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子专业荆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下课程思政的探索_第1页
机械电子专业荆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下课程思政的探索_第2页
机械电子专业荆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下课程思政的探索_第3页
机械电子专业荆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下课程思政的探索_第4页
机械电子专业荆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下课程思政的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机械电子专业“荆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下课程思政的探索    何志聪 孙平 王向杰摘 要:本文针对机械专业,特别是从机械电子专业在“荆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下开展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介绍了机械电子专业“荆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思政的现状及建设路径,为机械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探索机械专业课程在新时代实践“課程思政”的大思政育人新格局,为“中国制造 2025”制造强国战略的人才培养提供指导。一  前言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

2、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为主、专业角度挖掘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为辅的方式,实现从“思政课程”1, 2到“课程思政”3-5的转变是使高校所有课程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实现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为了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湖北省教育厅自2016年开始设立“荆楚卓越计划”项目6-8,该项目从推行以来,始终为围绕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推动地方高校与相关行业企业、科研机构与相关高校之间形成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协同育

3、人机制。作为首批“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扶持项目,湖北理工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结合专业认证的要求,于2019年成功申报湖北省“双一流”建设专业。作为学校的优势专业,机械电子专业实践工程性强,专业覆盖面广泛。但是,国内很多高校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9-12普遍存在课堂教学深、课后巩固浅,知识涉及广、综合应用少等问题,培养出来的人才与行业需求差异较大。针对机械专业,如何在“荆楚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体系下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二  机械电子专业“荆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思政的现状2.1 

4、; 机械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与“荆楚卓越工程师”不匹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确立“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多方向”的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机械工程领域技术人才。而大部分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并未体现“荆楚卓越工程师”计划中对人才培养的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与“荆楚卓越工程师”计划不匹配。在机械电子专业的课堂教学13-15中,专业教师会按照课程大纲设定完成讲授内容,他们大都不会主动在课堂上穿插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知识。就目前高校的分工形式而言,思政教育主要是由辅导员和思政课专业教师承担。虽然一方面是起到了明确职责的作用,但是这种过于

5、明确的分工却忽略了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而往往这种结合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有帮助。从学生需求角度看,理工科学生会更期待专业课教师所发挥的思想引导。学生不仅仅希望只学到专业知识,还需要专业课老师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背景,帮助他们了解行业、认识自我、展望未来。2.2  机械电子专业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现状在目前我国开设的普通高校中,理工类院校占据了高校总数的半数以上。作为国家工业及未来机械电子产业的希望,机械电子专业的本科生除了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外,还应当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品质以及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就目前高校对机械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而言,在专业课程教学环节几乎都只注重对专业知识的

6、学习,对技术的理解与运用,对实训环节的操作,更多的强调“学习好”而非“道德好”,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节,即“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完全分开。2.3  机械电子专业教师“传道”不足高校机械电子专业教师对学生思政教育不可或缺,但专业课教师在学生思想引导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机械专业教师相关思政教育理论知识欠缺。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就是关于国家政治、思想境界、道德理念和法律相关等知识。由于长期从事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工作,使得专业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不清楚或者是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二是机械类专业教师对思想政治“育人”意识的淡

7、漠。教师承担着传授知识与引领成才的双重责任,一个合格的制造类专业课教师就要把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但是,现实中很多教师只重视“本职工作”及“教书”,却忽视了思想引领即“育人”的重要作用。三是机械专业教师难以找到专业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专业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结合点一直是个争论的话题,如果找到这个结合点那么专业课和思想政治教育就不会对立起来而是达到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共同进步的目的。总之,思政观念不强,授课时大都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完成教学任务,缺乏德育意识。所授课程如果不基于思政教育这个根本,课程本身就会失去灵魂,从而导致教学环节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割裂。三 

8、机械电子专业“荆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在“荆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的大环境下,“课程思政”的诞生对机械类专业特别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到教学全过程,立足机械制造类课程特点,深入发掘机械制造类课程的思政理论资源,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实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等教育,使课程思政成效最大化。3.1在教学目标上,课程教学目标也需突出体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设置过程中,要按照课程思政的新要求,要将课程教学目标的教育性、知识性、技能性相互交融,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与激发个人

9、理想、社会责任感进行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科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使专业课、实践训练课同样承载正确的职业观、成才观教育。注重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进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决心和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老师可以以典型人物为抓手,结合中国“大国制造”系列纪录片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的介绍,对学生进行主人翁意识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 , 引导学生对国家智能制造政策的认同、国家道路发展的认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從而激发其更多的社会责任感。3.2在教学内容上,把价值引领贯

10、穿到专业课、实践课及其教育活动中,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的新格局机械电子工程课程专业技术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德育元素无缝衔接,学生容易接受;课堂授课内容与实验内容同步交替进行,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围绕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战,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智能制造的方向和形式,思考美国遏制中国华为出口芯片的内在原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华为智能手机采用先进技术所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和骄傲感,使学生意识到对专业的责任感。在机械电子专业课堂上更多地要从历史、因果的角度阐述整个机械电子行业的发展历程,并上升到哲学层面来观察、思考和理解问题。3.3在教学方式上,把多元化、现代化手段引入到专业课和思

11、政课中,拓宽教学环节“大思政”的新路径在进行机械电子专业课程教学环节,教师要重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等信息技术在加强和改进课程思政环节的重要作用,倡导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使用新技术、新手段,逐步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课程的有机统一。通过采用微课、慕课等各种新型教学方式,为提高“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创造了良好的平台环境,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的局面。3.4在教学检验环节,通过搭建多层次学科创新大赛平台,探索课程思政育人的新方向本科机械电子专业学生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渠道是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主要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数控车、数控铣、钳工、cad、solid

12、works等)专业技能大赛、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动控制编程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训练学生竞争意识和抗压能力,培养学生不屈不挠、锲而不舍、永不言败的心理素质,教育学生戒骄戒躁,学无止境意识,增强学生责任感和荣誉感。引导学生要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关注行业发展,掌握更多的关键技术,为社会和国家做更多的奉献。湖北理工学院机电学院2019年在国家a类赛事上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8项,其中在首届“(武汉)华中数控杯大学生机器人应用技术创新竞赛”中获得冠军。四  结束语为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满足区域经

13、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围绕人才培养规格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对接的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湖北省教育厅开启了以“荆楚卓越工程师”为主题的改革。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引领和服务“课程思政”与“荆楚卓越工程师”建设是时代赋予的新课题。机械电子专业“课程思政”必须在“荆楚卓越工程师”建设中发挥协同和引领的作用,让思想政治教育灵魂渗透到专业课培养过程中,成为“荆楚卓越工程师”体系的血脉,打造出“湖北版”的神采奕奕的工程教育体系,为“中国制造 2025”制造强国战略的人才培养发挥作用。参考文献1张杨, 基于信息化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创新的策略研究. 智库时代 2020,  (05), 1

14、76-177.2高峰; 陆玲, 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20 (01), 17-18.3关欣, 浅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20,  (01), 133-134.4赵鹤玲,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0 (01), 108-110.5孙静;  董娅丽; 徐晓霞, 论工匠精神培养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才智 2020,  (03), 13.6孙文文, 机自专业荆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探讨. 科技经济导刊

15、 2019, 27 (06), 131+128.7汪芳, 荆楚卓越计划在机自专业中实施的关键问题分析. 山东化工 2018, 47 (21), 147-149.8刘立鹤;  刘军;  黄峰; 余登航, 荆楚卓越水产人才协同培养长效机制的构建与思考.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9, 38 (02), 115-121.9齐晶薇; 姜峰, 探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才智 2020,  (01), 116.10王方, 以职业素质为导向的机械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南方农机 2019, 50 (24), 76+80.11肖鹏, 新工科形势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当代教研论丛 2019,  (11), 27.12张勇;  曾捷; 王忠玉, 基于“五个对接”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科技视界 2019,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