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及课堂作业设计+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1页
2020年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及课堂作业设计+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2页
2020年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及课堂作业设计+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3页
2020年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及课堂作业设计+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4页
2020年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及课堂作业设计+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020-8-1第一单元声音2第1课听听声音2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4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9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2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15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18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21第8课制作我的小乐器23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26第1课感受我们的呼吸26第2课 呼吸与健康生活30第3课 测量肺活量35第4课一天的食物39第5课食物中的营养43第6课营养要均衡48第7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52第8课 食物在身体内的旅行56第三单元运动和力61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61第2课用气球驱动小车65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69第4课弹测力计73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

2、77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81第7课设计与制作(一)85第8课设计与制作(二)90教科版(2020)四年级科学上册课堂作业设计942020年秋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时练习含答案107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 以感受它。2 .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科学态度目标1 .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 于与同伴交流。2 .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3 .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

3、环境目标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 的生活【教学重点】用词语描述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并描绘听到的声音。【教学流程】教学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环节点、导入2分 钟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骸 发出的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it 聚到声音这个问题齿11学生进行交流讨 论,用简单的词语描 绘自己想象的声音是 怎样的。将注意 力集中到声 音上。二、聚焦3分钟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 的声音,用什么词语可以描述 它。学生交流与讨 论。聚焦声 音的描述三、探索25分钟任务一:观看影像描

4、述你听到的交 通工具的声音。提示: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记 录,描述。任务二:描述你听到的动物发出的 声音任务三:描述你听到的球类发出的 声音。任务四:学生记录自己听 到的声音,并用词语 进行描述。说一说关于声音 自己知道的知识。提出一些关于声 音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能 用简单的词 语描述自己 所听到的声 音。将听到的 声音按简单 的标准进行 分类。描述你听到的生活中的声 音。研讨:讨论关于声音你知道些什 么?你还想知道什么?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科学探究目标1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状态,并记 录下来。2 .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

5、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解释。科学态度目标1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的阐述自己的发现。2 .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认识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面鼓,一把钢尺,一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一 个音叉几个豆子或细沙。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物体产生声音时的状态。【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上节课我们一起聆听与记学生可以充录了许多声音,让我们一起走分的想象联想,通过进第二课。将自己的观点记头脑风暴一、导入提出问题:录在记录单或黑的方式来我们不时的听到各种声板上,学

6、生在汇了解学生5分钟音,我们自己也能制造一些声报时也可以进行对声音产音,而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简单的解释和阐生的原有呢?述自己的观点.认知.找出一些发声物体,仔细观察它们在发出声音时的状态二、是怎样的。学生任务:聚焦聚焦梳理问题: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形成5分学生认为声音是如何产生观点。概念目标。钟的,提出自己的观点,想办法验证自己的观点任务一:学生任务通过研究皮筋的发声,寻找皮 多个实验,三、筋发声的原因。1、弹拨皮探究声音探索将皮筋的两端固定在木棍筋,观察皮筋振产生的原25分钟两端,轻轻弹拨皮筋,观察皮动发出声音的过因,验证物筋发生时的状态。程,初步提出观体振动产提示:仔细观察皮筋儿的点,皮

7、筋振动产生声音。运动状态。任务二:研究钢尺的发声,寻找钢 尺发声的原因。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 另一端在桌面边缘用力压紧, 弹拨钢尺,仔细观察钢尺发声 时,钢尺的运动状态。提示:钢尺可以用一本硬 皮书在桌面边缘压紧,防止钢 尺和桌面边缘撞击,影响我们 的实验探究。任务三:研究敲鼓的发声,寻找鼓 发声的原因。敲击鼓面,仔细观察鼓面 的振动发声。提示:鼓面振动不是很明 显,可以在鼓面上放一些黄豆 或者沙粒,观察其它物体在鼓 面上的跳动,从而体现鼓面的 振动。任务四:研究音叉的发声,观察音 叉振动发声的现象。生声音。2、观察钢尺 振动发出声音的 过程,总结钢尺 是靠振动产生声 音的。3、观察鼓面 振

8、动发出声音的 过程,总结鼓面 是靠振动产生声 音的。4、观察音叉 振动发出声音的 过程,总结音叉 是靠振动产生声 音的。总结验证自 己的观点,物体 振动产生声音, 振动停止,声音 也会随之消失。在竖笛出气 口上方贴一张纸 条,仔细观察竖 笛振动发声的过观察音叉振动发出声音, 当音叉振动停止时,声音也会 随之消失提示:音叉的振动不容易 观察,可以用其它的方法帮助 证明音叉的振动,如在音叉侧 面粘贴小球,或将音叉浸入水 中,观察振动现象。研讨:完成了以上这些实验后, 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同 学们肯定认为声音是靠物体振 动产生的,因为皮筋的震动产 生声音,钢尺、敲鼓、音叉都 是振动产生声音,这些

9、也可以 作为证据支持我们的观点。应用:那利用振动产生声音的这 个观点,我们猜测一下竖笛是 靠什么振动产生声音的呢?让 我们拿出一支竖笛,感受一下 它是怎样振动产生的声音?程,理解竖笛的 声音是靠空气振 动及空气柱共振 产生的。四、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 我们人类自己是如何发出声音 的,提出问题:我们每人身上 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振动发出 声音的部位,猜猜它在哪里?学生用手指 轻轻按压喉咙 处,同时发出啊 的声音,感受手 指上的振动,从 而认识声带振动 发出声音。探究 的过程由 外部的宏 观现象到 我们身体 内部,将振 动产生声 音的知识 进行迁移-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

10、标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科学探究目标1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2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 传播情况进行比较。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教学重点】认识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音叉、一个水槽、木质米尺、棉线、记录表、 士电话材料。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一、导入5分钟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振动产 生声音的过程,声音是怎样

11、传播出 来的呢?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听 见了鼓声,鼓声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学生讨论 声音是怎样传 播的,举例说说 敲鼓发出的声 音是怎样传播调取学 生原有认 知,提取有 意义的问题到达另一个地方的,让同学们说一 说,看看你们是怎样认为的。的。、聚焦5分 钟在教室里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 鼓声,房间里空荡荡的,似乎除了 空气,没有其他的了。会不会是空 气传播的声音呢?发现问题, 声音是否通过 空气进行传播。聚焦问 题,形成概 念目标。三、 探索25分 钟任务一:如果是空气传播的声音,那将 空气去除掉,会有怎样的现象发生 呢?接下来做这样的探究活动:玻 璃罩内放置一个闹钟,如果将玻璃 罩内的空气抽出

12、,声音还能完整的 传播出来吗?究竟会发生怎样的现 象,又如何来解释现象呢?让我们 一起来做这个实验。总结:空气可以传播声音。任务二:同学们可以做这样的活动,将 耳朵贴在桌面的一端,其他同学在 另一端轻轻的抓挠桌面。比较一下 耳朵贴桌面与不贴桌面有什么不 同。你会发现,贴在桌面上,抓挠桌 面的声音被放大了很多倍。利用相 同的道理,我们还可以做另一个实利用抽真 空的设备,感受 空气传播声音 的过程,发现传 播路径。利用敲击 桌面,人耳紧贴 桌面和听木质 米尺的方法,感 受声音在固体 中传播的现象。3、通过实 验,体验声音在 液体中传播的 现象。总结得出 空气可以在固 体、液体、气体通过多 种有效的

13、实 验,进行了 科学探究的 全过程,实 现了科学探 究目标和态 度目标,合 理猜测,实 验的验证, 最后顺利的 得出结论。中传播的结论。验。利用米尺研究固体传播声音将 米尺一端贴紧耳朵,另一端用手轻 轻碰触,我们发现耳朵可以听到清 晰的声音,但其他人听不到。任务三:声音可以在气体与固体中传 播,那它能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呢? 利用下面这个活动找到答案。敲击 音叉,将音叉浸入到水中,人耳贴紧 水槽,可以清晰的听到声音。说明水 可以传播声音。研讨: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总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 传播。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宇航员在 宇宙中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联 系。四、 拓展制作土电话,描绘

14、声音传播的 路径:纸杯内的空气一纸杯一棉线 另一端纸杯一杯内空气一人耳。制作土电 话,理解土电话 传播声音的路 径。利用学 到的知识对 土电话传播 声音的解 释,并找到 传播路径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震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科学探究目标1 .通过模型探究,了解耳郭和鼓膜的作用。2 .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态度目标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理解人耳各部分作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人耳的模型,鼓膜的演示材料,杯子,塑料薄膜,

15、 实验或细沙。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人耳的结构与功能。【教学流程】教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评价学环节动要点调取一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声学生讨论人学生原有、导入音是怎样传播出来的。声音传播是如何听到声音认知,提取5到我们人的耳朵后,我们是怎样的。有意义的分钟听见这些声音的呢?问题、聚焦5 分钟人耳是人最重要的听觉 部位,它包含哪些结构呢?观察人耳的 结构图,认识人耳 的各个部分。聚焦 问题,形成 概念目标。、探索25 分钟任务一:仔细观察耳的结构图和模 型,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 能。结构图中清晰的标注了外 耳、中耳、内耳的各个部分,再 让我们看一看耳结构的模型,你 能否将这些名称与耳的各部分

16、 相对应。任务二:人的头部两侧都长着耳朵, 实际我们看到的外面这部分叫 做耳郭,那耳郭有什么作用呢? 请同学们用一张纸折成喇叭的 形状,模拟耳郭的作用。任务三:声音的振动通过耳道进入 内部,到达了鼓膜这里,鼓膜是 怎样接收到声音的呢?让我们 看两个模拟实验,让同学们明白 鼓膜的工作原理了。首先将塑料 薄膜套在杯子上面,发出声音,通过认识结 构图,了解耳的各 部分名称,通过耳 的结构模型,了解 耳的构造和位置。模拟耳郭的 实验,体验耳郭的 收声作用。3、通过实验, 体验耳膜的作用 和工作原理。总结得出鼓 膜和耳郭对人的 听觉的重要作用。通过 多种有效 的实验,进 行了科学 探究的全 过程,实现

17、了科学探 究目标和 态度目标, 合理猜测, 实验的验 证,最后顺 利的得出 结论。我们发现薄膜会振动,在上面撒 一些细沙,细沙在薄膜上跳动。 然后做鼓膜振动演示实验二,发 现鼓膜振动的原理。总结:通过实验的研究,我们认识 了耳郭和鼓膜的作用和工作原 理。耳郭呢,就像一个声音收集 器,可以收集到更多的空气中的 振动,鼓膜就像一个精密的接收 装置,能接收大小强弱不同的振 动,从而告诉大脑不同的声音。四、拓展听诊器也具有收声的作用, 通过听诊头上的薄膜振动,来收 集声音传送到我们的耳中。这就 是听诊器的原理。我们可以利用 实验材料自制一个听诊器。制作听诊器, 知道听诊器的工 作原理。利用 学到的知

18、识解释物 体如何接 收声音。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 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科学探究目标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 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与我们的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振动幅度与音量大小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把钢尺、固定好的皮筋、1面鼓和一些黄豆或细 沙。学生准备:用记录

19、表记录振动幅度与声音大小之间的关系。【教学流程】教 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 一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我调取学、导入们是怎样听见这些声音的。我们学生讨论声音生原有认5听到的声音在音量上有强有弱,的强弱变化。知,提取有分钟这节课我们学习声音的强弱。意义的问题二学生提出自己聚焦问、聚焦声音为什么会有强弱变化的观点,声音的强题,形成概5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弱可能与哪些因素念目标。分钟有关。任务一:通过实验,认利用钢尺的振动,研究声音识钢尺的振动幅度的强弱变化。与声音强弱之间的通过多记录钢尺振动幅度大小与关系。种有效的实声音强弱的关系。通过实验,认验,进行了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识

20、皮筋振动的幅度科学探究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与声音强弱之间的-任务二:关系。全过程,实、探索用不同的力量拨皮筋,当皮3、通过实验,现了科学探25筋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它振观察鼓面振动幅度究目标和态分钟度目标,合动的幅度有什么变化。与声音强弱之间的理猜测,实记录皮筋振动幅度大小与关系。验的验证,声音强弱的关系。总结通过以上最后顺利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实验,得出物体振得出结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动幅度与声音强弱任务三:之间的关系,物体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当振动的幅度越大,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它振 动的幅度有什么变化。提示:鼓面上放一些轻质小 球,如细沙或黄豆等物体。总结:通

21、过实验的研究,物体振动 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 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声音越强,物体振 动的幅度越小,声 音越弱。四、拓展还有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 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说一说生活中的事例,并利用音 叉弹开小球的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利用知识 来解释实验现象和 生活中的现象。利用学 到的知识解 释物体声音 强弱的原 因。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 音越低。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描述尺子伸出长度的不同,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高低 的情况,提高进行有根据的推测和科学操作能力。通过分析柱状图,将不同

22、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与其声音高低联系 起来,提高整理和分析数据能力。科学态度目标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科学技术影响我们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振动频率快慢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铝片琴、口琴、钢尺、竖笛等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教学流程】教 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导入5 分钟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 了声音的强与弱。声音不仅 在强弱上有区别,在声音音 调上也有区别,这节课我们 学习声音的高与低。学生讨论声音的音 调高低。调取学 生原有认 知,提取有 意义的问题声音

23、为什么会有声调学生提出自己的观聚焦问、聚焦的高低呢?这是什么原因点,声音的声调的高低可题,形成概5造成的?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念目标。分钟任务一:敲击铝片琴,观察铝片通过实验,认识铝片 琴中铝片长度与声音高琴各个铝片的长度与音调低之间的关系。通过多高低的关系。通过实验,认识口琴种有效的实铝片越长,发出的音调中 片长度与声音高与验,进行了就越低,铝片越短,发出的低之间的关系。科学探究的音调就越高。3、通过实验,观察钢全过程,实、探索任务二:尺振动的长度、振动快慢现了科学探25观察口琴各个金属与声音高与低之间的关究目标和态分钟片的长度与声音音调高低系。度目标,合的关系。总结通过以上实验,理猜测,实较

24、短的 片发出的声得出物体振动快慢与声验的验证,音较高,较长的 片发出的音高与低之间的关系,物最后顺利的声音比较低。任务三:不断改变钢尺伸出桌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 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 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得出结论。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 有什么变化?发出的声音 有什么变化?提示:用柱状图或图表 的形式表示声音高低的变 化与钢尺振动长度之间的 关系。总结:通过实验的研究,物体 发出的音调高低可以用音 高来表示,物体振动的越 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 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 就越低。四、拓展推测其它有规律的物 体发出的声音高低将怎样 变化。推测纸盒中声调高与 低的变化,解决问题。学生利用

25、知识来解 释实验现象和生活中的 现象。利用学 到的知识解 释物体声音 音调高低的 区别。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物体长短、粗细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细的物体 发出的声音高,长而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科学探究目标能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说明理由。在反复的观察中验证自己的假设,解决要研究的问题。科学态度目标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并愿意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琴弦的粗细、长短,会影响声音的高低。【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带琴弦的乐器。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

26、录琴弦不同状态的对比,总结规律。【教学流程】教 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导入5分钟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 声音的高与低。在生活中如何 让物体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呢,这节课我们学习让弦发出 高低不同的声音。学生讨论如何 改变物体声音的高 低。调取学 生原有认知, 提取有意义 的问题、聚焦5 分钟像二胡、吉他等乐器, 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 的声音的,弦的音高和哪些 因素有关呢?学生提出自己 的猜想,并设计实验 方案。聚焦问 题,形成概念 目标。、探索25 分钟任务一:利用实验验证弦的粗细 不同,影响声音的高低。任务二:利用实验验证弦的松紧 程度不同,影响声音的高低。任务三:利用

27、实验验证改变弦的 长度,影响声音的高低。总结:琴弦的不同状态影响声 音的高低。通过实验,认识 到琴弦的粗细影响声 音的高低,琴弦越粗 越低沉,琴弦越细声 音越高。通过实验,发现 琴弦的松紧影响声音 的高低,琴弦越松,声 音越低,琴弦越紧。声 音越高。3、通过实验,发 现琴弦振动的长度影 响声音的高低,振动 长度越短,声音越高, 振动长度越长,声音 就越低。总结通过以上实 验,发现琴弦的不同 状态越声音高低之间 的关系。通过多 种有效的实 验,进行了科 学探究的全 过程,实现了 科学探究目 标和态度目 标,合理猜 测,实验的验 证,最后顺利 的得出结论。第8课制作我的小乐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

28、标在乐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需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科学探究目标经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小乐器的制作过程,并将科学和技术技 相结合。科学态度目标养成乐于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科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制作小乐器的过程,将科学和技术相结合。【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带琴弦类的乐器材料,敲击类的乐器材料,吹奏类 的乐器材料。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制作方案,调整过程,总结经验。【教学流程】教 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 、导入5分钟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 了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 音。大家掌握了改变声音

29、高 低的一些方法,这节课我们学生讨论仔细想 制作的乐器的类型。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学习制作我的小乐器。二、聚焦5 分钟我们研究了乐器的发 音秘密,知道了乐器发出 高低不同声音的道理,让 我们自己动手来做一个简 单的小乐器吧。、探索25 分钟任务一: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制作弹拨类的乐器,选用不 同型号的鱼线作为琴弦,将 鱼线在洞洞板上按粗细顺 序依次排列固定好。调整琴 弦的松紧,使它们发出有规 律有顺序的声音。任务二: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 一个敲击类的乐器,可以选 择规格相同的碗,调整碗的 振动快慢,使它能达到实验 效果。任务三: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 一个吹奏类的乐器,可以选 择吸管进行实验,使

30、它能达 到实验效果。学生们先确定自 己的乐器类型,进而 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聚焦问 题。通过实验,调整 琴弦的松紧,使它们 发出有规律有顺序的 声音。通过实验,依次 向碗中加入一定量的 水,使这些碗能发出 连续且有规律的声 音。3、通过实验,改 变吸管的长度,从而 使吸管产生不同的声 音,这个乐器的名称 是排箫。总结通过以上实 验,发现自己是如何 调整乐器的,使它发 出高低不同的连续声 音,利用所学知识来通过多种 有效的实验, 结合技术与工 程的原理,制 作、调整、测 试,最终实现 自己想要的效 果。总结:在班级内展示自 己制作的小乐器,与同学进 行交流,发现小乐器的优点 并提出改进意见。解释这

31、个现象。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第1课感受我们的呼吸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呼吸是 人的重要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 气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2 .鼻腔、口腔、气管、肺等部位共同参与呼吸活动。科学探究目标:L开展呼吸体验活动,感受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3 .进行 人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部位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 合作。科学态度目标:1 .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在体验活动中,保证研究的真实性。2 .在体验活动与模拟实验中,乐于参与集体的讨论,分享彼此的 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意识到氧气和二氧化碳与人生命活动的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呼吸过程及呼吸部位教学准备:2 .

32、为学生准备:呼吸过程模拟装置、学生活动手册等。3 .教师准备:呼吸系统结构图、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教学流程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环节意图、导入出示图片:出示问题:你能说说这个同学在做什么吗?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思考调去 学生的原 有认知情 况二、 聚焦问题:你能说一说你在水里 游泳时憋气的感受吗?教师追问:这是为什么呢?问题:能再说一说你对呼吸 的了解吗?关于呼吸你还知道什 么?你知道 人有哪些部位参 与呼吸吗?学生回答:自己 憋一会儿气就抬头 露出水面呼吸。不然 会溺水,所以不能长 时间憋气。学生回答:长时 间不呼吸会死亡,因 为我们需要呼吸维 持生命。学生回答:我们 用嘴巴和鼻子在呼

33、 吸、呼吸有时快有时 慢、吸进来的是氧 气,呼出去的是二氧 化碳。学生回答:鼻 子、嘴、肺等等参与 了呼吸。激发 学生学习 兴趣,为后 续学习进 行铺垫三、探索出示图片:吸气时的图片谈话:这个同学再给我们演 示如何吸气,请大家按照他说的 方式吸气试一试。吸气时,含有氧气的空气会 进入你的肺。把手放在你的肋骨 上,感受胸的变化。讲解:吸气,是含有氧气的 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 进入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 腹部收缩。感受呼气:将你的手放在肋 骨上,慢慢呼气,感受胸又有什 么变化?讲解:呼气,是交换后的空 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 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 腹部放松。交流:吸气和呼气

34、的过程与 你原来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 跟大家一起说说吧。模拟实验:实验装置介绍:1、一个去底的塑料瓶子, 将瓶底用气球套住代替身体的学生观察图片, 并进行模拟吸气学生将手放在 肋骨上感受胸的变 化。倾听教师介绍, 与吸气时自己的感 受进行对比。将手放在肋骨 上,感受呼气时身体 的变化交流:说出自己 感受到的吸气与呼 气过程的不同。我原来认为 吸气时肚子会变鼓, 呼气时肚子会变瘪通过老师指 导我现在发现了吸 气时肋骨向上,胸腔 扩张,腹部收缩;呼 气时肋骨向下,胸腔 收缩,腹部放松。学生利用实验 装置进行模拟实验,通过 学生观察 图片,进行 呼吸体验, 逐步了解 呼吸过程, 并将呼吸 过程中的

35、原有认知 与真实体 验进行对 比,修正自 己的认知, 并通过呼 吸实验强 化呼吸时: 吸气时胸 腔扩张,腹 部收缩;呼 气时胸腔 收缩,腹部 放松。膈肌。2、取一根吸管将吸管一端 做人字型代替人的气管。3、取两个气球与吸管人字 形一端连接好代替人的肺。4、将装置密封好,代替人 的胸腔。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瓶 底气球(膈肌)的变化,当我们 向气球里吹气时瓶底的气球向 下放松,当我们将气球里的气吸 出时瓶底的气球收缩。小结:我们发现:吸气时胸 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观察肺和腹部的变 化。学生总结本节 课的收获四、拓展1 .呼吸道(鼻腔、咽、喉、 气管、支气管)和肺。承担着将 氧

36、气带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 体外的作用2 .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 的物质。二氧化碳是物质制造养 料所必需的原料。这两种气体对 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3 . 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认识呼吸系统 的组成。认识人呼吸 时吸入气体和呼出 气体,并明确呼吸是 一吸一呼为一次呼 吸。认识 呼吸系统 组成,为后 续学习做 准备明确 一次呼吸, 为后续教 学做铺垫第2课 呼吸与健康生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 氧化碳,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二2 .人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 以吸进更多地氧气。3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

37、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科学探究目标:1 .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并进行数据分析。2 .依据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进行分析。科学杰度目标:1 .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2 .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认识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能帮助我们维持生命活动。教学重点: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教学准备:2 .为学生准备:计时器、学生活动手册3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呼吸相关科普影音、教学课件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情景渲染:上节课我们认 识了呼吸,知道了一吸一呼为 一次呼吸。我们知道了 人的 呼吸部

38、位有呼吸道(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承担 着将氧气带入体内,将二氧化 碳排出体外的作用(出示图片)我们每天都 处于不同运动状态,呼吸与我 们的健康生活是离不开的。调取学生上节 课的学习,重现呼 吸过程的认识。观察图片,激 发学生思考重现呼 吸现象,激 发学生学习 热情聚焦问题:在运动状态下和平 静状态下呼吸会有什么变化 呢?问题:不同状态下,呼吸会 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思考回答 问题:上体育课后 呼吸比原来变快 To激发学 生兴趣,创 设情境,将 学生引入课 堂教学探索谈话提问:上节课我们研 究了呼吸过程,知道我们无时 无刻都进行着呼吸。呼吸过程 中我们吸入什么气体?呼出什 么气体

39、?问题:这个同学说的到底 对不对呢?出示:一般情况下 人吸 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柱状图教师分析:首先我们看到 用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示吸入气 体和呼出气体。我们还能从图 中看出来有多种气体。强调要点:对比吸入的气 体和呼出的气体多少。问题:为什么会吸入和呼 出氧气和二氧化碳量会出现这 么大的变化呢?讲解:我们体内所有的细 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 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 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 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 出二氧化碳。思考,回答: 人呼吸时吸进来的 都是氧气,呼出去 的都是二氧化碳。观察柱状图, 结合教师介绍从中 获取信息观察回答:我 发现了氧气

40、和二氧 化碳吸入量和呼出 量变化很大倾听,认识呼 吸过程中气体的变 化思考:哪些活 动会影响呼吸快慢测量平静状态 下呼吸次数跑步、跳绳、快 速上楼测量运动状态 下呼吸次数调取学 生元认知培养学 生获取信息 的能力认识氧 气在人生 命活动过程 中的重要 性。通过实 验真实的感 受到呼吸次 数的改变, 注重实验的 结论问题:我们知道人的呼吸 是进行气体交换,在生活中我 们呼吸快慢是变化的,都有哪 些活动会影响我们的呼吸快慢 呢?介绍过程:首先,我们静止 时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作为 比较的基础,为了更准确请大 家至少测量3次。结合生活经验,你能说说 有哪些活动会影响呼吸次数?做有可能改变呼吸次数的

41、活动,并测量固定时间内的呼 吸次数。(测量3次)班级分析数据结论:运动可以增加呼吸 次数。剧烈运动时,人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我们的呼吸更 加急促,满足身体所需氧气。四、 拓展1 . 人的生命活动是由 很多部位共同完成的。呼吸次 数的改变带动着心跳次数的改 变,增加身体中氧气和二氧化 碳的交换。2 .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 “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 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 交换的量。剧烈运动时, 人 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 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这就是 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 促的原因。3 .如果呼吸功能弱,我们 身体的一些工作就不能正常进 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 强呼吸功能,保

42、持身体健康。认识生命活动 是由多部位共同完 成的。认识肺在呼吸 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经常参加 体育锻炼可以提升 呼吸系统功能,保 持身体健康。树立 人的生命活 动不是单个 部位能够完 成的,是多 个部位共同 协作完成生 命活动的意 识。加强体 育锻炼可以 提升自身身 体素质第3课测量肺活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肺活量是 人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的量,是 人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2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提升身体的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科学探究目标:1 .学会用简易的方法测量肺活量,能获取合理的数据,对数据进 行统计分析。2 .能够对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反思、评价。科学态度目标

43、:1 .在探究活动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在思考的基础上乐 于与人合作交流。2 .能够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意识到呼吸系统健康与空气质量关系密切,具有保护环境的意 识。教学重点:会用简单器材测量肺活量,知道肺活量是 人身体健康发育的一 个重要指标教学准备:L为学生准备: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气球、哨子、秒表、学生活 动手册2 .教师准备:班级肺活量统计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检测肺活量中的数据、教学课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呼吸与 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呼 吸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身体 健康,你

44、们知道呼吸的好坏我 们用什么来衡量吗?思考、回答:每 年我们都进行体检, 体检中有一项就是 检验呼吸能力强弱 的。创设情 境,激发学 习兴趣、 聚焦出示图片:给出定义:肺活量是人 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 的量。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 康的一个指标。明确肺活量的概念明确概 念,为后续 活动正常开 展起铺垫、 探索吹哨子对比肺活量大小:出示图片:哨子,这是什 么?你能用哨子来比较肺活量 的大小吗?提示:深吸一 口气,吹响哨 子。肺活量大的人,吹哨子的时 间会比较长一些。(用秒表测量 时间)吹气球比较肺活量大小思考如何用哨 子对比肺活量大小。学生回答:可以 用吹哨子时间长短 来比较,时间长肺活

45、量大,时间短肺活量 小。学生吹哨子,比 较肺活量大小学生思考如何图文介 绍,调动学 生生活经验通过学 生吹哨子、 吹气球对比 肺活量大 小,逐步过 渡到用简易 肺活量袋测问题:你能说说用气球怎 么来比较肺活量的大小吗?提示:深吸一口气,吹鼓 气球,比较气球大小。肺活量大 的,气球吹得大问题:通过上面的方法我 们能比较出来肺活量的大小, 你能准确的获得肺活量数据 吗?出示肺活量袋。师介绍使用方法:1、展开 测量袋2 .将吸管喝肺活量袋组装 在一起3 .深吸一口气,然后将气 体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注意 一定是一口气4 .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 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然 后将测量袋往里卷(充气的方

46、 向),直至卷不进去为止。5 .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 最大数值(单位为毫升)即为测 得的肺活量。组织学生记录实验数据,用吹气球的方法比 较肺活量大小学生吹气球对 比肺活量大小。学生回答:上面 两个方法无比测得 准确的肺活量数值。学生观察学生学习如何 使用简易肺活量袋 测量肺活量数值。并 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并针对数据进行分 析。学生对比自己 的肺活量数值的情 况学生对自己的 肺活量情况进行评 价。出准确的肺 活量数值, 并与国家体 制健康标准 进行对比, 认识到自己 的肺活量情 况,进而了 解自身的身 体健康情况培养学 生爱运动的 习惯,通过 运动可以增 加肺活量, 提升自身身 体素质。

47、并进行分析出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 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关肺 活量的数据:请同学针对自己 的情况进行对比。问题:你对自己现在的肺 活量满意吗?讲解如何提升自己肺活量 数值:运动可以增强呼吸功能, 经常参加爱体育锻炼可以提升 自己的肺活量,今后要多参加 体育锻炼。第4课一天的食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我们一天要吃多样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2 .食物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科学探究目标:1 .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 果进行整理和描述。2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科学态度目标:1 .在对食物的记录与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

48、思考、筛分。2 .在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 的想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认识到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食物并转化为 人所需要的养 料与能量。教学重点:一天要吃多样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教学准备:2 .为学生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学生活动手册3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活 动设计意图、导入除了呼吸之外,要维持人 生命活动,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活 动就是从外界获得能力,这就是 饮食。食物能够给我们提供维持 生命的能量。倾听教师说 话,初步认识饮食 对人也很重要强调 饮食是生 命活动的 一项重要 活动、聚焦出示图片

49、:我们一天吃了很 多的食物问题:你能说一说这一天你 都吃了那些食物吗?问题:每天吃的食物有什么 特点?问题:为什么要吃这么多食 物呢?问题:你知道食物都能给我 们提供那些营养吗?观察图片,结 合自身情况介绍 自己一天的食物思考回答:吃 了肉类、蔬菜类、 水果了、奶类等 等。思考回答:食 物可以给我们提 供营养。思考回答:有 的同学说可以提 供糖、脂肪等。通过 出示一天 食物的图 片,进一步 通过问题 串的形式 激发学生 思考,在碰 撞过程中 激发学生 探究。、探索出示饮食图片:你能说一说 这些食物中都包含了哪些食材 吗?教师强调食物中隐藏的食 材:其实这些食物中除了刚才同 学们说的材料外,我们

50、在烹调这 些食物时还使用了植物油、盐、观察图片介 绍自己从图片中 获取的信息回答:有的同 学说有鸡肉、米 饭、西兰花、牛奶。学生观察回培养 学生认真 观察的能 力,挖掘内 涵的信息。培养 学生归纳答:老师我知道您 早上吃了油条、米 粥、咸菜,中午吃 了米饭、牛肉、土 豆,晚上吃了米 饭、西兰花、虾仁 同学间按照 老师要求交流自 己一天的饮食情 况回答问题:有 的同学说我发现 了这一天吃的食 物很多。学生倾听教 师的要求,对食物 进行分类,并分析 自己的分类标准 是如何制定的。学生进行班 级展示交流和语言表 达能力调动 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 为食物进 行分类的 兴趣培养 学生概况 归纳的能 力为

51、下 一节课的 学习做铺 垫。味精、在炒饭里面还有大虾,这 些都是上面这几类食物中包含 的食材。出示老师一天的饮食情况 图片问题:大家看这是老师一天 的食物,你能说说老师这一天都 吃了哪些食物吗?组织学生与同学交流自己 一天的饮食情况提出要求:1 .写一写:把自己一天中所 吃的食物名称分别写在卡片上, 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2 .说一说:同学之间说一说 都自己一天都吃了那些食物。3 .摆一摆:按照早、午、晚 餐的顺序将食物卡片摆好,数一 数有多少中食物。4 .串一串:把同组同学的食 物卡片按顺序放在一起,用绳子 串起来,数一数共有多少中食 物。问题:同学们我们刚才把自 己一天的食物都统计完了,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每天会吃很多的 食物,你能够清楚的记清楚前几 天吃的食物吗?为了更好地记清楚我们都 吃了那些食物,我要对食物进行 分类,这样就能更好地记清楚 To出示如何对食物进行分类 提示:1 .说一说:同学之间介绍自 己的分类标准,确定食物能划分 出哪几类。2 .根据不同的类别,将食物 卡片分类摆放。3 .与大家交流食物分类的 方法。4 .记录食物分类的结果。班级展示交流小结:食物的分类标准很多,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