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教学中情感的逐层解析_第1页
浅谈古诗教学中情感的逐层解析_第2页
浅谈古诗教学中情感的逐层解析_第3页
浅谈古诗教学中情感的逐层解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古诗教学中“情感”的逐层解析    陈静华阅读学习文言诗歌作品时,关注、体悟并挖掘其“情感”是至关重要的着力点。初中语文新课标对文言“教”与“学”要求是“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统编教材八上第三单元的导言明确提到:“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感受山川风物之灵性,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教学中要达到这些目标,就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品读作品语言感悟蕴含其中的“美”,“寻美”过程中触摸作品情感基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融自身情感于作品和作者,读出心得体会,最终由“情感通

2、融”拓展为“情感提升”。这也就是我接下来谈及的初中文言诗歌教学中对“情感”的把握、体悟、挖掘,可以采用逐层解析的方式,促使学生学会望尽“字里行间”,看遍情感内涵的“灯火阑珊”。一、以关键词句为“点”,直面表层“情感说辞”在文言诗歌作品中,关键词句往往是打开作品主旨情感大门的一把钥匙,教学中如果可以抓住关键词句,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读懂作者直言在文中的意思,突破作者“难掩”的情愫,便为读懂“情感”的第一步。这些关键词句可以是文言诗歌最具神韵的“文眼”“诗眼”,文章凝练的“主旨句”,也可以是情趣横生的“意象”,甚至是文中某个不太起眼的“实词”“虚词”。如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

3、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些独特的边塞地区的意象构成了一幅空间阔大、雄浑苍凉、层次丰富的“抽象派”画面,加之“直”和“圆”的“锦上添花”,景物的简单纯净与奇美壮丽融合呼应,更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如此壮阔深邃、挺拔刚劲的意象无疑照应了作者开阔、豁达的心情,让人顿感精神振奋。抓住炼字,把握意象特征,来感受其中直观可见的思想情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的主旨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息心”“忘反”美景让人内心平静,更让人流连忘返,一语道破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热爱之情,见景如此,便忘情于这天地大美之中。文言诗歌作品中,作者会将自己的赏景观物的情趣、借景依事抒发的

4、情感、思索体悟的意味通过字里行间的“关键词句”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文言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成功揽收这些重要词句, 并将其作为理解、感受作者情感的重要材料和依据,做到由细微处观情愫,由“点”出发,直面表层“情感说辞”。二、以上下文为“线”,串联内在“情感基调”阅读感悟也是一个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句的同时,也要联系上下文,通观全局,串联并把握全文贯穿首尾抑或起伏变化的“情感基调”,这也体现了“情感”理解与感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如读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结尾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直观说辞就是清闲,并不繁忙劳碌

5、,有大把空闲的时间赏月赏景,一个“但”字笔锋一转,又道出了惋惜语气,自身清闲无事可做,看别人劳碌不免心中淡淡失落。如果单纯关注这些“关键词”本身含义,并不能全面的诠释作者赋予“闲人”中的情感,再读文中:作者兴之所至,临时起意,邀请好友共去赏月,宁静的夜晚,作者眼中的月色是如此皎洁、明亮与澄澈,美妙月光下的他奇思妙想地用“积水空明”呼应明月,以“藻荇交横”映衬竹柏,如若不是拥有悠闲自在、闲适恬淡的心境怎能写出如此富有情趣的美景?所以联系上下文,作者投映在“闲人”中的“情感”不止有清闲之意,亦有悠闲、闲适之趣。由此可见,教学中,不可只窥一角,只有引导学生把握好上下文“整条线”才能促使他们体会到蕴含

6、文中的内在“情感基调”。三、以纵横对照为“体”,对话内蕴“情感自我”我们读得多了很容易发现文言诗歌作品中的“情感”是可以分类的,很多文言诗歌大师拥有相似的人生经历,融入作品的“情感”也些许相同,但每位大师都有自己的个性,每部作品的“情感”也都有自己的独特。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能够把这些人、这些作品放在一起进行纵横对照,拾其惊人的相似,辨其个性的差异,更有益于学生通过作品对话作者的“情感自我”,并形成系统性的认识。如王绩与陶渊明,野望呈现着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也表达着隐逸的渴望,然而王绩的性格、追求决定了他做不到像陶渊明那样“忘怀得失”,也没有陶渊明那样醉心于田园山水,所谓的归隐总有那么点儿

7、不甘心,一有机会便泄露出怀才不遇的苦闷。这样的“纠结”便注定了王绩的痛苦,他缺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悠然,缺乏“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洒脱自在,更缺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释然平淡!他在恬淡朴素的语言中诉说着孤独无意中的倔强!由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丰富的资料,将文言作品和作者进行纵横观照,去解读作品中内蕴的相似却又独一无二的“情感自我”,那学生对某些作者的所有作品或者不同作者的同类作品产生探究,并对其内蕴的“情感”把握便从平面架构成立体的空间,形成完整而四通八达的系统。综上所述,文言诗歌作品的“情感”是我們教学中需要着重关注的“珍宝”,对情感的解析是一个由浅入深、有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在教学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