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第25讲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考试标准 必考 加试 考试标准 必考 加试 1.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 第一道防线 a a 5.免疫接种的应用 a 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a a 6.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a a 3.特异性免疫 b b 7.HIV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a a 4.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a a 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御措施 a a 考点一 非特异性免疫与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1人体内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物理屏障是指皮肤(如角质细胞)和内脏器官等管道的黏膜;化学防御,如油脂腺分
2、泌的油脂。 (2)第二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内环境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 炎症反应:受损伤的部位出现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的现象。 从毛细血管钻出的细胞: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 (3)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主要由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参战)和体液免疫(主要由抗体参战)。 2淋巴细胞的起源 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从功能上又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其起源和分化如图所示: 2 3抗原与抗体 (1) 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既可以是外来异物,也可以是体内衰老、 病变的组织
3、细胞。含有的特异性成分为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抗原都具有分子标志。人体细胞膜上的分子标志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它的本质是糖蛋白,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MHC。 (2)抗体:由效应 B 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4淋巴细胞对入侵者的识别 (1) 每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2) 病原体侵入人体内发生感染时,巨噬细胞便会将其吞噬。 (3) 病原体被消化,其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成肽。 (4)被降解的抗原与巨噬细胞的MHC 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 复合体。 (5)巨噬细胞细胞膜上的抗原MHC 复合体与淋巴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便会在其他因素的 辅助下,促使淋巴细胞分裂
4、,启动免疫应答。 思考讨论 1通过表格比较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巨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吞噬并消化病原体,使抗原降解成肽并与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呈递给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辅助性T细胞 淋巴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 识别抗原MHC复合体,分泌多种蛋白质和白细胞介素2,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细胞毒性T细胞 淋巴干细胞 识别、分化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 效应B细胞 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 分泌抗体,使细菌产生的毒素被中和而失效,还可使抗原凝聚而被巨噬细胞吞噬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 与靶细
5、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3 2.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属于第几道防线? 提示 都属于黏膜的分泌物,是第一道防线。 3巨噬细胞能参与第几道防线? 提示 巨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巨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 题型一 非特异性防卫 1(2017·温州选考模拟)下列哪一类细胞不参与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 A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皮肤表层死细胞 答案 B 解析 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防卫。 2(2017·台州选考教学质量评估)下列各项中,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A中性粒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
6、B血浆蛋白对病原体的破坏 C皮肤黏膜对细菌的阻挡作用 D人体对外来器官的排异反应 答案 C 解析 中性粒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和血浆蛋白对病原体的破坏属于第二道防线;血浆蛋白对病原体的破坏属于第二道防线;D选项属于第三道防线;皮肤黏膜对细菌的阻挡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 题型二 免疫细胞的起源 3(2017·浙江名校联考)人体首次感染乙肝病毒后,可分化为相应效应B细胞的是( ) A记忆B细胞 B细胞毒性T细胞 C致敏B淋巴细胞 D辅助性T淋巴细胞 答案 C 解析 人体首次感染乙肝病毒后,致敏B淋巴细胞可分化为相应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故选C。 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7、 ) A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由于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而容易发生感染 B哺乳动物的B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T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C同一种生物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相同的MHC分子 D效应B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合成并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 4 答案 A 解析 人体皮肤是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由于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而容易发生感染,A项正确;哺乳动物的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项错误;除了同卵双胞胎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分子,C项错误;效应B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项错误。 题型三 免疫细胞的识别 5(2017·浙江4月选考
8、)若某人不慎感染了H7N9禽流感病毒,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 B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 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 D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辅助性T细胞的信号后即开始分裂 答案 B 解析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在分泌物中增殖,A项错误;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B项正确;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项错误;当一个细胞毒性T细胞遇到与它的受体相应的抗原,而且是呈递在抗原MHC复合体上时,这个T细胞便会受到刺激。但是还必须有一个辅助性T细胞也被同样
9、的呈递在抗原MHC复合体上的抗原所激活,这个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质能够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D项错误。 6(2017·杭州二中期末)下列有关人体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多数细胞的表面均存在MHC,但成熟红细胞表面不存在MHC B除同卵双胞胎以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 CMHC在胚胎发育过程产生 DMHC是人体的一种身份标签并能被自身白细胞识别 答案 A 解析 成熟红细胞表面也存在MHC,A项错误;除同卵双胞胎以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B项正确;MHC在胚胎发育过程产生,C项正确;MHC是人体的一种身份标签并能被自身白细胞识别,D
10、项正确。 免疫细胞的识别作用,可以总结为两个唯一: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效应B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巨噬细胞。 5 考点二 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 (1) 体液免疫的主要目标: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 (2)体液免疫的过程 2细胞免疫 (1) 细胞免疫的目标: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以及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2)细胞免疫的过程 3免疫接种(加试) (1) 概念:是以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 (2) 免疫方式:有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3) 疫苗种类:灭活的微生物;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减毒的微生物。 (4) 预防接种时常采取两次或多次接种,使机体
11、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来增强效果,使免疫持续时间延长甚至终生保持免疫力。 4免疫接种的应用(加试) (1)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 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 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 (2)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激素、白细胞介素2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6 思考讨论 1列表比较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免疫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淋巴因子(多种蛋白质) 作用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中和或凝聚而使其失效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已被感染的体
12、细胞或癌细胞)并消灭之 核心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作用对象 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免疫物质 抗体 关系 对于细胞外的抗原,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散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通过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2.二次免疫 (1)记忆细胞的特点:迅速增殖分化、寿命长、对相应抗原十分敏感。 (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比普通的B淋巴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分化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结合抗原。记忆T细胞比普通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更快
13、地分裂、分化出新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使机体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4)初次免疫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变化和患病程度如图所示。 曲线a为抗体浓度变化,曲线b为患病程度。 3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请思考判断: 7 (1)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图中的)哪种方法进行免疫比较好? 提示 人被疯狗咬伤后,需要抗体尽快与抗原结合。方法进行免疫产生抗体需要一段时间,故用方法较好。 (2)方法与方法哪种方法具有更持久的免疫力? 提示 方法是通过注射抗原刺激机体自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会获得
14、比方法更持久的免疫力。 题型一 特异性免疫过程及分析 1下图是细胞免疫的概念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细胞表面嵌有抗原MHC复合体 B虚线部分只发生在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 C过程表示辅助性T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 D过程中记忆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变短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干与图示可知X细胞为巨噬细胞,其表面嵌有抗原MHC复合体,A项正确;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的“二次免疫”过程,B项正确;过程表示辅助性T细胞受抗原MHC复合体上的抗原刺激活化后,分泌多种蛋白质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C项错误;过程是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T细胞受抗原刺激快速增殖
15、分化,其细胞周期变短,D项正确。 2(2016·浙江10月选考)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会产生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B淋巴细胞只能被与其表面抗原受体对应的抗原致敏 B参与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有巨噬细胞和效应B细胞等 C淋巴干细胞在骨髓中增殖分化为成熟的细胞毒性T细胞 D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可被外来抗原直接致敏而活化 答案 A 解析 成熟的B淋巴细胞只能接受特定的抗原,因为B淋巴细胞的细胞膜表面上有特异性受体,A项正确;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B项错误;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项错误;辅助性T细胞不能直接被外来的抗原致敏而活化,D项错误。 8 题型二 二次免疫应答及曲线分
16、析 3如图表示某人两次感染同种病原体过程中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分析两次抗体产生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与哪种细胞的作用密切相关( ) A巨噬细胞 B效应B细胞 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D记忆B细胞 答案 D 解析 在第一次接受病原体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当病原体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会大量且迅速分化为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的数量更多,速度更快,所以两次产生抗体的差异主要与记忆B细胞有关。 4下图表示某一健康人注射疫苗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表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段各淋巴细胞的DNA含量不完全相同 Bd时
17、间是再次接种引发的免疫应答 C产生甲、乙抗体的效应B细胞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 答案 B 解析 b段发生了免疫应答,出现淋巴细胞的增殖现象,因此各淋巴细胞的DNA含量不完全相同,A项正确;d时间注射的是与a时间不同的疫苗,是初次免疫应答,B项错误;产生甲、乙抗体的效应B细胞不同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项正确;据图可知,甲乙两种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有较大的差异,D项正确。 题型三 免疫接种(预防接种)的应用(加试) 5我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自行生产的乙肝疫苗,其主要成分是乙肝病毒的衣壳蛋白,并非完整病毒,不具
18、备感染性和致病性。注射这种疫苗后,人体能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肝疫苗不含有病毒遗传物质,因此无致病性 B疫苗中病毒的衣壳蛋白属于抗原物质 9 C注射疫苗后人体产生的是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D此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会使人体产生记忆细胞 答案 C 解析 由于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是乙肝病毒的衣壳蛋白,不含有核酸,因此乙肝疫苗没有致病性;该疫苗是病毒的衣壳蛋白,能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说明该衣壳蛋白为抗原;注射疫苗后引起的免疫是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在体液免疫中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同时在白细胞介素2的作用下,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 6青霉素等抗生素类
19、药物,大多数是通过抑制细菌代谢来治愈患者的疾病。许多抗生素在注射前,都要经过“皮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皮试”是为了检测患者的免疫系统对抗生素的反应是否正常 B抗生素治疗的过程属于被动免疫 C抗生素治疗的过程属于主动免疫 D大多数抗生素对于病毒类病原体的感染也有治疗效果 答案 A 解析 “皮试”是为了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青霉素的抗体,即检查其免疫系统对抗生素的反应是否正常,A项正确;抗生素不是机体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治疗的过程不属于免疫,B、C项错误;抗生素主要是用来对付细菌的,对病毒没有作用,D项错误。 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的辨析 (1)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
20、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 (2)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激素、白细胞介素2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考点三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1过敏反应(变态反应) (1) 概念:一些人对致敏原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 (2) 类型:速发型过敏反应与迟发型过敏反应。 2免疫系统功能减退 (1)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 特点:生来就有。 病因:缺乏B 淋巴细胞或T 淋巴细胞。 10 (2)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艾滋病 致病病毒: HIV。 传播途径:性接触
21、、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致病机理:大量的辅助性T 淋巴细胞被HIV破坏,严重削弱免疫功能。 预防措施? a. 洁身自爱,避免不正当的性关系,使用避孕套b. 输血要严格检查,严格消毒c. 远离毒品d.对已感染HIV的孕妇应用药物控制,实施剖 腹产,并对其婴儿采用人工哺乳 思考讨论 1总结抗原与致敏原的不同 (1)抗原与致敏原: 致敏原对于过敏者来说是一种抗原, 但对于其他个体来说则不是抗原。即致敏原具有个体差异性,而抗原不具有个体差异性; (2) 过敏反应必须是机体再次接触致敏原,第一次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3)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产生的抗体的分布位置不同。 2完善艾滋病的发病过程图解,并回答问
22、题 HIV侵入辅助性T 淋巴细胞逆转录DNA整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DNA 中复制、转录、翻译合成、装配病毒颗粒辅助性T 淋巴细胞裂解释放HIV (1)人类如何抑制HIV病毒繁殖? 提示 HIV是RNA病毒,进入辅助性T淋巴细胞以后,就通过逆转录形成DNA,整合到宿主的DNA中,人体没有能力使其分开,更没有力量杀灭它,但是人们可以用逆转录酶抑制剂来抑制它。 (2)预防艾滋病研制HIV疫苗可行吗? 提示 由于HIV变异能力很强,所以研制HIV疫苗存在较大困难。 题型一 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1(2017·宁波三中期末)一些人对某种物质,如花粉、灰尘、化妆品等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这种现象属于
23、( ) A过敏反应 B非特异性免疫 C先天性免疫缺陷 D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 答案 A 解析 一些人对某种物质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属于过敏反应,为特异性免疫,是由于免疫 11 功能过强所致。 2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淋巴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致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答案 C 解析 过敏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抗体,说明该过程有B淋巴细胞参与,A项错误;过敏反应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
24、异常所导致的,B项错误;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效应B细胞,该细胞是由B淋巴细胞分化而来,而B淋巴细胞最终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项正确;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致敏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第一次不会发生过敏反应,D项错误。 题型二 HIV及艾滋病的防御 3(2017·温州选考模拟)下列关于艾滋病病毒(HIV)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HIV只能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 BHIV可以经蚊虫叮咬而传播 C人体感染HIV后,一般短时间内就会发病 D志愿者在接种HIV试验疫苗后,体内出现相应抗体 答案 D 解析 HIV主要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A项错误;HIV的传播途径包括
25、: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B项错误;人感染HIV后,一般要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才发病,C项错误;志愿者接种HIV疫苗后,可激发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D项正确。 4(2017·余姚校级期中)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是一种通过体液传播的免疫缺乏病 B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MHC,进入细胞 CHIV的遗传物质逆转录形成DNA后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 D为预防艾滋病,输血要严格检查,严格消毒 答案 B 解析 艾滋病是一种通过体液传播的免疫缺乏病,A项正确;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
26、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进入细胞,B项错误;HIV的遗传物质逆转录形成DNA后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C项正确;为预防艾滋病,输血要严格检查,严格消毒,D项正确。 12 模拟演练 1(2017·丽水缙云中学模拟)下列与免疫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抗体分子是蛋白质,由效应B细胞分泌 B利用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检测血清中是否含有相应病毒 C正常情况下,被感染的体细胞膜表面不能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D免疫应答中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 答案 A 解析 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A项正确;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被病毒侵
27、入的靶细胞,因此利用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检测血清中是否含有相应病毒,检测的是病毒侵染的细胞,B项错误;正常情况下,被感染的体细胞膜表面能形成抗原MHC复合体,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C项错误;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B细胞只具有产生抗体的作用,不具有识别抗原的作用,D项错误。 2下图中所示细胞参与构筑机体免疫的防线,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细胞B和细胞D分别代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的效应细胞 B图中代表抗原的是 CA细胞并无特异性识别抗原功能 D如果代表HIV病毒,则细胞C很可能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 答案 A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细胞A具有吞噬作用,为巨噬细胞;细胞B能直接识别
28、抗原,为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细胞C在细胞D的作用下会裂解,所以是被感染的体细胞;细胞D可识别并消灭被感染的体细胞,所以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分别为病原体、溶酶体、细胞核、抗原、病原体、抗原MHC受体。 3(2017·台州市路桥区一模)下列关于一些免疫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巨噬细胞才能呈递抗原MHC复合体 B辅助性T淋巴细胞必须依赖自身MHC分子识别呈递抗原 C成熟B淋巴细胞的致敏必须有蛋白质类抗原与膜受体结合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只能对抗嵌有相应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 答案 D 解析 除了巨噬细胞外,树突状细胞等也能呈递抗原MHC复合物,A项错误;辅助性T淋巴细胞没
29、有呈递抗原的作用,B项错误;成熟B淋巴细胞的致敏必须有相应的抗原与膜受体结 13 合,不一定是蛋白质类抗原,C项错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只能对抗嵌有相应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D项正确。 4(2017·余姚期末)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HIV侵入人体后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相结合,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 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C艾滋病毒的遗传物质RNA能自我复制 D艾滋病人的免疫功能严重衰退,致使人体无法抵抗一般的感染 答案 C 解析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A项正确;艾滋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B项正确;艾滋病毒
30、的遗传物质是RNA,HIV属于逆转录病毒,逆转录过程是RNADNA,不存在RNA自我复制,C项错误;HIV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随着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的免疫功能严重衰退,致使人体无法抵抗一般的感染,D项正确。 5(加试)免疫接种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主要有两种方法:注射疫苗;注射抗体。下列关于免疫接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预防一些传染病 B接种“甲型流感疫苗”能引起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C方法不能提供相应疾病的长期保护,只能保持短暂的免疫力 D对易感者接种治愈者的血清进行预防的方法属于主动免疫 答案 D 解析 对易感者接种治愈者的“
31、血清”,因血清中含有特异“抗体”,故该类免疫应属于被动(而非主动)免疫。 课时训练 一、学考选择题 1(2017·浙江11月选考)人体皮肤破损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受损部位毛细血管收缩,皮肤变红 B组织液离子浓度降低,引起局部肿胀 C某些细胞释放一种多肽类物质刺激神经系统,产生痛觉 D巨噬细胞分化成大量的单核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增强 答案 C 解析 受损部位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A错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蛋白质和液体逸出,组织液离子浓度上升,引起局部肿胀,B错误;皮肤受损时,毛细血管和细胞被破坏,人体会释放一种多肽类物质,引发神经冲动,使人产生痛觉
32、,C正确;单核细胞分化 14 成巨噬细胞,D错误。 2(2017·杭州期末质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会感染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使人体( ) A容易引发过敏反应 B短期内发病死亡 C免疫功能严重衰退 D丧失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答案 C 解析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会感染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而辅助性T淋巴细胞是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重要免疫细胞,当辅助性T淋巴细胞被破坏,会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体液免疫严重受影响,从而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严重衰退。 3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白细胞介素2和抗体都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B初次感染
33、病毒后,只是通过细胞免疫使机体痊愈 C多种淋巴细胞中,只有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D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原因是记忆B细胞合成分泌了大量的抗体 答案 C 解析 白细胞介素2是淋巴因子,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A项错误;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主要靠细胞免疫使机体痊愈,同时也需要体液免疫的参与,B项错误;多种淋巴细胞中,只有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项正确;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与分泌的,D项错误。 4(2017·绍兴诸暨中学期中)下列有关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牛痘的人不会得天花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血浆蛋白对病原体的破坏作用属于人体的第
34、二道防线 C皮肤中油脂腺分泌的油脂能抑制真菌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当人的皮肤破损后,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形成局部肿胀 答案 A 解析 接种牛痘的人不会得天花属于特异性免疫,A项错误;血浆蛋白对病原体的破坏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项正确;皮肤和黏膜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因此皮肤中油脂腺分泌的油脂能抑制真菌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项正确;人体皮肤破损后,第一道防线的功能被破坏。人体的巨噬细胞发挥免疫功能,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形成局部肿胀,D项正确。 5下图是人体内免疫过程示意图,AG表示不同细胞,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15 A人体主要通过过程对移植的器官发生排斥反应
35、 B若发生感染,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细胞B C细胞C的增殖、分化与细胞B有关 D可以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有A、B、C、D、E、F、G 答案 D 解析 细胞AG分别是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T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人体内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移植器官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从而发生免疫排斥现象,A项正确;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使免疫能力降低,B项正确;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与辅助性T细胞有关,受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的促进,C项正确;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他细胞均能识别,D项错误。 6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
36、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 ) A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B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 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D治疗艾滋病 答案 A 解析 不论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都需要T淋巴细胞的参与。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的环孢霉素A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使用该药物可以降低免疫系统的排斥作用,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A项正确。 7(2017·绍兴一中月考)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 B一个B淋巴细胞的质膜上有多种抗原的受体,且每个受体只有一个抗
37、原结合位点 C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 D同一个体中,如图所示所有细胞表面的MHC标志均相同 16 答案 B 解析 图中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只有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A项正确;成熟B淋巴细胞的质膜上有抗原的受体,每个受体可能有多个抗原结合位点,B项错误;M细胞为记忆细胞,只有在再次接触到相同抗原时才能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C项正确;同一个体中,题图所示所有细胞表面的MHC标志均相同,D项正确。 8(2016·嘉兴期末)下列有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IV能识别人体辅助性T淋巴细胞 BHIV是
38、含有两条RNA的逆转录病毒 CHIV侵入人体会造成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DHIV的RNA直接整合到人体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DNA上 答案 D 解析 HIV的RNA必须先逆转录形成DNA,再将DNA整合到人体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DNA上。 9(2017·浙江名校联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
39、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答案 D 解析 HIV感染人群中多种免疫细胞损伤,对H1N1流感的抵抗力下降,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A项正确;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HIV具有高度变异性,导致记忆细胞和抗体不能消灭HIV,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B项正确;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项正确;HIV主要攻击人体辅助性T淋巴细胞,机体仍保留部分体液免疫应答,故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项错误。 二、加试选择题 10(2017·杭州中学校级期末)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重复几次此过程后,再从这
40、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用于治疗被毒蛇咬伤的患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减毒处理的蛇毒是抗原 B“抗蛇毒血清”刺激患者T淋巴细胞产生抗蛇毒的细胞免疫 C“抗蛇毒血清”中存在中和蛇毒的抗体 D重复注射的目的是增加马的免疫系统对蛇毒的反应 答案 B 解析 蛇毒是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A项正确;“抗蛇毒血清”属于抗体,进 17 入机体内直接与抗原结合而获得免疫力,B项错误;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会激发马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抗体,因此“抗蛇毒血清”中存在中和蛇毒的抗体,C项正确;重复将蛇毒注射到马体的目的是激发马的免疫系统产生记忆细胞和足够数量的相应抗体,增强马的免疫能
41、力,D项正确。 11挪威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疗效显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血清中的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成熟的B淋巴细胞产生的 C患者的效应B细胞可识别类毒素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答案 A 解析 类毒素属于抗原,能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A项正确;血清中的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B项错误;效应B细胞能产生抗体,但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C项错误;该过
42、程中产生了抗体(抗毒素),属于体液免疫,D项错误。 12人的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可能失明。在此类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自身晶状体蛋白的相应抗体。对此现象推导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机体的过敏反应 B正常生理状态下,眼球的晶状体蛋白不进入血液 C晶状体蛋白一旦进入血液,就可能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D晶状体蛋白一旦进入血液,就能刺激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答案 B 解析 晶状体蛋白在正常状态下是不会进入到血液中的,若受伤破裂后进入血液中就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把晶状体蛋白当作一种抗原来对待,结果会导致相应的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再作用于正常的眼睛,导致正常的眼睛失明。 13细胞癌变时,会产生某种特异蛋白A,它可引发免疫反应(如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在免疫过程中癌细胞产生的蛋白A被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N120204074A 一种保湿修护组合物、应用和化妆品
- 热点练14 议论文阅读论据位置判断及分析-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原卷版)
- 暑假综合提升试题-2025年暑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 人工智能通识教程(微课版) 课件 04 人工智能技术的觉醒-深度学习技术框架 02
- CN120197571A 应用于pocv分析模式的时钟网格仿真时序标注方法及装置
- 老人肠道养护知识培训课件
- 宇宏健康花城消防施工合同2篇
- 2025年度房产代持及市场推广服务合同
- 2025测绘信息保密与知识产权保护合同范本含保密期限
- 2025年度教育机构贷款担保保证合同范本
- 2025湖北省监督数据分析应用中心专项招聘2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文创市集限定摊位协议
- 2025秋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妇产科护理 课件06章-正常产褥期母婴的护理
- 《劳模工匠之光》课件 第1、2单元 民族大厦的基石、改革攻坚的先锋
- 2025年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试行)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基孔肯雅热防控指南专题课件
- 2025年中级钳工技能鉴定考核试题库(附答案)
- 2025秋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 动物的家
- GB/T 15620-2025镍及镍合金实心焊丝和焊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