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在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面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_第1页
温针灸在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面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_第2页
温针灸在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面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_第3页
温针灸在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面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温针灸在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面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张剑【摘要】 目的:探讨温针灸在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9年10月,将8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例(药物治疗);观察组40例(温针灸治疗)。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50%、95.00%(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面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2、【关键词】 温针灸;风寒型;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疗效r416 【文献标志码】a 1005-0019(2020)12-106-01作为神经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周围性面瘫又被称为贝尔氏面瘫,属于一种特发性神经麻痹疾病,通常是由于颈乳突孔内发生非化脓性炎症所导致,临床多表现为口眼歪斜、表情麻木、呆滞以及肌肉瘫痪等症状,一旦患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极易加重病情恶化,以至于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据相关文献显示1,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可有效促进局部静脉气血正常运行,具有良好的效果。为更好的表述温针灸疗法的治疗效果,本文以我院近2017年6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风寒

3、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说明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7年2月2019年10月,将8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31例、9例,年龄2572岁,平均(48.5±1.3)岁;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7例、13例,年龄2772岁,平均(9.5±1.5)岁。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1.2 方法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如醋酸泼尼松片(辽宁格林生物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1022885;规格:5mg;剂型:片剂),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mg,一天一次;维生素b12注射液(湖南

4、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3020810;规格 1ml:0.5mg;剂型:注射剂),用法用量:肌肉注射,每次0.5mg,一天一次,连续治疗15天。观察组采用温针灸疗法,其流程为:选取患者太阳穴、合谷穴、阳白穴、牵正穴、下关穴、地仓穴、颊车穴、水沟穴、承浆穴、迎香穴。采用一次性针灸针对患者进行针刺,操作手法为:取患者面部患侧穴位,合谷穴取健侧,采用一次性针灸针对患者进行针刺,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对风寒型患者采取平补平泻的方法进针,得气后在针柄位置点燃艾绒,进行温针治疗,每次温针灸选取34个穴位,每次灸2壮,留针时间为30分钟,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15天。1.3 观察指标(1)治疗

5、效果,分为三个等级,即显效:患者口眼歪斜、表情麻木等症状完全消失,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口眼歪斜、表情麻木等症状有所改善,面部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口眼歪斜、表情麻木等症状、面部神经功能未得到改善,且病情有所加重。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之和。(2)面神经功能,参考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h-b)评定,采取50分制,评分越高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越佳、1.4 统计学方法spss 21.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名义变量资料、定量资料分别经(%)表示,行x2检验、经(x±s)表示,行t检验;存在差异(p<0.05)。2 结果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观察

6、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50%、95.00%(p<0.05),见表1。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显著(p<0.05),见表2。3 讨论周围性面瘫在中医学中属口癖、口眼歪斜等范畴,其病理机制主要是由于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之气乘虚侵袭脉络导致的气血运行受阻、静脉迟缓以及经气瘀滞。中医在治疗周围性面瘫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且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温针灸在中医学中属于一种将针刺以及艾灸相结合的中医治疗措施,能够将点燃艾绒产生的热量直接被机体吸收,起到温经通

7、络、行气活血、温补中气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对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2。据现代医学研究证实3,温针灸疗法中的针刺通过作用于面部神经循行位置,对血液循环进行刺激,能够加快对局部水肿以及炎性物質的吸收;通过艾灸产生的温热效应、辐射效应等,能够加快组织的新陈代谢,改善其局部血液循环,另外还能起到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二者通过相互协同,能够减少对面部神经的损伤,加快对炎性物质的吸收,从而改善了患者的躯体功能,提高了其生活质量4。此外,温针灸在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时,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能够以最短的时间达到病灶位置,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治疗效果5。结果显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

8、有效率分别为72.50%、95.00%(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显著(p<0.05)。说明将温针灸应用于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有价值。综上所述,通过对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面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参考文献1刘金, 张柳燕, 刘芳,等. 牵正散联合温针灸足三里对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血管内皮祖细胞影响的临床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17(4):216-218.2苏小强,刘波,王向阳,等.通络活血方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 四川中医, 2019,13(4):153-159.3阙庆辉,吴成翰,李俐,等.头体针加艾灸在风寒型急性周围性面瘫康复中的运用研究j.福建中医药,2018,41(1):29-30.4向珊,张继荣.温针灸阳陵泉联合等速肌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