、二025二>2=027G)ppeiKto 3.1e)此例加”=6、n*=8、5* (6,8)= 0.5232955743、5; (6,8)= 0.5160176593。$增加 導致對外連結效益增加、對內連結效益減少,所以广應該增加(£也一定增加, 因爲原本強度等於0)、广應該減少;s;則視F減少白铀畐度而決定,就此例而言, s;增加°不同群體較常發生的問題的機率增加讓2種問題發生的機率變接近 ' 再者, 同群醴鄰居只能幫忙解決同群體較常發生的問題,因此不同群體較常發生的問題 的機率增加會導致原配置在同群體的連結、強度分配-些到不同群體鄰居上”, 而同群體較常發

23、生的問題的發生機率並沒有減少,還是大於不同群體較常發生的 問題的發生機率'所以同群體連結數、強度的配置仍然都大於不同群體的鄰居, 而且以"幅增加同群體連結強度的方式來彌補同群醴連結數的減少。比較線性成本和遞增成本可以發現,當切、Q變動對連結數變動方向的影響類似,但遞增成本模型則多了強度上的變化,這是較符台經濟直覺的結果。3.2非對稱均衡了解對稱解的性質後,接下來我們討論個人可以自由選擇連結數、強度,也 就是非對稱均衡的情況。首先,定義非對稱的預期報酬函數匕9如下:Vca " - 01口(1-。十)- “2口(1 - 2 严)-工 CS;j -工 CS;Jem,N j

24、*c(t.N k爬叫ZProposition 3.2: Np = Nq>2> s*= $: Pp,qw “;同理 N=N, n 2 => $: = f 。所以當每個人擁有相同潛在可連結數,即g = N厂N=NQ2,此時 對稱均衡是較有效率之均衡型態。proof:證明之前*我們要先知道若Np = Nq = N,=N$=,叫、Vr,5e. *此 時每個人最多只有一個連結,也必定是對內的連結(因爲A >亿),而且每人的連 結強度也一定相同,所以必是對稱解。因此以下只針對耳,=儿» 2 n $:":,18 b、變動前後所擁有的總強度及總成本很接近。19 V(u 的 卜標 c 代表 convex, cost,a 代表 asymmetric network。gq e mt做證明,N= N, > 2 => $; = 5*耳町以相同道理推得。分別對及求一階條件如下 盂”耶j科立亠%=°_ _S Cf(321)(322)(321)(322)l-a=>1-a7q町_ N凡% N»q(323)宵叫Z科可沁=0令Np = Nq =N *可進一步寫爲Sjq- Sip = (siq - sip)(si(l + sip) *即1要最大化效益必N須滿足5-+/=-或。已知a<l且內部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