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病理生理学2 、基本病理过程二、选择题: A 型选择题:1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的是()A、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B、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机制C、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和机制D、基本病理过程的发生机制E、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2 、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A、肺炎B、休克C、缺氧D、水肿E、 DIC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主要方法是()A、动物实验B 、临床观察C、流行病学调查D 、离体器官实验E、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分子生物学实验三、填空题:1 、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 、和 。2、病理生理学研究对象是 。3 、疾病概论主要包括和
2、 。四、问答题:1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医学基础科学,是联结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2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成套的、共同的的病理变化。二、选择题: 1、E 2、A 3、A三、填空题:1 、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2 、患病机体3 、病因学和发病学四、问答题:1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疾病概论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主要论述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疾病概论分为病因学和发病学。基
3、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如休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水肿、发热等。各系统病理生理学:机体各器官组织对不同刺激出现的特殊反应。体内重要的器官系统的一些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常见的、共同的病理变化及其机制。如心功能不全等。第二章疾病概论一、选择题A 型选择题:1.现代死亡的标志是()A. 心跳停止B. 呼吸停止C. 瞳孔散大D. 脑死亡E. 脑电波消失2.引起疾病发生的必要因素是指疾病发生的()A. 原因B. 诱因C.条件D. 外因E. 内因3.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称()A. 病理状态B. 病理反应
4、C. 基本病理过程D. 疾病E.综合征4.脑死亡是指()A. 大脑皮层死亡B. 不可逆昏迷C.大脑死亡 D. 心跳停止E. 全脑机能不可逆丧失15.下列致病因素中最常见的是()A. 物理性因素B. 化学性因素C. 生物性因素D 营养性因素E 免疫性因素二、填空题:1.因机体免疫系统对一些抗原刺激产生异常强烈反应可引起两类疾病即()性疾病和()性疾病。2.疾病的康复分()康复和()康复两种情况。3.疾病发生机制包括:神经- ()机制、()机制和()机制。三、名词解释:1.良性循环2. 诱因3.病因4. 自身免疫病5. 遗传易感性6. 死亡7. 症状8. 基本病理过程四、问答题:1. 何谓脑死亡?
5、判断脑死亡有什么意义?2. 在病因学中原因和条件之间有何关系?3. 引起疾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参考答案一、 A 型选择题: 1.D2.A3.C4.E 5.C二、填空题:1. 变态反应自身免疫2.完全不完全3. 体液组织细胞分子三、名词解释:1. 良性循环;指疾病经因果交替规律的发展,病情不断减轻、康复。2. 诱因 : 能加强病因的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即诱发因素的简称。3. 病因 : 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性的因素,又称致病因素。4. 自身免疫病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并引起自身组织损害的疾病。5. 遗传易感性是指机体具有易患某种疾病的遗传素质。6. 死亡指机体作为一
6、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的停止。7. 症状是指疾病引起病人主观感觉上的异常。8. 基本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方面的病理变化。四、问答题:1. 脑死亡是指全脑(指枕骨大孔以上包括脑干至大脑皮层)的机能永久性的停止。判断脑死亡的意义在于: 判断死亡时间的合法依据;确定是否终止复苏抢救的界限;为器官移植提供良好供体的时间和合法依据。2. 在疾病发生中原因和条件既密切联系又有独立性在一种疾病发生中如果既有原因又有条件存在,则原因是疾病发生中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起主要、决定性作用,决定疾病的特异性,而条件多数是影响因素对同一因素,它可以是一些疾病的原因,又可以是另一些疾病的
7、条件,如冻伤(原因) 低温 感冒(条件)。一种疾病引起的变化可成另一种疾病的条件,如糖尿病 免疫力降低 易感染。一些病因不需条件即可致病,如高温烫伤。3. 引起疾病的常见原因有生物性因素、物理和化学性性因素、营养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免疫性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及先天性因素。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自测题一、选择题 :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1. 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每天出入水量约为()A.3000mlB.2500mlC.2000 2500mlD.1500mlE.1000ml22.正常成人细胞外液、血浆分别约占体重的()A.60% 、 40%B.20% 、 15%C.40%、 20%D.2
8、0%、 5%E.40%、 5%3.下列哪项因素可引起ADH释放增加()A.血钠 B. 血钾 C. 血管紧张素II 释放D. 血浆渗透压 E.有效循环血量 4.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的低钠血症称为()A. 高渗性脱水B. 等渗性脱水C. 水肿D. 低渗性脱水E.水中毒5.低渗性脱水的早期主要临床表现有()A. 口渴、少尿、尿比重低B. 口渴、少尿、尿比重高C.无口渴、少尿、尿比重正常D. 无口渴、尿量接近正常、尿比重低E. 无口渴、多尿、尿比重低6.高渗性脱水体液丢失的主要部位是()A. 细胞外液B. 细胞内液C.组织液D. 血浆E.血液7.在水中毒的机体变化中,下列哪项错误()A. 细胞外液量增多
9、B. 细胞内液增多C. 细胞外液高渗D. 细胞内液低渗E. 尿钠可增多或降低8.促使细胞外液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的原因是()A. 酸中毒B. 碱中毒C. 缺氧D. 高碳酸血症E.剧烈运动9.下列哪项不是低钾血症的发生原因()A. 不能进食B. 严重腹泻C.代谢性酸中毒D. 长期使用利尿剂E.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10. 下列哪项可引起近曲小管对钠水重吸收增加()A. 醛固酮增多B.ADH释放增加C. 利钠激素分泌增加D. 利钠激素分泌减少E.血容量增多二、填空题:1.低钾血症可引起血浆PH 值()、尿 PH 值()。2. 血浆中主要阴离子是()、()。3.与水中毒密切相关的激素是()。4.因钠
10、水潴留所致的水肿,其基本发生因素是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增多。5. 引起高钾血症的常见原因是()增多、()减少()和钾从细胞()转移等。三、名词解释:1. 脱水 2. 水中毒 3. 水肿 4. 积水 5. 高钾血症 6. 低钾血症 7. 脱水热 8. 低渗性脱水四、问答题:1. 简述导致组织液增多的主要机制?2. 低钾血症时神经肌肉兴奋性有何变化?3. 试述高钾血症对心脏的影响及其机理?4. 水中毒与低渗性脱水有和异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D 3.D 4.D 5.D 6.B 7.C 8.B 9.C 10.D二、填空题:1. 升高 降低 2.CL - HCO 3 - 3.
11、ADH 4. 降低 钠水 5. 摄入或输入 肾排出 内向外三、名词解释:1. 脱水:各种原因引起机体体液容量的明显缩减,致组织器官发生一系列功能、代谢变化的病理过程。2. 水中毒:因肾排水能力降低而摄水过多,致大量低渗液体堆积在细胞内、外。3. 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4. 积水:临床上指过多的液体积聚在体3腔中的情况。5.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所引起机体功能、代谢发生改变的病理过程。6. 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所引起机体功能代谢发生改变的病理过程.7. 脱水热:因脱水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及皮肤散热障碍导致的体温升高的学现象。8. 低
12、渗性脱水:指失钠多于失水致血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低于正常的脱水。四、问答题:1. 答:引起组织液增多的因素常见有(1) 毛细血管内压 :致有效滤过压增高,毛细血管内水分滤出增多和组织间液回吸收减少。 (2) 血浆胶体渗透压 :致有效滤过压增高组织间液回吸收减少。 (3) 微血管壁通透性 :可使血浆蛋白出血管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利于组织液生成增多、回吸收减少。(4) 淋巴回流受阻:使滤出的组织液和少量蛋白不能随淋巴运走,增加了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促进组织液积聚。2. 答:急性低钾血症因细胞膜内外的钾离子浓度差增大致细胞内钾外流增多,静息电位负值增大,与阈电位间距离增大,细胞
13、兴奋性降低;严重低血钾时静息电位与阈电位间距离增加更大,引起超极化阻滞,兴奋性消失。临床上表现为肌肉软弱无力甚至麻痹,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如:胃肠道蠕动减弱,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甚至麻痹性肠梗阻,患者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3. 答:高钾血症对心脏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出现心率减慢、心律失常、心室颤动甚至心脏骤停。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细胞外液血钾浓度增高,改变了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轻度高血钾( 5.5 7.0mmol/L )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严重时( 7.0mmol/L )兴奋性降低或消失,而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均出现抑制。4. 答:水中毒与低渗性脱水的病理变化异同点见下表:低渗性脱水水中毒不细胞外液
14、量明显减少增加同皮肤弹性减退正常或水肿点血压降低正常或增高脉搏、血管充盈度细速、静脉塌陷正常、静脉充盈红细胞、血浆蛋白浓度增高血液稀释,浓度降低尿量早期 N 或增加,晚期或严重时减减少少ADH 分泌早期、轻度时减少增加相同点血钠浓度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醛固酮分泌增加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自测题一、选择题 :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1. 下列指标中反映呼吸性因素的最佳指标是()A.BEB.SBC.ABD.CO 2 CPE.P a CO22. 下列指标中反映血液碱储备状况的是()A.BEB.SBC.ABD.CO 2 CPE.BB3. 正常体内 H + 的最主要来源是()A. 食物摄入B.
15、磷酸C. 乳酸D. 酮体E. 碳酸4. 下列哪项不是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A. 休克B. 呕吐C.缺氧D. 饥饿E.急性肾小管坏死5.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最主要的代偿方式是()A. 细胞外液缓冲B. 细胞内液缓冲C. 呼吸代偿D. 肾脏代偿E.骨骼缓冲46. 酸中毒时血清钾浓度变化为()A. 不改变B. 升高C.降低D. 先升高后降低E.先降低后升高7. 碱中毒引起手足抽搐的主要原因是()A. 血清 Na + B. 血清 K+ C. 血清 Ca2+ D. 血清 Mg2+ E.血清 CL-8.AG 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是()A. 呕吐B. 腹泻C.盐水输入过量D. 应用利尿剂E 水杨酸中
16、毒9. 碱中毒患者尿液呈酸性,提示机体()A. 严重缺 Na +B. 严重缺 K+C. 严重缺 Ca 2+D. 严重缺 Mg 2+E. 严重缺 CL -10. 急性代谢性碱中毒时机体最主要的代偿方式是()A. 细胞外液缓冲B. 细胞内液缓冲C. 呼吸代偿D. 肾脏代偿E.骨骼缓冲二、填空题:1.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血浆 HCO 3-代偿性 (),H2CO 3 原发性 ().2. 代谢性碱中毒时,血浆PH 值(),多数经肾代偿调节,尿PH 值(),如果是因低血钾引起的,则尿 PH 值(),因而称为反常性()尿。3. 休克、心力衰竭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经血液缓冲,血浆HCO 3-浓度(),经肺代
17、偿引起呼吸(),肾代偿使其排酸保碱功能(),尿 PH 值()。三、名词解释:1. 代谢性酸中毒2. 呼吸性碱中毒3. 代谢性碱中毒4. 呼吸性酸中毒 5.BE6.SB 7.AG8. 反常性碱性尿四、问答题:1.PH 值正常时就意味酸碱平衡吗?2. 酸中毒易伴发心律失常,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机理?3. 发生代谢性碱中毒时对机体有何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E 2.A 3.E 4.B 5.D 6.B 7.C 8.E 9.B 10.C二、填空题:1.升高 升高 2. 升高 升高降低酸性 3. 降低加快 增强 降低三、名词解释:1.代谢性酸中毒:因细胞外液H+增加和 / 或 HCO3-丢失而引起
18、的以血浆HCO 3- 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2. 呼吸性碱中毒: 因肺通气过度引起的以血浆H2 CO 3浓度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3.代谢性碱中毒: 因细胞外液碱增多或H + 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 HCO 3-原发性增多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4. 呼吸性酸中毒:因 CO2 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 H 2CO 3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5.BE :即 “碱剩余 ”,指全血标本在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至PH7.40 时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反映机体碱储备情况,正常值:0 ±3mmol/L。6.SB :标准碳酸氢盐,是全血标本在标准条件下所测得的血浆中
19、HCO - 的量。正常值:22-27mmol/L,平均 24mmol/L。7.AG :阴离子间隙,指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UA )与未测定阳离子(UC)的差值。正常值: 12 ±2mmol/L,为判定代谢性酸中毒分型的依据。8. 反常性碱性尿:由高血钾、肾功能障碍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其尿PH 值反而升高而称。四、问答题:答案 1. 如果 PH 值正常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表示正常可能存在完全代偿的单纯性酸碱5平衡紊乱类型提示可能存在程度相等、但PH 变化方向相反的原发性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答案 2. 酸中毒引起心律失常和高血钾有密切关系。( 1 )酸中毒易引发高血钾:当细胞外液H + 浓
20、度升高时可经细胞膜内外离子交换来缓冲,H + 进入细胞,作为交换K + 移出细胞,致细胞外液K + 浓度升高, 引起高血钾。 肾小管上皮细胞内H+ 增多,则肾小管排H + 增加,排 K+ 减少,从而使血钾浓度进一步升高。 ( 2 )高血钾对心脏影响较大,常引起各种形式的心律失常,如传导阻滞、异位心律甚至室颤,严重高血钾可因严重传导阻滞或心肌兴奋性消失导致心跳骤停。答案 3. 中枢神经系统因PH 升高,不仅使-氨基丁酸含量减少,对中枢抑制作用减弱;另外还可引起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脑组织缺氧,从而出现烦躁不安、精神错乱、谵妄等兴奋的表现。 PH 升高使血清游离钙减少,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肌
21、肉抽动、腱反射亢进及手足搐搦等。可引起低血钾。第五章缺氧一、选择题 :1.氧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是()A.CO 2 浓度降低B. 体温升高C.H 浓度降低D.2 , 3-DPG 减少E.以上都不是2.动 - 静脉氧含量差大于正常的缺氧是()A慢性阻塞性肺病B.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 氰化物中毒D. 亚硝酸盐中毒E.一氧化碳中毒3.主要引起氧利用障碍的因素是()A. 煤气中毒B. 过氯酸盐中毒C. 贫血D.CO2 增多E. 氰化物中毒4.明显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的缺氧类型是()A. 低张性缺氧B. 循环性缺氧C. 血液性缺氧D. 亚硝酸盐中毒E. 氰化物中毒5.进入高原发生缺氧的主要原因是()A. 肺
22、通气障碍B. 肺换气障碍C. 血液运输氧障碍D. 吸入气氧分压较低E.组织细胞供血减少6.对缺氧最敏感的细胞是()A. 心肌细胞B. 肺泡上皮细胞C. 肾小管上皮细胞D. 肝细胞E.脑细胞7.休克引起的缺氧主要是()A. 循环性缺氧B. 血液性缺氧C.组织性缺氧D. 乏氧性缺氧E.呼吸性缺氧8.发生肠源性紫绀的主要原因是()A. 肠系膜血管栓塞B. 肠套叠C. 亚硝酸盐中毒D. 贫血E. 砷化物中毒9.低氧血症是指()A. 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B. 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C. 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D. 动脉血氧容量低于正常E. 动 - 静脉血氧含量差低于正常10. CO 中毒引起缺氧的原因是(
23、)A. 氧与血红蛋白结合速度减慢B. 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氧的速度减慢C.红细胞内 2 , 3-DPG明显减少D. 氧离曲线明显右移E.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1. 高原性缺氧也称()性缺氧,外呼吸功能障碍引起的缺氧又称()性缺氧,碱中毒可引起()性缺氧。62.动 - 静脉氧含量差反映组织(),组织细胞供氧量取决于流经组织的()和动脉血氧()。3.缺氧时引起氧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有:血浆CO 2浓度(),红细胞内()增多,血浆PH值()和体温()。其中右移最主要的右移是()增多。4.急性轻度缺氧可反射性引起呼吸(),肺通气量(),同时心率(),心肌收缩力(),致心输出量增加,因血液重新分布,可致肺血管(
24、)。三、名词解释:1.缺氧2. 氧中毒 3. 发绀 4. 循环性缺氧5. 低氧血症 6. 血液性缺氧 7.乏氧性缺氧四、问答题:1. 缺氧时肺通气量都增加吗?为什么?2. 试分析缺氧是否一定发生紫绀?3. 组织性缺氧与组织中毒性缺氧有什么区别和关系?4. 心脏手术时采用低温麻醉有何作用?5. 试比较四种类型缺氧的常见原因和机制有何不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B 3.E 4.A 5.D 6.E 7.A 8.C 9.B 10.E二、填空题:1. 大气呼吸血液2. 摄氧量血流量含量3. 增高2 , 3-DPG降低升高2 ,3-DPG4. 加强 增加 加快 增强 收缩三、名词解释:1. 缺氧
25、:组织因氧供应不足或用氧障碍,导致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改变的病理过程。2. 氧中毒:指吸入气中氧分压过大,浓度过高,吸氧持续时间过久可致组织细胞损伤及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3. 发绀:指毛细血管中的脱氧Hb 浓度增高超过 5g/dl 时,可使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4. 循环性缺氧:因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致组织的供O 2 量减少而引起的缺氧。5. 低氧血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血氧含量降低。6. 血液性缺氧:因 Hb 数量减少、性质改变,或 Hb 结合的 O 2 不易释放致动脉血氧含量降低而引起的缺氧。7. 乏氧性缺氧:因动脉血氧分压过低,氧含量减少,致组织供氧不足的缺氧。四、
26、问答题:1. 答:缺氧时肺通气量的变化因缺氧的类型与程度不同而异。如乏氧性缺氧,可因动脉氧分压降低致酸性代谢产物增加而刺激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肺通气量增加,但久居高原这者因长期缺氧使化学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肺通气量逐渐回降。循环性缺氧虽然动脉氧分压可正常, 但可以因心输出量减少和 / 或静脉淤血通过刺激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呼吸增强,肺通气量增加。血液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不伴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通气量改变不明显。2. 答:紫绀是缺氧的表现,也称发绀,指的是当毛细血管中的脱氧Hb 浓度增高超过 5g/dl时,可使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的情况。但缺氧的病人不一定都有紫绀,如多数血液性缺氧的病人一般无
27、紫绀,而有发绀的的病人也可以无缺氧,如红细胞增多症。第六章、 DIC 自测题一、 A 型选择题:1.以下情况中最易发生DIC 的是:()A. 产科意外B. 感染性疾患C.外伤D. 恶性肿瘤E.休克72. 内源性凝血过程的启动因子是:()A. 因子 VIIIB.因子 IVC. 因子 VII.D. 因子 XIIE.因子X3. 下列凝血因子中,血浆中不存在的是:()A. 因子 VIIIB.因子 VC. 因子 IIID. 因子 XIIE.因子X4. DIC 患者发生明显出血,提示: ()A. 凝血系统激活B. 纤溶系统激活C. 凝血与纤溶系统同时激活D. 血管容易破裂E. 纤溶活性超过凝血活性5. D
28、IC 的血液凝固障碍表现在: ()A. 血液凝固性明显增强B. 血液凝固性明显降低C. 出现溶血性贫血D. 高凝与低凝同时发生E. 先高凝为主后转为低凝状态6. DIC 患者出现脏器功能障碍,下列哪项不易发生:()A. 急性肾功能衰竭B.肝功能衰竭C.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D. 华 - 佛氏综合症E.席汉综合症7. 下列哪项不是DIC 的主要临床表现: ()A. 水肿B. 贫血C. 出血D. 呼吸困难E.肾功能衰竭少尿等8. 促进血小板聚集的物质是:()A.cAMPB. ADHC. PGED. ADPE. ANP9. 下列哪项不是DIC 的出血机理:()A.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B. 血小板大量消耗C
29、. 单核巨嗜细胞系统功能受损D. 继发纤溶系统活性增强E.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10. 能反映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最具特征性的实验室检查是:()A. 红细胞记数B.HB浓度 C.血涂片找破裂细胞D.骨髓片找异常细胞E. 网织红细胞记数11.3P 实验是检测:()A. 纤溶酶原含量B. 凝血酶原含量C. 纤维蛋白原含量D.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E. 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12. 组织严重受损启动DIC的是:()A. 因子 XII被激活B. 释放膜磷脂C. 因子 III入血D. 释放 ADPE. 激活血小板二、填空:1. 典型 DIC据其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期、()低凝期、继发()亢进期三期。2.DIC
30、 发病机制主要与血管()受损、大量()因子入血、血()大量破坏、及其他()物质入血等因素有关。3.DIC 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及大面积组织损伤和外科手术等。4.DIC 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和微血管病性()贫血。三、问答题:1. 简述 DIC的出血原因?2. DIC时为什么可引起休克?3. 严重感染及其内毒素为何易引起 DIC/参考答案一、 A 型选择题:1.B 2.D 3.C 4.E5.E6.C7.A8.D9.C10.C11.D12.C二、填空:81.高凝消耗性纤溶功能2.内皮细胞组织细胞促凝物质3.严重感染恶性肿瘤产科意外血液病4.出血休克脏器功能障碍溶血性三
31、、问答题:1. 答: DIC 引起出血机制可能是 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大量消耗,生成不足,血液凝固性降低; 继发纤溶系统功能亢进,不仅溶解纤维蛋白血栓还可水解凝血因子使凝血因子进一步减少,同时形成的 FDP FDP 的形成具有有强大的抗凝血酶作用和抑制血小板聚集、 释放的作用。 缺氧、酸中毒、生物活性物质及补体的释放、内毒素等也可致微血管通透性增高促进出血。2. 答: DIC 时引起休克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广泛出血使血容量减少,又因微血栓阻塞致回心血量严重不足; 心肌微血栓形成致心肌缺血损伤,收缩力减弱, 加上回心血量严重不足致心输出量减少; 补体、激肽系统的激活及组胺的释放、FDP 的形
32、成使微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同时又致微血管通透性更高,血浆外渗,回心血量进一步,导致血压 。3. 答:严重感染及内毒素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暴露胶原,启动凝血系统;激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嗜细胞释放蛋白酶、氧自由基等损伤血管内皮,同时还可通过产生的TNFa 、IL-1 等细胞因子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TF 表达增加,而TM 、HS 表达减少, tPA 产生减少,使血液的促凝活性增高通过激活产生PAF ,促进血小板活化聚集严重感染使单核巨嗜细胞因吞噬大量细菌、坏死组织、毒素等导致单核巨嗜细胞系统功能“封闭 ”,使其对活化的凝血因子、促凝物质、内毒素等清除力下降。通过上述途径导致机体的凝血功能强,抗凝及
33、纤溶功能不足,血小板、白细胞激活等使凝血与抗凝功能的平衡紊乱,从而促进 DIC 发生。第七章、休克自测题一、 A 型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1. 休克的本质是: ()A. 血压下降B. 中心静脉压降低C.组织因微循环障碍而缺氧D. 交感神经兴奋E.心肌收缩力降低2. 微循环经常开放的通路是:()A. 微动脉 后微动脉 真毛细血管 微静脉B.微动脉 后微动脉 直捷毛细血管微静脉C. 微动脉 后微动脉 直捷毛细血管 真毛细血管 微静脉D. 微动脉 动静脉吻合支 真毛细血管 微静脉E. 微动脉 动静脉吻合支 微静脉3. 正常情况下微循环毛细血管交替开放量大约是:()A.15%B. 20%C. 30%D. 35%E. 50%4.高排低阻型(高动力型)休克可见于:()A. 创伤性休克B. 心源性休克C. 感染性休克D. 失血性休克E.烧伤性休克5.下列哪项不符合休克早期的表现:()A. 面色苍白B. 呼吸加快C.四肢湿冷D. 尿量减少E. 脉压增大6.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特点是:()A. 多灌少流,灌少于流B. 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D. 少灌少流,灌多于流E.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9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灵宝裕华安全培训课件
- 安全法培训要求课件
- 护士延续执业申请书
- 安全法制培训总结课件
- 消防栓维修合同模板5篇
- 2025菏泽曹县教育系统公开招聘初级岗位教师(16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2030工业废水零排放技术经济性与政策强制要求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废水处理膜材料性能指标与市场准入标准报告
- 2025-2030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创新与市场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采集设备部署现状与未来发展路径分析报告
- 母女亲子断绝协议书范本
- 物联网导论(第四版)课件:感知技术
- 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项目总结报告范文
- 抖音外卖合同协议
-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全套流程图(可编辑)
- 派单业务合同模版模板
- 印刷厂应急救援预案
- 2025年体育与健康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综合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 恒温烙铁焊接温度验证报告
- T-CWEC 45-2024 水利水电工程帷幕灌浆水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 2024装配式碳纤维增强免拆底模钢筋桁架楼承板建筑构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