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勃河随想曲教学设计知识分享_第1页
达勃河随想曲教学设计知识分享_第2页
达勃河随想曲教学设计知识分享_第3页
达勃河随想曲教学设计知识分享_第4页
达勃河随想曲教学设计知识分享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达勃河随想曲教学设计精品资料达勃河随想曲教学目标:1、熟悉乐曲的三个主题,能够听出各主题的演奏乐器,并在活动中启发学生分 析乐曲的旋律、节奏、节拍等音乐要素。2、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感受乐曲风格,了解“回旋曲”的曲式结构。3、通过对本作品的欣赏,体会民族管弦乐“既民族,又现代”的创作手法。教学重点:在活动中熟悉三个音乐主题,能够听辨各主题的演奏乐器,分析乐曲的旋律、节奏、节拍等音乐要素。教学难点:感受乐曲风格与“回旋曲”的曲式结构教学过程:一、导入1、民族乐器介绍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2、民族管弦乐队排列民族管弦乐队是上世纪20年代,在中西文化交流下产生的,综合了传统的丝竹和吹打

2、乐队,在部分程度上模仿了西方交响乐队的编制,民族乐器就有两百多种。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组合原则和规模与传统丝竹乐队、吹打乐队都不尽相同, 所以人们用民族管弦乐队专指现代发展起来的新型综合性民族管弦(简称“民乐合 奏”)乐队。、分段欣赏达勃河随想曲1、欣赏主题一(A段)(1)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哪幅画面的内容与你的感觉相似?想象一下, 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内容? 你是根据哪些音乐要素来判断的呢?(速度、情绪、节奏)(2)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二胡、铃鼓、阮、琵琶)(3)打拍子给这一主题伴奏,体会音乐风格|:34 8666666 '5 6 5 6k7 6 7 6 5 fl 5 6 7 8

3、 7 fi *6 8*7 1 7 1 7 6 1 76 6: I沪.X >. . . . 甲导:*5 6 i i i i_i i_i 7 i 7 i/s_i a i_ 7 i 7 1 3 i a i 了估唁 3 & §_i匝 i t(4)介绍作品、曲作者、白马藏族这一音乐片段选自作曲家何训田创作于 1982年的达勃河随想曲,曾在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评奖中获民族器乐类一等奖。达勃河位于四川涪江上游,居住在 两岸的达勃人(亦称“白马藏族”)能歌善舞,跳舞时仅以人声和一两件打击乐器 伴和,旋律、节奏具有鲜明的特色。何训田把这些特点融入达勃河随想曲中, 描绘出一幅充满乡土气息、色

4、彩斑斓的达勃族风情画乐曲有两个乐章,教材选用的是第二乐章,冈I才我们听到的是主题一,你听, 皓月当空,美丽的达勃河边传来了美妙的音乐声,大概是篝火晚会快开始了吧,我 们一起去看看吧,聆听主题二2、欣赏主题二(B段)(1)聆听音乐,思考,这一主题给你怎样的感受?音乐的旋律、情绪怎样?(旋律优美轻盈,欢快柔和的舞蹈)速度、节拍、力度有何变化?(2)再次聆听,思考这一主题的演奏乐器有哪些?(铃鼓、二胡、阮、扬琴、琵琶、竹笛)(第一插部:姑娘们的舞蹈,三拍子在弹拨乐的伴奏下显得优美而轻盈,时而传来 铃鼓的伴奏声,犹如姑娘们佩戴的闪亮饰物在舞蹈时发出的声响)(3)用铃鼓伴奏5-55 5 ft B | 5

5、3、欣赏主题三(C段)(1)聆听音乐,加入人声有何效果?(第二插部由人声唱出,热情而奔放,描绘了节日之夜的达勃人聚集在河边草 地,围着熊熊篝火尽情歌舞的场面。)(2)用“啊”模唱旋律,要唱得热情而奔放4、主题对比,体会A段与B、C两段的不同风格。(狂欢的主部、两个与之对比的插部)5、欣赏高潮部分思考:这部分的情绪怎样?音乐有怎样的特点?主部与两个插部叠置在一起,人声、乐声融为一体,情绪更为热烈欢腾,达到 了全曲的高潮,生动的刻画了达勃人豪放、热情、乐观的性格和喧嚣狂欢与激动人 心的宏大场面。三、完整欣赏全曲 1、聆听音乐,根据谱例提示,感受旋律、速度、音色、情绪的变化,写出乐曲的 曲式结构及每

6、段的速度。为每个乐段选择合适的颜色建燈:In42、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有怎样的特点?回旋曲式:一种以回旋原则作为主导原则,由五个或五个以上的部分构成的曲式结 构。回旋曲式中,主要的间隔性出现的部分称为“主部”,至少间隔出现两 次,与主部形成对比的部分最少要有两个,依次称为“第一插部”“第二插 部”。主题与插部之间的对比程度相对较强,不同插部之间的对比度相对较 弱。它们之间是一系列的对比布置的环节(“环环相扣”形成的链条整体(ABACA ),而不是一个对立面交替的环节。回旋曲式适合表现欢乐的气氛, 多用于舞曲体裁。3、小结乐曲取材于四川达勃河畔的白马藏族民歌音调,运用了不少新的创作手法,除 旋律、节奏上做了成功尝试,在配器方面也颇为大胆,如引入人声、充分发挥民族 打击乐器的特长等,为本曲添色不少,同时他运用了欧洲的随想曲体裁在乐思构想 上,不受主题的约束,任其奔放、自由驰骋,“既现代,又民族”,是新时期民族 器乐创作探索的重要收获。四、欣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