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页共1页 教育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及其对策 教育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及其对策 教育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及其对策 重庆市巫山县巫山中学 孙丽华 “破窗效应”是源自Break Pane Law” ,是美国学者威尔 逊和政治家凯林基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 (Philip Zimbardo)的一项实验提出的一个规则:如果一栋建筑 上有一块玻璃被人打碎,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修复, 看到“Break Pane (破窗)的人就有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Break Pane(打破窗户),渐渐会给人们造成一种可以“Break(破 坏)的心理感觉,从而诱导犯罪行为的滋生和蔓延,使社会秩序 遭
2、到破坏。 虽然这个规则最开始主要是从社会犯罪心理学上进行的思 考,但其道理对于社会各行各业的情况也同样成立。同理,教育 心理学中要注意提防这种情况,并在出现这种效应后要积极应 对,找好对策。 一、“破窗效应”在校园里的表现 当笔者有心想要探究一下“破窗效应时,在校园各个角 落,我都找到了一些它的“效应”表现: 在校园一个偏僻的角落里的一面墙上,出现一两个“涂 鸦” 一一是调皮学生的脚印,没有清洗掉,一星期后,笔者专门 到那面墙上看,发现墙上已经布满了大大小小、重重叠叠的脚 印,略第1页共1页 微数了 一下,至少 40来个;我们的校园是很干净的,学生 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天风很大,笔者发现
3、地上有不少飘 零的枯叶出现,而尚未到做清洁时间,有学生走到这些枯叶旁边 时,即使垃圾桶近在咫尺,她居然毫不犹豫地将垃圾扔到这里, 丝毫不觉得羞愧。 我们学校严禁带食品进入教学区,特别是在教学区吃东西, 很不雅观,是学校明令禁止的,而只要有一个人带着食品经过大 门,即使不是去教学区而是去生活区,随后也总有很大一群学生 跟着带食品,这给教育工作带来很大难题。 而我所经历的那则教学案例,不正是“破窗效应”的表现之 一吗?由于时间上安排不过来,20 分钟的早自习没有老师去监 督,本来班风挺好的一个班集体,最开始也许只有一两个学生在 早自习上睡觉,当学生们看到没有人管时,就觉得可以睡觉、可 以破坏,这样
4、他们周围的学生就毫无愧色的开始“Break” (破 坏),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而早自习的状况,蔓延影响到正 课,最终导致了班风急剧变差! 一栋新楼从第一扇被打破的“窗户”到最后整栋大楼的破烂 不堪,也许只经历了短短 3 个月!而一个班风良好的班级从第一 个睡觉的学生到大多学生课堂上睡觉,我见证了这一转变,只经 历了短短 2 个星期! 二、“破窗效应”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警示 如果我们在干净的墙面上出现第一个脚印时,立即清理掉, 并第1页共1页 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思想教育,那么,那面墙上不会在短时间内 有那么多的脚印;而当出现很多脚印后再来处理,手段和措施都 显得要强硬很多才能形成震慑心理, 这无疑与
5、我们的教育理念有 一些相悖。 如果我们在地上有垃圾时及时处理,那么路过的学生就不会 毫无羞愧的扔垃圾;而如果我们教师不带食品进入校园,那么学 生们也不会明目张胆明知故犯 我也在反思,我代课的班级班风变化如此之大,主要还是由 于我的一时疏忽, 小看了短短20分钟没有老师的早自习对班风的 影响。如果当时我拜托班主任抽空看看早自习,或者拜托班长、 学习委员、课代表等等,也许情况会有所不同! 亲历的教学案例警示我们:对于教学管理来说,“破窗效 应”的隐患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因而“破窗效应”的积极预防与 应对,对学校及班级形象的塑造、教育教学的管理、校园及班级 文化的建设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积极的启示和意
6、义。 三、“破窗效应”的对策 1. “破窗效应”的预防:主要是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 重视制度化建设。在学校管理中制度化建设已经是颇具规模了, 班级管理规则也各有特色,这是教学管理中的一笔财富,完善的 制度化,可以将“破窗效应的影响察于未萌,止于未发。因为 “破窗效应”的产生,主要就是给人们造成了一种无序、混乱的 感觉,而各项制度的有条不紊,是从心理上扼杀“破窗效应”。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在学生入学之初就要告知相关的规章制度, 要求他们遵循,同时第1页共1页 要随时注意查漏、补漏,防止有隙可乘,这 样就能给以他们强烈的心理暗示:校园里一切都是有章可循的, 是规范有序的!因此,建立严谨、合理的
7、教育管理制度,这是防 止出现“破窗效应”的前提。一一对应那个实验,也就是“整栋 大楼”是新的,是好的,所有的“窗户”都是完好的!那么,就 不会有“破窗的心理诱因! 2. “第一块破窗”出现: 这时要有效执行违反各项制度的处 罚。有了完善的制度是应对“破窗效应”的前提,但是,能否应 对“破窗效应”,更要看能否对制度进行有效的执行。如果有令 不行,对教学管理中发生的“小恶”行为, 教育管理者没有引起 充分的重视,没有在适当的时候“小题大做”,起预防作用的制 度,会陷入尴尬,甚至成一纸空文,成为笑柄。前苏联教育学家 马卡连柯说过:“凡是使用惩罚能够有益处的地方,就应当使用 惩罚。”当然,执行时要坚持
8、原则,一视同仁,不开先例,确保 规章制度的威严和约束力。此外,对于学校或者班级为创新、为 补救而制定的新规则更应该严格执行,对于违规行为严加惩戒, 若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必然会引人纷纷效仿,导致新规则 形同虚设。同时,应重视防止“潜规则”(如绩优生、绩差生区 别对待,城市、农村学生区别对待,看学生的父母来区别对待 等)对规则的破坏性替代作用,坚决拒绝各类“潜规则”, 有效 执行违反各项制度的处罚, 切实补救破的“第一扇窗户,同时 给始作俑者以惩戒,以免有在“破窗效应”心理暗示下也公然破 坏规则的学生,这是及时补救,这一点“兵贵神速”,更贵“执 法必严”! 第1页共1页 3. 出现大面积的“
9、破窗效应”:这时要狠抓一点,再求各个 击破。目前我们有的学生在一些行为举止方面表现得不够文明, 不合礼仪,如在僻静处随地吐痰、在校园的“清洁死角”处乱扔 垃圾、在食堂不排队等,这些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地制止,演变 成了风气,就很可能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也对学生自身 的素质发展很不利。问题在于如果“破窗”很严重了,这时候面 面俱到反而不如狠抓一点有效果: 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顿以 “破窗理论”为师,他面对火车站各类大大小小的问题, 只抓逃 票这个最不起眼的问题,结果每抓七名逃票者,就揪出一名通缉 犯,这样,狠抓逃票使地铁站治安大幅好转。落实到学校和班级 管理工作是否也可以借鉴这个特例呢?那么多问题,我们只需先 狠抓其中一点,整治好了这一点,先使这栋千疮百孔的“楼”看 起来是有序的,有管理的,从而为下一步管理措滋的实施争取到 时间。 而我应对我遭遇的“破窗效应”的做法是:先思想动员,和 学生们做交流和沟通, 承认了我的疏忽给大家带来的不好的心理 暗示,然后重申早自习和课堂纪律,并由学生选出代表来监督班 风,最后我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抓那些不请假就从后门溜出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