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页眉内容第四章 呼吸生理试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4.001 呼吸是指( )。A.呼气和吸气之和B.气体进入肺的过程C.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D.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E.气体进出组织细胞的过程4.002 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A. 潮气量B. 肺活量C. 肺通气量D. 肺泡通气量E.时间肺活量4.003 肺泡通气量是指()。A. 尽力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气体量B. 每分钟进出肺的气体量C. 进入肺泡能与血液进行交换的气体量页眉内容D.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E.无效腔的气体量4.004 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A.物理溶解B.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形成碳酸氢盐D. 和水
2、结合形成碳酸E.形成 CO 血红蛋白4.005 基本呼吸中枢位于()A. 脊髓B. 延髓C. 脑桥D. 下丘脑E.大脑皮层4.006 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有效刺激是()A. 肺牵张感受器的传入冲动B. 呼吸肌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冲动C. 一定程度的缺 O2D. 一定浓度的 CO2页眉内容E.高浓度的 CO4.007 血液中使呼吸运动增强的主要因素是()。A. O2分压下降B. H+浓度增加C. CO2分压增高D.乳酸增多E. 非蛋白氮增多4.008 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刺激()A.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B. 延髓呼吸中枢C. 延髓化学感受器D. 脑桥长吸中枢E. 脑
3、桥呼吸调整中枢4.009 内呼吸是指( )。A. 肺泡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 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C. 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D. 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页眉内容E. 线粒体膜内外的气体交换4.010 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A.肺的舒缩运动B.肺的弹性回缩C.呼吸肌的舒缩活动D.肺内压和胸内压之差E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4.011 下列关于平和呼吸的描述,错误的是()A.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B. 吸气时膈肌收缩C. 呼气时呼气肌收缩D.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E呼气时胸骨和肋骨回复原位4.012 胸膜腔内压是由哪个因素形成的()。A. 大气压非弹性阻力B. 大气压跨肺
4、压C. 大气压肺回缩力D. 大气压肺回缩力E.肺内压+跨胸腔压页眉内容4.013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A.能增加肺泡表面张力B.使肺的顺应性增加C.由肺泡I型细胞分泌D.主要成分是二硬脂酰卵磷脂E.覆盖在肺泡内层液泡与肺泡上皮之间4.014 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 维持肺泡的扩张状态B.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C. 稳定肺泡容积D. 降低肺的顺应性E.防止毛细血管内液体流入肺泡4.015 肺总容量等于()。A. 潮气量肺活量B. 潮气量机能余气量C. 肺活量机能余气量D. 余气量肺活量E.余气量+补吸气量4.016 评价肺通气功能, 下列哪个指标较好()。页眉内容A. 潮
5、气量B.机能余气量C.肺活量D.时间肺活量E.补吸气量4.017 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A.气体的溶解度B. 气体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C. 肺泡膜的通透性D. 气体的分压差E.气体分子量的大小4.018 CO2分压由高至低的顺序通常是()。A. 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静脉血B. 静脉血、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C. 肺泡气、静脉血、组织细胞、呼出气D. 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呼出气E.呼出气、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4.019 无效腔容量加倍时,肺通气血流比值将()A. 加倍页眉内容B. 减半c.增大,但不到加倍D.减小,但不到减半E.不变4.020 血液的氧离曲线左移是
6、( )。A.当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时发生B.当温度升高时发生c. 有利于氧从血液进入组织D.当血液 pH 值降低时发生E.在红细胞中 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增加时发生4.021 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和饱和度主要取决于()A.血液的 pH 值B. 红细胞中 2,3- 二磷酸甘油酸的浓度c. 血液温度D. 02分压E. C02分压4.022 下列哪种情况使氧离曲线右移( )。A. CO2张力增咼B. C02张力降低页眉内容c. pH 值升高D.温度降低E. N2张力增高4.023 血液氧离曲线表示( )。A.血红蛋白含量与氧解离量的关系曲线B.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氧含量的关系曲线C.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
7、血氧张力的关系曲线D. 血氧含量与血氧容量的关系曲线E. 血氧容量与氧分压的关系曲线4.024 呼吸中枢( )。A. 位于下丘脑B. 在平和呼吸时,节律性地发放冲动至吸气肌C. 在平和呼吸时,节律性地发放冲动至呼气肌D. 在吞咽或呕吐时活动加强E. 以上都不是4.025 将动物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完全切断以后()A.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75不能使呼吸发生明显变化B.动脉血 CO 分压升高 10%不能使呼吸发生明显变化C. 肌肉运动时呼吸不会加强页眉内容D. 该动物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显著降低E.以上都不是4.026 下列关于颈动脉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按每克组织计,其血流量与脑组织的相同B.发
8、出的神经冲动可影响心血管中枢的活动c.其感受器在血液 H 浓度升高时兴奋D.其感受器主要是对动脉血氧分压而不是氧含量的变化敏感E. 和主动脉体一起成为感受低氧并引起呼吸增强的装置4.027 延髓呼吸神经元主要分布在()。A. 迷走神经背核和孤束背核B. 下橄榄核背内侧和中缝核c. 孤束核腹外侧区和疑核D. 网状结构背侧部E. 网状结构腹侧部4.028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的改变是()。A. 呼吸频率加快B. 呼吸幅度减小c. 吸气时相缩短D.血液 CO 张力暂时升高页眉内容E. 以上都不对4.029 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接受肺扩张的刺激B.感受器存在于支气管和细支
9、气管的平滑肌层C.正常动物平和呼吸时,此反射对控制呼吸节律起重要调节作用D.传入纤维在迷走神经中上行至延髓E.促使吸气及时转入呼气4.030 下列关于大脑皮层对呼吸运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对呼吸运动的随意控制必须依赖于大脑皮层B. 大脑皮层通过控制低位脑干呼吸神经元调节呼吸C. 建立与呼吸有关的条件反射过程中大脑皮层起重要作用D.在动物活动中,呼吸对环境的适应并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E.在动物活动中,呼吸对环境的适应需要大脑皮层参与4.031 细胞与细胞外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A. 外呼吸B. 肺通气C. 肺换气D. 血液气体运输E.内呼吸页眉内容4.032 肺泡气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
10、换称为(A.外呼吸B.肺通气C.肺换气D.血液气体运输E.内呼吸4.033 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A. 外呼吸B. 肺通气C. 肺换气D. 血液气体运输E. 内呼吸4.034 吸气时()。A. 胸内压上升,跨壁压变小,呼吸道管径扩大B. 胸内压上升,跨壁压变小,呼吸道管径变小C. 胸内压下降,跨壁压变小,呼吸道管径扩大D. 胸内压下降,跨壁压变大,呼吸道管径扩大E. 胸内压下降,跨壁压变小,呼吸道管径变小4.035 呼气时()。页眉内容A. 胸内压上升,跨壁压变小,呼吸道管径扩大B.胸内压上升,跨壁压变小,呼吸道管径变小C.胸内压下降,跨壁压变小,呼吸道管径扩大D.胸内压下降,跨壁
11、压变大,呼吸道管径扩大E.胸内压下降,跨壁压变小,呼吸道管径变小4.036 胸廓容量在其自然位置时 ()A胸廓以其弹性向外扩展,肺的弹性回缩力消失B. 胸廓以其弹性向内回缩,肺的弹性回缩力向内C. 胸廓以其弹性向外扩展,肺的弹性回缩力向内D. 胸廓的弹性作用消失,肺的弹性回缩力消失E胸廓的弹性作用消失,肺的弹性回缩力向内4.037 胸廓容量大于其自然位置时()A. 胸廓以其弹性向外扩展,肺的弹性回缩力消失B. 胸廓以其弹性向内回缩,肺的弹性回缩力向内C. 胸廓以其弹性向外扩展,肺的弹性回缩力向内D. 胸廓的弹性作用消失,肺的弹性回缩力消失E胸廓的弹性作用消失,肺的弹性回缩力向内4.038 胸廓
12、容量小于其自然位置时()A. 胸廓以其弹性向外扩展,肺的弹性回缩力消失页眉内容B. 胸廓以其弹性向内回缩,肺的弹性回缩力向内C胸廓以其弹性向外扩展,肺的弹性回缩力向内D胸廓的弹性作用消失,肺的弹性回缩力消失E胸廓的弹性作用消失,肺的弹性回缩力向内4.039 开放性气胸时()。A胸廓以其弹性向外扩展,肺的弹性回缩力消失B胸廓以其弹性向内回缩,肺的弹性回缩力向内C. 胸廓以其弹性向外扩展,肺的弹性回缩力向内D. 胸廓的弹性作用消失,肺的弹性回缩力消失E胸廓的弹性作用消失,肺的弹性回缩力向内4.040 测定肺换气效率的较好指标是()A. 潮气量B. 肺活量C. 时间肺活量D. 通气血流比值E.肺扩散
13、容量4.041 测定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是()A. 潮气量B. 肺活量页眉内容C. 时间肺活量D.通气/血流比值E.肺扩散容量4.042 血液氧饱和度是指()A.血红蛋白能结合氧的最大量B.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C.血液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比D. 氧扩散的总量E.血浆中溶解的氧量4.043 血液氧含量是指()。A. 血红蛋白能结合氧的最大量B. 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C. 血液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比D. 氧扩散的总量E.血浆中溶解的氧量4.044 血液氧容量是指()。A. 血红蛋白能结合氧的最大量B. 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C. 血液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比页眉内容D. 氧扩散的总量页眉内容E.
14、血浆中溶解的氧量4.045 突然加快呼吸频率,但潮气量不变时()A.血液 pH 值升高,CO 张力升高B.血液 pH 值升高,CO 张力降低C.血液 pH 值降低,CO 张力降低D.血液 pH 值降低,CO 张力升高E.血液 pH 值正常,CO 张力降低4.046 酸中毒时()A.血液 pH 值升高,CO 张力升高B.血液 pH 值升高,CO 张力降低C.血液 pH 值降低,CO 张力降低D.血液 pH 值降低,CO 张力升高E.血液 pH 值正常,CO 张力降低4.047 呼吸停止时( )A.血液 pH 值升高,CO 张力升高B.血液 pH 值升高,CO 张力降低C.血液 pH 值降低,CO
15、 张力降低页眉内容D.血液 pH 值降低,CO 张力升高E.血液 pH 值正常,CO 张力降低4.048 代谢性碱中毒时( )。A.血液 pH 值升高,CO 张力升高B.血液 pH 值升高,CO 张力降低C.血液 pH 值降低,CO 张力降低D.血液 pH 值降低,CO 张力升高E.血液 pH 值正常,CO 张力降低4.049 肺泡表面张力来自()。A.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B. 肺泡内表面液体薄层C. 肺泡上皮细胞D. 间质E.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细胞4.050肺泡U型上皮细胞分泌()A.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B. 肺泡内表面液体薄层C. 肺泡上皮细胞D. 间质页眉内容E.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细胞 4.
16、051气体交换时,肺泡内 Q 首先通过(A.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层B.肺泡内表面液体薄层C.肺泡上皮细胞D间质E.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细胞4.052 某肺区已无通气,但尚有肺血流通过时,是()A. 胸膜腔B. 生理无效腔增大C. 功能性 - 动静脉短路D. 通气血流比值E.肺扩散容量4.053 某肺区通气正常,但无肺血流通过时,是()。A. 胸膜腔B. 生理无效腔增大C. 功能性动 - 静脉短路D. 通气血流比值E.肺扩散容量4.054 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松弛的因素是()。页眉内容A. 变态反应B心得安C.乙酰胆碱D.异丙肾上腺素E.甲状腺激素4.055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 ( )。A.肺泡表面张
17、力增加,肺泡扩大B. 肺泡表面张力降低,肺泡扩大C. 肺泡表面液体薄层增加D. 肺泡表面张力降低,肺泡缩小E.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泡缩小4.056 在下列呼吸运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肺的弹性不阻碍吸气B. 在潮气量范围内,吸气时肌肉作功大于呼气时C. 用力呼气比用力吸气困难D. 肺的弹性阻碍吸气E胸廓的弹性有利于平静呼吸4.057 下述哪项不是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因素()A. 通气血流比值页眉内容B. 气体扩散系数c.呼吸膜的通透性和有效面积D.肺泡气和肺部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分压差E.肺弹性组织4.058下述 CO 在血液中运输的方式,错误的是()。A.和血红蛋白结合B.可溶于血
18、浆c. 和血浆中的金属离子结合D. 和血浆蛋白质结合E.作为重碳酸盐4.059贫血和 CO 中毒时,可携带 Q 的血红蛋白减少,但并不引起呼吸加强, 这是因为()。A. 颈动脉体血流量减少B. 动脉血液内总的 O2含量仍维持在正常水平c. 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D. 动脉血氧张力在正常水平E.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4.060 加深麻醉时()。A. 低氧不再引起呼吸反应页眉内容B.血液 pH 值进行性升高c.外周化学感受器活动停止,导致呼吸停止D. C02过多导致呼吸反应加强E. C02过多导致呼吸反应减弱4.061 体内 C0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A.动脉血B.静脉血c. 毛细血管血液
19、D. 组织液E.细胞内液4.062 健康成年马的呼吸数为()。A. 816 次/分B. 1030 次/分c. 12 20 次/分D. 10 20 次/分E. 512 次/分4.06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02与 Hb 的结合是一种氧合作用B. 100ml 血液中 Hb 实际结合 02的量叫氧含量页眉内容C. 1 分子 Hb 可结合 2 分子 QD. 100ml 血液中 Hb 结合 Q 的最大量叫氧容量E. Hb 和 Q 的结合与 Hb 的变构效应有关4.064 氧离曲线右移可由于()。A. CQ2张力降低B. pH 值降低C. pH 值增大D. 温度降低E. 2,3- 二磷酸甘油酸降低
20、4.065 氧离曲线左移表示()。A. Hb 和 Q 亲和力增高B. Hb 和 Q 亲和力降低C.有更多的 Q 由 Hb 释放D. Hb 和 CQ 亲和力增加E. Hb 和 CQ 亲和力不变4.066 CQ 通过呼吸膜扩散的速度比 Q 快 20 倍,其主要原因是()A. CO2是主动转运的B. CQ2在血中溶解度比较大C. CQ2的压力梯度比较大页眉内容D. CQ2的分子量比 Q 大E. CO2易通过呼吸膜4.067 决定气体在肺部交换方向的关键因素是( )。A.气体在血中的溶解度B.气体的分压差C.气体的分子量D.呼吸膜的面积E. 呼吸膜的通透性4.068 血液中 CO2浓度对呼吸的调节主要
21、是通过()A.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B. 刺激脑桥调整中枢C. 刺激脊髓运动神经元D. 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E. 通过肺牵张反射4.069低 O 对呼吸调节作用是通过()。A. 直接兴奋延髓吸气神经元B. 直接兴奋延髓呼气神经元C. 直接作用于脑桥调整中枢D.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页眉内容E. 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而兴奋中枢4.070 在动物实验中,切断支配呼吸肌的神经后,动物表现( )A.呼吸加深加快B.呼吸加深减慢C.呼吸停止D.呼吸变浅变慢E.呼吸变浅变快4.071 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刺激物是( )。A. 脑脊液中 CO2本身的刺激B脑脊液中 H 的刺激C.血液中 H
22、 增加D. 血液中 Cl-的变化E.血液中 PO 的下降4.072 陈- 施呼吸的特征是()。A. 呼吸频率不变,深度逐渐减弱B. 出现一次或多次强呼吸后,长时间呼吸停止C. 呼吸频率和深度一直减弱D. 呼吸频率和深度先加强后减弱,而后呼吸停止E.呼吸频率和深度先加强后减弱, 如此反复出现 4.073 下列呼吸形式哪种效率高 (页眉内容A.浅而慢B.浅而快C深而慢D深而快E.以上都不是4.074 实验时,通过气管插管的侧管在动物吸气末注气,出现膈神经放电 暂停是因为()。A. 刺激了膈神经B. 肺扩张反射增强C. 肺扩张反射减弱D. 肺缩小反射增强E.肺容积不变4.075血液中 CQ 浓度增高
23、,使呼吸加强的作用机理是()。A. CO2直接刺激呼吸中枢神经元B. CO2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C. CO2引起血中 H 增加,而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D. CO2引起脑脊液中 H 增高,而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E.以上说法均正确4.076(潮气量无效腔气量)X呼吸频率=(页眉内容A.肺通气量B.肺泡通气量C.肺活量D.时间肺活量E.增大通气量4.077 下列叙述不属于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的是( )A. 维持肺的扩张状态B. 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C. 使肺随胸廓张缩而张缩D. 降低气道阻力E.降低肺泡表面张力4.078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有()。A. 呼吸膜的面积B. 呼吸膜的通透性
24、C. 呼吸膜的厚度D. 通气血流比值E.以上均正确4.079 使氧离曲线左移的因素是 ( )。A. pH 值下降页眉内容B. PCO2升咼C.体温升咼D. 2,3-二磷酸甘油酸升高E. PCO2下降4.080 呼吸的反射性调节有( )。A.防御性呼吸反射B. 肺牵张反射C. 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D. 血液化学成分改变引起的反射E.以上都是二、判断正误题4.001 呼吸是指肺与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4.002 平和呼吸时的呼气动作是由于肋间肌收缩,使肋骨后移,胸廓容积 减小而完成的。4.003 肺的弹性回缩力主要来源于肺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4.004 胸膜腔中没有空气,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腔,
25、但其中有少量浆液, 起润滑作用。4.005 交感神经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副交感神经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4.006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I型细胞分泌的能激活表面张力的物质。页眉内容4.021 pH 值降低时,Hb 与 Q 亲和力下降,使氧离曲线左移4.007肺的余气量=机能余气量补呼气量。4.008 血液中物理性溶解气体的分压,按气体处于气相时的容积占血液容 积的百分比乘 760mmH 计算。4.009 肺的顺应性越大,其弹性阻力也越大,所以,顺应性可作为弹性阻 力的指标。4.010 迷走神经兴奋可使呼吸运动的非弹性阻力增大。4.011 肺活量和机能余气量之和等于肺总容量。4.012 氧和二氧
26、化碳在血液中运输时,因都与血红蛋白相结合,所以存在 竞争性抑制。4.013 温度升高促进氧溶解,因而使氧离曲线左移。4.014 呼吸中枢的神经元在缺氧时兴奋性升高,因而使呼吸增强,以体现 调节作用。4.015 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存在于肺泡,而传入神经纤维则行走于迷走神 经之中。4.016 二氧化碳在血液中浓度变化所引起的呼吸运动变化,主要是通过中 枢性化学感受器而起作用的。4.017 胸内负压的直接来源是肺的回缩力和肺内压。4.018 刺激迷走神经可使动物心率减慢,呼吸频率降低。4.019 吸入气中的氧分压下降,使呼吸中枢活动受到抑制。4.020 临床上酸中毒的病畜出现深而快的呼吸,是氢离子浓
27、度升高的结果。4.022 PO2增高或 PCG 降低时,Hb 对 Q 的亲和力增加,氧离曲线左移。4.023 肺泡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内呼吸。页眉内容4.036 健康家畜的呼吸式均为胸腹式呼吸。4.024 肺泡通气量是指进入肺泡能与血液进行交换的气体量。4.025体内 CQ 分压最高的部位是静脉血。4.026 CO2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一是形成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二 是和水结合形成碳酸。4.027 100ml 血中, 血红蛋白结合 Q 的最大量称为氧含量。4.028 肺泡气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肺换气。4.029 膈肌和肋间内肌属于吸气肌。4.030 肺泡回缩力主要来自于肺
28、的弹性纤维的胸内负压。4.031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将会引起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泡缩小。4.032 气体在通过呼吸膜时,其扩散方向和速度与其分压差和分子量有关, 与溶解度和温度无关。4.033肺通气过度时将出现肺泡 PQ 增加,血中 PCQ 降低, 但不会出现呼 吸暂停。4.034 生理无效腔是指呼吸系统中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空间,即解 剖无效腔与肺泡无效腔。4.035组织 PQ 随血液中和外界 Q 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此称为血红蛋白氧缓 冲功能。页眉内容4.037氧离曲线是 PO 与氧饱和度之间的关系曲线,表示不同PO 下 Q 和Hb 结合与解离的情况。4.038在正常情况下,每克
29、血红蛋白能结合的 Q 约为 35ml。4.039 在动物实验中, 若切断动物的两侧迷走神经后,其呼吸加深变慢。4.040 中枢化学感受器是指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对氢离子浓度变化 敏感的化学感受器。三、填空题4.001 呼吸膜由表面活性物质单分子层、 _ 、_ 、_ 、_和毛细血管内皮层等六层构成。4.002 使支气管平滑肌紧张性增强的神经是 _ ,该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是_ ,受体是 M 型胆碱能受体。4.003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 _分泌的,其主要化学成分是二软酯酰卵磷酯,具有 _ 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4.004 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_ ,肺通气的阻力有 _ 和_ 两种。4.005
30、 呼吸运动时,吸气是 _ 过程,呼气是 _ 过程。4.006氧离曲线在 降低或 PCO 增高、_、2,3-二磷酸甘油酸_时右移。4.007 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_ ,另外还有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和 _ 两种形式。4.008 气体交换时,其扩散的动力是分压差,影响扩散速度的因素还有、_ 、 _ 和通气血流比值。页眉内容4.023 维持正常呼吸节律的中枢位于和。4.009 参与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有 _ 呼吸中枢、 _呼吸调整中枢与_ 中枢、 _ 等, 其基本部位在延髓呼吸中枢。4.010 CO2分压升高时,主要通过中枢 _ ,其次通过 _和_ 反射性地使呼吸增强。4.011 缺氧对呼吸中枢
31、的直接作用是 _ ,而对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是 _ 。4.012 肺牵张反射是一种 _ 机制,其感受器存在于 _ 和 _ 上。4.013 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能防止 _ ,还可使大小肺泡均保持 _扩张状态,有利于肺泡保持 _干燥状态。4.014 呼吸的整个过程由 _ 、 _ 和_ 三个相互衔接又同时进行的环节来完成。4.015 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的神经是 _ ,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它与 _ 受体结合而起作用。4.016 肺的弹性回缩力存在于 _ 中。4.017 胸内压=_。4.018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 _ 。4.019肺泡通气量=(_ _ )呼吸频率4.020 吸气肌主
32、要包括 _ 和_。4.021 肺泡回缩力主要来自 _ 和肺泡液体的表面 _ 。4.022 呼吸系统的弹性阻力来源于 _ 和_ 的弹性回缩力。页眉内容4.024 肺通气的动力为。4.013 呼吸中枢4.025使氧离曲线右移的因素(除 PCOT, 2,3-DPGT外)包括_ 和_ 。4.026使氧离曲线左移的因素(除温度J,2,3-DPGj外)包括_ 和_。四、名词解释4.001 呼吸4.002 呼吸运动4.003 潮气量4.004 肺活量4.005 肺总容量4.006 生理无效腔4.007 每分通气量4.008 血氧容量4.009 血氧含量4.010 血氧饱和度4.011 氧离曲线4.012 肺
33、牵张反射页眉内容4.01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4.015氯离子转移4.016气体的分压4.017肺泡无效腔4.018解剖无效腔或死腔4.019余气4.020机能余气量4.021补呼(吸) 气量五、简答题4.001外呼吸包括哪些过程?4.002呼吸道在肺通气中的作用?4.003胸内负压有何生理作用?4.004吸气肌的收缩需要克服哪些阻力才能产生吸气动作?4.005产生肺泡回缩力的因素有哪些?4.006吸气时,胸内压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何变化?4.007 CO 中毒时,如何影响动脉血而造成机体缺氧?4.008 CO2运输过程中, 血液中要发生哪些变化?4.009简述 2,3- 二磷酸甘油酸的作用?4.
34、010呼吸肌本体感受器引起的反射有何生理意义?页眉内容4.011 CO2调节呼吸活动是通过何种途径实施的?4.012简述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位置与特点?4.013在四叠体中间横断脑干的动物有何特点?4.014简述血红蛋白和氧结合的特点?4.015简述肺牵张反射的特点?4.016简述颈动脉化学感受器的生理特点?4.017 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有何作用?4.018大脑皮质对呼吸运动可进行控制,表现是什么?4.019简述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因素?4.020简述 CO2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六、论述题4.001胸膜腔负压是怎样形成的?在呼吸周期中怎样变化?4.002试述肺通气的阻力及其影响因素?4.003何
35、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何生理作用?4.004氧离曲线为什么是特有的“S”形?在呼吸生理中有何重要意义?4.005呼吸节律是怎样产生和维持的?4.006试述缺 Q 和 CO 增多时, 对呼吸影响的主要机制?4.007大脑皮层对呼吸运动可进行控制,表现是什么?4.008由平原到高原的动物呼吸发生怎样的变化?机制如何?页眉内容4.009 何谓呼吸式?有几种类型?有何生理意义?4.010 试述呼吸道阻力增加时,呼吸运动将出现何种变化及其产生机理?4.011 由休闲状态转为役用状态的牲畜,其呼吸将发生什么变化?机制 如何?第四章 呼吸生理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4.001D4.002D4.003C4.004
36、C4.005B4.006D4.007C4.008C4.009B4.010C4.011C4.012C4.013B4.014D4.015D4.016D4.017D4.018D4.019D4.020A4.021D4.022A4.023C4.024B4.025D4.026A4.027C4.028E4.029C4.030D4.031E4.032B4.033C4.034D4.035B4.036E页眉内容4.037B4.038C4.039D4.040D4.041C4.042C4.043B4.044A4.045B4.046C4.047D4.048A4.049B4.050A4.051A4.052C4.053B4
37、.054D4.055E4.056A4.057E4.058C4.059D4.060E4.061E4.062A4.063C4.064B4.065A4.066B4.067B4.068D4.069E4.070C4.071B4.072D4.073C4.074B4.075D4.076B4.077E4.078E4.079E4.080E、判断正误题4.001 错 呼吸包括肺通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 液中的运输、组织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只说呼吸是肺与外界 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是不全面的。页眉内容4.002错 平静呼吸时的呼气动作是由于吸气舒张,胸廓在重力作用下自然回复原位而完成
38、的,并不是呼气肌的收缩完成的4.003错 肺的弹性回缩力来源于肺的弹性纤维的弹性回缩力和肺泡内表面的液体薄层的表面张力4.004对4.005错迷走神经通过 M 型胆碱能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交感神经通过B2肾上腺素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4.006 胞分泌的。错 肺泡I型细胞没有分泌功能,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U型细4.007对4.008错 溶液中溶解的气体与液面外气体达到平衡时,二者的分压相同。不同的气体溶解度不同,即在相同的分压下,溶解于液体中的气体量不同,所以不能按溶解于液体中的气体量处于气相时所占容积的百分比来计算分压。4.009错 顺应性是弹性阻力的倒数,即顺应性越大,则弹性阻力越
39、小。因此顺应性不能直接作为衡量弹性阻力的指标。4.010对4.011错 肺总谷里=肺活里+余气里;机体余气里=余气里+补呼气里。4.012错 氧与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时,虽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但二者结合位点不同,所以不发生竟争性抑制4.013错 温度升高可促使溶解的气体逸出,即减少气体的溶解。因此,温度升高不能使氧离曲线左移,而是使之右移页眉内容4.028 对4.014 错 呼吸中枢的神经元在缺氧时轻度抑制,兴奋性并不升高。缺氧时 的呼吸增强是通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引起的。4.015 错 肺牵张反射感受器存在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里,而不存 在于肺泡。4.016 对4.017
40、错 胸内负压的直接来源是肺的回缩力,与肺内压无关。4.018 错 肺牵张反射的上行冲动经迷走神经传至呼吸中枢,刺激迷走神经 可使呼吸中枢下传冲动,使吸气转为呼气,因此使呼吸频率加快。4.019 错 吸入气中氧分压下降,对呼吸的影响主要通过化学感受器引起的 反射来完成。有化学感受器存在时,可抵消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4.020 对4.021 错 应是氧离曲线右移。4.022 对4.023 错 肺泡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肺换气。4.024 对4.025 错 因物质代谢在细胞内进行,代谢终产物之一的CO2在细胞内的浓度比其它部位要高,因此细胞内液的 PCO 为最高。4.026 错
41、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成是形成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红蛋白,此 外还有物理溶解的形式。4.027错 应称为氧容量。血红蛋白实际结合 Q 的量称为氧含量。页眉内容4.029错 吸气肌包括膈肌和肋间外肌。4.030错 肺泡回缩力主要来自于胸内负压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4.031对4.032错 气体分子的扩散速度不仅与气体的分压差、溶解度有关,而且与气体的分子量和温度也有关。4.033错 肺通气过度时,肺泡的 PO 增高,PCO 降低,这时 CO 交换增多,引起血中 PCG 也降低。正常情况下,血中一定浓度的 CO 是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生理因素,当血中 CO2浓度下降太低时,将使延髓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
42、 而导致呼吸暂停。4.034对4.035错 所谓血红蛋白氧缓冲功能是指,无论外界 Q 浓度或血液中 Q 浓度有多大幅度变动,而组织 PO2能始终保持在稳定范围内的特征4.036错 因狗的呼吸式是胸式呼吸。4.037对4.038错 每克血红蛋白能结合 O2约为 1.341.39ml。4.039对4.040对三、填空题4.001液体薄层 肺泡上皮层 间质层 血管肌膜层4.002迷走神经 乙酰胆碱页眉内容4.021 肺弹性纤维 张力4.003U型细胞降低4.004呼吸肌运动 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4.005主动 被动4.006 pH 值 温度升高 增加4.007碳酸氢盐 物理溶解4.008溶解度 分子量
43、 呼吸膜面积 呼吸膜厚度4.009延髓 脑桥 长吸 大脑皮层4.010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体主动脉体4.011轻度抑制 兴奋4.012负反馈 支气管壁 细支气管壁4.013肺泡萎缩 正常 相对4.014外呼吸 气体运输 内呼吸4.015交感神经B24.016呼吸全过程4.017大气压 肺回缩力4.018肺泡通气量4.019潮气量 死腔气量4.020膈肌 肋间外肌页眉内容4.009 100ml血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叫做血氧含量。4.022 胸廓 肺4.023 脑桥 延髓4.024 气体分压差4.025 pHJ温度T4.026 PCO2JpHT四、名词解释4.001 动物在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
44、不断从外界摄取氧,同时把代谢所 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所进行的这种气体交换过程叫 做呼吸。4.002 胸腔扩大时肺随之扩大,发生吸气运动。胸腔缩小时,肺也随之缩 小,发生呼气运动。胸腔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就叫做呼吸运动。4.003 在平和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叫做潮气量。4.004 潮气、补吸气、补呼气三者之和叫做肺活量。4.005 在补呼气之后,残留在肺内的气体量叫做余气。余气加上肺活量即 为肺容量。4.006 生理无效腔是指呼吸系统中那些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空间, 包括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两部分。前者是指从鼻腔开始至终末细支气管的 空间;后者指肺泡腔中未能
45、进行气体交换的那部分空间。4.007 每分钟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总量,叫做每分肺通气量或每分通气量4.008 100ml血中血红蛋白结合氧的最大量叫做血液的氧容量。4.010 氧含量所占氧容量的百分比叫做血氧饱和度。页眉内容4.004 吸气时需要克服的阻力有:4.011 氧离曲线是指把血液暴露在不同的氧分压下,测定其血红蛋白饱和 度而绘制的血红蛋白氧饱度与氧分压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为一特有的“s”形曲线,曲线上段平坦下段陡峭,这是血红蛋白的特性造成的。4.012 肺扩张能抑制吸气,并引起呼气;肺缩小则能抑制呼气,并引起吸 气。这种反射性呼吸的变化叫做肺牵张反射。4.013 中枢神经系统内发动和调
46、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叫做呼吸中枢。4.014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指覆盖在肺泡膜内表面的具有降低液 -气界面 的表面张力的物质。它是由肺泡U型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其化学本质是二软脂 酰卵磷脂。4.015 在碳酸氢根从红细胞内渗入血浆的过程中,为了维持红细胞膜内正 负离子的静电平衡,必有等量的氯离子从血浆进入红细胞。这种氯离子与碳酸 氢根交换的现象叫做氯离子转移。4.016 一种气体的分压就是这种气体在混合气体中所占的压力。4.017 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腔叫做肺泡无效腔。4.018 每次吸入肺内的气体并不全部进入肺泡,其中一部分新吸入的气体 只停留在从鼻腔到小支气管这一段呼吸道内,不能与
47、血液中的气体进行交换。 将这部分空腔叫做解剖无效腔或死腔。4.019 在补呼气之后残留在肺内的气体量叫做余气4.020 在平和呼气之后,残留在肺内的气体量叫做机能余气量4.021 在平和呼(吸)气之末,再尽力深呼(吸)气,其多呼出(吸入) 的气体量叫补呼(吸)气量。五、简答题页眉内容4.001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肺通气是指外界气体与肺内气体 的交换过程。肺换气是指肺泡气与肺泡壁毛细血管内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4.002 呼吸道是沟通肺泡与大气之间的管道,因其结构的特点,它具有以 下作用:1. 加温湿润作用 上呼吸道粘膜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粘液腺,并分泌 粘液。因而对吸入气有加温和湿润作
48、用。2. 过滤清洁作用 下呼吸道粘膜由纤毛上皮构成,纤毛借助其定向摆动 作用,可将吸入气中的尘埃、微生物等排出体外。3. 调节气流阻力 下呼吸道有极丰富的平滑肌,收缩时呼吸道口径变细, 通气阻力增大。舒张时呼吸道口径变粗,通气阻力减小。4. 保护功能 鼻粘膜受刺激可引起喷嚏反射,喉、气管、支气管粘膜受刺激引 起咳嗽反射,均可将异物排出。4.003 胸内负压的生理作用有:1. 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胸内压低于大气压,尤以吸气时更低, 能引起腔静脉和胸导管扩张,因而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2. 降低气道阻力。3. 使肺泡保持扩张状态。4. 有利于吞咽、逆呕与呕吐。1. 胸廓和肺的弹性阻力。
49、2. 肺泡内层液体的表面张力。3. 气体流动时产生的非弹性阻力。4.005 产生肺泡回缩力的因素有:页眉内容4.004 吸气时需要克服的阻力有:1. 肺泡内层液泡的表面张力。2. 肺的弹性纤维。4.006吸气时,胸内负压增大。吸气时,由于肺泡扩张,肺泡面积相对增大,故肺泡单位面积上的活性物质含量减少。4.007 CO 中毒时,由于下述三方面原因,造成机体缺氧。1. CO 与 Hb 结合生成 HbCO 因 co 与 Hb 结合的能力是 Q 的 210 倍, 故氧很难与 Hb 结合,造成 Hb 携氧能力降低。2. 因 CQ 与部分 Hb 结合,造成 Q2与 Hb 结合的量减少,即氧含量降低。3.
50、因氧含量降低,其与氧容量的比值亦降低,即氧饱和度降低。4.008 CQ2运输过程中,血液中发生的变化有:1. CQ2溶解于血浆和红细胞胞浆。2. CQ2与 Hb 的 NH 结合,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3. 大部分 CQ 在红细胞内与水反应生成 HCQ, HCQ 又进一步解离成HCQ 和同时,Cl-扩散进入红细胞,发生 Cl-转移。4.009 2,3- 二磷酸甘油酸的主要作用有:1.2,3-二磷酸甘油酸可与 Hb 的B链形成盐键,使 Hb 构型发生改变,从 而降低 Hb 对 Q 的亲和力。2. 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高时,Hb 对 Q 的亲和力降低,使氧离曲线右移。3. 2,3-二磷酸甘油酸浓
51、度低时,Hb 对 Q2的亲和力增加,使氧离曲线左移。页眉内容4.010 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有:1. 当呼吸肌的本体感受器肌梭受到牵张刺激时,上传冲动使呼吸中枢兴 奋加强,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肌收缩增强,使呼吸运动达到一定的深度。2. 当呼吸道通气阻力增大时,通过本体感受性反射,增强呼吸肌的收缩 力,克服通气阻力,保持足够的肺通气量。4.011 CQ2调节呼吸运动的途径有两个,即:1. 血中的 CQ2直接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经化 学感受性反射,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2. 血中 CQ 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中,与水生成“CQ,再解离出H+, 刺激延髓的中
52、枢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4.012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的浅表部位,左右对称。它的 特点是:引起其兴奋的有效刺激是 H 而不是 CQ 且对 H 的敏感性高于外周化学 感受器。4.013 其特点有:1. 因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呼吸调整中枢位于脑桥头端13 处,在四叠体中间横断脑干并未损及这些中枢,故呼吸节律保持基本不变。2. 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故在此处横断脑干,血压亦基本保 持不变。4.014 O2与 Hb 结合的特点有:1. 是可逆性结合,不需酶的催化,反应迅速。2. PO2高时,Hb 与 Q 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页眉内容3. PO2低时,氧合血红蛋白迅速解离,释放
53、 Q2。4.015 肺牵张反射的特点有:1. 其感受器位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层,属牵张感受器。其传入 纤维在迷走神经干内。2. 其作用在于使吸气及时地转为呼气。3. 对平和呼吸调节的意义不大。4.016 颈动脉体是调节呼吸和循环的重要外周化学感受器。其生理特点有:1. 虽然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都参与呼吸和循环的调节,但颈动脉体主要 调节呼吸运动;而主动脉体则主要调节循环。2. 颈动脉体的传入冲动由舌咽神经进入延髓。4.017 CO2对呼吸的调节作用有:1.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体液因素,血液中 CO 含量的轻度改变能对呼吸发生显著的影响。2.当血中 CO 张力降低时,可使呼吸运动减弱
54、,甚至引起呼吸暂停3. 当血中 CO2张力升高时,一方面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通过反射方 式,使呼吸中枢兴奋,导致呼吸加强;另一方面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延 髓呼吸中枢,引起其兴奋,使呼吸加强。4.018 大脑皮质对呼吸运动的控制主要表现在:1. 呼吸的深度和频率在一定范围之内可随意控制。2. 呼吸可受情绪影响,如动物在恐怖、暴怒等时,呼吸发生变化。页眉内容3. 呼吸可建立条件反射,如动物在听到与使役、运动有关的暗示或信号 后,就出现通气量增大等。4.019 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因素有四个:1. 肺泡气和肺部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分压差:分压差大,则交换率高;反之,分压差小,则交换率低。2. 呼吸
55、膜的通透性和有效面积: 通透性和有效面积越大, 气体交换效率 越高;反之则低。3. 气体的扩散系数:取决于气体分子本身的特性,扩散系数越大,扩散速率 越高。4. 通气血流比值: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例要恰当。过大 或过小均不利于气体交换。4.020 CO2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物理溶解形式,溶于血浆运输的 CO 比例较少,约占总运输量的 5 %2. 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氨基甲酸血浆蛋白,但形成的量极少。3. 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约占运输总量的7%4. 以碳酸氢盐的形式运输,是 CO2运输的主要方式,约占运输总量的 88。六、论述题4.001 胸内压是
56、由肺的回缩力形成的。胸膜腔由紧贴在肺表面的胸膜脏层和紧贴在胸廓内壁的胸膜壁层组成, 是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有两种力量通过胸膜脏层作用于胸膜腔:一是肺内 压,使肺泡扩张;二是肺回缩力,使肺泡缩小。因此,胸膜腔内压力实际上是 这两种方向相反的页眉内容力的代数之和。即:胸内压=肺内压一肺回缩力在吸气和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设大气压为零,贝胸内压=一 肺回缩力正常情况下,肺总是表现出回缩倾向,胸内压因而也经常为负压。胸内压保持负压具有一定的生理意义:首先它可保证肺泡呈扩张状态, 以便顺利地进行肺通气和肺换气。其次是作用于胸膜腔内的腔静脉和胸导管, 保证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4.002 肺通气的阻
57、力可分成两类即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弹性阻力是由 于肺和胸廓都是弹性结构,在呼吸运动中受到牵拉时,其弹性反作用力就成为 这种阻力,弹性阻力可用顺应性的倒数来衡量。肺的顺应性贝可用单位跨肺压 变化时的肺容积变化来测量。胸廓的顺应性可用单位跨壁压变化时的胸廓容积 变化来测量。凡是影响肺和胸廓顺应性的因素, 都能够影响肺通气的弹性阻力, 如肺 充血、肺不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纤维化等因素使肺的顺应性减小, 故可增大通气阻力。胸廓阻力在肥胖、胸部畸形、胸膜增厚和腹内占位病变时 减小,所以这些因素可使胸廓的弹性阻力增大。在生理条件下,用力呼吸时,顺应性减小,弹性阻力增大,浅表呼吸时弹性阻力减小。页
58、眉内容非弹性阻力包括气道阻力和惯性阻力两方面。气道阻力在呼气加深加快 时增大,涡流增多时阻力也增大。另一个影响气道阻力的重要因素是支气管的 口径。流体阻力与管径的 4 次方成反比。迷走神经兴奋,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 口径缩小时,气道阻力增大。交感神经兴奋,支气管平滑肌舒张而口径变大时 则气道阻力减小。惯性阻力是指呼吸运动时胸腹内脏器官位移时遇到的惯性阻 力。平静呼吸时位移很小,惯性阻力非常小,但当用力呼吸时,由于呼吸加深 加快,位移的距离增大,位移的次数也增多,这时惯性阻力也增大。浅表呼吸 时惯性阻力减小。4.003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 卵磷脂,由肺泡U型
59、细胞合成并释放,形成单分子层分布于液-气界面上,并随肺泡的张缩而改变其密度。当肺扩张时,密度减小;肺缩小时,密度增大。 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如下:1. 降低肺泡液 -气界面的表面张力,有利于维持肺的扩张。2. 保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由于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随肺泡半径的变小 而增大,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小,所以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密度大,降低表面张 力作用强,表面张力小,不致塌陷;大肺泡则表面张力大,不致过度膨胀,这 就保持了大小肺泡的稳定性,有利于吸入气在肺内得到均匀的分布。3. 减弱表面张力对肺毛细管中液体吸引作用,防止液体渗入肺泡。4.004 氧离曲线是表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之间相互关系的曲
60、线。氧离曲线呈“S”形是由血红蛋白的特征决定的,一个血红蛋白分子含有 四个血红素,每个血红素含一个亚铁(Fe2+)。血红蛋白分子的四个 Fe2+是逐个 与氧结合的。首先与氧结合的第一个 Fe2+,改变珠蛋白肽链的构型,促使第二个 Fe2+与氧亲和力加强,更易与氧结合。血红蛋白分子的四个Fe2+对氧的亲和力,决定于他们已经结合了多少氧,即结合的氧越多,则对氧的亲和力越大,由于 这种结合特点,使得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之间的关系不是直线关系,而表现特殊 的“S”形曲线。这种关系在呼吸生理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曲线上段平坦, 相当于氧分压在 60100mmH 之间,变化较大, 但饱和度变异较小,即外界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