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用梳子按摩手部穴位的保健功效http:/www.china- 2005年8月27日按照中医经络学说,人体最重要的十二条正经中,与手相关的有6条,手部与此相关的穴位有23个。此外,手上还分布有经外奇穴34个“全息穴(区)”42个。也就是说,仅仅在手部就有99个穴位(区),按摩或按压这些穴位,几乎可以治疗全身疾病。下面简单介绍一些手部穴位的保健作用中府、云门、气海、关元、脾俞、肾俞、梁丘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横纹中,仰掌握拳时中指尖所指处。按摩此处可以治疗癫痫、呕吐、口臭、呃逆、口舌生疮等。鱼际穴:位于第一掌骨中点,按摩此穴可理气、清肺利咽喉,主治支气管哮喘、急性扁桃体炎、小儿疳积及咳嗽、咳血、头
2、痛、胸痛等。少府穴:握拳小指尖下即是。可以治疗心痛、心烦、心悸、遗尿、小便不利等。在按压手掌时,还应注意几项原则掌部穴位是一个小区而不是一个点;穴位如出现压痛、酸、麻、胀等现象,具有病理诊断价值;在治疗穴区可用拇指或食指以轻、柔、缓、慢的指力进行按揉;按揉可走直线也可画圈;初次按揉后局部若出现酸、微痛、胀等感觉,这是指力大的缘故,以后应减轻力度;可以随时进行,重点可放在全息穴,例如中指根部以下部位。除了按压手掌之外,还可以采用梳子梳手心的方法可以先在手心上涂一层护肤油脂,选一把圆头梳子,不要选择尖利梳齿的梳子,以免把手心皮肤划破。然后按着顺序来梳,先从上往下梳,再从右往左横梳,继而再顺时针梳一
3、圈;第二遍相反。每天坚持按摩,就能达到强身祛病的目的。 按摩:面部肌肉分布图及常用头面部穴位 *点击看大图-按摩手法:1.擦法 操作方法: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表面往返摩擦。操作要求:动作应缓慢,不要用力,要有节奏地进行,切不可以忽快忽慢,要均匀适度。作用:舒筋活骨,提高皮肤温度,洁肤,使皮肤具有光泽,改善汗腺与皮脂腺的功能。2按法操作方法:用中指的指腹在合适的穴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地进行按摩。操作要求:用手腕的力量带动操作部位,配合呼吸有节奏地平衡操作。力度应由轻到重,逐渐增加。用力的轻重,应视按压的部位不同,也应考虑被按摩者的舒适程度。作用:疏通经
4、络,开导闭塞,化滞镇痛,舒展皮肤。可以降低过度的神经兴奋,放松肌肉,改善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变淋巴管内的淤滞状态。3摩法操作方法:用手指或指腹在所选定的穴位或体表 的某部位上做与皮肤平行的轻缓的回旋移动。操作要求:轻柔,缓和,不要时轻时重。作用:和中理气。消积导滞,消炎退热,消肿散寒,调节气血,止痛消皱。能改善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提高局部皮肤温度,促使衰老细胞脱落,加速血液,淋巴循环。4拿捏法操作方法:将拇指与食指,中指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卷曲成弧形,在所选定的穴位或肌肉丰满的部位,一握一松地用力拿捏,常用于颈背部斜方肌或肩部三角肌部位的按摩。操作要求:拿与捏的区别在于,从手形上看,拿法是呈弧形的
5、,捏法是呈钳形的。拿法施力的面积比较大,捏法则比较小。操作时,以手指的活力来带动操作部位。拿法刺激性较小强。操作时应舒缓有力,动作要连贯,协调,由轻渐重。作用:开导闭塞的经脉,调和气血,疏松肌健。可以加强血液的循环,改善局部新陈代谢,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收缩能力。5拍法操作方法:双手或单手手掌附着于皮肤,上下交替,有节奏地轻拍所选定的穴位或某一部位。操作要求:不可重拍,要注意节奏,要用腕力而不是臂力。作用:行气止痛,放松肌肉,消除疲劳。6敲法操作方法:两手和掌上下做有节奏的击打。操作要求:腕关节放松,手指要有反弹力,速度可快可慢,以被敲部位感觉舒服为宜。作用:能镇静安神,消除肌肉疲劳。7捏
6、提法操作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捏起面部皮肤做一个瞬间动作。操作要求:力度要轻,捏提面部皮肤的面积要小,一捏一放要有规律。作用:刺激皮肤,防止肌肉松弛,延缓皮肤衰老。刺激皮脂腺体与汗腺,保持皮肤光滑,润泽。8啄法操作方法:双手自然弯曲,指端在面部皮肤上作快速的连续点状接触,方向与面部垂直,以雀啄式做上下击打动作。操作要求:啄法全靠腕力,两手指尖触及被按摩处,用力不可过重,尤其是对于眼部的时候,应以被按摩部位感觉舒服为宜。作用:此法用力轻而缓慢,能起到抑制神经,镇静安神的作用。用于眼部,有消除眼部疲劳,预防眼袋的作用。9震颤法操作方法:双手一手托下颌,一手扶头顶,通过其手臂肌肉的收缩来形成震动的感觉,
7、由指尖传达到被按摩处。操作要求:用力不可以过重,应以被按摩部位感觉舒服为宜。作用:解除肌肉疲劳,增加皮肤弹性。10揉法操作要求:用手指指腹或手掌轻按住一定的穴位或皮肤部位,做轻柔的小幅度环形按摩。操作要求:揉动幅度的大小视其按摩部位范围而定,揉动时手指(掌)应始终接触皮肤,使被按摩部位皮肤随着揉动而滑移,以感觉平和,舒适,深透为宜。作用:调和气血,宽胸理气,消肿止痛,并能加强血液循环,提高皮肤及组织的再生能力。下面是按摩减肥的实用方法: 揉腹: 双手掌从腹部剑突下推至耻骨联合上缘,连推12次;然后将两手置于腹部左右两侧
8、,从肋缘下推到骨盆处,连推12次;再用左手置于脐周围,右手按在左手上面,揉压脐围,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揉12次。 点压穴位: 常用穴位有中府、云门、气海、关元、脾俞、肾俞、梁丘等。点压这些穴位能有效地抑制食欲,利于脂肪均匀分布。 辅助功: 仰卧,双腿伸直,然后慢慢抬高,抬至与身体垂直,两手同时用力下按,使臀部稍微离开床面,保持该姿势35分钟(以后,随着腹部脂肪的减少,腹肌的增加,尽量保持该动作姿势时间长些,至不能忍受),再慢慢放下双腿;接
9、着将两手枕于后脑部,做起坐动作,次数不限;然后两臂屈肘,两膝弯曲,以两足和肘关节、肩部作支点,做挺腹动作35分钟;最后以双手抱双腿按压腹部35分钟。 用上述方法按摩需坚持每天做,不间断,同时注意配合控制饮食摄入,增加运动量,使消耗大于摄入,以有效减少体内脂肪积聚,巩固减肥效果。中医指针疗法 指针是以手指按压或爪切某些穴位,代替针刺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脏腑功能、开窍醒神、止痛等作用。常用于突发性病症,如虚脱、中暑、癔病及多种痛症。亦可用于一些内伤外感杂病的治疗。
10、; 操作方法 指针的基本手法可分为揉、扪、切、捏、点5种。 1.揉法:是用手指的尖端,轻按选下的穴位,作环形平揉的一种方法。揉动时手指的尖端不能离开所接触的皮肤,手指连同皮肤及皮下组织,以穴位为中心,作一小圆形转动,不要使手指与皮肤呈摩擦状态。每次揉一小圆周为1次,每穴位一般以120180次为标准,约23分钟。次数的多少亦可视病情的轻重而定。常用拇拽和中指作揉法。本法在指针中应用较广。施术时需要根据病人质强弱和病情轻重施以轻重不同的指力。本法可与扪法配合应用。
11、160; 2.扪法:是用手指扪按腧穴或身体一定部位的手法。将手指端深深按压皮肤及皮下组织深部,同时根据病人体质强弱,施以轻重不同的指力,以感到酸麻胀痛为止。当指端按入时,应逐渐减轻指力,最后停止。每穴一般扪按3分钟左右。扪法又分为单指法和双指法2种。 (1)单指法:一般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压在穴位上。此法常用于胸腹部和四肢部的穴位,如气海CV(RN)6,中脘CV(RN)12,曲池LI11、足三里ST36等(见图) (2)双指法:即两手指同时扪按两个穴位。此法常用于头面、颈项、腹部、背腹部的穴位,如风池GB20、阳白GB14、天枢ST25等穴位。
12、160; 3.切法:用拇指指甲切按腧穴。操作时可用脱脂棉少许,覆于指甲 ,防止切伤皮肤。指切时用力需要轻而缓慢,特别是压痛处更应注意,尽量避免切处剧烈疼痛。本法多用于狭窄部位的穴位,如人中GV(DU)26、迎香LI20、少商LU11等。 4.捏法,是用两个手指对称捏压穴位的手法,可用拇、食二指,也可用拇、中二指或拇指与其它各指,在上下方或左右方对称相向用力。可捏压一个或两个穴位上。如果捏压一个穴位,拇指在这个穴位上,另一指或其它各指则在对称地方,此法常用于四肢、肩颈部等部位的穴位,如合谷LI4、
13、曲池LI11、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等。 5.点法:是一指或二、三指点在痛点或穴位上,先轻后重。逐渐深透。本法常用于肩部、背部、臀部和大腿等部位的穴位。 适用范围 由于指针疗法不需要任何操作器械及穴位消毒,可以随时随地应用,因此可应用于多种急症的处理,如晕厥、剧烈疼痛等。又因指针疗法具有疼痛小的特点,因此广泛适用于年老体弱、儿童、惧怕针刺者及孕妇等。也可作为患者自我治疗及预防疾病的一种方法。 注意事项
14、; (1)施术者注意手的消毒,以免交叉感染;指甲宜常剪,以免切伤病人皮肤。 (2)指力的轻重以病人能耐受为宜。以免病人产生不适或晕针;对年老体弱者和儿童,施术时指力不可过重。 (3)指针的施术时间以13分钟为标准,亦可根据病情增减。 (4)急性传染病、皮肤病、肿瘤以及腹痛拒按的患者,不宜使用指针。 (5)小儿头部的囟门区和孕妇的合谷LI4 、三阴交SP6 以及腹部穴位等,不宜用指针。 (6)过饥、过饱、酒醉、劳累过度时,不宜用指针。
15、 点穴疗法 概述 点穴疗法是在患者体表穴位和特定的刺激线上,运用点、按、拍、掐、叩、捶等不同手法,促使机体的功能恢复正常,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因其主要是在人体穴位上用手指点、按,故名。 点穴疗法是我国传统疗法之一,早在明代曹士珩的保生秘要中就有记载。以后,一直作为治疗某些外伤的手段而流传。近年来将点穴法广泛运用于临床,收到良好效果,深受群众欢迎。 基本内容 本疗法主要是通过调节神
16、经系统的功能,反射性地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促进病变部位组织细胞的恢复或再生能力,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点穴疗法治疗穴位,其中一部分与针灸常用穴位相同,可参考体针疗法。另一部分是点穴疗法的专用穴位和特定刺激线,现简要作如下介绍。 1.专用穴位 操作方法 点穴疗法常用的基本手法与辅助手法有以下几种。 1.点法:掌指关节微屈、食指按于中指背侧,拇指抵于中指末节,小指、无名指握紧。操作时,医者以中指端快速点于选定的经络和穴位上,利用手腕和前臂的弹力迅速抬起,如此反复叩
17、点。一般每秒23次。叩点时可采取一虚二实节律。即在每一节律中,虚点时力轻,速度快;实点时力重,速度慢。施用点法时,要求医者既要有灵活的弹力,又要有坚实的指力和强劲的臂力。只有弹力而无指力,其力不能深透;只有指力而无弹力,易致局部损伤。因此,须指力与弹力结合,方能刚柔并济,恰到好处。 点法有轻、中、重之分。轻叩只运用腕部的弹力,属弱刺激,作用偏于补,多用于小儿、妇女或年老体弱患者。中叩需运用肘部的弹力,属中刺激,平补平泻。重叩要运用肩部的弹力,强刺激,作用偏于泻,主要用于青壮年、体质强壮及临床表现为“实证”的患者。 点法适用
18、于全身各部位。运用点法时,应掌握频率的快慢和位置的始终如一,不然会影响治疗效果。 2.按法:将拇指伸直,其余四指伸张或扶持于所按部位的旁侧。操作时,拇指端在穴位上,用力向下按压,指端不要在按的穴位上滑动或移位,否则易擦伤皮肤,属强刺激手法。 3.拍法:食指、无名指、小指并扰微屈,拇指与食指第二关节靠拢,虚掌拍打,以指腹、大小鱼际触及被拍打部位的皮肤。操作时,以肘关节为中心,腕关节固定或微动,肩关节配合,手掌上下起落拍打。切忌腕关节活动范围过大,以免手掌接触时用力不均。 4.掐法:以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在穴位上进行爪切,只适用于手指、足趾
19、甲根和指、趾关节部。 操作时,一手握紧患者应掐部位的腕、踝关节,以防止肢体移动,另一手捏起肢端,对准穴位进行爪切。 掐法的轻重、频率应视患者的病情而定。爪切时力量不宜过重,避免掐伤皮肤。 5.叩法:五指微屈并齐,指尖靠拢。操作时以手腕带动肩、肘部、叩击选定的经络、穴位。 此法与点法一样,要求指力与弹力相结合,达到既不损伤组织,又有满意效果,可用于全身各部位。 叩法分指尖叩法和指腹叩法两种:指尖叩法与穴位接触面是指尖,多为重手法;指腹叩法与穴位接触面是指腹,多为轻手法。 6.捶
20、法:五指微握拳,将大拇指端置于食指内下方,以小鱼际外侧面接触穴位。操作时应沉肩、垂肘、悬腕,以腕关节为活动中心,根据轻重刺激的不同要求进行捶打,使病人既感到一定的力度,又柔和轻快。 7.旋转法:令患者侧卧,健腿伸直在下,患腿屈曲在上,医者站于患者腹侧。一手按住肩部,前臂靠患肩,向后推,一手按住髂部,肘部压患髋,向前拉。在患者全身放松的情况下,轻轻地摇动腰部,待推拉到最大幅度时,突然用巧劲迅速用力推拉一下,听到腰骶部“喀嗒”响声即可;如未闻声响,则双手改变位置,以同样手法,向相反方向再重复一次。 适应证 本疗法对脊髓灰质炎、
21、脑炎后遗症、脑性瘫痪有较好疗效,尤对急性腰扭伤、小关节紊乱效果显著。 一、急性腰扭伤 1.准备手法:先以掐法掐趾关节、趾甲根35遍,再以轻点法自上而下点下肢2、5、6三条刺激线23遍。 2.治疗手法:对痛点、腰眼、棘中、臀外、阳下等穴,施行按法、叩法3p5遍,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者的耐受强度,采取较强的手法。 3.缓和手法:以轻点法自上而下点下肢2、5、6三条刺激线23遍。 二、小关节紊乱 1.准备手法:以
22、掐法掐趾关节、趾甲根35遍,再以轻点法点下肢2、5、6三条刺激线23遍。 2.治疗手法:对痛点、腰眼、棘中、臀外、阳下等穴,采用较强的手法,施行按法、叩法治疗。亦可采用侧卧旋转法治疗。 3.缓和手法:以拍法或捶法在局部进行拍捶,结束全部治疗过程。 三、脊髓灰质炎 1.准备手法:掐趾甲根、趾关节35遍。 2.治疗手法:轻点患肢刺激下肢以1、2、4、5、7条为主。 在下肢腰眼、臀外、委
23、上、委中、腓下、沟中、阴陵泉、麻筋等穴中选酸麻反应敏感的穴位,施行按法35遍,一般以有麻热感为好。 3.缓和手法:轻点患侧刺激线1、2、4、5、7条,各23遍。 四、脑炎后遗症、脑性瘫痪 1.准备手法:先掐指甲根、趾甲根、指关节、趾关节510遍。 2.治疗手法:按送风、垂根、颈后、听宫、风池、人迎等穴,以重手法叩打颈胸椎两侧刺激线35遍,然后自上而下按压23遍,再叩打头部两侧。 3.缓和手法:沿脊背第1、
24、第2侧线自颈部向骶部顺序拍打23遍。 禁忌症 对感染性疾病,肿瘤,以及肌肤破损、烫伤、正在出血的部位,不宜采用本疗法。 注意事项 1.点穴治疗后患者往往在施术部位有酸、胀、麻、热、抽动感,此为正常现象。 2.临床上有个别患者经点穴治疗后症状暂时加重,一般34天后即可消失。病情随之好转,应告知患者,不必顾虑。
25、160; 3.治疗时,如因患者体质较弱或医者手法过重,而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甚至晕厥等症,应及时处理,一般按压水沟穴,掐手指、足趾根后即能迅速恢复。 4.在运用手法时,应按照轻重轻的原则,手法不宜过重,以防造成骨折。头痛推拿法 患者以坐位,术者用一指禅推法沿颈项部两侧足太阳膀胱经上下往返治疗3-4分钟,然后按风池、风府、天柱等穴;再拿两侧风池,沿项部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操作4-5遍。
26、;术者再以一指禅推法,从印堂向上,沿前额发际至头维、太阳,往返3-4遍,配合按印堂、鱼腰、太阳、百会等穴;然后用五指拿法从头顶拿至风池,再改用三指拿法,沿足太阳膀胱经拿至大椎两侧,往返4-5次。 按摩治疗头痛 一、按摩治疗神经性头痛 1.点穴:点按印堂上星百会风府大椎,太阳率谷风池肩井(各一遍)。 2.拿穴:提拿印堂上星百会风府大椎,太阳率谷风池肩井(各一遍)。 3.摩法:单手指掌平摩前额头顶枕部颈部背部,双手指
27、掌分别自颞部耳上中后颈部肩部。 二、按摩治疗血管性头痛 患者坐位,术者用右手拇指按揉百会穴,继用两手拇指按压百会左右各一寸处。用拇指按压前顶穴及左右各一寸处,按压神庭穴及其左右各一寸处。用右手拇指按压印堂穴,用两手拇指沿眉头分推至两侧太阳穴抚摩10次、分推至角孙穴抚摩10次、分推至风池穴,重复三次。用两手拇指沿额中分推至头维穴,重复三次。用拇指由曲差穴向后推至玉枕穴,重复三次。用拇指由头临泣推至脑空穴,重复三次。用两手拇指按压风池穴,继沿胸锁乳突肌向下弹拨。 三、推拿治疗颈性头痛 取穴:主穴取风池、天柱、悬颅、太阳。配穴取风府、角孙、头维、晴明、缺盆、合谷等。 方法:术者先用滚法在颈部施术,然后沿督脉经在颈部的循行路线、夹脊穴施一指禅推法,并对颈项痉挛的肌肉施按揉、弹拨约57分钟。术者用拇指按揉风池、风府穴,或用一指禅推法,并按揉悬颅、太阳、头维、角孙等穴约35分钟。点按天柱穴。用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用烟花爆竹概论课件
- 民爆安全标准化培训课件
- 民法的体系课件
- 瓷砖铺贴考试题目及答案
-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
- 民族风格舞蹈解读课件
- 湖南安全监管指南讲解
- 新质生产力核心知识点
- 房地产营销与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的根基与支撑体系
- 2025-2026学年地质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全一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23)
- 2025年湖南郴州市北湖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8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麻醉深度监测-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口腔修复学笔试题及答案
- 桥梁养护应急知识培训课件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智能化硬件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小学生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库附答案
- 水上服务区(加油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浙江国企招聘2025浙江省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招聘7人(第一批)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研学旅行指导师实务》课件-第6章 基(营)地研学课程操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