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景阳冈之教材分析-2019年精选教学文档_第1页
20景阳冈之教材分析-2019年精选教学文档_第2页
20景阳冈之教材分析-2019年精选教学文档_第3页
20景阳冈之教材分析-2019年精选教学文档_第4页
20景阳冈之教材分析-2019年精选教学文档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 景阳冈之教材分析文章 : 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20 景阳冈之教材分析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案例 课文 教后感,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20 景阳冈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个部分,即武松在

2、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文章第 9 自然段写人虎相遇时,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此时武松唯一的对策就是“闪开”,一个接一个的“闪”字, 乍看起来,好像轻描淡写,又是重复雷同,其实,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武松在遭突然袭

3、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二是体现形象的鲜明。 “闪”这个动作, 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三是“闪”指主动地躲过,如果换用“躲”字,则会显得很被动。文中写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哨棒。作者写到哨棒的地方就有十多处,而每一处所用的动词均不一样。这些动词,用得无一不是恰到好处。请看:“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这些动词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在文中,这部分内容又准确地运用了几个动词“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打虎英雄的形象跃

4、然纸上。再看,经过一场恶斗,打死了老虎之后,武松的精力已经耗尽,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一个“挨”字,可以说比用任何一个表示“走”的意思的动词更合适不过了。它精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酥软、筋疲力尽的状态。武松毕竟是血肉之躯,经过一场激烈的人虎相搏后,他疲劳了,困倦了,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这样的描写,非但无损于英雄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朴实、丰满、逼真、可信。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并能讲述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因此,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 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了解

5、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别胡说 ! 难道不付你钱! 再筛三碗来! ”“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这是武松在酒店饮酒时与店家及饮完酒后说的一些话。表现其豪放、倔强的性格。后来,当店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 以防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出语豪壮,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为作了铺垫。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这句话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

6、切、真实。这时的武松已经知道冈上有虎,心里也有一点怕。但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心和面子,他不愿下冈。“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充分体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无畏的英雄气概。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这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应战的“三闪”。大虫抓人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又一闪,闪在一边。 这“三闪”, 消耗了猛虎的体力,

7、挫伤了它的锐气,以至于“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般”,指种、样。从这里可以体现出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 按下地去。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 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2)对词语的理解。 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客官:旧时店家对顾客的尊称。如何: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但凡:凡

8、是,只要。榜文:官府的告示。榜,古代指文告,像现在的布告。吊睛白额大虫:大虫,老虎的俗称。眼睛上翘,额头上有白 色花纹的老虎。 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哨棒:防身用的木棍。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印信:印章。 耻笑:鄙视并嘲笑。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说时迟,那时快: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短促。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语。掀他不着:掀不着他。霹雳: 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响声很大,能给地面上的东西造成很大的灾害。平生气力:全身的力气。平生,一般指一生。酥软:肢体软弱无力。三、教学目标l 认识 11 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酥软、踉踉

9、跄跄”等词语。2朗读课文,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三、教学建议1课前,如有条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读读或者请人讲讲水浒传的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武松急着赶路,是回清河县寻找哥哥武大郎,打死老虎后,被阳谷知县看中,做了步兵都头。这样,一是激发起学习课文的兴趣,二是更便于理解课文的内容。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 可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接着组织学生重点阅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讨论文章其他内容与“打虎”的关系,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最后

10、,指导学生讲讲这个故事,有条件的还可以读读原著,看看电视、京剧片段等。3要使学生感受武松这一人物形象,指导朗读是个重要方法。如,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一部分,先自读,画出写老虎和武松行为的语。然后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可以先一段一段地想象,再连起来想象。接着再读课文,把想象到的情景读出来。可以先自读,再同座或小组同学互相读,读读评评, 评评读读,若有条件,可随机播放武松打虎的影视片,以再现情景,帮助学生朗读。最后,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后交流感受或体会。再如,“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一部分。这部分人物对话较多,指导朗读时,要注重引导学生透过人物语言,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以此来体

11、会人物性格。又如,“武松上冈”一部分,这一部分写了武松的三次思想活动,第一次, 武松想: “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第二次,他细想了一会儿,说道: “怕什么, 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第三次,他一面走,一面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指导朗读时,不仅要边读边想象,而且要边读边探究:他为什么要这样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4本课有几个生字,学生容易读错,如,“踉”,读“ liàng ”,不读“liáng ”,“迸”,读“ bèng ”,不读“bìng ”。课文中还有几个多音字,如,“挑、折”,要指导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