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78例疗效观察_第1页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78例疗效观察_第2页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78例疗效观察_第3页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78例疗效观察_第4页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78例疗效观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78例疗效观察【关键词】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目前主耍采用泻剂治疗,易产 生依赖,副作用多;经外科治疗患者的疗效、特别是远期疗效并不理 想。生物反馈治疗作为一种无创、非药物治疗已经在国内外多家医院 应用。从2005年3月至今,对我院肛肠科门诊和住院78例功能性便 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2005年至今我院肛肠门诊和住院部患者78例, 其中男33例,女45例;年龄2771岁,平均49岁;平均病程15 年。便秘诊断均符合罗马ii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结肠运输试验、排 粪造影、肛门测压和电子结肠镜检查,排除下消化道器质

2、性病变,患 者无糖尿病及全身疾病。1. 2仪器 采用荷兰mms公司生产的ups-2020下消化道动力检 测仪及其附带的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软件。1. 3治疗方法一般治疗:要向患者详细讲解人体结肠、直肠、 肛门和盆底肌的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讲述正常排便的机制,加强对 排便生理的介绍和肠道管理的教育,要在h常生活中培养合理的饮食 习惯,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和增加饮水量;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如定时排便,排便不要看报等;适当增加运动量。反馈治疗:首先向 患者解释生物反馈治疗的机制和目的以及生物反馈仪器的使用,说明 此项治疗无痛苦,无毒副作用,讲解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取得 患者配合。治疗前1h排空粪便

3、,取侧卧位将涂有润滑剂的测压管缓 慢插入肛门,患者面向屏幕,指导患者根据反馈软件完成正确的排便 收缩和舒张动作,即模拟排便动作训练,使患者掌握止确的盆底肌运 动规律。1. 4疗程生物反馈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每周23次,每次 进行45-60 min训练,治疗期间要求患者停止一切泻药,治疗期间回 家后继续练习同样的动作每日23次,每次15 min,要求患者详细 记录每天的活动、排便、饮水和饮食等情况,保持情绪平和。1. 5症状评分标准1见表1。表1便秘症状评分标准1. 6疗效判定标准1临床痊愈:症状消失,积分为0,保 持2周以上;显效:症状明显改善,积分较治疗前降低$2/3,保持 2周以上;有效

4、:症状好转,积分较治疗前降低21/2;无效:症状 无改善,积分无降低。总有效率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2结果临床症状判断结果:达到临床痊愈5例;显效9例;有效48例; 无效16例,其屮仍需使用泻剂10例,退出6例,视为无效。总有效 率为79. 5%o 3讨论引起功能性便秘的原因有多种,机制复杂,其发生的机制可能与 肛门内外括约肌功能障碍、肛管括约肌功能长度增加、直肠感觉损害、 肚门括约肌协同失调有关,临床上常见的有直肠前膨出、直肠内套叠、 耻骨直肠肌痉挛或肥人、内括约肌痉挛性收缩、盆底疝等2。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新兴的生物行为治疗方法,它是通过电子工 程技术,把一些不能或不易被人察觉的生理或病理

5、活动,转化为声音、 图像等可被或易被感知的信息,利用生物反馈机制,让患者根据其观 察到的自身生理活动信息来调整生理活动进行自我调节,以达到减轻 或消除异常生理变化的目的。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是一种行为治 疗方法,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具体表现。它具有相对非侵入 性、无痛苦、易忍受、无药物不良反应等优点易使患者接受。自1987年bleijenberg等首先将生物反馈训练用于治疗功能性 便秘以来,随着肌电反馈技术的发展,纶物反馈训练在治疗功能性便 秘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方面的临床报道也逐年增多。但市于研究 对象的不同、便秘的诊断标准差异以及分型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各 家报道的成功率均不同

6、。heymen等3对19702002年间有关便 秘生物反馈治疗的38项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压力介导的生物 反馈训练方法的治疗有效率平均为78% o patankar等4对116 例fc患者进行了 8周(每周1次)的生物反馈治疗,其成功率达84% , 主要表现为自主排便次数的增加(每周自主排便从治疗前的0.8增至 6. 5)o这些报道与我们的临床观察结果较为一致。我们认为,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新兴的生物行为治疗方法,其治 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是肯定的,与传统治疗和手术疗法相比,具有简 便、非侵入性、无副作用、易忍受、治疗费用低、门诊治疗等优点5,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开辟了便秘治疗的新方向,丰

7、富了功能性便秘 治疗的手段,值得临床推广。进一步的研究应着重于其远期疗效及影 响因素的研究以及家用小型治疗仪的研制,给患者提供更大的方便, 为患者解除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侯晓华.消化道运动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05-406.2姜铀,徐海珊,曲波,等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的各因素研究.中国肛肠病杂志,2002, 22: 9-11.3 heymen s, jones kr, scarlett y, et al biofeedback treatment of constipation : a critical review dis colon rectum, 2003,46 (9): 1208-17.4 patankar sk, ferrara a, levy jr, et al. biofeedback in colorectal practice: a mul-. ticenter, statewide, three-yeac experience dis colon rectum, 1997,40(7): 827-315 jorge jm, habr-g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