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果脱毒苗大田性状探究_第1页
罗汉果脱毒苗大田性状探究_第2页
罗汉果脱毒苗大田性状探究_第3页
罗汉果脱毒苗大田性状探究_第4页
罗汉果脱毒苗大田性状探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罗汉果脱毒苗大田性状探究摘要:对罗汉果组培苗进行了大田种植,探讨了罗汉果脱 毒苗和常规苗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除大田移栽存活率偏 低外,罗汉果脱毒苗表现出较好的生产性状,当年单株挂果 最高可达100个,在生产上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关键词:罗汉果;脱毒苗;生产性能中图分类号:r282. 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3) 020046031引言罗汉果 (siraitia grosvenorii (swingle) c. jeffrey) 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罗汉果属植物,是广西特有的 药用和甜料植物1。罗汉果果实性凉味甘,有润肺止 咳、凉血、润肠,通便的功

2、效,在治疗百日咳、慢性支气管 炎、胃肠疾病等方面疗效显著,为历代药典所收载,是国家 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第一批药食同源名单的重 要品种,被誉为“东方神果” 24o近年来,随着罗 汉果功效的不断验证,市场对罗汉果的需求日益增加,罗汉 果已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及食品领域5。传统 的罗汉果繁殖主要采用块根和压蔓进行无性繁殖,不仅繁殖 系数低,而且随着无性繁殖代数增加,病毒通过垂直传播代 代相传,导致病毒积累和种质严重退化6,利用茎尖 脱毒技术培育脱毒苗是解决病毒危害、实现高产优质的重要 措施7o罗汉果脱毒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 前仅有3篇报道 810,但迄今为止,尚无脱毒苗大 田

3、生产性能的报道。本研究以罗汉果脱毒苗和常规组培苗为 材料,探讨了脱毒苗的生产性状,为脱毒苗在生产上的应用 提供参考。2材料与方法将从永福县龙江乡采摘的罗汉果青皮品种的茎段作为 外植体,建立无菌体系,以继代的组培苗作为常规组培苗(简 称组培苗,以下同);以常规组培苗为材料进行脱毒处理 10,得到脱毒组培苗(简称脱毒苗,以下同)。将高约 3cm的脱毒苗和常规组培苗,分别接入1/2 ms+1. 0 mg/l iba +0. 1%活性炭+1. 5%蔗糖的生根培养基进行培养。移栽试验在 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园试验基地大棚内进行。大田移栽于5月21日将脱毒苗和常规苗各41株,移栽 至广西桂林市临川县蓝田乡进行

4、大田种植,并对脱毒苗和常 规苗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9月2日统计组培苗挂果 情况。所有栽培管理技术参照当地果农种植习惯。3结果与分析3. 1组培苗大田性状从长势看,脱毒苗生长迅速,平均比对照苗抽出新叶的 时间短,能够很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将脱毒苗和常规苗 移栽入大田生长40d后,脱毒苗和常规苗的生长情况如表1 所示。由表1可见,脱毒苗与常规苗相比,脱毒生长旺盛, 叶片数多,节间长,植株抽长迅速,叶片宽大呈心形,先端 急尖,叶色浓绿,无花叶病病症(图1)。对照苗长势弱,叶 片褪绿,叶片上有点样深绿疱斑,与脱毒苗有很大差别(图 2)o3. 2罗汉果组培苗的产量将组培苗移栽至大田后,其存活率和

5、开花挂果情况如表 2所示,常规苗的存活率为85. 36%,脱毒苗仅为73. 17%,存 活的常规苗在种植第一年开花和挂果率均为零,而存活的脱 毒苗虽然移载至大田种植时间比较短,但仍有12株当年就 开花并挂果,单株产量多达100只,大果多,均匀(图3、 图4)。图1罗汉果花叶病症,花叶,皱缩图2罗汉果脱毒苗 叶片表2罗汉果种植第一年挂果情况吴群英,等:罗汉果脱毒苗大田性状研究植物研究图3罗汉果脱毒苗挂果情况(示挂果数量多)图4罗汉 果脱毒苗挂果情况(示大果)4结语罗汉果一般于每年的34月种植,911月成熟。传统 生产的罗汉果是两年以上植株挂果。本次试验于5月21日 将脱毒苗和常规苗移栽至大田,此

6、时种植时间已比罗汉果正 常种植时期晚了将近2个月,但由于进行了脱毒处理,消除 了病毒引起的组织代谢异常,脱毒苗植株生长迅速,在生产 上表现出长势强、叶片增大,叶色浓绿,提前进入结果期的 优势,单株产量多达100只,果形大,数量多,充分显示了 脱毒苗增产复壮的效果。罗汉果脱毒苗移栽至大田后成活率偏低其原因是多方 面的,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脱毒苗在诱导分化产生大量丛生 芽过程中出现了玻璃苗,移栽至大田后玻璃苗光合与吸收功 能不全,导致成活率偏低;另一方面,在种植过程中各种人 为因素的影响也是应该考虑的。罗汉果脱毒苗种植大田后, 是否更容易感染病毒?栽培上应怎样成分发挥脱毒苗的增 产潜力?都有待于进一

7、步的试验研究。参考文献:1 李典鹏,张厚瑞广西特产植物罗汉果的研究与应用 j.广西植物,2000, 20 (3): 270276.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中药志:第二辑m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出版社.198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 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范继善.实用食品添加剂m.天津:天津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3.5 曾祥林.广西特产植物罗汉果研究进展j. 广西医学,2009, 31 (8): 11821185.6 付长亮,马小军,白隆华罗汉果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j中国中药杂志,2005, 30 (5): 25-328.7 林纬,黎起秦,彭好文,等.罗汉果组培苗种植存 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广西农业科学,2003(4): 74 75.8 林治良,陈振光.罗汉果无花叶病苗培育 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5, 24 (2):162-166.9 杭玲,陈丽娟.罗汉果茎尖脱毒快繁技术j.西南农业学报,1999,12 (3):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