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作业_第1页
隧道工程作业_第2页
隧道工程作业_第3页
隧道工程作业_第4页
隧道工程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论思考题1. 什么是隧道?2. 隧道的种类有哪些?3. 隧道设计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4. 和地面结构相比,隧道工程有哪些特点?5. 试从隧道的广泛用途上论述学习、研究与发展隧道技术的重要意义。6. 你认为隧道工程需要解决的难题有哪些?第二章思考题1、隧道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测的内容有哪些?2、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有哪些?3、简述岩石与岩体的区别。4、岩体的工程性质有哪些?5、围岩的定义,围岩分级的目的?6、围岩分级的基本因素有哪些?7、影响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8、简述我国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的围岩分级方法。第三章思考题:1、影响隧道位置选择的因素有哪些?2、越岭隧道与河谷隧道有何区别?它们

2、在位置的选择上采取什么原则?3、地质条件对隧道位置选择有哪些影响?4、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遵循哪些原则?确定洞口位置考虑哪些因素?5、什么是隧道净空?6、铁路隧道的横断面是根据什么设计的?7、简述曲线铁路隧道加宽的原因和方法。8、 曲线铁路隧道和直线隧道衔接的方法是什么?向直线方向延长13m和 22m的理由是 什么?9、公路隧道建筑限界包含哪些内容?10、隧道衬砌断面设计的原则是什么?计算题1、某隧道位于半径 R=800m的圆曲线上,通过三级围岩地段,设计为直墙式衬砌,曲线加宽40cm,中线偏移值d=12.5cm,外轨超高值 E=9.5cm,隧道竣工后,测得 DK23+15 DK23+20 DK

3、23+25各起拱线处内外侧宽值如表1所示,试按隧限一2A计算各点侵限情况。表1桩号外侧宽/m内侧宽/mDK23+152.532.77DK23+202.542.76DK23+252.5452.752、某单线铁路隧道位于圆曲线半径R=1000m缓和曲线长 Lc=100m的曲线上,曲线全长 L=309.44m,隧道进口桩号 DK27+844,出口 DK28+344, ZH点桩号 DK27+958,设计最高行车 速度为120km/h。试计算隧道加宽值 W中线偏移值d,并绘图说明隧道断面的变化位置、线路中线和隧道中 线的关系。1. 解:E = 9.5cm : 15cm,d_W2)/2 =12.5cm,曲

4、线加宽 W3W2 =40cm则:内侧加宽 W)=32.5cm,外侧加宽 W2=7.5cm。由“隧限一2A”的图3-4-2 (教材)所示:隧道起拱线处曲线半径为2.44m。则对该隧道,不侵限的条件为:外侧:2.44+7.5/100=2.515m ;内侧:2.44+32.5/100=2.765m因此:DK23+15 DK23+20 DK23+25外侧都不侵限;DK23+15内侧不侵限,DK23+20 DK23+25内侧侵限。2. 解:外轨超高值为:22V21202E =0.760.7610.94cm ::: 15cmR1000内侧加宽值为:40504050W2.7E2.7 10.94 -33.6c

5、mR1000外侧加宽值为:44004400,W24.4cmR1000总加宽值为: W3 =Wr "W? =33.6 :,4.4 = 38.0cm中线偏移值为:d 二 _W2)/2 =(33.6 _4.4)2 =14.6cm则分段里程:d总与d偏断面:ZH点DK27+944+ 993d总 /2 与 d偏 /2 断面:DK27+993出口 DK28+344示意图如下:隧道断面变化平面示竟凰第四章习题:1、隧道衬砌的类型及适用条件?2、洞门有何作用,有哪些洞门形式,适用于什么地质条件?3、什么是明洞?试述明洞的结构类型、受力特点和适用条件?4、如何做好隧道的防水与排水?5、避车洞布置的原则

6、是什么?其底面标高是如何确定的?6、高速铁路隧道出口设置缓冲结构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相应的工程措施?7、 某单线曲线隧道,设计行车速度 160km/h,位于II级围岩内,采用直墙式衬砌, 衬砌厚度为40cm,加宽值 W=30cm中线偏距d=10cm线路上部建筑为次重型,试查表确定 其主要尺寸,并绘制衬砌施工断面图。7. 见教材图4-1-4,设计参数见表4-1-1第五章作业1.31. 某公路隧道进口 30米处围岩是IV级,容重25kN/m,开挖断面宽度12米,净高为8m 隧道上覆岩体厚度 8米,试计算并判断该处隧道属深埋还是浅埋?2. 川级围岩中的一直墙型隧道,埋深26m,围岩容重丫= 22KN

7、/m3,计算内摩擦角32°,隧道宽6m高8m。试按浅埋隧道确定围岩压力。3. 某隧道埋深为30m,围岩为V级,净宽为12m,净高为10m,围岩天然容重 20KN/ni,试计算该隧道围岩压力。4. 沙性土质隧道,埋深 h=40m,围岩容重丫 = 20KN/m ,内摩擦角$ = 28:隧道宽6m,高 8m试确定围岩压力。5. 某隧道内空净宽 6.4m,净高8m, W级围岩。已知:围岩容重丫= 20KN/R1 ,围岩似摩擦角$ = 53°,摩擦角0 = 30°,试求埋深为3m 7m 15m处的围岩压力。.36. 一直墙型隧道建于软弱破碎岩体中,埋深40m,围岩岩石容重

8、丫 = 23KN/m ,内摩檫角 $=360 ,岩石抗压强度 Rb =8Mpa隧道宽6m高8m,使用泰沙基理论和普氏理论确定围岩压 力。7. 一直墙形隧道建于软弱破碎岩体中,埋深50m围岩容重丫 = 24KN/m , $ = 36° ,岩体抗压强度Q=12Mpa隧道宽6m,高8m,试确定围岩压力。答案:1.某公路隧道进口 30米处围岩是IV级,容重25kN/m3 ,开挖断面宽度12米,净高为8m 隧道上覆岩体厚度 8米,试计算并判断该处隧道属深埋还是浅埋?解:用=10.1(12 - 5) =1.7q =0.45 24七宀4用=0.45 8 25 1.7 =153Kpahq空 

9、4;2m25= (22.5)hq=(2 2.56.12 (12.24 15.3) m>8m属于浅埋隧道。.302. 川级围岩中的一直墙型隧道,埋深26m,围岩容重y= 22KN/m,计算内摩擦角 $= 32 ,隧道宽6m高8m试确定隧道围岩压力。解: =10.1(6 一5) =1.1q = 0.45 23川=0.45 4 22 1.1 =43.56Kpahq) A3/22=2.0mH q = (2 2.5)hq = (2 2.5) 2(4 5) m <26m属于深埋隧道。q = 0.45 2- 0.45 4 22 1.1 = 43.56 Kpae = 0.15q =6.5 Kpa3

10、. 某隧道埋深为30m,围岩为V级,净宽为 12m,净高为10m,围岩天然容重 20KN/ni,试 计算该隧道围岩压力。解: =10.1(12 -5) = 1.751斗= 0.45 2 f 爼:=0.45 16 20 1.7 =244.8Kpahq土 =12.24m20Hq =(2 2.5)hq =(2 2.5) 12.24 (24.5 30.6) m属于深埋隧道。q=0.45 25°'用=0.45 16 20 1.7 =244.8 Kpae (0.3 0.5) q (0.3 0.5) 244.8=73.44122.4 Kpa4. 沙性土质隧道,埋深h=40m,围岩容重丫 =

11、 20KN/R1 ,内摩擦角$ = 28°,隧道宽6m,高8m,试确定围岩压力。解:此时令侧压力系数 =1,上覆土体产生围岩压力,则隧道顶部垂直压力:40 p+8tan(45。一笋Ptan280_=812KPa水平压力:28 = 812 tan (45驾=294KPa2e2(812 -20 8廿屛(45-竺)=351 KPa25. 某隧道内空净宽6.4m,净高8m,W级围岩。已知:围岩容重丫= 20KN/ni,围岩似摩擦角$ = 530,摩擦角0 = 300,试求埋深为3m 7m 15m处的围岩压力。解:求自然拱高度;判断深浅埋分界;分别按浅或深埋隧道求围岩压力。结果(小数点后四舍五

12、入):=10.1(6.4 -5) =1.144 1A.q =0.45 2 :,»用=0.45 8 20 1.14 =82.08 KPahqq 82.08厂20=4.104mHq =(22.5)hq =(22.5) 4.104 (8.208 10.26) m 1 . 2 0 $埋深 3m时,属于浅埋。q= h=60KPa, e= (qH t )tan (450) =15.67KPa;2 2埋深7剧,属于浅埋。怡喻°, (; :暮:°咛378tan P -tan$0。口佔tan : 1 tan : (tan 0 - tan tan 0 tan - 1-h tan )

13、=143.67 KPaBe2 = H =42.42 KPa埋深 15m时,属于深埋。q mhq=82.1KPa , e=(12.3 24.6)KPa6. 一直墙型隧道建于软弱破碎岩体中,埋深40m,围岩岩石容重 丫 = 23KN/m,内摩擦角 $=360,岩石抗压强度 Rb =8Mpa隧道宽6m高8m,使用泰沙基理论和普氏理论确定围岩压 力。解:(1)泰沙基理论计算:确定自然平衡拱的半跨:B 00'0a!Ht tan(45)=3 8tan(45-) = 7.08m2 2 2确定自然平衡拱的宽度:bi二一也 =9.74mta n®隧道的垂直压力为: p =2方 =2x23x3x

14、9.74 =1344.12 KPa1 20 甲水平侧压力为: e(2b1 h)ta n2(45°) =82.2 KPa2 2(2 )普氏理论计算:确定自然平衡拱的跨度:0申B1 = Bt 2Ht tan(45° - -)36。=6 2仙海盲八体伽平衡拱高度为:b14.16/2h8.85mfkb8/10水平压力© = 203.55ta n2(450360)=52.94 Kpa隧道的垂直压力为:q = h = 23 8.85 = 203.55 Kpa丄2036e2 =(203.5523 8)tan (45) =100.8 Kpa27. 一直墙形隧道建于软弱破碎岩体中,

15、埋深50m围岩容重丫 = 24KN/R1 , $ = 36° ,岩体抗压强度R,=12Mpa隧道宽6m,高8m,试确定围岩压力。解:岩石坚固性系数 fkb=12/10=1.2 ,B丄0®丄0%a1H t tan(45)=3 8tan(45-)=7.08m2 2 2ai压力拱咼h为h=5.9m1.2隧道顶部垂直压力 q二 h =24 X 5.9=141.6 Kpaei= 141.6 ta n2(450型)=36.76 Kpa2= (141.624 8)tan2(45 - 茅)=86.6 Kpa第5章作业31.隧道结构的受力特点?隧道结构体系的概念?2.试绘出半衬砌拱圈的弯矩图

16、和轴力图的大致形状。3.什么是围岩弹性抗力?计算模型中有哪几种处理方式?温氏假定与它有什么关系?4.已知作用在衬砌基底面上的轴力N=870KN弯矩M=43.5KN.m,墙底厚度h=0.6m,围岩抗力系数为150MPa/m试求墙底中心的下沉量及墙底发生的转角。5. 一对称等厚平拱,衬砌厚度为50 cm,已知内力如下图示,墙底抗力系数Kd=350 MPa/m,请求出墙底中心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以及墙底截面转角(注:图中1、2、3为截面编号4.解:运用温氏假定解之。h 0.6450即卅,1匚maxoh14503 二 9.67mm k 150 103crmax6M 6 牛 7255宀0.627253 =

17、 4.83mmk 150 103墙底中心下沉量 、:=r丄我2 =9.67+4.83=14.5mm墙底转角申=- = 4.83 =i6 1x10radh/20.6/25.解:求墙底中心水平位移:在轴力N作用下:墙底中心应力;中287 =574KN /m20.5由温氏假定:、中5741.64mmk 350 103则:墙底中心水平位移=1.64 cos60° = 0.82mm墙底中心垂直位移=1.64 sin 600 = 1.42mm在弯矩M作用下:墙底边缘应力匚边二6Mh24=360© /m20.5十360由温氏假定:边缘垂直于墙底面的位移边- =1.0 3mm边 k 350

18、 汉103墙底截面转角03 104.12 10radh/20.5/2第六章作业1. 隧道施工方法的种类和选择依据。2. 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影响台阶长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是如何稳定开挖工作面的?3. 比较新奥法和隧道围岩变形控制分析工法。4. 某隧道位于软弱破碎地层中,采用长台阶法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现洞室周边位移加速度 等于零,因而断定围岩变形已经稳定。指出错误,并改正之。5. 新奥法施工时,隧道开挖后,为了调动围岩的承载能力,不宜立即喷射混凝土,而应经 量测后,再施喷。为了隧道的稳定,复合式衬砌应在锚喷支护完毕后立即修筑内层模筑混凝 土衬砌。指出错误,并改正之。4. 应该是:

19、改为短台阶法;并未稳定。5. 应该是:立即喷射混凝土;经监控量测,围岩基本稳定后,再修筑内层模筑混凝土 衬砌。第七章作业1. 某隧道在开挖过程中用多点位移计 对拱顶围岩内部位移进行了量测,不同时 刻各点的位移值不同,结果绘于右图。试 据此图判断拱顶围岩的松动范围;如用锚 杆加固,其长度如何确定?2. 某隧道在钢支撑架设时,在同一架钢支撑上安装了三支液压测力计(图a),测得各测力计的压力一一时间关系曲线,如图b。试据此分析该断面的压力特征,并说明加强初期支护时应采取的措施。mn/ 3. 已知一座深埋圆形隧道,开挖直径 10m拱顶以上岩层覆盖厚度 495m围岩容重丫 =20KN/m3,弹性模量E=

20、ldMPa粘结力C=1.5MPa围岩内摩擦角0 = 30° ,侧压力系数 入=1 , 泊松比卩=0.2。试问: 开挖后不支护状态下,围岩是否出现塑性区? 如果出现,问塑性区半径是多少?假定支护阻力P=8.5MPa,问洞室周边位移是多少?4. 某公路隧道,对量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知位移时态曲线方程为“ =20+131n(i +1)。已知隧道极限相对位移值为144mm开挖6天后洞周实测相对位移值为64mm试从位移值、位移速度、位移加速度三方面判断开挖6天后的隧道稳定性。5.某铁路隧道,位移时态曲线方程为 u =12 6.321 n(1t)。若以位移速度小于 0.2mm/日为隧道稳定的判断准则,试从位移速度和位移加速度这两方面判断隧道能否稳定?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稳定?是否需要采取加强措施?1. 解:由图可见,在距岩面 3m处,位移随时间变化不大,围岩的松动范围应该在该处附近。如用锚杆加固,锚杆长度应该超过围岩松动范围,锚杆长度应采用3.54m为宜。2. 解:该段地层断面I和断面III明显压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