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废弃砖瓦窑洞反季节栽培茶树菇新技术_第1页
利用废弃砖瓦窑洞反季节栽培茶树菇新技术_第2页
利用废弃砖瓦窑洞反季节栽培茶树菇新技术_第3页
利用废弃砖瓦窑洞反季节栽培茶树菇新技术_第4页
利用废弃砖瓦窑洞反季节栽培茶树菇新技术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利用废弃砖瓦窑洞反季节栽培茶树菇新技术    王德明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材料需求量日益增加,粘土砖瓦窑厂取土制砖,不仅浪费大量资源,而且严重毁坏耕地,破坏生态环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以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发展循环经济为目的,按照“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关闭与整顿相结合”的愿则,对实心粘土砖瓦窑厂进行治理整顿,禁止占用耕地生产实心砖。为认真做好粘土砖瓦窑厂专项治理整顿工作,山东省夏津县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集中整顿工作,首先下大气力关闭了城区的8处粘土砖瓦窑厂。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试验,认为在砖瓦窑厂拆除前,利用砖瓦

2、窑洞冬暖夏凉的特点,在夏季利用废弃砖瓦窑洞反季节栽培茶树菇,既能充分利用本县丰富的棉花下脚料及麦麸资源,实现茶树菇的周年供应,又能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利用废弃窑洞反季节栽培茶树菇的可行性夏津县是全国重点植棉大县,棉花常年播种面积4万余公顷,棉花加工企业200多处,可产生棉籽壳、棉饼等棉花下脚料10万吨。同时,该县也是著名的面粉加工大县,年加工小麦100万吨,可产生麦麸10万吨。鉴于夏津县的棉籽壳、棉饼和麦麸资源极其丰富,而棉籽壳、棉饼和麦麸又是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原料的现状,夏津县发展食用菌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废弃窑洞墙体厚3.5m,冬暖夏凉,阴暗潮湿,温度恒定(窑洞内气温

3、在20左右),环境安静,受外界影响小,出砖口和冒烟口可确保空气流通。实践证明,在废弃窑洞内进行反季节栽培茶树菇是切实可行的,并且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反季节茶树菇的价格一般在10元kg,一个普通废弃窑洞400m2,如投料2万kg,产茶树菇1.6万kg,则可获得16万元的收益,去除成本后,纯收入也在10万元以上。如今在夏津县已有数十农户利用废弃窑厂从事反季节茶树菇的生产。利用废弃窑洞栽培反季节茶树菇新技术茶树菇,又名茶新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15127,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824,是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保健食疗于一身的食用菌。其味美,柄脆,香浓纯正,为宾馆、家庭宴席高级保健食品,具有广阔的市

4、场前景。窑洞选择最好选用建筑结构牢固、通风条件良好、无死角的砖瓦窑洞。有条件的话,在窑洞口安装排气扇则能起到更好的通风换气效果。栽培方式采用(1417)mm×(3438)mm的聚丙烯塑料袋进行单层直立排放式栽培,7月接种,9月出菇。栽培袋制作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益,根据夏津县的资源条件,主料以棉籽壳为主,即取棉籽壳74、麦麸24、白糖1、轻质碳酸钙1质量比配制配料,加水拌匀,培养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466,ph值7.07.5。配好培养料后,将培养料装入塑料袋,一般每袋装干料量为850g左右,湿重800g左右。常压蒸汽灭菌48h,冷却后在无菌室中接种。发菌期管理环境管理茶树菇菌丝生长阶段不

5、需要光线,强光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接完菌种后的栽培袋要及时搬入培养室进行发菌管理,培养室要求通风、干燥、遮光。摆放栽培袋前要对空间消毒1次,控制室温在2127、空气湿度70左右。在培养过程中,由于菌丝的新陈代谢,培养室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室内氧气被大量消耗,这时要特别注意通风换气,通过翻堆来调节堆温(在堆中插上温度计,以便观察),袋温一定不能超过30。如果达到或超过30,就要立即分堆降温,延长通风时间,避免“烧菌”。管理重点是促进菌丝迅速蔓延,使菌丝尽陕封面,以降低污染率。接菌后3天内菌种处于恢复生长阶段,所以3天内人不必进入培养室进行管理,以免造成污染。3天后菌种开始萌发,每天早晚各通风1次

6、,每次1h,同时白天要关闭通风口,晚上打开。培养40天50天后,菌丝即可长满全袋。茶树菇菌丝长满袋后不能马上出菇,再进行20天左右的培养,即达到生理成熟后才能出菇。预防杂菌在菌袋培养期间,接种后3天后,每天要对发菌室进行巡查,若发现有红色链孢霉及毛霉等的栽培袋,要轻轻取出用报纸包住,送到灭菌灶内,重新灭菌后返工制作。以后查菌可结合翻堆进行,根据杂菌情况与菌丝生长情况,酌情进行处理。防鼠与防虫培养室要严防老鼠危害。即使只有1只老鼠危害也将造成巨大损失。因为菌袋受了鼠害,将会发生链孢霉,诱发大面积菌袋感染,所以决不可掉以轻心。此外,菌丝吃料后,发生的酒酚香味会引来昆虫,所以要在通风口安装窗纱防虫。

7、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对蚊蝇、幼虫、成虫、螨类致死效果好,皆不伤茶树菇菌丝,但敌敌畏会杀死茶树菇原基、幼蕾、子实体,使之发粘、腐烂,所以在出菇阶段严禁使用敌敌畏。出菇期管理当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时,料面会吐出黄水,最后出现小菇蕾,这时去掉套环,将塑料袋向外下翻3cm5cm,上盖报纸,并喷水保湿,以促使茶树菇子实体形成。有条件的最好把菇蕾大小一致的移在一起,以便管理。随着菇体向上伸长,逐渐拉直袋口,直到收菇。茶树菇具有趋光性和co2促进菌柄伸长的特性。故应保持一定的散射光。一般,控制光照度在25lx300lx之间,以能见到报纸上的字为度,可在料袋上方,每50m2/设1盏20w节能灯,每天照射

8、5h7h既可。拉直袋口,在袋内营造较高浓度co2的小环境,有利于提高茶树菇的商品价值。茶树菇子实体生长阶段温度控制在1824之间,每天加强通风换气并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刺激。约过5天左右开始出现原基,原基形成约7天可采收,收完第一潮菇后过一段时间开始出现第二潮菇。开袋后,主要工作应围绕湿度与通气管理展开,而二者又互相矛盾,要进行人为调节,使栽培袋表面有较高空气相对湿度(8595):出菇时每天早晚各通风1次,每次2h。病虫害防治病害防治茶树菇在幼菇阶段常遇到细菌性病害,主要病害有:萎缩病因菇蚊带来细菌,使菇盖与菇柄部位的幼菇出现枯萎死亡;凹斑病:菇盖出现针刺状凹点,紧接着周围颜色变淡,最后出现裂纹及

9、水渍状斑点,严重影响菇品的商品价值。防治方法:一是注意加强通风,避免湿度过太;二是在开袋后,每隔15天喷洒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和25石灰水,撒石灰粉,有条件时地面可喷石灰+漂白粉混合剂,若发现病菇要及时清除。虫害防治茶树菇出菇很不整齐,给防治菇蚊带来不便。受菇蚊危害的栽培袋,培养料变深褐色,菇蕾无法形成,已形成的菇蕾、幼菇也会萎缩、腐烂。因而,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其方法是:在通风口安装80目的窗纱,预防成虫飞入菇袋产卵繁殖;室内安上电子灭蚊灯;发菌过程按15天定期喷洒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卫害净30倍100倍液,喷药时要掌握少量喷雾,若喷得太多,增加了空气湿度易引发后期污染。及时采收从小菇蕾冒出到适期采收,一般要5天7天。当菌盖颜色转成暗红褐色,子实体长大至八成熟时,菌盖向内卷为采收适期。通常采用一次性连盖带柄整丛拔起,采收时要轻轻握住菇柄基部扭转拔下,预防盖柄断离。若太迟采收,一旦菌盖下的菌环破裂,采下的菇就会失去商品价值。菇采下后要进行挑拣,去掉小菇、烂菇,将合格的菇顺序整齐排放在泡沫箱内,及时送到收购处。茶树菇通常以保鲜菇和干菇上市销售。采后管理只要环境条件许可,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