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434号大洲与大洋教学指导_第1页
第125434号大洲与大洋教学指导_第2页
第125434号大洲与大洋教学指导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 运用地图判别人洲、人陆、半岛、岛屿及人洋、海和海峡。3. 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人洲和四人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1. 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 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并控制着地球表面其他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 的分布格局。因此,教材以“地球?水球?”为题,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全球海陆分布人势。2. 教材以“地球?水球?”为标题,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 理,更不是说地球起错了名称或要给地球改名,而是为了激发学牛的兴趣,并通过学生

2、讨论、运用地图和数据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3. 加加林是原苏联的一名宇航员,也是世界第一名航天员。1961年4月12li,他 驾处“东方” 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飞行,使人类从太空观察到了 h己居住的地球。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他的出生地改为加加林地区;月球背面有一朋环 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教材以加加林本人提出地球是一个水球的论点,使学生感觉更加真实,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更有积极性。第二章陆地和海洋陆地和海洋第二章4.关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人势,教材正文主要说明了两点:一是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二是海陆分布的特点(即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

3、北半球,海洋人多分布在南半球)。5. 本节活动1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 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至于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 的问题,这是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人于陆地血积。6. 图2. 4水陆半球是根据地表海陆分布状况而划分的两半球,水半球是海洋血积最 人的半球,陆半球则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但即使是在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血积。这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7. 七人洲和四人洋一段正文,介绍了人洲、人洋的概念及七人洲和四人洋的名称和 分布。这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正文删去了原教材中的一些常

4、用地理名词,图2. 5表示的人陆、半岛、岛屿、海和海峡等,不是让学生死记概念,而是重在读图识别。8. 大洲大洋的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教材安排了一组读图、绘图、填图活动,意 在通过运用地图让学牛掌握这一重点内容。这组活动主要围绕世界地形图展开,4项活 动前后呼应、自成系列,内容由浅入深,并11设计了一定的读图顺序、层次及认知阶梯。9. 图2. 8是由极地方位投影和分瓣伪圆柱投影等结合制成的世界地图,主要用于说 明大陆的轮廓和分布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除南极洲外,其他六个大洲南北成对分布, 即亚洲与大洋洲、欧洲与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构成三个南北向的瓣状图形,故称为大 陆瓣。图屮还点出了这种分布特

5、点,科于家们目前还没有作出合理解释,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教学建议【地球?水球?】1. 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陆地和海洋是极自然的,因为地球内容涉及到的东、西半 球及南、北半球和五带划分等都已经岀现了陆地海洋的分布及伦廓;地图知识又为辨方 向、量距离、识高低、认图例等打f了基础。所以无论从学习内容或学习工具等方面看, 前示是可以衔接的。不过由于学生年龄所限,有些内容距其生活鮫远,需要特别加强直 观手段的运川,通过人量感性认识建立表象,以便发挥想象,进行思考,从而获得理性认识,形成科学概念。2. 本章第一幅出现的地图就是世界海陆分布图,这是一幅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图, 它可以和前面己经出现

6、过的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等对照判读,本图上虽无大洲人洋名称, 但在第一章的图中已出现过大洲名称,对从轮廓上进行辨认,初步建立大洲相对位置的概念。3. 对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要突岀海陆面积百分比数字的记忆。图中川鲸和袋鼠分 别表示了海洋和陆地,形彖地加深了海洋和陆地的印彖。观察本图对应与课文中内容对照(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4. 对“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阅读材料的阅读建议。这段阅读材料很精炼地把 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展示在学生而前,从空间上看,自中国至世界,不断拓宽;从 时间上看,自公元前2世纪至16世纪直至近代,不断延伸;涉及的航海家、旅行家、 探险家、夕卜交使节以至近

7、代的航天英雄。学生从屮不仅了解到人类探索地球而貌的艰苦 历程,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今犬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探究与拼搏奋 斗的结果。当然尚有许多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去发现探究。阅读木材料与学 习课文不同,要给学牛以更多自主选择、主动参与的空间,教师可提供一定地图(如丝 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路线、哥伦布及麦哲伦航行路线图),让学生去观察。有条件也可请学牛就具中一两项内容向大家介绍。对阅读的内容无须作“掌握”的耍求。5. 对“地球还是水球”阅读图和讨论活动的建议。宁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个蔚蓝 色的美丽星球,说“我看到的地球更像水球! ”小朋友在地球上的谈话,说明人们生活 在陆地上

8、,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都认为自己屈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 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人,因此起名叫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 对水半球和陆半球的读图活动,可联系前面看过的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图,并配合看地 球仪演示,卬证图侧所讲“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血积人于陆地而积”。东西半 球及南北半球可提示划分界线(联系经度与纬度知识),水半球和陆半球的确定,可指出 各自的屮心(见参考资料)。【七大洲和四大洋】1. 对“人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的读图建议。该图以景观图形式主动直观地展示 了人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等的分类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使概念的理解通过感知 观察、概括描述、

9、比较分析,进而独立说明,摆脱背诵定义文字的记忆概念的学法。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看图说明,如果用投影图片可去掉说明文字,使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 考而理解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通过该图培养学牛的想象与迁移能力,可把立休 景观图结合地图知识绘成平面图(参看第一章的分层设色地形图)o有条件的学生述可让他们创造一幅多种海陆分布形式的平面图,以激发其创新思维。2. 对人洲和人洋的分布图和阅读材料“人洲的命名”的阅读建议。人洲和人洋分 布图以东、西半球的形式展示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并在图上出现了洲界,东西半球的 划分在第一章已出现,此处可让学生说明20° w和160° e所在位直。观察该图

10、要让 学生理解课文中“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的涵义。 观察图的同时,可结合阅读“人洲的命名”逐一从图上了解具轮廓位置,使形象记忆 与意义记忆结合,以加深印彖。同时将各大洲名称与课本最后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进行对照,要求学生会读,并写在笔记本上。3. 关于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伦廓的活动建议。%1 第一道题是观察地球仪找出七人洲、四人洋的相对位登,可让学牛边看边思考:某人洲面临哪些人洋?某人洋被哪些人洲包i节i等。%1 第二道题是查阅世界地形图(课本最后)了解大洲z间的关系,如相连的大洲(大 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等),并结合观察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图。%1 讨论各大洲的伦廓和分布特点,如各大洲几乎都是一南一北成对称分布,像北美 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亚洲与人洋洲,南极洲在顶端。亚洲最大(4 400万kn?)、 大洋洲最小(897万knf),二者约占世界陆地35. 4%;非洲次大(3 020万km2)、欧洲次小 (1 016万km2),二者约占陆地面积27%;北美洲第三(2 422. 8万km2),南美洲第四(1 797 ji km2),二者约占陆地28. 2%;南极洲居第五(1 400万肺),约占陆地9.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