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造口术后护理方法效果探究_第1页
结肠造口术后护理方法效果探究_第2页
结肠造口术后护理方法效果探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结肠造口术后护理方法效果探究【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择期直肠癌行手术治疗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98例随机分成对 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方法,即术后2-3 d肠蠕动恢复,便开放造口戴上肛袋;观察组:通过推迟戴肛袋时间、即术 后2 3 d肠蠕动恢复,开放造口暂不戴肛袋,而用一个直径为 12 cm,高5 cm碗形塑料网状小筛覆盖在造口上面,用胶布固定,术后67 d才戴肛袋。结果 观察组造口水肿消退时间45 d,出现周围皮肤炎1例,对照组造口水肿消退时间67 d,出现周围皮肤炎9例。结论 通过对结肠造口护理方法的改 进,降低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缩短造口水肿消退时间。【关键词】

2、结肠造口;护理直肠癌占消化道肿瘤第2位,我国每年有近2万例行结肠造口2据国内资料表明,结肠造口早期并发症在30%40%,造口手术并发症使患者十分苦恼,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此,笔者于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49例直肠 癌行结肠造口术后护理方法试行改进,开放造口后暂不戴肛 袋,而是在造口上面覆盖一个直径12 cm,高5 cm碗形塑料网状小筛,在缩短水肿消退时间及降低造口并发症方面收到满 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择期直肠癌手术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患者随机抽出98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男24例,女

3、25例,年龄33 82岁;对照组49例,男26例,女23例,年龄31 81 岁。两组在年龄、性别、一般情况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1.2方法 1.2.1对照组 1.2.1.1术前肠道准备 术前3 d进食流质,以减少粪便;术前3 d用番泻叶10 g泡茶500 ml饮用;术前2晚用1%-2%肥皂水灌肠,手术前1 d晚清洁灌肠;口服肠道抗素,如甲硝哩,庆大霉素等。1.2.1.2造口开放护理,术后23 d,肠蠕动恢复,开放造口贴上肛袋,造口周围皮肤黏膜用1/1000新洁尔灭溶液消毒,2次/d。1.2.21.2.2.1术前肠道准备与对照组相同 1.2.2.2造口开放护理 术后

4、23 d,肠蠕动恢复,开放造口,用1/1000新洁尔灭溶液消毒造口黏膜及周围皮肤,2次/d, 及时观察评估黏膜血运,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造口开 放后暂不贴肛袋,采用一个直径为12 cm,高5 cm碗形塑料网 状小筛覆盖在造口上面,然后用胶布固定,(小筛如下图示,先 用砂纸把小筛口缘周围磨滑,尽量减轻因接触皮肤引起刺激, 然后用0.05%键之素浸泡消毒。)术后6-7 d造口黏膜、周 围皮肤修复比较好,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造口袋并指导正确 使用。造口袋的大小要合适,开口比造口大2 mm,不可太大或 太小,太大则皮肤外露,使排泄物损伤皮肤,太小则紧迫造口, 影响血液循环,也可能刮伤伤口,袋口对准造口盖紧,袋囊向下, 贴放于造口处,盛接粪便。1.2.3观察指标 设专人负责指导术后戴肛袋时间,观察造口水肿消退时间及术后造口周围皮肤炎的发生情况,然后 进行比较。1.2.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