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的基因诊断和治疗_第1页
泌尿系结石的基因诊断和治疗_第2页
泌尿系结石的基因诊断和治疗_第3页
泌尿系结石的基因诊断和治疗_第4页
泌尿系结石的基因诊断和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泌尿系结石的基因诊断和治疗【关键词】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一般人群中发病率高达 1%-10%1。其中约25%的患者需住院治疗,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占居首位。近 年来,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是世界上三大结石高发区之一。随着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1 ithotripsy, eswl)、经 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 i thotripsy, pnl)、输尿管肾镜取石术 (ureterorenoscope 1 i thotr ipsy, url)、腹腔镜取石术(laparoscop

2、e 1 i thotomy) 等一系列新技术的陆续出现,泌尿系结石的治疗逐渐走向微创化并日臻成熟。而 枸椽酸盐、oc受体阻滞剂等多种溶石、排石药物的出现也使排石治疗有了长足 进步。然而,泌尿系结石的复发率仍然居高不下,结石的反复复发常可引起肾功 能损害,同时,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仍有继续升高的趋势。因此,针对其病因的 诊断和防治逐渐成为泌尿外科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饮食、环境和遗传为影响泌尿系结石发病的三大因素。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 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泌尿系结石的遗传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而人类基因组 计划的顺利完成和后基因组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基因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目前 已发现大约有30多种泌

3、尿系结石致病基因,它们可直接或间接引起泌尿系结石的 发生,而一些新的基因在不断地被发现。特别是一些单基因疾病如原发性高草酸 尿症、黄嗥吟尿症等在基因诊断治疗上有着切实的可操作性。本文就泌尿系结石 的基因诊断和治疗做一初步的探讨。1泌尿系结石的基因诊断1. 1基因诊断的发展现状基因诊断即dna诊断或分子遗传学诊断,是指以dna 或rna作为检测对象的疾病诊断方法。自1983年mullis等2首次将聚合酶链式 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运用于镰状细胞性贫血的基因分析 后,基因诊断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衍生出为数众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人类 基因组计划的完

4、成使得大多数致病基因的定位成为可能,推动基因诊断技术成为 遗传性疾病或遗传相关疾病的最直接、最准确的诊断手段。基因诊断经过十多年 的发展,现已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肿瘤、遗传性疾病等的诊断和预后判断。1.2基因诊断的策略 对于已经定位了基因的遗传性疾病,可以通过直接检测该 基因来进行诊断。但对于基因未知的遗传性疾病或遗传相关性疾病,基因的定位 诊断的策略尤为重要。致病基因的定位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条:利用蛋白组学技 术搜索差异蛋白,通过对差异蛋白的质谱分析来获得致病基因或致病基因相关基 因的信息,最终可将致病基因定位于基因组的某一区段;对第一代dna遗传标 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

5、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第二代dna遗传标记微卫星多态性(microsatellite polymorphisms, sifr)、第 三代dna遗传标记单核甘酸多态性(single nuclet ide polymorphisms, snps)进 行遗传连锁分析,将致病基因定位于基因组的某一区段,最终分离出致病基因; 利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gh)系统地检测 整个染色体基因组的获得和丢失,最终获得致病位点。在人类基因组中有超过300 万个以上的snps,其密度可以达到1

6、 /looobp,通过snps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来定 位致病基因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遗传性疾病或遗传相关性 疾病的基因的筛查和诊断。1. 3基因诊断的技术方法从pcr到基因芯片,基因诊断的技术方法为数众多。 基因芯片(gene chip)技术是近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 技术,是由微电子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综合的高科技 技术。可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地分析dna(cdna),有助于对疾病的发病 机理的研究,寻找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靶分子。遗传多态性连锁分析是基于dna遗 传标记如rflp、str、snps的遗传连锁分析(linkage a

7、nalysis)及关联分析 (association analysis),可用于疾病易感基因定位,尤其是以snps为遗传标记 的第三代dna多态性遗传连锁分析,可对致病基因或易感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基 于高通量的基因芯片和snps的遗传连锁分析是目前的研究热点。1.4基因诊断在泌尿系结石中的应用1. 4. 1原发性高草酸尿症i型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i型(primary hyperoxaluria type 1, phi)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每60000-120000儿童中有 1例患者,其特点是肝脏丙氨酸乙醛酸转氨酶(alanine 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

8、se, agt)缺陷,导致内源性草酸合成增加,血草酸、尿草酸含量 明显升高,最终出现全身草酸盐沉着症、泌尿系草酸钙结石、终末期肾病。确诊 常依赖于肝活检和agt酶活性测定。此类患者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有肝移植或 肝肾联合移植,而患者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agt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中,由单 拷贝基因agxt编码,agxt定位于人2q373, agxt的突变导致agt错误定位于线 粒体或无法形成二聚体等异常可能是ph1的分子基础。milosevic等3利用末端 标记循环测序法成功确诊了三个疑似ph1的家系,认为该方法较肝活检无创、简 单,可以早期甚至产前诊断ph1,并可适用于先证者的无症状亲属的筛查.

9、pirulli 等4通过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筛查了 20个ph1患者的agxt基因,发现了 agxt 基因中的13个突变位点和1个多态性位点,认为这种方便快捷的新技术可以适用 于尿石症患者agxt突变位点的筛选和健康携带者agxt多态性位点的筛查。其他 方法诸如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也有报道。agxt ±已发现超过50个突变,这些 突变常可导致phi。rumsby5认为对agxt基因上突变位点的检测可作为ph1诊 断的一线检查。1. 4. 2原发性高草酸尿症ii型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ii型(primary hyperoxaluria type 2, ph2)也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0、,较ph1更为罕见,临床症状较ph1 为轻,起病稍晚。其特点是肝脏轻基丙酮酸/乙醛酸还原酶(grhpr)缺陷,该酶由 grhpr基因编码,定位于9cen。grhpr的缺陷导致肝脏生成的内源性草酸合成增 加。确诊常依赖于肝活检和grhpr酶活性测定。cramer 6和cregeen7分别联 合应用pcr sscp和测序技术对4例和19例患者的grhpr基因进行了分析,发 现了 11个突变位点和2个多态性位点,认为grhpr基因的突变是导致ph2的分子 机制。webster等利用str等技术对11名患者的基因进行了连锁分析,发现 grhpr上的两个突变位点。ph2的基因诊断在目前还不能代替肝活检,

11、但随着ph2 的分子机制的阐明和突变位点的不断发现,dna诊断有可能成为诊断ph2理想的 手段。1.4. 3特发性草酸钙结石ph引起的遗传性草酸钙结石比较少见,临床上常见的 是特发性草酸钙结石(idiopathic calcium oxalate stone),其特点是缺乏明确 的遗传背景,有一定的家族聚集现象,找不到明显的致病原因,可占草酸钙结石 全部病例数的80%以上。特发性草酸钙结石病是一个复杂的、多病因的疾病,是 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特征是尿高钙、高草酸、低枸椽酸和高尿酸, 也有人提出尿中的葡萄糖胺、镁离子和某些蛋白质对促进或抑制结石形成有作用。 goodman等利用计算机

12、模型,通过方差分析、hardy weinberg分析、分离分 析研究了 101例结石患者和101例对照的遗传模式,认为可能有3或4个主要基 因参与了特发性草酸钙结石的形成。目前,对于特发性草酸钙结石的致病基因或 易感基因尚不了解,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4.4胱氨酸尿症胱氨酸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每2000-15000新生 儿中可发现1例,其特点是肾脏和肠道氨基二竣酸(如胱氨酸、鸟氨酸、赖氨酸、 精氨酸等)转运缺陷,其中胱氨酸溶解度较低而易析出形成结石。胱氨酸尿症i型 (cystinuria, type 1)的致病基因为slc 3a1,定位在2p210胱氨酸尿症ii型 (cystinur

13、ia, type 2)和胱氨酸尿症hi型(cystinuria, type 3)的致病基因为 slc 7a9,定位在19ql3.1。skopkova等10通过对24个胱氨酸尿症家系的slc 3a1 和slc 7a9直接测序,在slc 3a1上发现了 10个突变位点,在slc 7a9上发现了 6个突变位点,认为这些突变位点的分布和频率是导致胱氨酸尿症的重要因素。 brauers等11对2个非i型胱氨酸尿症家系进行基因连锁分析,发现slc 7a5 基因与非i型胱氨酸尿症密切相关,可能是非i型胱氨酸尿症的新的致病基因。 随着胱氨酸尿症的分子机制的解析,对胱氨酸尿症相关基因的突变位点的检测将 成为胱氨

14、酸尿症基因治疗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其他疾病诸如特发性高钙尿症、低枸椽酸尿症等的分子机制研究也得到 了长足的发展。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必将推动基因诊断在泌尿系结石中的应用。2泌尿系结石的基因治疗2.1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基因片段(dna或rna)导入靶细 胞或组织,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的缺陷,封闭或抑制异常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治 疗的目的。anderson 12于1984年首先全面阐述了基因治疗的一般原理。1995 年,blaese等13报道了世界上首例成功的基因治疗,他们运用逆转录病毒载体 将正常的腺昔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 ada)基因导入ada scid

15、患儿的体 内,治疗后患儿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在最近20年里,基因 治疗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恶性肿瘤、遗传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 等最有前景的治疗手段。2.2基因治疗的策略2.2.1纠正或补偿基因的缺陷理论上纠正或补偿基因的缺陷在临床中易于实 践,缺陷基因如恶性肿瘤中的抑癌基因、遗传性疾病中的大多数致病基因,只要 用适当的载体将其导入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2.2.2封闭或抑制异常基因的表达异常基因如恶性肿瘤中的癌基因、免疫性疾 病中的炎性基因等,其表达产物常在疾病的进展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封闭或抑制 其表达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实现的手段有基因敲除(knock out).

16、反义寡核昔酸 (odns)、反义 rna (antisense rna)、核酶(ribozyme)、rna 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等。其中rnai技术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2.2. 3 rna激活基因一般认为小片段的非编码rna在基因的调节中只有沉默基 因的作用,即rnai现象。但最近有学者发现小rna在某些基因调节中也可以起到 激活作用,并命名为"基因激活(dsrna induced gene activation, rnaa) w0 science杂志评价这一发现“将是一强有力的生物学工具并可以发展为癌症等疾 病的新的治疗手段”。2.3基因治疗的载体基

17、因治疗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 并可以按我们预期的方式适当地表达。理想的载体必须是高效、稳定、可控的, 并且具有良好的靶向性。目前基因治疗的载体尚有待进一步改造。一般载体可分 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2. 3.1病毒载体常见的病毒载体包括逆转录病毒载体(retrovirus, rv)、慢病 毒载体(1 entivirus, lv)、腺病毒载体(adenovirus, av)、腺相关病毒载体(adeno associated virus, aav)等。这些病毒往往是细胞的自然感染者,在基因的导 入上占据了天然的优势。病毒载体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将部分对人体毒 害较大或基因

18、转移中不需要的基因删除,留下空间插入目的基因。rv和lv可稳 定整合于宿主dna,长期表达目的基因,但整合宿主dna有可能引起插入突变, 导致宿主基因组相关基因表达异常。av载体容量大,最高可达36kb,不整合宿主 dna,表达效率高,但av载体免疫原性强,表达时间相对较短。aav载体可定向 整合于人19号染色体的长臂,不引起插入突变,可长期稳定表达,但容量小,最 大仅4.4kb,且需要辅助病毒。各种病毒载体在基因的承载上各有优缺点,目前 尚无比较完美的病毒载体。2. 3.2非病毒载体非病毒载体相对于病毒载体来说低毒、低免疫原性、外源基 因整合概率低、无基因插入片段大小限制、使用简单、制备方便

19、、易于生产、便 于保存和检验,但目前非病毒载体表达时间短,转染效率低,仍需进一步改造。 常用的非病毒载体有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阳离子聚合物、纳米颗粒等等。2.4 基因治疗在泌尿系结石中的应用2.4.1原发性高草酸尿症i型agxt基因的定位及分子机制的阐明使ph1的治疗 初现曙光,早在1995年danpure15就对phi的基因治疗进行了探讨,并认为ph1 是基因治疗理想的候选疾病。cochat 16认为phi适合基因治疗的原因有三: phi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合并症可逆,且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ph1是单基 因疾病,其分子机制比较清楚;ph1是肝脏疾病而治疗基因易于靶向肝脏。koul17将正

20、常的agxt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 cl并在真核细胞hepg2 表达,证实外源性的agt在真核细胞可以高效表达并正常定位。理论上用表达载 体将正常的agt导入肝脏就可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然而,迄今尚无切实可行的 基因治疗方法。主要问题在于ph1患者所有的肝细胞都在过量生成草酸,只有大 多数肝细胞都被导入正常agxt基因才能达到效果18,但目前的基因治疗的载体 效率较低,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19。寻找更有效的载体或者在胚胎期进行基因 治疗是可能的解决手段。近年来肠道产甲酸草酸杆菌(oxalobacter formigenes, ox. f)的深入研究给ph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hoppe

21、20通过给与ph患者口服 ox. f的治疗取得了 一定的效果,但长期疗效仍不明确。ox. f分解草酸的酶均已被 克隆,ye等21发现将ox.f的草酸分解酶导入真核细胞可使后者获得分解草酸 的能力.hoppe 20认为利用ox.f的草酸分解酶也许可以成为治疗ph1的新策略。2.4.2原发性高草酸尿症ii型ph2在治疗上主要是限制草酸摄入、处理合并症, 但最终不可避免需要进行肾移植或肝肾联合移植。与ph1类似,如何解决基因转 移的效率问题是ph2基因治疗的关键。2.4. 3胱氨酸尿症 胱氨酸尿症的基因治疗目前为止研究不多。knoll等22通 过ho: yag激光将裸质粒dna直接转染到肾脏近曲小管

22、细胞中,并获得了稳定的 表达,他认为这可能是胱氨酸尿症的一种非常有希望的基因治疗新途径。近来, knoll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反义技术封闭slc3a1基因获得了稳定的胱氨酸尿症i 型的细胞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正在进行基于慢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的研究。其他疾病中基因治疗的发展不多,但随着泌尿系结石病因在分子遗传学水平上的 突破,泌尿系结石的基因治疗必将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3泌尿系结石的基因诊断和治疗的展望近年来,在基因水平上的数个重大突破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rnai现象的 发现等使得生物医学的面貌大为改观,在分子遗传学水平上实现疾病的诊断和治 疗有了赖以建立的平台。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

23、而其遗传因素越来越 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对泌尿系结石的病因研究,完全破解泌尿系结石的分子机 制,最终实现从基因水平防治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结石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1叶章群.泌尿系结石研究现况与展望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 22 (3): 261262. 2saiki rk, scharf s, faloona f, et al. enzymatic amplification of beta globin genomic sequences and restrict ion si te analysis for diagnosis of sickle cell anemia j sc

24、ience, 1985, 230 (4732): 13501354. 3milosevic d, rinat c, batinic d, et al. genetic analysisa diagnostictool for primary hyperoxaluria type i j pediatr nephrol, 2002, 17 (11): 896898. 4 pirul 1 i d, giordanom, lessi m, et al. detection of agxt gene mutations by 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1iquid chr

25、omatography for diagnosis of hyperoxaluria type i j cl in exp med, 2001, 1 (2):99104. 5rumsby g, wi11iams e, coulter maekie m. evaluat ion of mutation screening as a first 1 ine test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primary hyperoxalurias j kidney int, 2004, 66 (3): 959963. 6 cramer sd, ferree pm? lin k, et

26、 al. the gene encoding hydroxypyruvate reductase (grhpr) is mutated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oxaluria type ii j hum mol genet, 1999, 8 仃 1):20632069. 7cregeen dp, williams el, hui ton s, et al. molecular analysis of the glyoxylate reductase (grhpr) gene and description of mutations underlying p

27、rimary hyperoxaluria type 2 j. hum mutat, 2003, 22 (6):497. 8 webster ke, ferree pm, holmes rp,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missense, nonsense, and deletion mutations in the grhpr gene in patients wi th primary hyperoxaluria type ii (ph2) j. hum genet, 2000, 107 (2): 176185. 9 goodman ho, holmes rp, as

28、simos dg. genetic factors in calcium oxalate stone disease j j urol, 1995, 153 (2): 301307.10skopkova z, hrabincova e, stastna s, et al.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of slc3a1 and slc7a9 genes in czech and slovak cyst inuric pat ients j. ann hum genet, 2005, 69 (pt 5): 501507. 11 brauers e, vester u,

29、zerres k, et al. search for mutations in slc1a5 仃9ql3) in cyst inuria patients j. j inherit metab dis, 2005, 28 (6): 11691171 12 anderson wf. prospects for human gene therapy j. science, 1984, 226 (4673): 401409. 13 blaese rm, culver kw, miller ad, et al. t lymphocyte directed gene therapy for ada s

30、cid: initial trial results af ter 4 years j. science, 1995, 270 (5235): 475480.14li lc, okino st, zhao h, et al. sma11 dsrnas induce transcriptional act ivat ion in human cel is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6, 103 (46): 1733717342. 15danpure ca. advances in the enzymology and molecular genetics of primary hyperoxaluria type 1. prospects for gene therapy 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1995, 10 (suppl 8): 2429. 16cochat p. primary hyperoxaluria type 1 j. kidney int, 1999, 55 (6): 25332547. 17koul s, johnson t, pramanik s, et al. cellular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